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自然》子刊: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助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

2020-12-15 騰訊網

▎學術經緯/報導

乳腺癌作為中國女性第一高發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早期篩查技術和綜合治療技術的發展,乳腺癌的療效得到顯著的改善。根據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數據,乳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已達89.9%。儘管這一數字十分可觀,但其中一種亞型——「三陰性乳腺癌(TNBC)」卻仍舊存在預後差、復發率高、存活率低的問題。這類病例佔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2%~20%。

乳腺癌細胞一般以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作為分類依據。對上述某些受體為陽性的患者,改變體內的激素水平,或者施用相應的受體抑制劑,可以抑制乳腺癌細胞和腫瘤的生長,是極為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而對三種受體均缺乏的三陰性乳腺癌,意味著針對這幾種受體的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均無效。手術輔助放、化療仍舊是治療這種癌症的主要手段。

圖片來源:123RF

人們在很多癌細胞(包括三陰性乳腺癌)中都發現了過量表達的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EZH2。今日,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金堅教授課題組Ramon Parsons教授課題組合作,從這一甲基轉移酶入手,首創性開發出EZH2的高效、高選擇性且安全的降解劑MS1943,試圖以此攻克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難題。

EZH2是多梳抑制複合體2(PRC2)的重要催化單元,通過催化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H3K27)的甲基化來調控基因的表達、識別和發展。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往往將著眼點放在如何調控EZH2的催化性能。因而之前發展的EZH2抑制劑主要用於抑制H3K27的過量甲基化,對依賴這一過程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惡性橫紋肌樣瘤(MRT)等癌細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EZH2除了能催化H3K27的甲基化,還有其他生理作用。在乳腺癌細胞中,EZH2蛋白含量越高,往往預後越差。而乳腺癌細胞卻不依賴於下遊H3K27的過量甲基化,因而EZH2抑制劑對這種癌細胞無能為力。

作者認為,EZH2蛋白的降解或許是治療乳腺癌的一種有效手段。遵循這一思路,MS1943成功地選擇性降解了EZH2,體外和小鼠體內的活性測試表明,其能有效地殺滅三陰性乳腺癌細胞,抑制腫瘤生長。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金堅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抑制劑和降解劑的開發。在此項研究中,他們將之前發展的EZH2蛋白抑制劑C24略加改造,修飾一個親脂性的金剛烷標籤,就能利用這個金剛烷標籤將EZH2蛋白的空間摺疊構象改變,使其被細胞內的蛋白降解酶識別並降解。

MS1943與C24的分子結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者首先使用對EZH2敏感的MDA-MB-468三陰性乳腺癌細胞,表徵了MS1943在體外對EZH2蛋白的降解活性。在MS1943的作用下,EZH2的含量明顯下降,同時,作為EZH2催化功能產物的H3K27me3蛋白含量隨之下降。MS1943具有很高的選擇性,細胞內的其他蛋白如EZH1以及和EZH2同屬多梳抑制複合體2(PRC2)的SUZ12和EED都沒有被降解。作為對照,C24高效抑制了EZH2的催化活性,因而H3K27me3蛋白表現出了比MS1943更低的水平;而EZH2蛋白本身和其他蛋白含量都沒有明顯的降低。

MS1943與C24作用於MDA-MB-468細胞的western blot分析結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之後,他們考察了MS1943和C24對癌細胞增殖的影響。如下圖所示,MS1943在2.2 μM濃度下可以殺滅50%的癌細胞(GI50);而C24雖然能更有效地抑制EZH2的催化活性,其對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並不明顯,GI50超過了8 μM。這與前人的研究結論相吻合,即乳腺癌細胞依賴EZH2蛋白催化作用之外的其他生理功能。活細胞的結晶紫染色試驗和死亡細胞的DRAQ7染色試驗得到了更直觀的結論:在2~4 μM的濃度下,MS1943顯著抑制了MDA-MB-468細胞的增殖。

