交談中,為什麼很難保持眼神接觸?

2021-02-13 煎蛋


credit: 123RF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在談話過程中,你很難看著對方的眼睛把話說下去?原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我們不是尷尬,只是大腦無法同時處理「思考恰當詞彙」和「眼神接觸」這兩項任務。當人們思索不太熟悉的詞彙時,這個效應會更加明顯。

科學家認為,這兩項任務需要佔用同樣的心理資源。儘管眼神接觸和言語處理看似相互獨立,但人們常常在談話過程中避免眼神接觸——這意味著,這兩項任務存在幹擾。

201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26名志願者,讓他們玩詞彙聯想遊戲,同時盯著由計算機生成的臉龐——其中,有些臉龐看著鏡頭,有些臉龐看著其它方向。詞彙聯想遊戲也分簡單和困難,舉例而言:聯想和「刀(knife)」有關的動詞比較簡單,我們通常只能用刀來「切(cut)」或者「刺(stab)」;聯想和「文件夾(folder)」有關的動詞比較困難,因為選擇範圍更廣,可能是「打開(open)」、「合上(close)」或「填充(fill)」等。

結果發現:在進行眼神接觸時,志願者需要花更長時間才能想出答案——但這種效應只存在於困難任務中。研究人員推測:這意味著,大腦同時處理著太多信息,這兩項任務可能佔據同樣的認知資源。雖然樣本容量比較小,但實驗結論非常有趣。

2015年,義大利心理學家Giovanni Caputo通過實驗證明:只要盯著某人眼睛10分鐘,意識狀態就會發生改變。人們會看到各種幻覺,如怪物、親人、甚至自己的臉龐。原因似乎在於「神經適應」,即:如果刺激保持不變,大腦會逐漸改變對它的反應——因此,當你把手放在桌上時,會立刻有所感覺;但如果手一直放在桌上,感覺就會逐漸減少。

在本實驗中,志願者在同時進行眼神接觸和聯想詞彙時,可能也會經歷某種神經適應。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人們應該進行更多研究,探究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之間的聯繫。

最後,如果有人在談話過程中不看你的眼睛,別擔心:他們不是不禮貌,只是認知系統超載了。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DAVID NIELD

