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凍姍姍來遲,原因有些深刻

2020-10-30 櫻寺水榭

對話網10/28刊發Mark Serreze的文章,分析北冰洋海水冰凍推遲到來的原因,就具體的三方面原因進行解說。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地理學研究教授、國家冰雪數據中心主任。

隨著太陽的落山,極地黑暗的來臨,一般情況下,西伯利亞沿岸的北冰洋現在應該已經結滿了海冰。但今年,這裡的水面卻依然很開闊。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作為一名北極氣候科學家,以及自2008年以來,作為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主任,一直在觀察著這個地區的變化。我可以告訴你,這很不正常。現在海洋中的熱量,比以前多了很多,秋季冰雪生長的模式已經完全被破壞。

為了了解今年海冰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夏天,看看北冰洋到底出現了什麼情況。

西伯利亞的100華氏度夏季

北極的夏季融化季節很早就開始了。6月的西伯利亞熱浪,使俄羅斯韋爾霍揚斯克的空氣溫度有記錄以來首次超過100華氏度(約攝氏37.7度),不尋常的高溫在北極大部分地區延續了數周。剛剛過去不久的這個夏天,整個北極地區處於至少1979年以來的最熱狀態,當時衛星測量開始提供可以全面覆蓋北極地區的數據。

伴隨著這種高溫,大面積的海冰提前融化,而且,這種融化啟動了一個反饋過程。反射性海冰的消失,暴露了黑暗的開闊海洋,它很容易吸收太陽的熱量,促進了更多的冰層融化。俄羅斯沿海的北海航線,到7月中旬基本沒有冰層。這對航運業來說,可能是個夢寐以求的景象,但是,對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來說卻是個很糟糕的消息

暖氣在水下悄然而至

溫暖的夏季只是對今年不尋常的海冰水平的部分解釋。來自大西洋的暖流,在巴倫支海流入北極。這些較暖、較鹹的大西洋海水,通常在表面浮力較大的北極水的下面相當深。然而,最近,大西洋海水一直在往上爬升。大西洋水的熱量有助於防止冰的形成並從下面融化現有的海冰。

這個過程叫做"大西洋化",它讓現在的冰層從頂部受到大氣變暖的衝擊,同時底部則受到海洋變暖的影響,形成一種真正的雙重打擊。雖然我們還在努力加緊理解所有導致"大西洋化"的過程,可它就已經來了,而且,很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氣候變化對海冰的攻擊

在這一切的背後,正是全球氣候變化。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海冰的範圍和厚度,就一直在下降。今年9月,當冰層達到最低程度時,它是有記錄以來第二低記錄,僅次於2012年的情況。

隨著北極地區冰層的減少,海洋吸收了更多的太陽輻射,全球變暖被放大。這可能會影響海洋環流、天氣模式和北極的生態系統,從浮遊植物一直到頂級捕食者的食物鏈。

在北極的大西洋一側,今年的開闊水域延伸到了北極5度以內。俄羅斯新破冰船"Arktika"號首航時,發現能一路輕鬆地航行到北極。它航行的目標是測試核動力船如何處理厚厚的冰層,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冰層並不是預期的3米厚的冰層,而是鬆散的冰層。它的厚度只有1米多一點,對船舶行駛幾乎沒有阻力。

今年要想讓海冰再次堆積起來,北冰洋上層就需要消散夏季接收的多餘熱量。冰層範圍的區域性異常模式,每年都不一樣,反映了溫度和風的區域模式等影響因素。但如今,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冰層整體變薄的現象,就疊加在一起。如果同樣的大氣模式,導致今年西伯利亞外海冰層大量流失的情況發生在30年前,影響會小得多,因為,那時的冰層更有彈性,可以承受衝擊。然而,現在卻沒有了這種堅韌性。

海冰會走向臨界點嗎?

