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三陰性乳腺癌的藥物研發進展

2020-11-20 嘿乳腺科許醫生

來源:佰傲谷BioValley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首位癌症死亡原因,素有紅顏殺手之稱。三陰性乳腺癌(TNBC)死亡人數佔所有乳腺癌死亡人數的80%,且內分泌藥物治療基本無效,目前亦無可利用的分子靶向藥。但免疫治療有望成為乳腺癌特別是TNBC治療新的趨勢。


腫瘤微環境(TME)有很高的複雜性,在腫瘤進展和治療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已被證明是腫瘤潛在治療靶點的重要來源之一,正確理解TNBC患者的TME是免疫治療TNBC的重中之重。



TME在TNBC中的調控作用

乳腺癌的發生與發展轉移是腫瘤細胞與TME相互作用導致。其中不僅涉及抑癌或癌基因的突變,還涉及腫瘤細胞本身、免疫細胞、細胞外的基質成分、腫瘤新生支持血管等共同構成的抑制免疫微環境的變化。


免疫細胞及因子

TAMs通過釋放抑制性細胞因子、降低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功能及調節TME中PD -L1的表達來促進TNBC的進展。促TNBC轉移的基質細胞及信號因子,主要通過使TME內血管生成因子和髓源性抑制細胞(MSDCs)的增加來影響TNBC的侵襲和遷移能力。MDSCs可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認為,MDSCs是治療TNBC的重要靶點,而某些植物中萃取的化學物質可能作為MDSCs的有效抑制劑。


CAFs

CAFs是腫瘤基質的主要成分,可重塑ECM及分泌細胞因子來促進腫瘤進展。CAFs分泌的細胞因子使腫瘤細胞增殖,促進免疫抑制,並誘導表觀遺傳學改變及EMT過程。同時,腫瘤細胞與CAFs的相互作用及CAFs異質性都能導致TNBC對標準化療耐藥及後續疾病進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CAFs相關抑制劑聯用可能增加TNBC對免疫治療的反應,從而改善TNBC患者的預後。


ECM

ECM除能提供TME中細胞附著、增殖及遷移所需的三維網狀環境外,還可向腫瘤細胞提供持續的增殖信號、抵抗細胞凋亡及誘導新生血管,從而促進腫瘤的侵襲和轉移。此外ECM調節MMPs分泌,而MMPs負責從ECM中分解腫瘤細胞,最終導致腫瘤細胞的間質侵襲。靶向MMPs抑制劑目前也被批准用於晚期癌症治療的臨床試驗。此外,ECM作為物理屏障,還影響免疫細胞、抗體和相關藥物滲透進腫瘤部位。


靶向TME治療TNBC的自身優勢

與腫瘤細胞比較,TME的異質性更小、療效相對穩定,並有可能預測腫瘤組織對治療的反應性等都是靶向TME的治療優勢。TNBC中靶向TME治療主要有


靶向免疫治療

明確PD-1/PD-L1等靶點在TME的作用機制,有助於充分發揮其抑制劑的作用。美國FDA已加速批准首個針對 TNBC的免疫治療方案,即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紫杉醇(abraxane)用於一線治療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PD-L1陽性的TNBC。除了PD-1/PD-L1通路外,靶向TAMs的賴氨酸特異性組蛋白脫甲基酶(LSD)抑制劑、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機制研究及其與PD-1/PD-L1通路相關藥物聯用的可行性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此外,對TME進行個體化分析將有助於探索TNBC的靶向免疫方案。


靶向其他成分及聯合治療

靶向新型精胺氧化酶(SMO)的小分子抑制劑聯合化療已在晚期TNBC患者中開展Ⅰ期臨床試驗。靶向VEGF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多項臨床試驗結果也證實其在晚期TNBC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聯合治療同樣能通過影響免疫治療提高療效,ECM中的透明質酸可能影響腫瘤細胞對免疫治療的敏感性,而選擇性布魯頓酪氨酸激酶依魯替尼(ibrutinib)能同時調節免疫抑制分子IDO的mRNA的表達並調節MDSCs的功能。


其他

植物化學物質可抑制炎性因子、轉錄因子、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分泌,影響腫瘤細胞相關的幹細胞信號通路和基因表達,並與TME中的細胞產生作用;因此,單用植物化學物質或與化療及免疫療法聯用,可能是治療TNBC的另一種思路。


