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MRI定量增強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預測的研究進展

2020-12-05 醫脈通

DCE-MRI定量增強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預測的研究進展

2019-02-18 來源:國際醫學放射學雜誌

作者:劉松濤,山西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系;楊曉棠,山西省腫瘤醫院放射科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臨床發現病理分期和組織類型相同而分子分型不同的乳腺癌病人在對治療方案的敏感性及預後評估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和分子分型的確診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常用的乳腺影像檢查方法有乳腺X線檢查、超聲乳腺、CT及MRI,其中動態增強MRI(DCE-MRI)作為一種無創性的影像檢查技術,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力,對顯示乳腺癌病灶有獨特的優勢;同時可以通過建立適當的藥代動力學模型,計算出可以反映腫塊血流灌注等病理生理學信息的定量參數。

 

1.DCE-MRI研究背景

 

DCE-MRI是在快速成像序列基礎上進行動態掃描,即快速注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Gd-DTPA)的同時行MR掃描,獲得對比劑在毛細血管網和組織間隙內分布情況的動態信息,從而反映病變的微循環、血液灌注、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等信息。DCE-MRI半定量分析是在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me-signal curve,TIC)的基礎上,計算出強化峰值、達峰時間、早期強化率及早期強化速率等半定量參數來診斷乳腺疾病;但半定量參數不能定量反映病灶內對比劑的濃度變化,不能準確充分地反映病灶的血管灌注等病理生理學特徵。

 

DCE-MRI定量分析的生物學基礎是惡性腫瘤血管數量多、管腔粗大、走行迂曲、通透性增加,從而血流灌注量增加。DCE-MRI定量分析通過選取病灶興趣區(ROI),將病灶ROI定義為具有血管空間和血管外空間的2個隔室容積的「兩室模型」,選取合適的動脈輸入函數(arterial input function,AIF),計算出具有生理意義的定量增強參數,在分子水平反映病灶血流灌注、血管分布等病理生理信息,從而對病灶進行定性診斷。

 

DEC-MRI定量參數包括:容積轉移常數(Ktrans),指對比劑由血管內轉移到血管外細胞外的速率,反映局部血容量、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速率常數(kep),指擴散至血管外細胞外間隙的對比劑回流至血漿的速率,反映局部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血管外細胞外間隙容積分數(ve),指單位容積組織內細胞外血管外間隙容積,與細胞密度和微血管密度相關。

 

2.分子分型的概述

 

1999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首先提出腫瘤分子分型的概念,通過綜合的分子分析技術使腫瘤的分類基礎由形態學轉向以分子特徵為基礎的新的腫瘤分類系統。2000年史丹福大學的Perou等率先提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概念:採用包含8102個基因的cDNA晶片來分析42個不同個體的65個乳腺癌標本基因表達特徵,發現不同標本的基因表達存在差異,篩選出內在固有基因亞群,將乳腺癌分為管腔型、基底細胞樣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過表達型、正常乳腺樣型4種亞型。Sorlie等又將管腔型分為A型、B型、C型,而C型在後來的研究中未經證實。但因為操作複雜、費用昂貴及標準模糊等因素,基因晶片技術未能在臨床廣泛應用,目前僅局限於實驗研究。

 

免疫組織化學是應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螢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因其技術成熟、簡單實用、特異性和敏感性高的優勢在臨床和實驗研究中得到普及。

 

2011年St.Gallen國際乳腺癌會議提出根據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HER-2及Ki-67免疫組化表達對乳腺癌進行病理學分子分型。目前常用的分子分型為以下4種:①管腔A型(LuminalA型),ER/PR陽性且PR高表達(≥20%)、HER-2陰性、Ki-67低表達(<14%)。②管腔B型(LuminalB型),根據HER-2是否表達分為2種:HER-2過表達或增殖、ER陽性、任何狀態的Ki-67和PR;HER-2陰性、ER陽性、Ki-67高表達(≥14%)和/或PR陰性或低表達(<20%)。③HER-2過表達型,ER和PR陰性、HER-2過表達或擴增。④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ER、PR、HER-2均陰性。

