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治療要多久?耐藥怎麼辦?

2021-01-09 劉永毅醫生

乳腺癌,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在我們國家是第5位,女性首位。但是,隨著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及一些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度很快,且有一些年輕化趨勢,30歲左右的病人並不鮮見,45歲以下的人群佔30%左右。

乳腺癌治療有5大利器,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輔助治療的有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PD-1/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目前限於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

輔助治療並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需要、都能用!那麼,哪些病人需要內分泌治療?術前內分泌輔助治療臨床應用不多,尤其是絕經前患者,多是術後輔助治療、或晚期病人的解救治療。

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術後腫瘤標本以免疫組化學檢查進行分子分型,根據Her-2(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R(雌激素)、PR(孕激素)、Ki-67(腫瘤細胞增殖百分比)等四個指標而劃分。乳腺癌分子分型有過幾次演變,人為分法,現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診療指南分子分5型。

一、Her-2陽性但ER和PR均是陰性。

二、Her-2陽性且ER陽性。

三、Her-2陰性且ER和PR均是陽性、Ki-67低表達,也就是LuminalA型。

四、Her-2陰性且ER陽性、PR陰性、Ki-67高表達,也就是LuminalB型。

五、Her-2、ER、PR均是陰性,三陰性。

ER、PR大於1%即為陽性,但是百分比低接近陰性,PR小於20%為低表達按陰性劃分LuminalA、B型。還有Ki-67小於15%為低表達,超過30%為高表達,15%—30%為臨界值。

ER、PR陽性為激素依賴型乳腺癌,這類病人大概佔70%左右,也是內分泌治療的適應症,ER、PR均陰性內分泌治療是沒有用的。

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

女性體內雌激素絕經前後的主要來源不一樣,因此內分泌治療也就要分絕經前後,判斷病人是不是處於絕經狀態。

絕經前,女性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而絕經後,雌激素來源於兩方面,一是腎上腺分泌雄激素,二是脂肪轉化為雄激素,雄激素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又轉化成雌激素。

如何判斷乳腺癌病人有沒有絕經呢?有4種情況,符合其一者即為絕經狀態,也就是卵巢功能衰竭、喪失。

一、年齡≥60歲。

二、雙側卵巢切除術後。

三、年齡<60歲,自然停經≥12個月,1年內未接受化療、雌激素拮抗劑以及卵巢功能抑制劑治療的情況下,FSH及雌二醇水平處於絕經後水平。

四、年齡<60歲,正在雌激素拮抗劑治療的病人,FSH及雌二醇兩次檢查處於絕經後水平。

絕經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

絕經前乳腺癌術後內分泌初始治療有三種方案,①「他莫」類藥物、②卵巢功能抑制+「他莫」類藥物、③卵巢功能抑制+「曲唑」類藥物,如何選擇?

復發風險低的病人推薦用5年「他莫」類藥物。淋巴結沒有轉移、組織高分化、腫瘤原發灶直徑≤2cm、Ki-67<15%,符合以上4種條件術後復發風險為低。

若腫瘤組織中低分化、或淋巴結轉移1—3個、或腫瘤直徑>2cm術後復發的風險增加,推薦用卵巢功能抑制+「他莫」類藥物治療。若淋巴結轉移≥4枚,則復發風險更高,推薦用卵巢功能抑制+「曲唑」類藥物治療。

卵巢功能抑制有3種方法,雙側卵巢切除手術、卵巢功能抑制劑以及局部放療。放療對周圍正常組織有損傷,不常用。手術切除卵巢不可逆,要慎重考慮,對於接近50歲、復發風險高的患者可考慮手術。藥物抑制卵巢功能具有可逆性,大多病人可以接受。

選擇3種內分泌治療方案時除了要考慮腫瘤因素外,還要考慮病人的身體狀況,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經濟負擔。

要不要延長內分泌治療呢?病人5年內分泌治療後耐受性尚好,淋巴結陽性、或組織低分化、或初診時年齡<35歲、或Ki-67>30%、或腫瘤直徑>2cm時,考慮內分泌治療延長至10年。

絕經後乳腺癌內分泌治療

絕經後卵巢沒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了,雌激素主要由腎上腺及脂肪轉化,形成的過程中芳香化酶有重要作用,相應的抑制劑也就成了治療絕經後乳腺癌的主要藥物、首選藥物,包括非甾體的「曲唑」類藥物和甾體的「依西」藥物。