北極海冰覆蓋率的衰減,目前沒有停止的跡象。不過,海冰可能不會有一個明確的臨界點。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我們將繼續沿著目前的衰退道路前進,冰的數量不斷減少,天氣系統更容易破壞冰層,因為,冰層比以前更薄、更脆弱。

大局觀

今年在北極發生的事件,只是2020年氣候變化故事的一部分。自1月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一直處於或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西部地區既炎熱又乾燥,這是大規模野火的造成的一個結果,而且,墨西哥灣的暖水助長了大西洋的熱帶風暴,比字母表中的字母數還多。如果你一直忽視氣候變化,希望它會消失不見,那麼,現在將是一個加強關注的一個適當時機。

相關焦點

  • BBC否認《冰凍星球》故意假拍:並未說是在北極
    新華社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系列紀錄片《冰凍星球》以不少南極和北極實地拍攝場景獲得觀眾好評。但有人近來指認《冰凍星球》中一些成年北極熊撫育幼熊的畫面實際上是在荷蘭一家動物園拍攝。  BBC一名發言人13日否認故意以虛假場景欺騙觀眾。
  • 北極寒潮來襲,大海沒冰凍還「沸騰」了,大連青島現「海浩」奇觀
    今年1月初,一股從北極地區移動而來的冷空氣團——「北極渦旋」來到我國,中心位置竟然到達我國內蒙古東部和河北、遼寧、吉林北部一帶,強度之大幾十年未見,也給我國多個地區造成了數十年未見的極端低溫,內蒙古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零下52度的創紀錄低溫,就連山東半島南部的青島市也出現了零下15度的罕見低溫。
  • 安利一部紀錄片——冰凍星球
    《冰凍星球》為英國廣播公司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公開大學聯合製作的自然紀錄片,由大衛·愛登堡旁白,2011年10月26日起於英國廣播公司第一臺及高清頻道首播,共7集。本片主要展示棲息於北極和南極的動植物及其生境,而第7集則探討全球暖化對極地以至全球的影響,由大衛·愛登堡聯同科學家親身於極地考察及解說。
  • 北極地區現巨坑,深50米,外星人還是惡作劇?真實原因令人擔憂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靠近北極地區冰凍苔原,再現柱形巨坑,深度達到165英尺,大約是50米左右。這個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西北部的亞馬爾半島,出現巨型深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也是過去6年裡被發現的第17個深坑。
  • 北極冰凍反常延遲的3個原因及其重要意義
    北極的夏季融化季節很早就開始了。  去年夏天,北極作為一個整體處於至少自1979年以來的最熱時期,當時衛星測量開始提供數據,允許全面覆蓋北極。  伴隨著高溫,大面積的海冰提前融化,融化引發了一個反饋過程:反射性海冰的消失暴露了黑暗的開闊海域,這很容易吸收太陽的熱量,促進了更多的冰融化。
  • 北極沸騰36年,冰凍區或減少近半,人類害怕什麼,最擔心什麼?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報告指出,在整個2020年,北極也經歷了最難的一年,北極熱浪,海冰創新低等等都在2020年全部出現了,這看上去是氣候的問題,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北極的變化已經在影響人類的生存,如果持續下去,未來北極將可能成為地球氣候「臨界點」的突破點。
  • 蛇和魚被冰凍後能「死而復生」,人會怎樣?
    一條冰凍的魚被放進溫水裡如果這還不能說服你,那麼前幾年在「油管」上爆火的一段視頻定能讓你心服口服。一個人將凝著白霜的魚從冰櫃中取出,放進一個盛著溫水的盆子裡,盆裡還有另一條健康的魚,過了一會兒,被冰凍的魚也復活了!
  • 姍姍來遲的2021年的第一場雪
    2021年的第一場雪 導語 2021年的第一場瑞雪,比往年來得更晚一些,貴州的雪,多是在元旦節前後幾天,而今年卻姍姍來遲了。
  • 北極史前冰凍生命紛紛甦醒,我們應該驚喜還是恐懼?
    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北極的那些永凍土也在漸漸融化。而隱藏在這其中數千年的生物也被解封,這即叫人驚喜,又叫人驚恐。就比如說加拿大巴芬島永久凍土帶,隱藏在其中4萬年的植物又再次回歸了自然界,那麼這些生命還有可能重新回到地球上嗎?生命的頑強!北極史前冰凍生命紛紛甦醒,我們應該驚喜還是恐懼?
  • 研究稱氣候變化不會冰凍歐洲 忽視北大西洋暖流
    新華網倫敦4月30日電 (記者 黃堃)科學家們一直擔心,隨著氣候變化情況惡化,來自北極地區的冰冷海水可能把歐洲冰凍,即歐洲局部地區溫度下降、海港封凍。但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研究報告說,這種預測有疏漏。