 

3.分子分型的臨床意義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病人的臨床特徵、預後均不相同。LuminalA型是最常見的分子亞型,多見於絕經後婦女,預後最好,復發率低,內分泌治療較為敏感而對化療不敏感,又因為HER-2陰性表達,該型不適合靶向治療。臨床上該型通常是早期乳腺癌,多對應於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等。LuminalB型多見於高齡乳腺癌病人,腫瘤體積常相對較小,雖然該型HER-2表達陽性但無擴增,浸潤性遠不如HER-2過表達型,臨床上該型多對應2或3級浸潤性癌,內分泌治療對該型療效較好,也可以進行靶向治療。

 

HER-2過表達型腫瘤影像檢查常表現為腫塊形狀不規則、邊緣模糊,腫瘤多為晚期,分化較差,惡性程度高,有腋窩淋巴結轉移傾向。該型乳腺癌靶向治療敏感但預後較差。TNBC型並不等同於基底樣型,兩者間有80%的相同,此型好發於年輕女性、惡性程度最高、易發生淋巴結轉移、侵襲性強。病理上多見於分化程度較低的浸潤性導管癌,此型對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都不敏感,預後最差。

 

Huang等研究表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病人生存率僅與淋巴結轉移情況和分子分型有關,LuminalA型生存率最高,其次為LuminalB型和HER-2過表達型,TNBC型生存率最低,而與病人的年齡、腫塊大小等因素無關。Cheng等認為乳腺癌分子分型能更好地反映腫塊的發生、發展、預後。因此,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4.定量增強參數與分子分型的關係

 

Ktrans、kep值反映局部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惡性程度高的腫塊新生血管豐富、血管灌注量大、毛細血管通透性高,研究證實Ktrans及kep值隨著惡性程度的增高而逐漸增加,ve值則相反。Li等認為ve值可以預測TNBC。Grimm等發現LunimalA型和LuminalB型在動態增強到達峰值的時間方面存在差異。Mazurowski等發現背景區域動態增強率與病灶區域動態增強率比值越小越可能是LuminalB型乳腺癌。

 

綜上,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影像表現、生長方式、惡性程度存在明顯差異,DCE-MRI定量分析通過特定參數(Ktrans、kep、ve)的計算來評估腫塊的血流灌注,從而對乳腺癌進行分子分型。目前DCE-MRI定量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評估在國內剛剛起步,但隨著影像組學的逐漸發展,影像特徵與基因特徵的不斷結合,影像參數對腫瘤分子分型的評估會越來越準確,將會實現真正的臨床個體化精準治療。

 

5.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趙等研究發現LuminalA型和TNBC、LuminalA型和HER-2過表達型Ktrans參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uminalB型和TNBC的kep參數差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徐等研究認為Ktrans、kep的值可以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學行為,有助於評估預後。孫等研究顯示LuminalB型的kep值低於HER-2過表達型,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國外Koo等研究認為,TNBC相比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其Ktrans值和kep值明顯增高,ve值明顯減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並且Ktrans值在反映毛細血管通透性方面不如kep值。Foulkes等研究發現TNBC的Ktrans值相較於其他3型明顯增高,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i等研究表明Ktrans值易受客觀因素的幹擾。

 

6.總結與展望

 

乳腺癌是一種多基因導致的高度異質性腫瘤,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淋巴結是否有轉移是影響病人預後的決定因素,分子分型補充了TNM分期及組織學分類的不足,並為腫瘤治療方案的選擇、復發及轉移的風險以及預後評估等方面提供了很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以分子分型為基礎的個體化治療將會越來越普及。因此,DCE-MRI定量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評估的研究亟待深入。未來的研究中,應綜合影像學、流行病學、病理學、分型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制定嚴格的、規範化的、精準的分型方法,只有準確的分子分型,才能凸顯依據分子分型指導個體化治療的精準性。

 