也可以選擇雌激素拮抗劑的「他莫」類藥物,臨床研究它的治療效果較「曲唑」類要差一些,若不能耐受芳香化酶抑制劑不良反應、或費用等情況考慮「他莫」類藥物。

腫瘤直徑≤2cm、高分化、淋巴結陰性、腫瘤無脈管侵犯、ER和/或PR陽性、Her-2陰性是絕經後乳腺癌復發風險低些,符合的病人內分泌治療5年可停藥。

若具有淋巴結轉移陽性、低分化、Ki-67>30%等情況,病人內分泌耐受性還好,考慮延長內分泌治療至10年。

復發、轉移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

乳腺癌初診時發現有遠處轉移、或復發的情況屬於晚期。乳腺癌術後內分泌治療期間也可能發生復發,包括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內分泌治療藥物也就有原發性耐藥和繼發性耐藥之分。

原發性耐藥是指內分泌治療2年內復發、或晚期病人內分泌治療6月發現疾病有進展。繼發性耐藥是指內分泌治療時間>2年停藥後1年內復發、或晚期病人內分泌治療≥6月後疾病進展。

復發、轉移性絕經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多是要採取卵巢功能抑制的方法。

絕經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最新推薦常用到CDK4/6抑制劑和「氟維」兩種藥,目前費用還是比較大,可以考慮參加一些臨床研究。當然,也可以考慮換藥治療。