儘管納米藥物可在理論上實現精準定位,但複雜的TME環境影響納米藥物到達腫瘤部位的能力,從而降低藥物的抗癌效果。但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優化離體模型將有望提高靶向TME策略的臨床可行性。


TNBC靶向藥物研究進展


以上是部分靶向藥進展,此外其他HDAC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TNBC的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如羅米地辛(romidepsin)同時與吉西他濱及順鉑聯用治療轉移性TNBC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


11月13日,默沙東(MSD)宣布, FDA已加速批准其重磅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與化療聯用,用於經FDA批准的檢測確定腫瘤表達PD-L1(CPS≥10)的不可切除局部復發性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這是帕博利珠單抗首次在治療乳腺癌這一適應證方面獲得FDA的批准。


結語

TME在TNBC的侵襲和轉移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分子分型基礎上的靶向TME治療將有助於實現「精準醫療」。


關於TIME的研究前景廣闊,針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及其他新型免疫治療靶點的機制值得進一步研究。TME中其他細胞及成分的靶向治療、聯合治療及植物化學成分等相關研究,也為TNBC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評估TNBC中靶向TME治療的臨床前研究同樣值得重視。構建合適的腫瘤模型及藥物載體,動態觀察藥物對TME的影響,並通過轉化研究在臨床試驗中進行驗證,都有助於提高靶向TME治療的臨床效果。隨著對腫瘤細胞與TME相互作用認識的加深,TME可能成為開發新型藥物以改善TNBC預後的有用工具。


