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CDK12/CDK13或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2020-11-30 科學網

靶向CDK12/CDK13或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6:30:41

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Derek R. Duckett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研製出靶向三陰性乳腺癌中CDK12/CDK13的小分子藥物。該研究於10月24日在線發表於《癌細胞》。

研究人員報導了SR-4835分子的研發,這是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12和13的高選擇性雙重抑制劑,可抑制三陰性乳腺癌(TNBC)細胞。從機制上講,CDK12/CDK13的抑制或丟失會引起內含子多聚腺苷酸化位點斷裂,從而抑制關鍵性DNA損傷反應蛋白的表達。這引起了「 BRCAness」表型,導致DNA損傷修復的缺陷,促進了與破壞DNA的化學療法和PARP抑制劑的協同作用。

據介紹,表觀遺傳調控使腫瘤能夠在腫瘤進展和轉移過程中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做出反應,並增強治療耐性。靶向轉錄的染色質修飾劑或催化效應因子是一種新興的抗癌策略。CDK12和13磷酸化RNA聚合酶II的C末端結構域,調節轉錄和共轉錄過程。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CDK12/CDK13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uthor: Victor Quereda, Simon Bayle, Francesca Vena, Sylvia M. Frydman, Andrii Monastyrskyi, William R. Roush, Derek R. Duckett

Issue&Volume: 2019/10/24

Abstract: Epigenetic regulation enables tumors to respond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during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es and facilitates treatment resistance. Targeting chromatin modifiers or catalytic effectors of transcription is an emerging anti-cancer strategy.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s) 12 and 13 phosphorylate the C-terminal domain of RNA polymerase II, regulating transcription and co-transcriptional processes. Here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R-4835, a highly selective dual inhibitor of CDK12 and CDK13, which disable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cells. Mechanistically, inhibition or loss of CDK12/CDK13 triggers 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site cleavage that suppresses the expression of core DNA damage response proteins. This provokes a 「BRCAness」 phenotype that results in deficiencies in DNA damage repair, promoting synergy with DNA-damaging chemotherapy and PARP inhibitors.

DOI: 10.1016/j.ccell.2019.09.004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19)30424-6

