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改裝圈都有這樣的爭論,
改裝短彈簧會損傷避震器導致漏油。
而問起理由,
十個人會有九中不一樣的答案。
而車友們爭論的點,可以歸結為4點:
①短彈簧會使減震器觸底,導致減震器損壞;
②短彈簧K值較大,或者避震器高度較低,會令避震器油壓升高導致油封漏油;
③輪胎會與翼子板等磕碰;
④改變懸掛幾何,影響輪胎抓地能力。
①短彈簧會使減震器觸底,導致減震器損壞
很多不了解車輛底盤結構的車友,
在看到短彈簧的第一眼,
會潛意識的有這樣的想法,
但是卻忽略了這樣一個細節。
簡單舉例四種車型,
我們可以知道,
懸掛不論何種形式都有限位器,
限位器限制車身的最低位置,
也就是說只要限位器存在,
減震器就不可能有觸底的風險。
同時現在大牌短彈簧,
均使用漸進式設計,
後段彈簧的硬度高於原廠彈簧,
更不容易有觸底風險。
這裡介紹下漸進式彈簧。
我們知道,
彈簧硬度通常用K值表示,
K值代表每壓縮一毫米彈簧所需要的力,
K值越大彈簧越硬。
普通的直卷式彈簧壓縮時,
K值一直保持不變;
而漸進式彈簧在壓縮初段K值較低,
約等於原廠硬度,
以保證日常行車的舒適性,
中後段彈簧K值逐漸增大,
為車輛提供支撐力,
減小彎道側傾。
示意圖大致是這樣,
彈簧纏繞密集的是低K值區域,
收到衝擊時首先被壓縮,
當低K值區被完全壓縮後,
高K值區才開始壓縮,
以此來產生日常行駛舒適,
彎道支撐到位的效果。
這也是改裝用短彈簧
和土法鋸短原車彈簧的最大差別。
②短彈簧K值較大,或者避震器高度較低,
會令避震器油壓升高導致油封漏油
首先原車避震器的壽命本來就是個X,
比如有不少寶馬車主,
發現出保之後減震器就漏油了。
減震器漏油的時間跟使用路況、駕駛方式和本身品質都有關係。
但了解了減震器的原理就很容易理解,
減震器活塞只是在上下移動式產生阻力,
理論上活塞可以停止在任意位置上,
且兩側油壓相等,
並沒有所謂的油壓升高導致漏油的說法。
減震器漏油大部分原因,
與油封橡膠老化,防塵套破裂,
導致泥沙磨損防塵套,
或因安裝問題導致的活塞杆彎曲有關,
這個鍋實在不該短彈簧來背。
③輪胎會與翼子板等磕碰
很多人覺得短彈簧降低了車身,
肯定會使車身摩擦,
其實這個問題純屬想多了。
汽車底盤在設計時,
輪胎在懸掛行程內,
無論如何上下左右運動,
都不會與車身磕碰,
除非你換過不匹配的輪轂輪胎,
或是動過翼子板等部件。
④改變懸掛幾何,影響輪胎抓地能力
當車輛在彎道中行駛時,
行為向心力的作用車身會產生側傾,
此時靠彎道外側的懸掛會受到壓縮,
原廠彈簧因為彈性(K值)較小,
受壓縮程度大,
市面上大部分的短彈簧,
由於採用漸進式設計在經過初段的壓縮後,
中後段能提供理想的車身支撐,
使車身不至於進一步傾斜。
所以經過短彈簧的改裝,
能明顯感覺側傾更小,
更小的側傾意味著,
兩側車輪承受的車身壓力更小,
不容易突破輪胎抓地力而失去控制,
同時更小的懸掛壓縮量,
也有利於車輪傾角的保持,
進一步提高輪胎抓地性能。
後記
一套開發成熟的短彈簧,
絕不是避震器殺手,
更不是性能損耗裝置,
甚至有車廠推出運動短彈簧,
供車主改裝來提升車輛運動性能。
但是關鍵問題是,
這一切都建立在
你得選擇一套靠譜的短彈簧上。
也只有大廠才有實力,
針對每一個車型做開發與調教,
而不是把原車彈簧拆下來,
加粗幾毫米草草了事。
目前市場上日本TEIN,
德國的Eibach、Vogtland、HR,
都是不錯的選擇。
經濟情況良好的車友們,
還可以搭配一套運動避震器,
可以更合理地吸收震動,
達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