相關焦點

  • 三陰性乳腺癌部分靶向藥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導語:ASCO前沿,三陰性乳腺癌部分靶向藥最新研究進展匯總。攝圖網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的一種分型,患者的癌組織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表現為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的表達均為陰性,其約佔所有乳腺癌類型的15%-20%。
  • 多組學分析助力精準治療,有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臨床治療難題
    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表達而得名,佔乳腺癌的10%-20%。目前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和化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並且復發轉移的風險較高,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最毒」的乳腺癌。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而臨床上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難治性乳腺癌」,是因為TNBC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達均陰性,缺乏治療靶點,目前的系統治療仍以化療為主。
  • 乳腺癌HER2陽性的靶向藥物有哪些?
    乳腺癌可以說是所有惡性腫瘤中惡性程度較低的一種腫瘤,它不像肺癌、胃癌、肝癌這些腫瘤的惡性程度和死亡率那麼高。只要發現早期乳腺癌,通過積極的治療,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對於乳腺癌治療,過去的幾十年,無非也就是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方式,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乳腺癌靶向藥物因比化療副作用小等優勢,已經逐漸出現在了很多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中。
  • 乳腺癌治療藥物研究進展匯總(2018)
    乳腺癌,作為嚴重影響女性生存、生活的惡性腫瘤,被稱之為女性的第一殺手;且近年來,無論是《Nature》、《Science》等權威雜誌,亦或是每年的ASCO腫瘤大會,再或是全球各大跨國製藥公司的藥物研發管線,乳腺癌相關研究及其治療藥物的臨床狀態,都是絕對的關注熱點;故而,乳腺癌的發病情況、臨床指南、藥物靶點、上市藥物信息、臨床在研藥物信息,都是非常值得總結與學習的
  • 可治療男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哪些?
    男性乳腺癌相對來說較為少見,但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據調查,男性乳腺癌發生率比較低,佔全部乳腺癌的1%。由於罕見,許多乳腺癌治療研究很少包括男性患者,因此在男性中使用靶向治療通常取決於該藥物在女性患者中的表現。可治療男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哪些?
  • 靶向作用腫瘤抑制蛋白有望根治三陰性乳腺癌!
    2018年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中特殊腫瘤抑制子的缺失或能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乳腺癌療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HER2陽性乳腺癌藥物Tucatinib獲FDA批准上市
    2019年曾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資格(BTD),與曲妥珠單抗和卡培他濱聯聯用,用於治療接受過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T-DM1(ado-trastuzumab emtansine)治療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包括伴有腦轉移)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以往的研究證實,Tucatinib不論是作為單一療法還是與化療或其他HER2靶向藥物聯用,均具有較為優秀的抗癌活性。
  • Her2 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大盤點
    精準醫療時代,靶向藥層出不窮,那麼赫賽汀的靶點是什麼,如何被研發,又具有什麼樣的劃時代意義呢?同時自赫賽汀上市後的 21 年裡,隨之而來的還有哪些 Her2 靶向藥呢?筆者為你盤點一下!
  • 靶向CDK12/CDK13或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靶向CDK12/CDK13或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6:30:41 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Derek R.
  • 三陰性乳腺癌(TNBC)重磅消息!首個TROP-2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療法...
    值得一提的是,Trodelvy是FDA批准的第一個專門治療復發或難治性mTNBC的ADC藥物,也是FDA批准的第一個抗Trop-2 ADC藥物。TNBC是一種預後很差的侵襲性癌症,除了傳統化療之外,治療方案極其有限。Trodelvy有潛力成為TNBC治療的一個標準護理藥物。
  • HER2陽性乳腺癌重磅新藥!第一三共抗體藥物偶聯物Enhertu在日本...
    在美國,Enhertu於2019年12月獲得加速批准,用於在轉移性疾病中已接受過2種或2種以上抗HER2藥物治療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此次批准,基於註冊II期試驗DESTINY-Breast01的結果。
  • HER2陰性乳腺癌重磅消息!第一三共新型抗癌藥DS-8201治療HER2低...
    初步估計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1.0個月(範圍:1.5+,23.6+)、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7.9個月(95%CI:4.4,13.7)在全球範圍內,乳腺癌是女性群體中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和最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大約20%的乳腺癌為HER2陽性(IHC3+或IHC2+/ISH+),其餘80%的乳腺癌被歸類為HER2陰性。
  • 醫療地圖 | 2020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最新資訊盤點,看乳腺癌找這幾...
    不過隨著醫學的進步,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經十分可觀了。科學家對乳腺癌治療方法、藥物的研究也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著。本文主要介紹乳腺癌的靶向治療新藥物以及最新就診醫院資源整合。  HER2  HER2陽性乳腺癌佔大概20%,大量研究跟臨床試驗表明HER2相比其他靶點而言更具治療意義。截止到2020年6月,FDA共批准了7款HER2陽性的靶向藥物: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來那替尼、吡咯替尼、T-DM1、DS-8201以及圖卡替尼。
  • 三陰性乳腺癌新療法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癌組織經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後,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表現為一種侵襲性病程,其遠處轉移風險較高,內臟轉移機會較骨轉移高,腦轉移機率也較高。
  • HER2+乳腺癌臨床新標準!西雅圖遺傳學HER2靶向TKI口服藥物Tukysa獲...
    西雅圖遺傳學公司首席醫療官Roger Dansey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CHMP已經認可了Tukysa對晚期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有意義的臨床進展,包括那些已經擴散到大腦的癌症患者。這一意見使我們離向歐盟患者提供Tukysa又近了一步,並與我們為全世界患者提供創新療法的承諾保持一致。」
  • 一文讀懂:乳腺癌靶向藥及其副作用總結
    對於乳腺癌的治療,靶向藥物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無數乳腺癌患者期盼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治療效果,很多癌症患者也非常關心這些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如何。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究竟都有哪些副作用?畢竟知彼知此,才能百戰不殆。
  • PNAS:隱藏於HER2陰性乳腺癌中的HER2突變
    ,HER2錯義突變並不能導致基因擴增或蛋白質過表達,因此往往被歸為HER2陰性。據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文章稱,並非所有的HER2基因都會造成癌細胞的增殖與擴散,因此這種突變也不能用來預測HER2靶向藥物是否能夠產生緩解。大約5%的乳腺癌患者攜帶HER2錯義突變,錯義突變一般發生於無HER2基因擴增的情況下。
  • 乳腺癌進入「慢病管理」新階段,創新靶向藥物帕捷特納入國家醫保範圍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乳腺外科(重慶市乳腺癌中心)主任厲紅元教授「妥妥雙靶」開啟乳腺癌「慢病管理」新時代「乳腺癌主要分為HER2陽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HR陽性乳腺癌三大類。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日新月異,從赫賽汀首開先河,改變了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的預後。
  • 實驗性靶向藥abemaciclib可改善乳腺癌晚期的預後
    一項研究發現,實驗性靶向治療藥物abemaciclib(禮來)與芳香酶抑制劑Arimidex(化學名稱:阿那曲唑)或Femara(化學名稱:來曲唑)相結合,可以改善診斷為激素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晚期乳腺癌的無進展生存期預後。無進展生存期是女性在沒有癌症生長的情況下生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