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高中時期,沒有讀日本歷史之前。很多日本名詞我都聽不懂,不了解,所以覺得很神秘。例如:繩文文化、彌生文化、葛生人、牛川人、大和人、阿伊努人等等,看名字都暈了。
這篇文章,我們就從日本的形成開始講起,順便對接對應的中國時期。
作者先給各位朋友講一下日本地理上是怎麼形成的,因為不是重點講述內容,我們大致先了解一下。
和我們了解其他大陸形成的原因一模一樣:在N多萬年前,由於地殼的運動,導致山洪爆發、地震不斷、版塊衝擊等等原因。形成了日本島,然後又經過大自然的「修剪」(同樣的:地震、洪水、火山爆發等原因),在距今1萬年前日本列島的樣子確立了。
日本島上是大約20萬-50萬年前才出現了人類,中國大陸大約50萬-100萬年前才出現人類。至於日本島上出現的「人類」,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呢?還是中國大陸上的猴子扎個小木筏飄過去的呢?或者是跟著地殼運動飄過去的呢?沒有人知道,隨你怎麼理解,因為這一切不重要,沒有文化的形成,所在地域人類的出現就不可追溯,也沒有任何本質上可研究的意義,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上文是日本地理上的形成,這裡再講解一下日本的原始社會。
據推算和考古發現,在距今1萬年前,日本島上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人類,這裡有人說是朝鮮人類遷徙、中國人類遷徙。其實如果有常識,我們都明白人類的出現只會出現在大河流域。東亞只有黃河和長江才會出現,地理上的遠近遷移來看,無論是朝鮮人遷徙,還是中國人遷徙,其實都是中國人遷徙,不是嗎?
有了人類就有了遺蹟,就有了化石。對日本本島化石研究後,定義了不同的人類,如:明石人、葛生人、牛川人、三日人等。這不重要,因為這些名詞都是依地名規定的稱呼。
繩文時代,即:距今1萬年-3萬年之前,同時期的中國也是原始社會階段。這個時期時間的跨度大,非常正常,不準確也是正常的。
當地人類慢慢學會了使用貝殼、魚骨、石制武器等等。居住也變成了在山洞裡,學會了涉獵、畜牧和種植。人類開始慢慢的學會了群居生活,學會合作狩獵,製作武器,製作陶器。
值得一提的是繩文時代後期,日本本土人類學會了種植水稻。學會了製作武器弓箭,群體狩獵,以及飼養。
這個時期的日本處於母系氏族公社階段,他們住在山洞裡,過著群居生活。
對於死亡,這個時期的人類不可理解,恐懼、敬畏之心都有,所以埋葬方式也有講究,主要埋葬方式就是把死去的人摺疊成嬰兒睡趟姿勢,據說這樣死去的人可以輪迴再生。當然,有沒有用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不過這就是那個時期繩文人的認知,也無可非議。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日本的繩文時代是假的,雖然我不怎麼認同,也有這種說法不得不提。
繩文文化之後就是彌生文化,以前我總以為是同一時期不同文化,後來我才知道是遞進的。
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彌生文化。
彌生文化才是日本真正文化的開端,大概是公元前3世紀到5世紀。之所以稱之為彌生文化,是因為發現於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日本開始與朝鮮、中國有了頻繁的交流,文化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開始慢慢的形成。這就是日本正在文化的起源!
當然,在繩文文化後期,日本產生了水稻,演化到彌生文化,我們就不得不簡單的提一下日本的稻作文化。其實不是日本稻作文化,而是中國引進過去一種文化。稻作文化在世界上有崇高的地位,產生於中國浙江,距今1萬年以上。也就是說在繩文文化後期所產生的水稻,是從中國浙江帶到日本西南地區的(徐福東渡),所以才有了日本的稻作文化。
彌生後期,大約公元100年,日本出現了一個國家-----女王國,也被稱為:邪馬臺國,他們的國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卑彌呼(有興趣了解日本女王卑彌呼的,可以自行深入研究哦。),此時,對應的中國時期就是中國大漢王朝。日本從這個時期起,開始了對中國封建王朝的朝貢。
彌生時代是繩文時代的延續,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比較大進步,例如:農耕、石器、鐵器、陶器以及裝飾品等,人口也漸漸增多!
大家要記住的是:彌生時代,正式徐福東渡時期,日本很多方面幾乎都是從中國引進過去的,這是事實。
文章寫到這裡其實就已經結束了,不過我們還要略微提一下後面的發展。
彌生文化結束後,就是所謂的大和時期,這個時候中國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大和時期結束後,進入了奈良時期,這個時候中國處於唐朝。
大家想要了解日本歷史,一定要記住這幾個時期的順序和所對應的中國朝代。總體來說,日本文化從誕生那一刻起,都與中國「血脈相連,文屬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