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朱李玲醫生帶你了解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2020-11-29 騰訊網

當朱李玲醫生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蘇逢錫教授給他們授課,聊到了內分泌治療。說是早在20世紀末,大概1896年首屆奧運會舉行的那年,人們尚且不知道乳腺癌是怎麼回事。患者做檢查,被摸到乳房裡有個硬塊,醫生直覺它應該和「性」有關,於是就把患者的卵巢給切除了。誰知,切除卵巢之後,患者乳房裡的硬塊竟然真的變小了……

時代發展到今天,乳腺癌的學科研究不斷進步,治療手段也日趨規範。

對於許多患者而言,乳腺癌的確與「性」(性激素)相關,但單純切除卵巢的做法,早就被更先進的內分泌治療方式所取代。

本期,朱李玲醫生就帶領大家,走近與了解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朱李玲 醫學博士

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外科第四組創始人

ER和PR

決定你要不要做內分泌治療

病理檢查,是診斷乳腺癌的金標準。

患者做完檢查,拿到病理檢查報告,上面會顯示免疫組化結果,其中的ER和PR,就和我們要說的內分泌治療相關。

ER,指的是雌激素受體

PR,指的是孕激素受體

無論是ER還是PR,一旦這兩個激素受體中出現陽性,就被稱作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

這意味著該患者的乳腺癌與激素密切相關,癌症的生長和進展依賴於體內的激素水平。

既然癌細胞依靠激素而生長壯大,那麼,我們能不能人為地幹預內分泌,通過破壞體內原有的激素水平,從而切斷癌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來源,達到抗腫瘤的目的呢?

答案當然是,可以!

臨床上,超過80%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體呈陽性。也就是說,超過八成的患者適合內分泌治療

並且,這種激素依賴性乳腺癌,比起其他亞型的乳腺癌,癌細胞要長得慢,整體治療效果相當好。

絕經前和絕經後

治療策略不一樣

內分泌治療的藥物有許多,大體分為五大類

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他莫昔芬、託瑞米芬等)

芳香化酶抑制劑

(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等)

雌激素受體下調劑

腦垂體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

孕激素類似物

看上去太專業、太複雜對不對?

別擔心,我們主要記住前面兩類就可以了,因為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和芳香化酶抑制劑在內分泌治療的用藥中是最為廣泛的。

並且,我們還需要記住,在治療策略上,絕經前的乳腺癌女性和絕經後的乳腺癌女性又有所不同。

對於絕經前的患者,她們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正值芳齡」,一旦邪惡的癌細胞「盯」上她們,就會派自身的激素受體去「巧取豪奪」,把她們「強娶」回來,給自己「傳宗接代」,生長與分化出「子子孫孫無窮盡」的癌細胞。

為此,我方派出他莫昔芬託瑞米芬等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搶先一步潛入敵軍,「自我犧牲」式地與激素受體結合,從而抑制了癌細胞的生殖繁育。

對於絕經後的患者,她們體內的激素水平不是已經很低了嗎,咋還會有風險呢?

沒錯,絕經後女性雖然雌激素水平低,但腎上腺會分泌雄激素,而且,體內一種叫做芳香化酶的物質可以把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

此時,風險仍然存在,除了使用他莫昔芬託瑞米芬這兩種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我們還可以使用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這三種芳香化酶抑制劑,通過抑制或滅活芳香化酶,降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

不過,對於尚未絕經,但復發、轉移風險呈中高危的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採用卵巢去勢聯合他莫昔芬治療,或卵巢去勢聯合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通常會比單純使用他莫昔芬獲益更多。

什麼是卵巢去勢?

這裡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卵巢去勢,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開篇朱李玲醫生所聊到的切除卵巢,就是卵巢去勢的一種,通過摘除卵巢,能達到人工絕經的效果。

過去,除了摘除卵巢,人們還通過給卵巢放療來去勢。不過,隨著醫學的發展,這兩種方法基本上已經被淘汰。

如今,只需打肚皮針(在腹部皮下注射戈舍瑞林或亮丙瑞林,這兩種藥物屬於前文所介紹五大類內分泌治療藥物中的腦垂體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不但作用迅速,而且停藥後,卵巢功能可逆!

藥物得用多久

出現耐藥怎麼辦

癌症不比感冒、發燒等小病,用藥不是兩三天就行。

內分泌治療的藥物,需要使用多久呢?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乳腺癌合理用藥指南》,「目前絕經前輔助內分泌治療的療程包括5年和10年,絕經後療程包括5年、7~8年和10年,但最佳療程尚未討論清楚。

也就是說,內分泌用藥至少5年起。

至於最佳療程,大家不用擔心,醫生會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復發轉移風險、生育需求、藥物不良反應、經濟狀況等情況,綜合考慮與定奪。

使用了一段時間,出現耐藥怎麼辦?