MS1943與C24對MDA-MB-468細胞作用效果的對比(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為了證明MS1943是通過降解EZH2導致的細胞毒性,而不是影響了細胞的其他生理功能,研究者使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了兩種對MS1943敏感的三陰性乳腺癌細胞(BT549 和MDA-MB-468)的EZH2基因。作為對照,他們也敲除了MDA-MB-231這種對MS1943不敏感的癌細胞EZH2基因。如果假設成立,即MS1943是通過降解EZH2來殺滅細胞,那麼對MS1943不敏感的細胞對EZH2含量的降低也不敏感。結果與預期十分吻合:BT549和MDA-MB-468這兩種對MS1943敏感的細胞增殖受到了很大影響,而MDA-MB-231的細胞增殖不受影響。研究者還通過不同程度抑制MDA-MB-468細胞EZH2基因的表達水平來觀察EZH2蛋白水平對細胞增殖的影響:EZH2基因表達越低,細胞增殖的抑制也越嚴重。

EZH2基因敲除或下調對不同細胞增殖的影響(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MS1943對某些EZH2敏感的腫瘤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

隨後,他們表徵了MS1943在體內的生理活性。通過給移植了MDA-MB-468腫瘤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一次150 mg/kg劑量的MS1943,腫瘤生長得到完全抑制。在這個劑量下,小鼠並沒有表現出體重降低等藥理毒性。解析小鼠腫瘤和血漿中的MS1943的含量,其濃度都超過了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濃度(GI50)。這些事實說明在體內有效劑量的MS1943作用下,小鼠是安全的。

MS1943體內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在文章的最後,研究者證明,MS1943通過降解EZH2導致內質網功能持續紊亂,未摺疊蛋白質應答過度激活,從而啟動癌細胞凋亡程序。這是MS1943有效殺滅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的機制。

EZH2蛋白存在於多種癌細胞中,曾得到了生物醫藥學界的廣泛關注,一系列針對肉瘤、淋巴瘤、惡性橫紋肌樣瘤的治療方法都將EZH2作為靶點。然而儘管多個研究表明EZH2在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中也存在過度表達,且其含量與腫瘤體積、癌症分期、癌症預後密切相關,但從未有人將其作為三陰性乳腺癌的靶點進行研究。這可能與各種EZH2抑制劑對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均無效有關。

