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沸騰36年,冰凍區或減少近半,人類害怕什麼,最擔心什麼?

2021-01-09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對於地球來說,北極是維持地球氣候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氣候的改變,北極地區再也不穩定了。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報告指出,在整個2020年,北極也經歷了最難的一年,北極熱浪,海冰創新低等等都在2020年全部出現了,這看上去是氣候的問題,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北極的變化已經在影響人類的生存,如果持續下去,未來北極將可能成為地球氣候「臨界點」的突破點。

美國宇航局(NASA)通過500多張的北極圖像,給我們展示了氣候變化之下,北極地區的一個轉變,可以說是令人驚訝的,這完全是讓人難以置信,北極地區的氣候已經導致了北極氣候大變。

北極沸騰36年,冰凍區或減少近半

從1984年與2020年冰凍區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只有格陵蘭島在支撐冰的發展,其他位於海洋區域的海冰計劃處於完全消失的狀態,36年少這麼多,接下來如果地球持續升溫,那意味著消失速度更快。來自NASA科學家喬伊·科米索(Joey Comiso)表示,按照我們觀察到的下降速度,北極的夏季海冰很可能在本世紀內完全消失。

也就是說地球的北極將永遠無冰,這對地球的生態系統來說,真的就是人類噩夢了,北極地區除了維持正常的氣流活動之外,還對北極自身的動植物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北極沸騰36年,冰凍區或減少近半,已經對我們發出了警告,如果還不進行對生態系統的保護,那麼遲早會因為北極生態系統的變化,從而導致全球的生態系統崩潰,因為我們地球是一個整體。

當然,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本身北極地區的冰融化就越來越早了,春季就開始融化,這從而拉低了北極地區海冰的覆蓋面積,加上本身新生的「冰雪」不過,所以更多的古老海冰也在加速融化,從而引發了北極海冰持續下降的狀態,如今比較幸運的是,北極的夏季暫時還不是完全沒有冰,但是它的覆蓋面積已經在進一步的下降,已經從大約400萬平方公裡下降到新的基準值300萬平方公裡,這意味著什麼?那就是人類很可能保不住了,這就是北極的海冰情況。

北極氣候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人類害怕什麼?

除了我們看到的北極變化可能帶來的氣候巨變,海冰融化之外,北極地區還存在很多與地球相關的影響因素,例如北極氣候變化還會帶來野火,讓部分地區的動植物滅絕等等,這些都是它的連鎖效應,同時北極氣候還在引發人類一個比較擔憂的問題,那就是永久凍土的融化。在這幾天,我們大家應該也看到了,北極地區頻繁出現史前生物。

而這些生物都是來自於永久凍土之中,例如:來自5.7萬年前的雌性亞成體小狼,生活在約2萬至5萬年前,並且幼年的「披毛犀」,12460歲狗狗等等。這都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因為遠古生物屍體的重現。

意味著北極地區「冰封」的一些令人擔心的東西正在出現,一旦這些全部出現,就可能導致我們地球生命受到威脅。所以從這些遠古生物屍體,大家想到了很多問題,都害怕在未來上演,然而如今的氣候變化正在讓其變成現實。

北極變化,人類最擔心的是什麼?

其實最為擔心的有兩樣東西。

第一、北極的甲烷爆發,在北極的永久凍土之中,存在大量的甲烷,它們也是被冰封在下面的,甲烷一旦釋放,將會導致地球升溫更加的強,同等的甲烷對地球產生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幾倍,所以這就是人類第一個東西,一旦大規模爆發,那麼地球變暖的速度會超出預期,本身北極地區的變暖就是世界其他地區的2倍,再加點甲烷來「協助」,那麼肯定會更熱。

第二。病毒。永久凍土的融化,在遠古生物屍體暴露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想到了被封存在永久凍土的遠古病毒,細菌等影響力更強的物質。許多病原體或將會在常溫下甦醒過來。所以一直以來,許多研究人員警告稱,氣候變化能夠喚醒地球上那些被遺忘的病原體,一旦被釋放出來了,都可能給人類帶來威脅。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在微生物實驗室從凍土復原了細菌,研究人員就證實病毒可以在一百萬年後解凍出來,就是因為氣候在推動它,所以這對人類來說,未來面臨的問題很嚴峻。

總結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全球,並且在不同地區的影響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人類不進行對氣候的改變,那麼最終可能給我們人類自己帶來影響,如今每個人可能都覺得是比較幸運,但是對於很多地區來說,自然災難的影響可以說已經很明顯了,例如近海區域的風暴影響,對人類的破壞極強,並且一不小心都創下新高,所以看似安全的地球,其實很多時候已經不安全了,對地球的生命影響非常的嚴重。