來源:劉松濤,楊曉棠.DCE-MRI定量增強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預測的研究進展[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誌,2018(05):568-571.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影像組學在乳腺癌應用中的研究進展
    影像組學目前在乳腺癌應用中的研究多集中在診斷、鑑別分子分型、評價化療療效、評估預後、復發評分、放射基因組學等方面,以下將從這些方面進行概述。 3.基於這些標誌物的狀態,乳腺癌可分為不同的亞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陰性型、HER2陽性型、基底樣型/三陰性型及其他特殊類型乳腺癌。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及患者的預後有重大意義。臨床工作中常用免疫組化法來確定分子分型,不僅有創且耗時較長。因此,能否通過影像學方法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早期定性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MRI定量參數分析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研究進展
    分析HCC或SHCC瘤周微血管侵犯情況,對患者的預後、復發和轉移的預測以及腫瘤術後或放化療、介入栓塞等治療療效的評估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DKI評估MVI的相關研究較少,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與組織學等級的相關性最好,增強後肝細胞期T1值的下降百分比(T1d%)是HCC分型的最佳指標,並且認為Gd-EOB-DTPA給藥前後通過T1 mapping圖像根據Edmondson-Steiner等級對HCC的分化程度進行定量評估,Edmondson-Steiner等級越高,T1d和T1d%越低。
  • 德國乳腺癌分子分型檢測技術媽媽泰譜落地中國
    湖州2016年3月16日電 /美通社/ -- 日前,浙江數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德國百歐恩泰(BioNTech)公司籤訂獨家合作協議,開始在中國獨家推廣乳腺癌分子分型檢測技術媽媽泰譜™(MammaTyper®)。
  • 功能磁共振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研究進展
    評估乳腺癌NAC療效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在NAC療效評估方面,早期強化率(Ee)、流出段斜率(Swash-out)及最大強化速率(Vmax)等半定量參數的變化對NAC的療效評估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類型則可能在NAC後由流出型轉為流入型。
  • 江澤飛教授: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治療的影響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醫學研究開始進人分子水平時代,僅靠傳統的病理組織學分類已不能滿足當今腫瘤研究及診治的要求,精確的掌握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特徵是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必要前提。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確立乳腺癌的治療經歷了從腫瘤分期到免疫組化表型再到分子病理診斷的發展過程。
  • 鉬靶及MRI紋理分析技術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楊韜等人在應用支持向量機方法基於灰度共生矩陣對乳腺鉬靶頭尾位(CC)和內外斜位(MLO)圖像上進行紋理分析研究中得出,惡性腫塊的熵值要高於良性腫塊;在正常乳腺組織、良惡性乳腺腫塊,這三組分類中各項紋理特徵參數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d=2時支持向量機的三組分類準確率為91.67%、86.73%、95.00%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TNBC患者復發較快,總生存情況較其他分子分型更差,但TNBC具有腫瘤淋巴細胞浸潤程度高、PD-L1表達水平高及高突變負荷的特徵,因此,大量臨床研究在TNBC中開展。TIL對乳腺癌免疫治療效果的預測作用與TIL種類、乳腺癌分子分型及發展階段相關,但二者間的關係目前尚存在爭論。研究顯示,TNBC的TIL浸潤程度最高,其次為HER2+型乳腺癌。TNBC患者TIL的水平越高,免疫治療效果越好,其數量與無病生存期等預後呈正相關。KEYNOTE-086研究發現,轉移性TNBC中,豐富的間質TIL與派姆單抗較好的療效密切相關。
  • 腦膠質瘤IDH基因型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進展
    Emir等則使用超高磁場(≥7 T)氫質子磁共振波譜非侵入性定量檢測2-HG,結果顯示此採集方案不僅可以區分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還可以鑑別細胞質IDH1、線粒體IDH2突變,有助於長期監測腫瘤進展及評估療效。
  • [專家視角]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
