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飛教授: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治療的影響

2020-11-30 醫脈通

本文經《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授權,僅限於非商業應用


本文節選自《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誌》(電子版)

作者: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  江澤飛   許鳳銳


乳腺癌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異質性,即使組織形態相同,其分子遺傳學改變也可能不盡相同,從而導致腫瘤治療和預後的差別。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醫學研究開始進人分子水平時代,僅靠傳統的病理組織學分類已不能滿足當今腫瘤研究及診治的要求,精確的掌握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特徵是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必要前提。


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確立


乳腺癌的治療經歷了從腫瘤分期到免疫組化表型再到分子病理診斷的發展過程。2003年St.Gallen共識確定了臨床病理分期的重要性,提出了保留乳房、減少腋窩淋巴結清掃及保留卵巢是未來方向,也明確了放療是保乳手術以及T3和淋巴結轉移數目4個以上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2005年免疫組織化學開始受到重視,強調臨床分期是乳腺癌治療的基礎,而免疫組織化學表型是重要參考。在2007年St.Gallen國際會議上,首次將靶向治療歸入系統性輔助治療範疇,提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曲妥珠單抗靶向治療,並強調系統性治療應首先明確腫瘤內分泌治療反應性,即屬於內分泌治療高反應型、不完全反應型還是無反應型,分子分型指導分類治療有了初步的模型。而2011年St.GaUen共識首次將乳腺癌分為不同的亞型,乳腺癌進入分子分型時代。在2013年及2015年St.Gallen共識中(表1),強調了多基因分子檢測技術的重要性,若由於標本遞送問題或經濟原因無法開展,可採用替代分型法,運用免疫組織化學(IHC)方法來檢測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使用IHC或原位雜交檢測人HER2過表達或擴增。Ki-67雖然可靠性較差,但仍可以用作腫瘤增殖的替代標誌物,而判斷Ki-67的表達高低與否需要考慮到檢測機構的評定差異。


註:①ER檢測值在1%-9%之間是不明確的,不能憑此僅行內分泌治療。② 並不是所有的多參數分子標誌物檢測技術都有「intermediate」的檢測結果。③ 各研究機構Ki-67的檢測存在差異,Ki-67水平應根據檢測機構的評分做出解釋。比如,一個檢測機構將20%作為激素受體陽性患者Ki-67的中界值,那麼高於30%說明Ki-67高表達,低於10%說明Ki-67低表達。


二、分子分型對於乳腺癌臨床策略的影響


目前乳腺癌的治療已經發展為多學科合作的綜合治療模式,包括局部的手術、放射治療,也有化療、內分泌和分子靶向等全身治療。正確選擇首次治療是治療癌症必須堅持的三大原則之一,對乳腺癌的規範治療至關重要,而有著不同生物學特性的亞型其治療效果及臨床預後各有差異,為了達到較好的臨床獲益,我們要準確評估病情,檢測相應的生物學指標,明確分型後採取分類治療策略。


1.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於局部治療的影響


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綜合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乳腺癌手術治療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地考慮如何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降低外科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將會影響局部手術時機及手術處理方式的選擇。


(1)手術時機的選擇


Luminal A型患者對化療反應性較低,原則上不推薦行新輔助化療,可直接行手術治療,術後輔以內分泌治療,必要時可行輔助化療。但如果初始難以行保乳手術,可以綜合考慮慎重選擇新輔助化療;對於luminal B型患者,由於增值特點與luminal A型乳腺癌的差異,luminal B型可能通過新輔助化療獲得更好的療效,因此可以先行術前化療,再行手術;對於HER.2過表達型乳腺癌患者,化療聯合曲妥珠單抗可以使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提高近1倍,並且有可能改善預後,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術前了解HER-2狀態且術前行化療聯合抗HER-2治療尤為重要;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復發風險高,但有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化療後pCR高於非三陰乳腺癌,這說明三陰性乳腺癌對於化療更敏感。考慮到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後危險度至少是中危且化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所以即使腫瘤大小為T2(2-5 cm)也應考慮術前化療。總體來說,對於復發風險低,化療不敏感的患者,可先手術治療,避免過度治療。而對於危險度高,化療敏感的患者,術前化療不但可以提高保乳概率,而且可以提前找到那些輔助化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提早調整方案。