相關焦點

  • 2020年,北極又燒起來了!氣候巨變,人類最擔心什麼?
    而根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告指出,新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北極大火又燒起來了,並且更加嚴峻,綜合情況已經成為了有記錄以來北極野火影響最嚴重的一年,所以北極氣候的巨大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 北極寒潮來襲,大海沒冰凍還「沸騰」了,大連青島現「海浩」奇觀
    今年1月初,一股從北極地區移動而來的冷空氣團——「北極渦旋」來到我國,中心位置竟然到達我國內蒙古東部和河北、遼寧、吉林北部一帶,強度之大幾十年未見,也給我國多個地區造成了數十年未見的極端低溫,內蒙古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零下52度的創紀錄低溫,就連山東半島南部的青島市也出現了零下15度的罕見低溫。
  • 44000年前遠古生物重現地球,北極升溫,最擔心的是什麼?
    上面我們也說了,遠古生物重現地球,能夠在極寒地區發現,也是因為北極氣候發生了巨大變化,不然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極地區將會出現更多這樣的情況,並且在2020年已經不是第一次說發現遠古生物的問題,所以在2021年、202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中,我們都可能看到更多的遠古生物,而如今我們的發現只是「冰山一角」。
  • 人活到七十歲最擔心害怕什麼?
    有網友提問,題目:人活到七十歲最擔心害怕什麼?我個人認為最擔心身體健康問題,害怕孤獨,害怕拖累子女,害怕死亡,下面就來說說。一、身體健康人活到七十歲,到了古惑之年,與世無爭,最擔心自己的身體,身體健康,才能好好生活,不拖累別人,沒有病痛,無憂無慮,長命百歲。
  • 人類最應該擔心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永久凍土之中,含有很多關於溫室氣體的物質,最為典型的就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碳產生的溫室效應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汽車排放,工廠等很多,這也是如今最需要解決的溫室氣體。而在永久凍土之中,它就是其中的一種,所以不能夠讓永久凍土融化,而甲烷的的爆發事件在2020年很多人可能也聽到了,並且也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
  • 建造人類宜居區:北極消失,也許是「好事」
    根據觀測數據,在2020年8月底至9月初,北極海冰面積每天平均減少79800平方公裡,這是海冰記錄中史上連續六天的損失率最高的年份。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俄羅斯北部,存在一個非常廣闊的無海冰區,冰緣位於北緯85度附近,這也是衛星數據記錄中該位置最北的冰緣。下圖為9月1日和9月15日海冰範圍的對比圖,可見海冰劇烈退縮。
  • 人類最害怕什麼,海洋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那就是「海洋裡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其實這個問題就相當於是說「人類最害怕什麼,海洋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要說多還是多,在我們陸地區域所擔心的海洋區域也大有存在,那到底有什麼呢?海洋塑料垃圾海洋垃圾可以說是非常可怕的東西,而對於海洋垃圾的出現,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那就是「起源於」人類,如果人類不進行塑料垃圾的生產,那必然不會出現在海洋之中。
  • 北極融化,可能被放出的都是什麼病毒?
    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北極圈的氣溫正快速上升,其上升速度要比地球上其他地區快2~3倍,21世紀或將成為北極地區11.5萬年以來最溫暖的世紀。2最新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海冰融化速度加快,致命的海豹瘟熱病毒(PDV)開始在動物間傳播,對海豹、海獺和海獅產生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研究人員通過衛星遙感數據發現,海豹瘟熱病毒的傳染和暴發高峰與北極海冰的減少相吻合。數據顯示,在2004年和2009年,病毒感染的機率是其他年份的9.2倍,這與當年海冰的消融有關。
  • 北極生機勃勃的綠色,是對人類最致命的警告
    去年1月,《自然》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從2007年到2016年,北極地區永凍土帶的地溫平均上升了0.3℃,西伯利亞地溫更是上升了0.9℃。北極不僅是受全球變暖影響最顯著的地區,還是控制全球碳排放最至關重要的地帶。全球土壤儲碳量的三分之一,蘊藏在北極的凍土層中,遠古動植物遺骸冰凍形成的泥炭地富含有機物,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極高。
  • 北極永久凍土正在融化,被喚醒的究竟是什麼?
    ,有什麼神秘的生物正在休眠?全球氣候變化,永凍層融化帶來的後果會是什麼? 最近,流行文化也將視角投向了氣候變暖環境下古老疾病的威脅。在影視劇《末日孤艦》( The Last Ship)中,雷切爾·斯科特博士正在北極開展著一項絕密的研究任務,以拯救人類。她的目標是在古老的動物遺骸中找到抗體,而這些遺骸會隨著冰床的移動和冰川的融化浮現。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在接近地面的對流層中,臭氧的含量不多,尤其是在近地面,臭氧是一種對生態系統有害的汙染物。這就是說,在高空的平流層中,臭氧是「好」的;而在近地面的對流層中,臭氧是「壞」的。  遼寧日報:最近,中國「風雲三號」衛星傳來了最新的監測結果,它所攜帶的臭氧總量監測儀在北極上空監測到了一個明顯的臭氧低值區,在該低值區內臭氧總量是正常情況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
