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歷史上,曾經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女性,尤其有一位才能卓著的女王,連日本的史料都無任何記載,但是她卻在日本的國家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位日本最神秘的女皇——卑彌呼。
卑彌呼到底是誰?
有關卑彌呼的記載不是出自日本的史書,而是我國的史書《三國志》,根據《三國志·魏書·倭人傳》記載:
疽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
這是《三國志》中對卑彌呼有關的記載,那麼卑彌呼到底是誰?一些著名的日本學者相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白鳥庫吉、和辻哲郎等人,他們認為:卑彌呼一詞在古日語中原本就是太陽女神之意,卑彌呼實際上就是日本史書《古世紀》和《日本書記》中記載的傳說中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原型。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還有一些學者支持倭跡跡日百襲姬說、神功皇后說、熊襲的女酋長說、倭姫命說等等,反正各種爭議不斷,至今沒有定論,這更增加了卑彌呼的神秘性。
卑彌呼為何如此神秘?
我們先看一段史料記載,再來討論卑彌呼為何如此神秘。
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卑彌呼大概的情況就是精通巫術、未婚、平時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人接觸,並且住處經常重兵嚴守。
造成卑彌呼如此神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史料對於卑彌呼的記載極少。從目前的現有的史料來看,有關卑彌呼記載的有《三國志》,宋朝編撰的《後漢書》,而《後漢書》對於卑彌呼的記載主要參考《三國志》。
還有朝鮮半島編撰的《三國史記·新羅本紀》,對於卑彌呼的記載來源於已失傳的《舊三國史記》和《花郎世記》,並參考《三國志》。而日本沒有任何有關卑彌呼的史料記載。
這就是目前有關卑彌呼的最早一批文獻資料,然而在這些文獻資料中,對於卑彌呼的記載也只是聊聊數筆,很難詳細了解到卑彌呼的具體情況。正是由於記載的資料少、不詳細,使得卑彌呼充滿了神秘性。
第二、卑彌呼個人行為增加了神秘性。對於卑彌呼的記載有幾點很容易讓人產生神秘感,比如精通巫術,那麼她是一個怎麼的精通法呢?比如未婚不嫁,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選擇了一生不嫁呢?
比如她把自己封閉起來,除了進食和傳達政令有專人外,其他人一概不接觸,她為什麼要把自己封閉起來?為什麼不願意見人?她每天在做什麼?她在重兵嚴守的宮闈到底有沒有外出過?
這些都成為了我們了解卑彌呼增加了困惑,查不到任何的史料,更無法了解卑彌呼真實的情況,這些重重疑問無疑進一步加深了卑彌呼的神秘性。
卑彌呼又有那些過人的才能?
傳說她是祭祀太陽神的女巫,保管著祭祀太陽女神的寶鏡,精通巫術。當然這只是傳說,我們暫且不討論她是否精通巫術的記載,但是有兩點才能是需要肯定的。
第一、卑彌呼具有較高的政治才能。從當時邪馬臺國王去世後,卑彌呼能夠平息大亂,並被共立為王,成為人人敬畏的女王。並且在她的有生之年,邪馬臺國實現了長治久安,再無戰亂發生,這些都說明了卑彌呼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第二、卑彌呼具有較高的外交才能。當時邪馬臺國一直面臨著來自鄰國狗奴國的軍事威脅,為了震懾對手,卑彌呼決定與中國交好,她便派遣使臣來到中國,與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政權,三國時的曹魏政權建立了較為密切的聯繫。據《三國志》記載,卑彌呼在位期間,一共三次派遣使臣來魏國朝貢。
並且在公元247年,狗奴國國王卑彌弓呼出兵攻打邪馬臺國時,卑彌呼向魏國求援,魏國派使臣張政等出面調停。在這次危機中邪馬臺國憑藉魏國的援助平息了外患,加強了對周邊各小國的控制。這些都說明了卑彌呼具有較高的外交才能。
邪馬臺國後期記載如何?
狗奴國的進攻危機解除之際,年近90的卑彌呼也心力交瘁,與世長辭,卑彌呼統治邪馬臺國70餘年,很受人們的擁戴,人們為了紀念她,為她修建了規模龐大的陵墓。
卑彌呼死後,邪馬臺國曾立男子為王,但是這個男王難以服眾,導致各種勢力相互誅殺,內亂再起。在這種情況下,與卑彌呼有血緣關係的另一位少女臺與被推舉為女王,局勢才穩定下來。
臺與繼位後,延續了卑彌呼時期的外交政策,繼續與中國交好,也曾向魏國和西晉派遣過使者,然而遺憾的是,自公元266年之後,史書中就再也沒有關於邪馬臺國的記載了。
同時期的中國已早進入了封建社會,為何日本還處於母系氏族時期?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初級階段,並從日本的地理環境和後期日本社會的發展等幾個方面去區綜合分析。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初級階段,女性在生產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逐漸從自然採集過渡到了農業,畜牧業生產,男性在生產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最終確立了以男性為主導的父權制。
然而,從日本的情況來看,由於日本列島四面環海、地理環境閉塞,造成這個孤立的島國生產力發展極為緩慢,母權制向父權制的過渡遲遲未能完成。
直到公元前三世紀是中國已經進入了封建社會時,日本仍然處於母系氏族時期,人們以採集和狩獵、捕魚為生,由於當時的陶器上雕刻著繩紋狀的花紋,因此這一階段在日本歷史上稱為繩紋時代。
邪馬臺國被很多學者視作日本古代國家的起源,反映了日本自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過渡時期的狀況,卑彌呼、臺與等女首領的存在告訴我們,在日本早期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傳,傳統的母系氏族制度並沒有受到劇烈衝擊,依舊保持著較強的生命力,這就使得日本古代社會很長時期內都保留著女性執掌政權的傳統。
繩紋時代之後,從公元前三世紀開始,日本進入了彌生時代,來自中國大陸的水稻、耕作技術以及鐵器青銅器的傳入,促進了日本生產力的發展,在大陸文化的直接影響下,日本列島終於進入了農耕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