相關焦點

  • 三陰性乳腺癌新療法
    三陰性乳腺癌有多個不同的亞型,根據為每個不同的患者確定的生物標誌物,可以進行靶向治療。PARP抑制劑也可與PD-1/PD-L1抑制劑聯合使用。 過去,醫護人員依靠化療來治療這種疾病。然而,預後差,中位總生存期僅有12到14個月。三陰性乳腺癌可能會累及內臟器官(包括大腦、肺和肝臟),因此,促使人們尋求更有效的系統治療。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靶向藥使用,可能不遠了1. PARP抑制劑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賓州大學阿博拉姆遜癌症中心一項III期臨床試驗顯示,一種叫奧拉帕尼的靶向藥在治療HER2陰性轉移性乳腺癌和BRCA突變乳腺癌上,效益明顯優於標準化療,能更好改善這類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 靶向作用腫瘤抑制蛋白有望根治三陰性乳腺癌!
    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三陰性乳腺癌的特性來鑑別乳腺癌的可能治療方向,此前研究結果表明,20%至30%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都會缺失視網膜母細胞瘤(RB)抑癌蛋白,因此研究者就推測,這種抑制蛋白或能作為一種新型靶點來開發新型藥物。RB抑癌蛋白存在於正常的乳腺細胞中,其能幫助維持並控制細胞分裂,而其缺失後則會損傷機體抵禦癌症形成的關鍵防禦機制。
  • 低劑量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提高5年無病生存率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癌組織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2(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因預後較差、早期容易復發轉移以及對常見的靶向治療和內分泌治療不敏感等特徵,該疾病一直是乳腺癌基礎以及臨床研究的熱點。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化療是早期唯一的輔助治療選擇。
  • 出國看病科普:三陰性乳腺癌
    三陰性乳腺癌是對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過量的HER2蛋白測試呈陰性的癌症。這些結果表明,雌激素和孕激素或HER2蛋白並不能促進乳腺癌的發展。因此,三陰性乳腺癌對激素治療藥物或靶向HER2蛋白受體的藥物無反應。儘管如此,一些藥物仍可成功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出國看病機構盛諾一家一直關注著乳腺癌,曾經多次做過關愛女性健康的活動。
  • 三陰性乳腺癌部分靶向藥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本文主要匯總了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中發布的包括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和奧拉帕尼(Olaparib)等部分靶向藥對於治療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最新研究進展。之前的研究顯示,卡培他濱(capecitabine)能夠用於殘餘癌的輔助治療,在CREATE-X臨床試驗中,卡培他濱的輔助治療可以提高TNBC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
  • 乳腺癌三陰性的天敵
    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這類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0.0%~20.8%, 多項研究表明,三陰性乳腺癌多發生於絕經前年輕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國婦女。 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表現為一種侵襲性病程,其遠處轉移風險較高,內臟轉移機會較骨轉移高,腦轉移機率也較高。三陰性乳腺癌的遠處轉移風險在3年時達到高峰,之後可能會有所下降。
  • 三陰性乳腺癌新療法——BBOX1抑制劑
    與其它呈激素受體或HER2陽性的癌症不同,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化療和放療來進行治療,這些療法的效果不如靶向治療,而且會傷害健康組織。7月20日,發表在Cancer Discover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的張青博士團隊發現BBOX1可以作為三陰性乳腺癌的可行治療靶點。
  •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方案」為三陰性乳腺癌輔助治療開啟新篇章
    乳腺癌中最「毒」的亞型據介紹,作為乳腺癌中最「毒」的一種亞型,三陰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佔比達到15%-20%,其惡性程度在所有乳腺癌亞型中也最高。由於三陰性乳腺癌的三個重要基因: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HER2均表達為陰性,致使內分泌治療或抗HER2靶向治療的方案對之療效甚微。
  • 在三陰性乳腺癌中剪接體靶向療法觸發抗病毒免疫反應
    在三陰性乳腺癌中剪接體靶向療法觸發抗病毒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6:34:14 美國貝勒醫學院Thomas F.
  • ScienceDaily:三陰性乳腺癌可能有唯一的治療靶標
    根據癌第四屆症治療發展分子診斷學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國際會議上的數據,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可能有唯一的可使他們接受更多靶向治療的生物標誌物,其中三陰性乳腺癌是最難治療的亞型。三陰性乳腺癌是雌激素受體、孕酮受體和HER2檢測皆為陰性的乳腺癌。由於這種生物學特徵,這些癌症對內分泌療法或曲妥珠單抗治療無響應。
  • 讓人頭痛的三陰性乳腺癌,有哪些新的治療手段嗎?
    三陰性乳腺癌既對最常用的內分泌治療無效,也無獲批的HER2靶向治療藥物可用,治療方式十分有限。 中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可能的新靶點——膜突蛋白(MSN),給新藥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PD-L1陽性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採用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乳腺癌骨轉移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以分子分型為導向的全身抗腫瘤治療,根據腫瘤是HR陽性、HER2陽性還是三陰性乳腺癌,可採取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化療等不同的治療選擇。結合患者的骨轉移部位,採取局部治療也有助於改善症狀,比如放療有助於快速緩解骨疼痛,增進骨質的修復;骨轉移部位的外科治療往往起到輔助固定作用,改善骨骼承重。
  • CAR-T療法進軍三陰性乳腺癌,改善生存率,不再是空談
    三陰性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患者的噩夢,目前現有療法對其束手無策,因此預後差、耐藥性強、復發率高,而治療手段又非常有限,成為腫瘤圈的一大難題。 近期,有學者研發出新型CAR-T療法針對三陰性乳腺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效果,有望打破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格局。
  • 線粒體DNA或成三陰性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
    乳腺癌導讀:三陰性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的15%。因為此類乳腺癌缺乏內分泌及抗HER2治療的靶點,所以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標準治療方案。但是近期有研究表明,線粒體DNA或是三陰性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曾有研究表明,線粒體缺陷與乳腺癌的發生存在著一定關聯,但科學家們依舊無法確定線粒體DNA改變與TNBC轉移和化療拮抗的關係。
  • Cancer research: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2015年5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華人科學家Zheng-Rong Lu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針對β3整合素設計了siRNA並通過納米顆粒進行體內轉運能夠顯著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生長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靶點約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後續需要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當患者發展為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該怎麼組合?正如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春芳教授所說:「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已經進入靶向治療新時代!」
  • ESMO2020:TIL和PD-L1狀態改善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結局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上高表達的PD-L1可提高治療效果 根據在2020年ESMO虛擬會議上提交的3期NeoTRIPaPDL1的試驗數據,在大多數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以及PD-L1陰性腫瘤都表現出陽性結果
  • 江澤飛教授: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治療的影響
    -2治療尤為重要;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復發風險高,但有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化療後pCR高於非三陰乳腺癌,這說明三陰性乳腺癌對於化療更敏感。考慮到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後危險度至少是中危且化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所以即使腫瘤大小為T2(2-5 cm)也應考慮術前化療。總體來說,對於復發風險低,化療不敏感的患者,可先手術治療,避免過度治療。而對於危險度高,化療敏感的患者,術前化療不但可以提高保乳概率,而且可以提前找到那些輔助化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提早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