(2)手術方式的選擇


研究證實,保乳手術能獲得與乳房切除術相同的治療效果。在著名的Danish研究中,與luminal亞型患者相比,HER-2陽性和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乳手術後期5年局部復發率明顯增高,2007版NCCN指南也將有BRCA1/2突變的絕經前患者作為乳腺癌保乳手術相對禁忌證。但2010年美國外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回顧性比較了202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術和乳房切除術後生存的差異,結果表明雖然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保乳術後其區域淋巴結復發率略高於全乳切除者,但其同側乳房局部復發率低於全乳切除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甚至略高於全乳切除者,且總生存率也好於全乳切除患者。Gangi等開展的一項納入了3289例行根治術或保乳手術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顯示,保乳手術顯著降低三陰性乳腺癌的局部復發,而且三陰性乳腺癌不存在更高的淋巴結轉移率。總之,分子分型並不影響切除範圍,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在進行充分的全身化療以及術後放療的基礎上,也可以選擇保乳手術,且無需行激進的淋巴結清掃術。


(3)保乳手術的切緣選擇


保乳手術增加陰性切緣寬度對局部復發的效應存有爭議。不同的腫瘤亞型局部復發率不同,其中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復發率最高,因此在既往的臨床操作中,部分三陰性患者可能會增加陰性切緣寬度,但已有研究證實較寬的手術切緣並不能改善局部復發,即使是在高危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人群中也是如此 。因此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充分進行全身治療,局部無需因為危險度高而擴大切緣,過度處理。


(4)乳腺癌轉移灶的局部處理


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決策需要一個多學科團隊的支持,雖然全身治療是主要措施,但轉移灶的外科處理有著重要作用。乳腺癌復發轉移後的分子分型與原發灶相比並非一成不變,Liedtke等的研究顯示,ER、PR、HER-2在原發和轉移灶的不一致率分別為18.4%、40.3%、13.6% ,因此轉移灶激素受體和HER-2狀態再評估非常重要。對於轉移灶進行局部外科處理,不但可以減輕腫瘤負荷,緩解症狀,也有助於明確分子分型的變化,指導全身治療的選擇。


2.分子分型指導乳腺癌患者的全身治療


在分類治療的指導原則下,不同分子亞型患者有不同的治療模式。激素受體陽性者可選擇內分泌治療 ;HER-2陽性者首選聯合靶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化療是其重要的治療手段。


(1)Luminal型


此類型屬於內分泌治療敏感腫瘤,無論年齡、淋巴結狀況、是否行輔助或新輔助化療,在術後均應考慮內分泌治療。ATLAS等大型臨床試驗完善了內分泌治療的決策(表2)。臨床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況及治療策略:①對於絕經前患者,治療5年後仍未絕經,需延長內分泌治療至l0年;②治療過程中發生絕經者,無需等待完成5年的他莫昔芬(TAM)治療,可在絕經後直接換用芳香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AI)治療5年;③對於初始治療時即已經絕經,選擇AI治療的患者,5年後部分患者可停藥,部分患者需要延長內分泌治療,由於延長AI治療的證據尚不充分,故可考慮換用TAM繼續治療。一般情況下,luminalA型患者對化療反應性較低,無需行輔助化療,但對於組織學分級3級、淋巴結轉移大於等於4個、激素受體低染色、有脈管癌栓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慮術後進行規範的輔助化療,化療後進行內分泌治療,而1~3個淋巴結轉移及年齡小於35歲並不是化療的適應證。由於luminal B型患者HER-2陽性或Ki-67較高,因此常需要聯合靶向治療和化療,可依照2015年NCCN指南 進行治療。


(2)HER-2過表達型


該亞型乳腺癌除非常低危(如pT1a和淋巴結陰性)外,一般應採用化療+抗HER-2 治療。基於HERA/NSABP B-31、HERA和BCIRG 006的臨床試驗結果,推薦對HER-2陽性的患者,應考慮選擇接受含1年曲妥珠單抗治療的聯合方案。目前常用的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方案有紫杉醇聯合曲妥珠單抗(AC—TH)及多西紫杉醇+卡鉑+曲妥珠單抗(TCH)。對於一線曲妥珠單抗耐藥的患者二線方案主要包括一下幾類:①換用其它化療藥物聯合曲妥珠單抗;②更換化療藥物,聯合其他靶向藥物,如拉帕替尼。③拉帕替尼與曲妥珠單抗雙靶向聯合應用。