內分泌治療相對溫和,但起效慢,若腫瘤的負荷較大,比如肝臟有轉移,需要很快緩解腫瘤負荷,化療要好一些,若是骨轉移等情況,病情還算穩定,考慮內分泌治療。一般情況下,內分泌不與化療聯合使用。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他莫昔芬,絕經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基石!會引起子宮內膜癌嗎?
    有一類乳腺癌發生、發展與雌激素存在很大的關係,雌激素如同是餵養腫瘤的糧食,減少雌激素與腫瘤結合也就成了治療這類乳腺癌最主要的方法,內分泌治療。他莫昔芬,又稱三苯氧胺,自上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使許多乳腺癌病人受益,數據顯示他莫昔芬使乳腺癌復發減少50%左右,死亡率降低1/3,而且他莫昔芬比較便宜,每天費用不到一塊錢。他莫昔芬主要用於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絕經後乳腺癌主要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絕經前後不一樣。
  • 專家說|朱李玲醫生帶你了解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患者做完檢查,拿到病理檢查報告,上面會顯示免疫組化結果,其中的ER和PR,就和我們要說的內分泌治療相關。 臨床上,超過80%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體呈陽性。也就是說,超過八成的患者適合內分泌治療。 並且,這種激素依賴性乳腺癌,比起其他亞型的乳腺癌,癌細胞要長得慢,整體治療效果相當好。
  • 【2019中華腫瘤大會】周永昌教授分享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進展
    眾所周知,目前乳腺癌是女性發病首位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而其中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約佔乳腺癌的3/4,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案。會議現場,【腫瘤資訊】特邀周永昌教授分享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進展。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何會耐藥?新發現有望延長有效期
    而內分泌(激素)治療是一種有效治療ER/PR+乳腺癌的方法,能成功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減少復發。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療法產生耐藥性。如何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 2020 SABCS: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重磅研究盤點
    對比ET+安慰劑用於絕經前或絕經後HR+/HER2-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納入絕經前或圍絕經期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並按1:1比例隨機分配接受ribociclib或安慰劑+戈舍瑞林+非甾體芳香酶抑制劑(NSAI;來曲唑或阿那曲唑)或他莫昔芬治療。Ribociclib+NSAI已獲批用於絕經前或圍絕經期患者。研究排除既往接受過CDK4/6抑制劑或ET的患者。
  • 江澤飛教授: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治療的影響
    在2007年St.Gallen國際會議上,首次將靶向治療歸入系統性輔助治療範疇,提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曲妥珠單抗靶向治療,並強調系統性治療應首先明確腫瘤內分泌治療反應性,即屬於內分泌治療高反應型、不完全反應型還是無反應型,分子分型指導分類治療有了初步的模型。
  • 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熱點問題探討
    而ER+、HER2-的乳腺癌患者,往往對NCT並不敏感,所達到的pCR率僅10-20%,對於這部分患者新輔助內分泌治療(NET)成為了可選方案。2015年St.Gallen會議上,87.9%專家認為絕經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應該合理地選擇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其中有42.9%專家建議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最佳持續時間為4~8個月或直到獲得最佳臨床緩解率為止[13]。但對於不同患者,不同治療藥物及不同腫瘤類型所需的治療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另外如何評估最大緩解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最佳用藥時間仍然需要更多臨床研究數據支持。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知多少?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健康。而對於60%以上的患者們,經常聽到的就是內分泌治療。 首先我們要簡單了解下耳熟能詳的「內分泌治療」究竟是個什麼法寶。
  • 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氟維司群一文掌握
    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近幾年發展迅速,今天為大家詳解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SERD)——氟維司群。 什麼是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 顧名思義,SERD 就是能夠下調雌激素受體 (ER) 水平和活性的藥物。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內分泌治療方面,從20世紀初行卵巢切除術治療乳腺癌,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發現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ER),隨後他莫西芬、芳香化酶抑制劑不斷得到臨床研究和應用。輔助化療方面,1974年開始CMF臨床研究,1997年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開啟了靶向治療時代。乳腺癌的綜合治療模式越來越成熟,早期乳腺癌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
  • 徐兵河教授:HR陽性晚期乳腺癌治療的研究進展
    在CDK4/6抑制劑方面,MONALEESA-7、MONALEESA-3、MONARCH-2等三項關鍵研究均報導了OS陽性結果,為CDK4/6抑制劑在HR陽性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增加更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在PI3K抑制劑方面,基於SOLAR-1研究結果,Alpelisib也已經獲得FDA適應症批准,成為HR陽性晚期乳腺癌內分泌耐藥患者的新選擇。
  • 絕經後HR陽性乳腺癌患者AI治療延期2年足夠了
    當地時間12月5日至9日舉行的2017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BCS)上,維也納醫科大學綜合癌症中心主任兼外科主任Michael Gnant教授介紹了ABCSG-16 II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研究顯示,絕經後激素受體(HR)陽性乳腺癌患者經過5年的輔助內分泌治療後,延長2年或5年AI治療的遠期生存並沒有顯著差別。
  • 你知道激素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有哪些嗎?
    乳腺癌的發病,很多情況下,離不開雌激素的異常升高。雌激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體內激素太多,則會導致乳腺癌哦,激素型乳腺癌也是佔乳腺癌分型中較大比重的一種類型,控制這種類型的乳腺癌,則需要進行內分泌藥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有哪些藥物。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術前短期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臨床結局?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2020年CSCO學會乳腺癌專場於9月21日下午14:00正式召開,乳腺癌專場圍繞內分泌治療、抗HER2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等多個主題展開討論。那麼大會又將釋放出哪些最新信息呢?跟著好醫友一探究竟吧!
  • 林穎、袁中玉教授分享HR陽性早期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策略
    本期採訪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林穎教授將對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袁中玉教授,聚焦於HR陽性早期乳腺癌年輕患者的內分泌治療策略。 建議在WIFI下觀看 年輕不一樣?
  • 乳腺癌靶向藥!輝瑞Ibrance(愛博新)聯合內分泌療法治療HR+/HER2...
    2020年06月02日訊 /生物谷BIOON/ --輝瑞(Pfizer)近日對評估靶向抗癌藥Ibrance(中文商品名:愛博新,通用名:palbociclib,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療法治療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早期(II期和III期)乳腺癌III期PALLAS試驗進行了更新
  • 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更簡便!新研究支持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
    《柳葉刀-腫瘤學》最新上線11月刊中,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癌症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大規模研究,回答了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治療策略中的兩個重要問題:術前短期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臨床結局?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
  • [ASCO2015]新輔助TDM1±內分泌治療用於早期乳腺癌的療效
    6月1日上午的乳腺癌口頭報告專場上,將公布的一項2期臨床研究,評估了12周的新輔助TDM1聯合或不聯合內分泌治療對於HER2陽性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的療效(摘要號506)。醫脈通對此進行了報導。有證據表明,根據激素受體(HR)狀態不同,標準新輔助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在HER2+早期乳腺癌(eBC)的療效有所不同。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內分泌耐藥的判定:(1)原發性內分泌耐藥: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2年內出現復發轉移,或轉移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6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2)繼發性內分泌耐藥: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2年後出現復發轉移,或在完成輔助內分泌治療後12個月內出現復發轉移,或一線內分泌治療≥6個月出現疾病進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