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了!金堅/魏文毅聯合團隊《科學》子刊:光誘導蛋白質精準降解

2020-12-15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以色列科學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國科學家Irwin Rose,表彰他們發現了泛素(ubiquitin)調節的蛋白質降解過程。他們的研究表明,生物體以其獨有的智慧,利用細胞內一種叫做E3連接酶的蛋白質,識別體內的有害蛋白質,並將「泛素」這種多肽標記到需要降解的蛋白質上。帶有泛素標籤的蛋白質會被細胞內的蛋白酶體識別並降解,實現了細胞內有害蛋白質的精準降解。

藥物化學家將這種蛋白質降解機制應用到小分子藥物的設計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定向降解蛋白質的技術: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這種蛋白質降解劑一般由三部分組成:E3連接酶的配體、需要降解的蛋白質的配體,以及將兩種配體連接起來的連接子。這種蛋白質降解劑會分別與E3連接酶和靶向蛋白作用,最終形成由E3連接酶、蛋白質降解劑和靶向蛋白組成的三組分複合物。複合物中的E3連接酶隨之將泛素分子標記到靶向蛋白質上,就能導致靶向蛋白被蛋白酶體降解。

PROTAC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靶向蛋白的降解。由Arvinas開發的AVS-110和AVS-378已進入臨床研究,用於治療耐雄激素限制療法的轉移性前列腺癌和乳腺癌。PROTAC與蛋白質小分子抑制劑最大的區別是,由於將目標蛋白降解之後PROTAC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PROTAC具有「催化」性能,即一個PROTAC分子可以降解數個或者數十個目標蛋白分子。然而,如果PROTAC無限制地降解目標蛋白,或者將正常細胞內的有用蛋白也降解的話,有時會帶來嚴重的問題。因此,發展功能可控的PROTAC分子顯得極為重要。如果在PROTAC分子上安裝一個「開關」,就可以控制其在需要的組織發揮蛋白降解作用,例如選擇性降解癌細胞內的蛋白,而不影響正常細胞內的蛋白。

遵循這樣的研究思路,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金堅教授課題組和哈佛醫學院魏文毅教授課題組合作,在PROTAC分子上連接一個光敏基團,利用紫外光實現了PROTAC功能的可控調節。他們將這種技術稱為「opto-PROTAC」。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旗下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金堅教授(左)和魏文毅教授(右)(圖片來源: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官網/哈佛醫學院官網)

作為一項概念驗證研究,作者先將E3連接酶CRBN配體泊馬度胺(pomalidomide)進行改造,研究其光敏活性。隨後,作者研究了基於泊馬度胺的兩種opto-PROTAC,即opto-dBET1和opto-dALK的光敏活性。

▲opto-PROTAC的概念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泊馬度胺(pomalidomide)是一種常用的免疫調節劑,可以作為所謂的「分子膠水」,將IKZF1/3蛋白和CRBN連接在一起,通過泛素化IKZF1/3蛋白介導其降解。單晶結構表明,泊馬度胺分子中的戊二醯亞胺NH基團和CRBN蛋白中的His380殘基之間的相互作用十分關鍵。作者將這個NH基團用NVOC基團屏蔽,合成的opto-pomalidomide不能與CRBN結合,從而抑制了IKZF1/3蛋白的降解。而在紫外光UVA的照射下,opto-pomalidomide會失去NVOC基團,釋放出泊馬度胺分子。此時,研究者觀察到了IKZF1/3蛋白的泛素化和隨之的降解。

▲(A)opto-pomalidomide在UVA的照射下釋放出活性的pomalidomide;(B)opto-pomalidomide在UVA照射下發生的化學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前人的研究表明,dBET1和dALK能分別有效介導BRD蛋白和ALK蛋白的降解。在類似的思路下,作者在兩個分子中分別引入NVOC光敏基團,合成了相應的opto-PROTAC,即opto-dBET1和opto-dALK。

▲opto-dBET1和opto-dALK的分子結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基於蛋白降解的免疫印跡實驗和基於細胞的細胞存活性實驗都表明,在UVA的照射下,這兩種opto-PROTAC都和相應的PROTAC具有相當的活性,有效降解的相應的蛋白。更重要的是,在黑暗狀態下,這兩種opto-PROTAC即使在很高的濃度下也失去了降解蛋白的活性,表明光照與否充當了調節蛋白降解活性的開關