  • 《魔獸懷舊服》北極護腕怎麼得 北極護腕獲取方法
    獲取方式: 魔獸世界北極護腕這件裝備是在納克薩瑪斯副本中,需要做一個叫做冰川護手的任務,任務做完後,玩家會獲得北極護腕。 等級要... 下面是關於魔獸懷舊服北極護腕怎麼得的問題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 北極出大事了!溫度高達38度!網友:這是北極?
    根據NASA(美國宇航局)最新消息,它們在對北極地區超過360萬個湖泊監測數據發現,北極範圍內大量的湖泊已經出現了異常!由於全球變暖的原因,沉積在冰層下的古生物已經甦醒,並且分解了大量沉積物,同時釋放出了大量的甲烷氣體!
  • 北極擔憂!NASA公布了德克薩斯州大小的冰層融化的數據
    北極冰震:北極冰的最大厚度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七低。隨著季節的變化導致氣溫波動,北冰洋的冰在一個最小和最大的點之間生長和收縮。美國宇航局與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合作,跟蹤了冰層覆蓋的變化。今年,北極的冰似乎已經達到了頂峰,有些冰的水平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
  • BBC紀錄片《冰凍星球》被曝造假(圖)
    因為《冰凍星球》中同時穿插艾登堡爵士在北極實地講解的畫面,讓觀眾更加對一部分定製鏡頭信以為真。    北極熊出生之前,工作人員在搭建一個假的洞穴以供拍攝。     這個假的洞穴被精心布置,並在北極熊寶寶出生之前安置了攝像機。
  • 冰凍星球: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與溫柔月光
    「地球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區域都是冰天雪地,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南極和北極就如同異域星球一樣陌生。」——《冰凍星球》第1集 這大概是傳說中中國與北極最接近的一次,但更像一個寄託先民理想的烏有之鄉。 那麼,真實的南極與北極,又是什麼模樣呢? BBC電視檯曆時五年耗費巨資製作的紀錄片《冰凍星球》,即用鏡頭向我們展現了那個陌生的孤絕之域的珍貴影像。
  • 寒潮頻發的原因 幫你找到了
    不過,相比跨年寒潮的來去匆匆,這次冷空氣明顯是個「慢性子」,從7號開始算,「冰凍模式」的設置日期長達5天左右,大家還是要繼續做好防範工作。從去年底到現在,寒潮一波接一波。1月6日,北京還出現-19.6℃的低溫,這是1966年以後的最低數字。冷冰冰的數字和冷到骨髓裡的感覺,讓人不覺產生這樣的懷疑——說好的全球變暖呢?事實上,這些寒潮的原因,恰恰源於全球變暖。
  • 科學家們在冰凍環境中找到的10大神奇發現
    很久以前,人類就已經知道冰凍環境可以更好起到保鮮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後來人類發明了冰箱來進行食物保溫。但寒冷和冰層的力量可不僅於此,因為地球上有不少地方常年保持在極度寒冷的狀態之下,例如南極和北極,以及其它一些高海拔的環境中,它們長久以來都處於低溫環境下,因此將一些擁有悠久歷史的事物保存了下來。在今天的文章裡,我們就要和你介紹,科學家們在冰凍環境中找到的10大神奇發現。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 北極沒有企鵝的原因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極,但是北極為什麼沒企鵝呢?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  北極之所以沒有企鵝,是因為在距今三四百年前,歐洲掀起了一股到北極探險的熱潮  於是,北極企鵝的數量急劇下降。當最後一隻「大企鵝」被捕殺後,北半球就再也沒有企鵝。而南極的企鵝得以倖免於難。  目前,大多數企鵝都分布在南半球,而北極對於它們來說實在太遠,而且企鵝不喜歡熱帶的環境,它們穿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到達北極,也是不可能的事。
  • 一個人在北極度過120天的極夜,會焦慮嗎?
    北極的極晝就是在數月裡一直持續白天,極夜就是在數月裡一直持續黑夜。電影《光語者》就是一部講述極夜、極光、全球變暖等諸多自然現象和氣候的作品,這裡面還強調了人與自然和關係。紀錄片《光語者》遠赴北極新奧爾松·黃河站拍攝,講述了主人公劉楊博士2018年底在黃河站駐守120天的經歷,此時正好北極的極夜,一個人在北極圈生活120天,而且還始終處於黑夜的狀態,是不是一種很魔幻的體驗?
  • 極地渦旋導致冰凍天氣(圖)
    目前美國大部分地區陷入極地渦旋的魔爪,這種密集的空氣系統會導致溫度驟降以及冰凍天氣。  極地渦旋是一種強風流經低壓系統的流通模式,它一般發生在冬季的北極。這種渦旋的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