(3)三陰性


三陰性乳腺癌、家族遺傳性BRCA1突變乳腺癌以及基底樣型乳腺癌之間有著相當高的重疊,具有相似的病理和臨床特徵,預後很差。由於該型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體和HER-2受體,不適合內分泌治療和抗HER-2治療,化療是其重要的治療手段 。蒽環類和紫杉類藥物為主的方案目前是三陰性乳腺癌的標準化療方案。對於BRCA突變的患者,可考慮含鉑類的方案。最新的研究表明 ,吉西他濱聯合順鉑的化療方案,可顯著延長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目前,針對DNA損傷修復機制和腫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的研究也獲得了一些重要的發現,但這些研究發現的臨床價值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進一步證實。


三、小結與展望


根據分子分型優化乳腺癌局部及全身治療策略十分必要。對於luminal型患者手術治療可提前,內分泌治療是基礎。對於HER-2過表達型患者,術前明確HER-2狀態並輔以靶向藥物的治療是關鍵。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早期診斷和首次治療很重要,尤其是術前充分的化療,而局部手術處理無需過度。


綜上所述,基於乳腺癌分子分型進行分類治療是當前乳腺癌治療的基本原則,但是更加精確的分類治療仍需要大型臨床試驗的研究證實。隨著精準醫學研究的不斷開展,新的分子標誌物不斷發現,乳腺癌分子分型會更加精細、準確,乳腺癌個體化治療也會更加精準。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走近江澤飛與他的新銳團隊:誰能治好乳腺癌
    承認在某些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反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可以收到成效的領域上去,比如,運用最新的基礎研究結果更準確地對乳腺癌的病程和預後進行判斷,溫和的、個體化、規範化乳腺癌治療標準的推行,放大「病人」二字中「人」的一面,強調與疾病的長期和諧共存,幫助更多的人獲取可以與國際接軌的治療……-  江澤飛和乳腺癌治療的新路向  乳腺腫瘤內科主任江澤飛
  • 德國乳腺癌分子分型檢測技術媽媽泰譜落地中國
    湖州2016年3月16日電 /美通社/ -- 日前,浙江數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德國百歐恩泰(BioNTech)公司籤訂獨家合作協議,開始在中國獨家推廣乳腺癌分子分型檢測技術媽媽泰譜™(MammaTyper®)。
  • DCE-MRI定量增強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預測的研究進展
    作者:劉松濤,山西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系;楊曉棠,山西省腫瘤醫院放射科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臨床發現病理分期和組織類型相同而分子分型不同的乳腺癌病人在對治療方案的敏感性及預後評估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和分子分型的確診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 乳腺癌的分型你知多少?一文帶你認清乳腺癌的不同分型與預後
    乳腺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在組織形態、免疫表型、生物學行為、治療反應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此,隨著個體化治療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腫瘤病理學分型遇到了巨大的挑戰。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以乳腺癌基因表達特徵為基礎的分子分型逐漸成熟。為探討乳腺癌的異質性、治療靶點、預後評估及個體化治療等提供了新的啟示。
  • 邵志敏教授: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的探索之路
    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分享了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多組學研究和精準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的探索之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研究團隊深耕數年,逐漸在TNBC精準治療之路上摸索出前進的方向。經歷了尋找優選的化療方案、多組學揭示分子本質、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優化分型拓展內涵四個階段。
  •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 來源:腫瘤資訊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31   今日/總瀏覽:1/4166  隨著人類基因組的面紗逐漸被揭開,分子和基因逐漸取代細胞和組織成為癌症具體分型的依據。
  • 劉蔭華: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
    ,其中,劉蔭華教授的演講題目是「從國際標準到中國實踐——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從2005年第9屆會議開始,依據具有循證醫學證據價值的研究結果,會議提出了由專家團意見匯總而成的關於早期乳腺癌綜合治療和風險評估的共識,即《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療國際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201 1年,解放軍307醫院江澤飛教授作為專家團成員,代表中國首次參加投票表決,證明了中國在國際臨床醫學舞臺上佔有的重要地位。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內分泌治療方面,從20世紀初行卵巢切除術治療乳腺癌,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發現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ER),隨後他莫西芬、芳香化酶抑制劑不斷得到臨床研究和應用。輔助化療方面,1974年開始CMF臨床研究,1997年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開啟了靶向治療時代。乳腺癌的綜合治療模式越來越成熟,早期乳腺癌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 乳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分子分型時代,部分亞型已經找到有效治療靶點。因此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仍需繼續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案。 未來方向 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的未來模式是分類治療與精準治療齊頭並進,分子分型基礎上的靶向精準治療是三陰性乳腺癌未來潛在的治療模式。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乳腺癌骨轉移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以分子分型為導向的全身抗腫瘤治療,根據腫瘤是HR陽性、HER2陽性還是三陰性乳腺癌,可採取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化療等不同的治療選擇。結合患者的骨轉移部位,採取局部治療也有助於改善症狀,比如放療有助於快速緩解骨疼痛,增進骨質的修復;骨轉移部位的外科治療往往起到輔助固定作用,改善骨骼承重。
