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主要有灰黴病。農業防治採用降低田間溼度,保持溫度在20℃以上;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烷毀:施足底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撲油因可溼性粉劑,或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7天1次,連續3~4次;在大棚或溫室內使用煙劑和粉劑的效果更好,用速克靈煙劑燻煙,或百菌清煙劑,於傍晚分幾處點燃後,封閉大棚或溫室,過夜即可,也可用百菌清粉塵劑、煙劑和粉塵劑每7~10天用1次,連續2~3次。
2.蟲害防治主要蟲害有鼠婦。防治措施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藥劑可噴愛卡士乳油,蟲死淨可溼性粉劑於地面及植株上;也可用辛硫磷顆粒劑,撒施於地面。
四、採收
蕨一般在墓高20~25釐米,羽狀小葉苞尚未展開,即「報拳」時採收為宜。採收時將蕨從新鮮部分以下適當部位用手一根根折下,然後將其基部在地上輕輕摩擦,使基部黏有泥土,放在底部鋪有青草的筐內,以防失水老化。在筐的最上面蓋一層青草,防止日曬失水。
1.鮮食春季採收嫩葉、嫩芽,做菜鮮食。
2.製成澱粉根莖含澱粉36.5%,可製成澱粉,對人體有滋補作用,有些地區還用澱粉製成糕點、粉絲,在輕工業上用於漿紗、釀酒。
3.醃漬醃漬加工分整理、扎把、初鹽和復鹽幾道工序,選苗整理首先去掉老化部分,然後按標準每把直徑5~6釐米、重量250~260克扎把。初鹽時在大缸中一層蕨菜一層鹽壓實,用鹽量為蕨菜重量的30%,經7~10天後倒缸復鹽。復鹽用鹽量為蔬菜重量的5%,將初鹽的蕨菜上下倒翻換缸復鹽,最後用30%的鹽水灌滿缸,將菜全部醃沒為止,經10~15天醃漬後即可包裝。包裝用木捅,每桶裝50千克,桶內放雙層塑膠袋,放入蕨菜,灌滿30%鹽水,紮緊袋口,蓋上捅蓋,以供運銷外地或出口。
4.幹制蕨菜採收,當天整理,用於開水煮沸10分鐘,撈出晾曬,當外皮見幹時,用手揉搓,反覆10餘次,經2~3天即曬乾。
5.其他用途植物纖維可用來造紙、制繩。在醫藥上具有驅蟲、清熱解毒、補氣昇陽、利尿消腫、祛風散寒、降低血壓和促進細胞更新等功效。第二節分株紫其分株紫其,紫其科,別名薇菜、桂皮紫其、牛毛廣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餘,被鏽色絨毛,根狀莖短粗,斜生或直立。葉二型,營養葉綠色,長圓狀披針形,2回羽裂,小裂片全緣,幼葉拳卷。孢子葉略小,密被鏽色絨毛,穗狀,第1次羽片無柄,線狀長圓形,羽片分裂先端漸尖,第2回羽片無柄,略呈鐮刀狀,全緣。
雌雄異株,幼株被有黃色細纖絨毛,雄株頂端呈球形,雌株頂端呈扁圓形或耳朵形。根狀短莖,梗圓紅色,不被鱗片,從根部發芽,葉叢生,幼葉向內捲曲,表面生有黃褐色或紫色絨毛,有營養葉和孢子葉之分。孢子葉較營養葉早萌發,一般在成株的中部抽生孢子葉1~7枚。大型、粗壯、羽狀分裂。第2次羽片長圓形,其上密生褐色孢子囊,5月下旬孢子成熟,可收集用於播種繁育幼苗。分株紫其喜溫但不耐高溫,對溫度的適應性廣,在30℃時停止生長,地溫8℃時即可萌發,15℃時生長迅速。喜溼潤、怕乾旱,對水分要求嚴格。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為宜。分株紫其生長於山林坡地、林緣、草甸、溪邊、沼澤、河灘草地及灌木叢中的溼潤地帶,在長江流域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