  • 北極現40000年遠古生物,已確定種類,人類最擔心的問題在發生?
    而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位於北極地區的遠古生物釋放已經出現了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並且是越來越多的完整物種被發現,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擔心,因為它們的出現說明了我們氣候更加嚴峻,下面我們針對某個遠古生物來看看情況,新確定出了長期熱議的物種。
  • 北極現40000年遠古生物,已確定種類,人類最擔心的問題在發生?
    而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位於北極地區的遠古生物釋放已經出現了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並且是越來越多的完整物種被發現,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擔心,因為它們的出現說明了我們氣候更加嚴峻,下面我們針對某個遠古生物來看看情況,新確定出了長期熱議的物種。
  • 極暖新北極氣候形成,海水泛濫?復活的遠古病菌威脅人類?
    全球變暖已被大家所熟知,從筆者(家在北方)切身的體會就是每年冬天的降雪量一直在減少。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科學家發現過去30年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0℃!而且前幾天西伯利亞永久凍土消融解封了4萬年前的洞熊標本,這一切都跟極暖新北極的氣候形成有關。
  • 北極冰凍姍姍來遲,原因有些深刻
    對話網10/28刊發Mark Serreze的文章,分析北冰洋海水冰凍推遲到來的原因,就具體的三方面原因進行解說。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地理學研究教授、國家冰雪數據中心主任。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作為一名北極氣候科學家,以及自2008年以來,作為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主任,一直在觀察著這個地區的變化。我可以告訴你,這很不正常。現在海洋中的熱量,比以前多了很多,秋季冰雪生長的模式已經完全被破壞。為了了解今年海冰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夏天,看看北冰洋到底出現了什麼情況。
  •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讓人類警惕,擔心有更危險的東西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而這次疫情也讓人們開始反思,造成疫情的那些可怕的病毒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不得不說到人類了,其實地球上發生的許許多多奇怪的,並且不能解釋的事情,幾乎都是人類早些年為自己埋下的坑,因此,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比如最近這些年來人類因為建設和發展,但是全球氣候變暖,進而導致了北極圈中冰川融化。
  • 2020年全球氣溫再創新紀錄,北極永久凍土鬆動,人類感到不安
    2020年的全球氣溫之高導致了一些本來不應該出現的環境變化,讓科學家非常擔憂。在2020由於高溫帶來的眾多環境現象中,最讓我們感到擔憂的還是西伯利亞地區在2020年5月份出現的一次歷史罕見的高溫現象。我們都知道,南極和北極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這裡本來應該是冰雪覆蓋,冰凍的環境,可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南北極的氣溫也在不斷上升。
  •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擔心還有更危險東西,人類要警惕
    時間一晃就是將近6萬年,在人類的幹預下,這隻遠古幼狼終於重見天日。由於長年被冰封在永凍土中,與外界環境隔離開來,所以幼狼的原貌保留得非常好。藉此難得機會,科學家可以對遠古灰狼進行深入研究,與現代灰狼進行對比,揭示它們的進化過程。然而,這隻遠古幼狼的重現,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隨著全球的平均氣溫不斷上升,極地冰川和永凍土的融化正在加劇。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根據近五十年氣象氣候學的研究證明,北極地區的氣候與大氣環流的變化,對整個北半球具有超前的預警和控制作用,因而成為各國科學家前赴後繼、投身北極考察研究的根本動力。1995年後,我國又陸續組織了幾次北極科考。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正式建立,中國人在地球的北極終於有了自己的落腳點。
  • NASA:北極冰川面積35年間減少了95% 北極冰川融化的後果有什麼?
    9月11日消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格陵蘭冰川融化已經不是新聞了,而NASA指出,北極冰川面積35年間減少了95%。NASA近日發布的一段動畫顯示,北極海冰在過去35年間顯著減少。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對氣候造成的影響將無法逆轉,全球環境將受到劇烈影響。北極冰川融化的後果有什麼?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