作為一項概念驗證研究,作者成功實現了opto-pomalidomide和兩種opto-PROTAC在紫外光誘導下的可控蛋白降解。由於紫外光對組織的穿透性不強,且容易導致DNA分子的損傷,作者提出,之後可以進一步發展基於對組織很有強穿透性、且能量較弱的近紅外光誘導的opto-PROTAC技術。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1] Jing Liu et al., (2020). Light-induced control of protein destruction by opto-PROTAC. Sci. Adv., DOI: 10.1126/sciadv.aay5154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今日《自然》子刊: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助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
    今日,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金堅教授課題組與Ramon Parsons教授課題組合作,從這一甲基轉移酶入手,首創性開發出EZH2的高效、高選擇性且安全的降解劑MS1943,試圖以此攻克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難題
  • 蛋白降解領域再現超1億美元融資,一文看懂技術要點與研發現狀
    James Bradner 是 C4 Therapeutics 聯合創始人之一,長期從事癌症領域的研究。2010 年,James Bradner 關注到東京醫科大學教授半田宏(Hiroshi Handa)團隊的一項研究,後者使用沙利度胺作為誘捕細胞中蛋白質的誘餌,發現該藥物能夠鉤住並阻斷泛素連接酶的活性,這種抑制作用會影響肢體生長和發育。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
  • 鄧興旺/陳浩東團隊發現植物光信號轉導及泛素連接酶激活新機制
    2017年7月20日,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籌)、生命科學學院鄧興旺/陳浩東團隊及耶魯大學的魏寧研究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urrent Biology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Light-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PIF3 by SCF(EBF1/2) Promotes a Photomorphogenic Response in
  • JACS:光調控水凝膠降解、蛋白質釋放方式和速率
    Kloxin團隊在《JACS》上發表了簡單新穎的方法。他們合成了包含不同不穩定鍵(即酯,醯胺,碳酸根或氨基甲酸酯)NB並表徵其光解和水解,並提出NB不穩定鍵對材料降解的影響的獨特見解,這些NB鍵在水凝膠中充當不穩定的交聯鍵。這些研究為控制光解和水解提供了新的化學方法,對光敏材料(如軟材料,納米顆粒、多肽、蛋白質等)的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指導。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的新概念 | 對話科學家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細胞出版社Trends綜述生命科學Life science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
  • 禮來與萬春子公司達成泛素化靶向蛋白質降解新藥合作開發協議
    藉助TPD領域的技術,可以將數百種與人類疾病相關但此前認為不可成藥的蛋白質轉變成藥物靶點。萬春Seed獨立開創了一種名為「分子膠」的技術,用以誘導所有細胞中普遍存在的蛋白降解機制,目的是識別並降解通常不作為藥物靶點的致病蛋白。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新概念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靶點藥物研發新技術撰寫綜述文章《降解技術的新概念》(Emerging New Concepts
  • 科學家開發出新的誘導型蛋白降解系統
    科學家開發出新的誘導型蛋白降解系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7 14:23:53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Elina Ikonen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光和微生物聯合作用下淺水湖泊水體中植物殘體降解研究取得進展
    因此,深入認識淺水湖泊中水生植物殘體降解機理,有助於湖泊科學管理和治理修復。儘管關於湖泊中植物殘體分解的相關研究較多,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關注於植物殘體在湖泊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分解過程,植物殘體的光降解過程常常被忽視,光對生物降解的影響更是未有報導。
  • 中國藥科大學尤啟冬與姜正羽教授隊報導Azo-PROTAC光誘導蛋白降解
    因此,新一代PROTAC技術提出了 「降解可控性」的概念,給降解劑的研髮帶來了新的挑戰。不過,更大的挑戰意味著更多的機遇。近日,中國藥科大學尤啟冬/姜正羽教授團隊報導了利用Azo-PROTAC技術實現光誘導的可控性小分子蛋白降解劑,提高了降解精度,避免可能毒性。
  • 協和張烜團隊建立CAR-T精準...