潮溼肥沃的低洼地,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地塊,施入腐熟的農家肥,按寬1.2米、高20釐米打成高畦,深翻後開溝。可與瓜類、豆類或玉米等套作,以利遮陰,也可在水源充足的荒山、山地挖穴栽植。
2.繁殖方法
(1)分株法將挖回的野生分株紫其根莖按30釐米×30釐米的規格挖穴定植,栽後立即澆定根水。所採根莖要粗壯,帶土挖出,當天移植,深度移栽後上部覆土2釐米厚為準。栽培時應注意遮陰,保護地可加遮陰網,加強肥水管理。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分株繁殖在2個月後,幼苗長至16釐米即可採收。
(2)孢子法繁殖有自然繁殖和人工播種繁殖2種。自然繁殖是分株紫其所生孢子於當年5月中下旬開始成熟,隨風飄落在適宜的土壤,在溫溼度滿足的條件下,第2年生長成分株紫其。人工孢子繁殖是當分株紫其中部抽生孢子葉1~7枚時,子葉於5月中下旬停止生長,當高度平均30釐米左右時,孢子上部著生孢子囊,5月中旬孢子從初綠色變為黃褐色,即開始成當睛天溫度高時,孢子囊裂開散出綠色孢子,採集孢子葉的適期是5月下旬。當孢子囊群變為深色,但囊群尚未裂開,連同葉片(或不剪下葉片)剪下放入光滑的紙袋中。孢子囊乾燥後自然裂開,播種時將乾燥了的孢子用溫水浸泡4小時,赤黴素液處理後放在噴壺內用水攪勻,播於苗床上,均能萌髮長出分株紫其幼苗,在弱光和穩定的土壤溼度條件下分株紫其葉迅速生長。
3.田間管理栽植後及時中耕除草,遮陰澆水,每年在開始採收前15天左右加強肥水管理,採收後,控制田間雜草,生育期內要除草2~3次,視苗情施用農家肥以減少化肥汙染。防止乾旱,尤其是平地栽培者應適時適量灌水,有條件的地方每天噴霧2~3次增加空氣溼度,有利於植株正常生長。
病蟲害防治
分株紫其白粉病病原為上年發病植株的越冬病原為其初浸染源,化學防治用石硫合劑噴灑,見效快效果好。
採收
1.採收栽植當年一般不採收,第2年視其生長狀況可適當採收,分株紫其生長速度較快,採收的季節性很強,幼葉出土後6~10天,應適時進行第1茬採收;再過7~10天,即第2採於幼葉出土後。每年採收2茬,以後幼葉保留,使養分積累在根狀莖中,以利第2年幼葉生長。採收時以採收20釐米左右長度宜,且頂端應為鉤狀未伸直的幼葉,一般不用刀割,以免根部受傷。採收的分株紫其應及時放在陰涼處,儘快加工。第2茬葉比第1茬長得快,但葉柄細小,採集時要挑選葉柄粗壯、鮮嫩、無病蟲害的植株,用手從葉柄基部掐下。為防止葉柄因失水而老化,可將葉柄傷口處在地上擦一下,促其傷口封閉。採收後的分你常英,粗部。長短分開,用涼水浸溼,幫去群毛,當日採收當日加工,以防老化。
2.加工
(1)水煮將分級的嫩葉,分別放沸水中煮,水要浸過萊不蓋鍋蓋,勤翻動,使之均勻受熱,達到不夾生,不過爛為界煮到火候的菜發出清香味,從基部往頂端能撕成兩半,色鮮綠好。隨即撈出,放入冷水中降溫。
(2)晾曬浸涼的萊撈出攤放在潔淨的葦席上。在向陽通風處放2~3天使之乾燥。火候適宜的菜逐漸變為褐棕色,夾心案或煮過大的菜逐漸變黑色。要防止雨淋、露溼黴爛。
(3)揉搓揉搓是加工分株紫其的重要一環。當菜晾至表皮有皺紋時,開始第1次揉搓,放在葦席上輕輕地做弧形揉搓,注意不要揉破表皮,搓出水為止。然後繼續攤開晾曬,曬到發乾時進行第2次揉搓,仍以搓出水為止。揉搓時間1次比1次短,搓揉力度加大。曬至八成幹時,陰涼至全乾。嚴禁用火炕或鍋烘乾,以免造成品質不好,不符合標準。
(4)挑選對晾乾後的分株紫其幹要進行挑選分級。合格品應為棕褐色,有光澤,捲曲而多皺紋,乾爽而富有彈性。
(5)包裝與貯存用瓦楞紙箱,內襯一層防潮紙包裝。每箱裝分株紫其幹10千克,之後將紙箱上口封好,然後放入通風、乾燥、潔淨的庫內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