    乳腺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腫瘤,隨著人類基因組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目前已經可以根據基因表達譜將乳腺癌分為不同的分子分型,並指導乳腺癌的臨床治療。然而,現有的分子分型等方法尚不能完全概括不同類型乳腺癌的預後特徵及臨床治療反應性,需進一步尋找更多的預後及療效預測指標來指導個體化治療。
  • 動態對比增強MRI在骨科臨床應用中的熱點問題
    動態對比增強MRI灌注參數分析:主要有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3種方法。定性方法是時間強度曲線的形態學分析,其依賴於目測評估感興趣區域內是否存在早期動脈增強(而不是後期增強),這是臨床上最常用、最直觀的分析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觀察時間強度曲線的形態區別。
  • 首款乳腺癌PI3K抑制劑在美上市 諾華開啟乳腺癌分子分型新時代
    Alpelisib用於治療乳腺癌的關鍵研發事件數據整理自藥渡資料庫臨床數據:諾華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至少一種內分泌治療失敗後的HR+/HER2陰性攜帶PIK3CA突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相比安慰劑+氟維司群,Alpelisb+氟維司群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翻倍(11.0 個月VS. 5.7
  •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 來源:腫瘤資訊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31   今日/總瀏覽:1/4166  隨著人類基因組的面紗逐漸被揭開,分子和基因逐漸取代細胞和組織成為癌症具體分型的依據。
  •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超聲造影劑作為一種血池示蹤劑,具有低彌散性,主要分布於血管中,通過顯示腫瘤實質的微血管結構,定性評估腫瘤的灌注情況,獲得組織血流灌注的定量參數,可實時、直觀地評價腫瘤化療效果。相關研究認為,乳腺超聲造影在乳腺癌早期發現、良惡性診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高侵襲性乳腺癌影像學研究進展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精準醫療和個體化治療的實施,分子靶向治療的成功,篩查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比例不斷升高,早期診斷和及時幹預治療更加普及和完善,使我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顯著升高,乳腺篩查使乳腺癌的死亡風險降低40%。然而,大部分乳腺癌仍因高度侵襲性、易復發、轉移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預後不良。
  • 申文江:乳腺癌分子分型
    申文江:乳腺癌分子分型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在這方面,多種抗癌藥物多藥耐藥(MDR)的分子機制顯著降低了人類各種惡性腫瘤的化療效果。因此,開發新的治療TNBC的有效方法,已成為乳腺癌研究的主要熱點之一。根據NCCN指南和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對TNBC這類適合行新輔助治療的疾病,可先行新輔助治療,以便更好地評估患者對系統治療的反應,從而調整輔助治療的選擇,以獲得更好的長期生存。
  • 得了乳腺癌存活率多久?先搞清楚分期分類分級分型
    (一)乳腺癌基本病理學分類1.非浸潤性癌(有時習慣稱為原位癌)①導管內癌(癌細胞未突破導管壁基底膜)②小葉原位癌(癌細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③導管內乳頭狀癌 ④乳頭溼疹樣乳腺癌。此型屬早期,預後較好。
  • 歷史回顧丨新一代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4日,在第42屆美國聖安東尼奧乳腺研討會(SABCS)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王曉稼主任團隊聯合臺灣和信治癌中心鄭鴻鈞教授團隊,繼今年ASCO會議壁報展示18基因組表達模型能夠用於預測早期乳腺癌術後復發的研究成果後,該模型用於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的預測遠處轉移最新成果,
  • 劉蔭華: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
    ,其中,劉蔭華教授的演講題目是「從國際標準到中國實踐——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只有方法規範,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精準的分型診斷。這一理念成為2009年St.Gallen國際早期乳腺癌會議的主題,而Ki-67也被認同作為評價疾病進展的指標及對治療反應  性進行預測的評估指標。
  • 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的研究進展
    一、分子分型與基因研究 目前,國際上已經認識到髓母細胞瘤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多種不同分子亞型組成的腦腫瘤。各個亞型在遺傳學、人口統計學和臨床特點上均有顯著差別。 基因表達譜仍然是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的金標準,也是區分4種不同亞型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