金堅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表明,將EZH2作為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靶點是完全可行的,但是通過抑制其催化活性不能達到抑制癌細胞增殖的目的;將其降解則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這為攻克一系列包括三陰性乳腺癌在內的EZH2高表達癌症的治療難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而臨床上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難治性乳腺癌」,是因為TNBC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達均陰性,缺乏治療靶點,目前的系統治療仍以化療為主。
  • 靶向三陰性乳腺癌的藥物研發進展
    來源:佰傲谷BioValley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首位癌症死亡原因,素有紅顏殺手之稱。三陰性乳腺癌(TNBC)死亡人數佔所有乳腺癌死亡人數的80%,且內分泌藥物治療基本無效,目前亦無可利用的分子靶向藥。但免疫治療有望成為乳腺癌特別是TNBC治療新的趨勢。
  • 多組學分析助力精準治療,有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臨床治療難題
    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表達而得名,佔乳腺癌的10%-20%。目前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和化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並且復發轉移的風險較高,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最毒」的乳腺癌。
  • Cell Discovery:發現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課題組經過研究,進一步闡明了KLF5新的調控機制以及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為臨床上二甲雙胍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三陰性乳腺癌靶向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
  • 金堅/魏文毅聯合團隊《科學》子刊:光誘導蛋白質精準降解
    他們的研究表明,生物體以其獨有的智慧,利用細胞內一種叫做E3連接酶的蛋白質,識別體內的有害蛋白質,並將「泛素」這種多肽標記到需要降解的蛋白質上。帶有泛素標籤的蛋白質會被細胞內的蛋白酶體識別並降解,實現了細胞內有害蛋白質的精準降解。
  • 可治療男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哪些?
    男性乳腺癌相對來說較為少見,但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據調查,男性乳腺癌發生率比較低,佔全部乳腺癌的1%。由於罕見,許多乳腺癌治療研究很少包括男性患者,因此在男性中使用靶向治療通常取決於該藥物在女性患者中的表現。可治療男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哪些?
  • PNAS:隱藏於HER2陰性乳腺癌中的HER2突變
    近期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HER2錯義突變並不能導致基因擴增或蛋白質過表達,因此往往被歸為HER2陰性。據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文章稱,並非所有的HER2基因都會造成癌細胞的增殖與擴散,因此這種突變也不能用來預測HER2靶向藥物是否能夠產生緩解。大約5%的乳腺癌患者攜帶HER2錯義突變,錯義突變一般發生於無HER2基因擴增的情況下。
  •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
  • 了解靶向蛋白質降解的抗性機制
    靶向蛋白質降解(TPD)是藥物開發中可以克服該限制的新方法,並且目前代表了針對例如癌症治療的有希望的治療策略。TPD基於通常稱為「降解劑」的小分子,其通過將泛素E3連接酶重新導向我們想要消除的蛋白質來誘導蛋白質的降解。換句話說,利用細胞的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這是我們身體尋找和破壞受損蛋白質的自然方式。到目前為止,TPD主要是從結構角度進行研究。Georg Winter在CeMM的實驗室專注於識別和機械地理解對小分子降解物敏感性的遺傳決定因素。
  • 線粒體銅耗竭可抑制小鼠三陰性乳腺癌
    線粒體銅耗竭可抑制小鼠三陰性乳腺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1 17:10:19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Jianghong Rao及其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銅耗竭可抑制小鼠三陰性乳腺癌。
  • 靶向藥耐藥的終極解決辦法:蛋白降解療法!
    這種治療名叫蛋白降解療法,用它治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1期臨床試驗即將開展。 其實早在2017年,這種治療方法就已經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登上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 PROTAC:股價一夜翻倍,資本市場正在犒賞核心技術
    作為腫瘤疾病,乳腺癌的治療也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其中,隨著精準醫療技術的發展,靶向治療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眾多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中,羅氏製藥的曲妥珠單抗(商品名:赫賽汀)和輝瑞的哌柏西利(商品名:愛博新)都是全球知名藥物,被稱為「乳腺癌殺手」。所謂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
  • 蛋白降解專輯:洞悉技術突破、創業熱點與資本布局
    人們亟需全新的技術來靶向傳統被認為 「不可成藥」 的靶點,為製藥行業打開新的大門。蛋白降解就是其中一種備受矚目的新技術,而 PROTACs 又是蛋白降解技術中最受創業者和投資者關注的一種。PROTACs 脫胎於 2004 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一項發現。
  • 東京大學和衛材宣布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
    東京2020年10月23日 /美通社/ -- 東京大學(校長:Makoto Gonokami,「東京大學」)與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衛材」)近日宣布,已創建一個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合作項目,並設立社會合作項目「發現蛋白質降解藥物」。
  • 基因泰克、輝瑞、默克都看好的蛋白降解技術能否解決成藥性難題?
    靶向治療不僅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也降低了藥物副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很多靶點並不具備成藥性。蛋白裂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利用細胞自身的蛋白質降解機制來降解那些不具成藥的靶點,有望解決成藥性難題。
  • 三陰性乳腺癌新療法——BBOX1抑制劑
    文 | 黎元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表達得名,雖然僅佔所有乳腺癌的15%-20%,但卻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種,五年生存率為77%,其它類型的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為93%。
  • 抗體-PROTAC偶聯物:細胞靶向的蛋白質降解新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細胞選擇性的PROTAC技術。通過將抗體和PROTAC分子偶聯,作者合成了抗體PROTAC偶聯物,該抗體PROTAC偶聯物能夠特異性地降解特定細胞中靶標蛋白,實現PROTAC技術在細胞或組織層面的選擇性。  PROTAC技術最早於2001年開發,該技術利用體內泛素-蛋白酶體系靶向降解特定蛋白。
  •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撰文 | Victoria責編 | 兮 靶向誘導蛋白降解技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成為繼小分子抑制劑(SMI)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後的又一大熱門
  • 禮來與萬春子公司達成泛素化靶向蛋白質降解新藥合作開發協議
    (萬春醫藥子公司,簡稱「萬春Seed」)是一家專注於獨特「分子膠」(MoleculeGlue)研發的全球性研發公司,這類產品旨在靶向降解致病蛋白。萬春Seed今天宣布與美國禮來公司(以下簡稱「禮來」)籤訂開展研究合作和授權協議,共同研究開發一類通過靶向蛋白降解(TPD)而發揮治療作用的新化學實體(NCE)。
  • 靶向作用腫瘤抑制蛋白有望根治三陰性乳腺癌!
    2018年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中特殊腫瘤抑制子的缺失或能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乳腺癌療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