    北京協和醫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藥學院聯合,創新性地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新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研究進一步應用化學生物學交叉學科手段,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炎症因子風暴。近日,系列研究成果發表於風溼病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風溼病學年鑑》(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和Cell子刊《細胞化學生物學》(Cell Chemical Biology)。
  • 了解靶向蛋白質降解的抗性機制
    傳統藥物主要作為抑制劑起作用,通過與可接近的口袋結合來攻擊導致癌症的疾病相關蛋白質。遵循這一策略,只有約20%的蛋白質在化學上是可尋址的,因此一些最相關的靶標無法進行治療開發。TPD基於通常稱為「降解劑」的小分子,其通過將泛素E3連接酶重新導向我們想要消除的蛋白質來誘導蛋白質的降解。換句話說,利用細胞的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這是我們身體尋找和破壞受損蛋白質的自然方式。到目前為止,TPD主要是從結構角度進行研究。Georg Winter在CeMM的實驗室專注於識別和機械地理解對小分子降解物敏感性的遺傳決定因素。
  • 非生物脅迫誘導植物葉綠體降解
    非生物脅迫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葉綠體的穩定性並誘導葉綠體的降解(葉片由綠變黃的一個過程),從而引起植株的早衰,並最終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目前對脅迫條件下葉綠體降解的具體過程和調控機制還不清楚。非生物脅迫可以誘導激活CV基因的表達。表達後CV蛋白進入葉綠體,與光合系統II的亞基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影響光合系統II的穩定性,從而誘導葉綠體的解體,形成囊泡化。這些CV蛋白誘導形成的囊泡(CCVs),包裹著葉綠體的基質蛋白和內囊體蛋白等離開葉綠體,最後與細胞質中的液泡融合完成葉綠體蛋白的最終降解。利用化學誘導表達系統過量表達CV基因可以導致植物葉片的早衰和葉綠體的降解。
  • 蛋白酶體和氧化蛋白的降解:第二部分,蛋白質的氧化和蛋白酶體的降解
    上半部分顯示了一些蛋白質在氧化應激下的細胞中所發生的不同修飾。 可逆的氧化修飾(綠框):可以被細胞的酶促機制逆轉。可逆修飾主要存在於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殘基中。SH基團的丟失可能導致蛋白質的錯誤摺疊/展開、失活(催化中心)、抗氧化能力降低以及特定功能的喪失。可逆的細胞酶的修飾(氧化應激反應中的翻譯後蛋白修飾) (黃框):這些修飾可以由ROS/RNS直接誘導,也可以通過響應ROS/RNS的酶促反應或細胞氧化還原態的改變誘導,常見的例子是S -穀胱甘肽化,主要由半胱氨酸殘基氧化誘導,並通過酶促的方式逆轉。
  • Nature |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促進BCL6的泛素化降解
    此前已發現小分子BI-3802可以與BCL6的BTB結構域結合,誘導BCL6的降解,經BI-3802處理可誘導BCL6快速泛素化和降解,在DLBCL二聚體結合形成超分子結構,促進SIAH1 E3泛素連接酶的泛素化作用,從而高效誘導BCL6蛋白酶體降解,為臨床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 從光到電,細胞基因表達調控更精準—新聞—科學網
    5月29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團隊聯合華東師範大學、西湖大學等單位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開發了利用定製的生物電子設備可實時控胰島細胞的蛋白分泌系統,首次使用電信號直接來遠程調控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表達。 「將細胞基因表達的調控從光遺傳學真正地推向電遺傳學,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 勃林格殷格翰與鄧迪大學合作開發新型蛋白質降解藥物實現裡程碑
    此項合作有幸聯合了靶向嵌合體蛋白水解(PROTACs)領域的先驅之一、鄧迪大學生命科學學院Alessio Ciulli教授的專長與勃林格殷格翰在製藥領域的專業技能和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創新藥物的承諾。 PROTACs代表了一類新的候選藥物,其有望找到傳統藥物化學方法無法達成的重要腫瘤靶點。
  • 科學時報:蛋白質降解諸多難題等待破解
    其中包括:明確和及時認識許多酶作用物降解的模型、導致疾病發病機制系統中的失常機理等等。」    20世紀60~80年代,大多數生命科學家將注意力集中於核苷酸與編碼信息翻譯的研究,蛋白質降解這一領域被忽略。以色列生物化學專家阿龍·西查諾瓦卻選擇蛋白質的降解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獨闢蹊徑,發現了被稱作「死神之吻」的蛋白質死亡機理。
  • ...子公司與禮來(LLY.US)達成7.9億美元泛素化靶向蛋白質降解新藥...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萬春醫藥(BYSI.US)子公司萬春Seed宣布與禮來(LLY.US)籤訂開展研究合作和授權協議,共同研究開發一類通過靶向蛋白降解(TPD)而發揮治療作用的新化學實體(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