相關焦點

  • 交談中為什麼會有眼神迴避?害羞了嗎?
    人們在交談時,應該注視對方的眼睛,這樣才有禮貌。然而,人們往往會發現,在交談時很難一直保持眼神接觸。
  • 為什麼有些人會特別害怕眼神接觸?
    眼神接觸表達關注,如果你正看著我的眼睛,對我而言,表示你正注意著我。《聖經》裡說「眼睛就是身上的燈,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馬克吐溫說「語言只是描繪出來的火,眼神才是實實在在的火。」愛默生說「人類的眼睛就舌頭一樣能說善道。」可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害怕眼神接觸?眼睛是讓別人長驅直入我們情感狀態的大門,如果你內在感到悲傷,對方會知道;如果你感到憤怒,對方也會知道。
  • 【研究前沿】眼神接觸多久才算久
    一項新的研究闡釋了影響我們喜歡或者反感長時間眼神接觸的因素。一直以來,研究者們都知道眼神接觸對社交訊號很重要。但是我們認為這種重要性可能是天生的。一項研究發現,出生5天的嬰兒喜歡看有直接眼神接觸的臉,而不是目光偏移的臉。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家James Wirth解釋說:「眼神接觸在社交互動中會提供最強烈的信息。」因為它能表達感情和意圖的細節。
  • 眼神接觸為何能增加吸引力
    眾所周知,許多文化都將眼神接觸視為一種積極的東西,無論對象是上級、朋友、還是潛在的情人。從進化論角度看,這十分合理。
  • 【腦洞】眼神接觸多久才算久
    研究人員很早就發現眼神接觸是一個重要的社會信號,我們對它重要性的了解甚至可能是天生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於看向別處的面龐,剛出生五天的嬰兒們更喜歡那些和他們有直接眼神接觸的臉。「目光的接觸在社交中提供了某些最重要的信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社會心理學家James Wirth解釋道,因為眼神的交流傳遞了與情感與意圖有關的細節信息。
  • iOS 13測試版FaceTime加入新功能:修復視頻通話中的眼神接觸
    視頻通話是許多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能讓相隔千裡的雙方仿佛面對面交流。不過通常的視頻通話有一個缺陷:在通話時人會很自然地看向屏幕中對方的眼睛,但因為屏幕跟攝像頭並不在同一位置,因此會看到對方的眼神並沒有在看著自己。
  • 小心你的眼神無處安放
    (視覺中國)當然,眼神交流並非總是那麼令人興奮,畢竟大多數閒談時都會有,但其重要性卻不容忽視。我們會基於談話時他人與我們的目光接觸,或是看向別處的情況來推測對方的性格。當走在街上或在其他公共場所與陌生人擦肩而過時,如果他們不與我們進行眼神交流,我們會有一種被拒絕的感覺。
  • 一個人的氣場有多強大,看眼神就能夠得知,眼神體現一個人的氣勢
    眼神能殺人「這句話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眼神常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氣勢,一個人氣場足夠強大時,單是用眼神就能穩住場面。「心」與「眼」相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耳熟能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用眼神來與人交流。
  • 微表情心理學:看透眼神裡暗藏的心機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發出各種不同的信息,所以兇神惡煞的眼神看起來殺氣騰騰,充滿魅力的眼神可以迷倒眾生。因此,眼神的確可以透露不少不為人知的心中事。——眼睛直直盯著對方的女性,心中可能有隱情。——在交談的空檔停下來注視對方時,表示說話內容是自己所強調的,或希望聽者更能理解其中的內涵。——初次見面先移開視線者,多半逞強好勝想處於優勢地位。
  • 人與人之間交流,看對方眼神就知道內心想法表現
    通過交談就可以知道對方眼神表達意思。一個小女孩子,因為犯錯誤了,就會低眉順眼地站著,一個戴眼鏡的男孩子如果別人交談的時候,上下大量別人就會,看著別人眼睛框往上移動,就表示對你的說的話,對你的審視。人的眼神是多種多樣的,從眼鏡透出往往是冷冷,帶著拒絕的味道,是一種不太客氣,心裡有戒備之心,從眼鏡斜著別人的。
  • 為什麼夫妻分床睡後,就很難再睡在一起?大多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很多夫妻一旦分來了之後,就很難再是在一張床上了,那究竟是為什麼呢?總結來看,主要是因為下面幾個原因造成的:1、分開睡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兩個人睡在同樣一張床上面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個事情了。2、感情慢慢的變淡我們知道,床可是兩性生活的一個主要地點,兩個人躺在那裡,一個眼神可能就會勾起對方的荷爾蒙,這樣感情生輝就會更加飽滿。但是兩個人已經分開睡覺了,中間有著一道牆壁,兩個人的所有接觸都被它分開了,那麼感情上面也就會變淡許多。
  • 眼神科技 - 專訪眼神科技CEO周軍:生物識別的未來是人臉、虹膜...
    但是,周軍持續保持對行業趨勢和商機極強的敏感度。2005年他又開始做虹膜,花費2年多時間終於研發成功。2011年之後,隨著GPU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成熟,眼神科技的人臉識別算法得以迅速提升,,並在2016年僅用2個30層的神經網絡在IFW測評中準確率達到99.71%。    創業九死一生,無論哪個行業,都很難逃脫這個魔咒。
  • 一個人在不在乎你,他的「眼神」藏有答案
    01眼睛是通往心靈的窗戶,與人相處時,從一個人的眼神中可以讀出很多意思。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經常給人樂觀自信的姿態。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黯淡無光,會讓人的整個氣質減少許多。想要看一個人在不在乎你,看看他的眼神,見到你如果是欣喜的,他的眼神會放出光芒。如果見到你並沒有那麼開心,從眼神中也可以發掘點兒什麼。
  •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都說了什麼?楊:我沒得到智慧
    自古有高適別董大、李白贈汪倫,等等,都是性格、能力、志趣等相同的人相互愛惜,交談甚歡,以致不忍離別,同是物理學家的兩位科學家大概也有惺惺相惜的情誼。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在1952年曾進行的一次近距離交談後,本可能暢談並深入交流,楊振寧先生回憶卻說這次交談沒有使他得到什麼智慧,這是什麼原因呢?
  • 楊振寧:我和愛因斯坦交談1.5個小時,卻並沒有從中獲得有用的內容
    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和吹捧,楊振寧始終保持著坦然的心境。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愛因斯坦是他最尊重的老師,是自己在物理學研究上的榜樣,為此他經常會去聽愛因斯坦的成果發布會,在這期間也曾有過短暫的交流。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兩人始終沒有過單獨的合影,在愛因斯坦去世的那天,楊振寧在出席葬禮的時候失聲痛哭,他表示:「我永遠失去了我在物理研究這條路上的榜樣和同行人。」
  • 眼神黯淡的人,是靈魂失去了光輝|鳳凰副刊
    和記者一起吃過午飯,去光化門郵局郵了點東西,在教保文庫買了兩本書,在我的「todolist」中,就只剩下去江南採訪了。我站在新聞中心對面等計程車,因為高麗亞娜酒店大部分的計程車都已經載客走了,我站的地方,正是那種想打車又不是十分趕時間的人站的位置。其實要去的地方並不遠,而我本來也是喜歡走路的,但是在空氣惡劣的地方急匆匆地趕路,實在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 石英石為什麼不能與熱容器直接接觸
    通常石英石板材中含天然石英最高可達93%,還含有樹脂、礦物顏料和其它添加劑組份,精選的物料經調色和真空高壓形成極其緊密的複合體,再經複雜的分切和表面拋光工藝成為石英石,這種板材的表面象花崗石一樣堅硬,色彩象大理石一樣豐富,結構象玻璃一樣防腐抗汙,精加工後的形態象人造石一樣完美。
  • 楊振寧感慨: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一個半小時,卻沒有獲得「智慧」
    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當時愛因斯坦已經拿到諾貝爾獎,並已經相繼的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所以算起來是要比楊振寧大一輩的,但是楊振寧卻曾和愛因斯坦有過數次見面的機會,甚至曾在一起親密的交談。不僅是知識的內容,包括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也在演講中清晰的體現了出來,這對少年的楊振寧無疑是影響巨大的。楊振寧和愛因斯坦第二次接觸是在1950年的時候,也是在一次演講之中。這次是愛因斯坦和波爾的學術討論會,愛因斯塔和波爾兩個人即是親密的好友,同時也是學術上對手,兩人經常一碰在一起就展開一系列論戰。
  • 日本神秘女皇卑彌呼,具有非凡的才能,臣民很難接觸其本人
    這是《三國志》中對卑彌呼有關的記載,那麼卑彌呼到底是誰?一些著名的日本學者相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白鳥庫吉、和辻哲郎等人,他們認為:卑彌呼一詞在古日語中原本就是太陽女神之意,卑彌呼實際上就是日本史書《古世紀》和《日本書記》中記載的傳說中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原型。
  • 識人術:一個人的眼神,會「出賣」他的內心,一看一個準!
    通過一個人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話:「你的眼神出賣了你」,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和語言都可以假裝,但是他的眼神不能假裝。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技巧,教你如何通過眼神來看透一個人的內心!識人術:一個人的眼神,會「出賣」他的內心,一看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