  • 申文江:乳腺癌分子分型
    申文江:乳腺癌分子分型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治療要多久?耐藥怎麼辦?
    乳腺癌,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在我們國家是第5位,女性首位。但是,隨著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及一些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度很快,且有一些年輕化趨勢,30歲左右的病人並不鮮見,45歲以下的人群佔30%左右。乳腺癌治療有5大利器,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輔助治療的有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
  • 首款乳腺癌PI3K抑制劑在美上市 諾華開啟乳腺癌分子分型新時代
    Alpelisib用於治療乳腺癌的關鍵研發事件數據整理自藥渡資料庫臨床數據:諾華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至少一種內分泌治療失敗後的HR+/HER2陰性攜帶PIK3CA突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相比安慰劑+氟維司群,Alpelisb+氟維司群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翻倍(11.0 個月VS. 5.7
  • 中國學者乳腺癌領域年度成績單
    (1)內分泌治療 西達本胺聯合依西美坦治療HR陽性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的III期臨床研究(ACE研究) 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領銜,在中國22家研究中心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I期臨床試驗。
  • 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中國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三八女神節」醫學科學界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最「毒」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未來這一類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將可大幅提升。今天凌晨,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四支專家團隊歷時5年聯合攻關的重要研究成果,刊於腫瘤學頂尖期刊《Cancer Cell》(《腫瘤細胞》,影響因子22分)。
  • 乳腺癌國產新藥上市, 為Her-2陽性患者帶來福音
    特別是歌手姚貝娜,剛滿30歲被查出乳腺癌後,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並經過化療,身體逐漸恢復,但2015年卻因乳腺癌復發病逝,年僅33歲,讓人惋惜。  乳腺癌是一種異質性很強的疾病,在乳腺癌的四種分型中,Her-2陽性往往意味著較高的復發轉移風險,對Her-2的藥物開發,是控制乳腺癌至關重要的一步。
  • 得了乳腺癌存活率多久?先搞清楚分期分類分級分型
    原創:汪成臨床上,經常遇到乳腺癌患者及家屬詢問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類似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採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治療依據及檢測指標,乳腺癌有許多分類方法及預後判斷標準。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後判斷需結合各類分類方法,做出整體評估。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靶點約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後續需要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當患者發展為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該怎麼組合?正如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春芳教授所說:「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已經進入靶向治療新時代!」
  • NEJM責編對話中國專家 |「免疫+」理念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
    會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責任編輯、哈佛醫學院Dan Longo教授會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江澤飛、徐瑞華、周彩存等教授,針對精準與免疫治療時代的臨床腫瘤學研究方法、熱點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展開了精彩討論。會議由江澤飛教授和徐瑞華教授擔任主持。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瑾教授說,事實上,奧拉帕尼已在中國上市,但獲批適應證是卵巢癌。別急,奧拉帕尼針對BRCA1突變的三陰性乳腺癌的Ⅲ期多中心試驗已在國內開展,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是這項研究的參與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患者納入,正在隨訪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