不用擔心,任何癌症患者都面臨耐藥風險。在內分泌治療中,發生耐藥或不耐受的副作用,可考慮更換同類型的另一種藥物。

比如1995年就開始用於絕經前患者的他莫昔芬,當耐藥發生時,就撤下來,換上替補隊員託瑞米芬,往往能見效。

何況,醫學界對於新藥的研發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譬如2018年7月,國內就上市了一款名為派柏西利的新藥,作為CDK4/6類的新型靶向藥物,將它與內分泌治療配合使用,展現出了非常好的療效。

未來可期,乳腺癌的治療充滿希望!

總結

◎超過80%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體陽性(HR+),適合內分泌治療。

絕經前的患者,選擇他莫昔芬、託瑞米芬治療;若復發、轉移風險較高,行卵巢去勢聯合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或可帶來更多獲益。

絕經後的患者,既可行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他莫昔芬、託瑞米芬)治療,也可行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治療。

◎倘若出現耐藥,可考慮同類替換用藥。

◎近年來,CDK4/6類新型靶向藥物的出現,給乳腺癌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文章內容來源:廣州蘇逢錫診所

公眾號編輯:粉蝶關愛

相關焦點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知多少?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健康。而對於60%以上的患者們,經常聽到的就是內分泌治療。還真說對了一半,那麼醫生是如何利用激素這個武器戰勝乳腺腫瘤的呢?
  • 你知道激素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有哪些嗎?
    乳腺癌的發病,很多情況下,離不開雌激素的異常升高。雌激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體內激素太多,則會導致乳腺癌哦,激素型乳腺癌也是佔乳腺癌分型中較大比重的一種類型,控制這種類型的乳腺癌,則需要進行內分泌藥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有哪些藥物。
  • 六大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的誤區,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
    作為患者和家屬面對病情需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一味地追求及早手術,應聽從醫生的建議,按照腫瘤治療的科學治療原則,進行包括化療、放療、靶向、內分泌等一系列治療,爭取起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醫生出具的化療方案一定是基於你自身情況綜合考量的,結合化療過程中的具體身體反應,調整到最適合的劑量,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和身體耐受度上的平衡,讓患者真正從化療中得到生存獲益。盲目減小劑量,很可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削弱治療效果。再從副作用的角度來說,很多女性因為害怕脫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而抗拒化療。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2020年CSCO學會乳腺癌專場於9月21日下午14:00正式召開,乳腺癌專場圍繞內分泌治療、抗HER2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等多個主題展開討論。那麼大會又將釋放出哪些最新信息呢?跟著好醫友一探究竟吧!
  • 聽不懂醫生說什麼?這些乳腺癌治療高頻詞,告訴你是什麼意思
    currentVersion is IOS-->原創: 陶思豐 乳此關愛——☝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了解更多——在醫生眼中熟悉的醫學術語,對於患者而言有時候卻如同天書。一個個專業名詞,對於醫生而言,組成的是一套嚴謹完備的治療方案,但對於廣大患者而言,卻是一個知識盲區。
  • 【2019中華腫瘤大會】周永昌教授分享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進展
    眾所周知,目前乳腺癌是女性發病首位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而其中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約佔乳腺癌的3/4,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案。會議現場,【腫瘤資訊】特邀周永昌教授分享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進展。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治療要多久?耐藥怎麼辦?
    乳腺癌,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在我們國家是第5位,女性首位。但是,隨著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及一些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度很快,且有一些年輕化趨勢,30歲左右的病人並不鮮見,45歲以下的人群佔30%左右。乳腺癌治療有5大利器,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輔助治療的有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
  • 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熱點問題探討
    而ER+、HER2-的乳腺癌患者,往往對NCT並不敏感,所達到的pCR率僅10-20%,對於這部分患者新輔助內分泌治療(NET)成為了可選方案。2015年St.Gallen會議上,87.9%專家認為絕經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應該合理地選擇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其中有42.9%專家建議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最佳持續時間為4~8個月或直到獲得最佳臨床緩解率為止[13]。但對於不同患者,不同治療藥物及不同腫瘤類型所需的治療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另外如何評估最大緩解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最佳用藥時間仍然需要更多臨床研究數據支持。
  • 2020 SABCS: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重磅研究盤點
    背景:乳腺癌確診時,年齡年輕是乳腺癌復發和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而在HR+乳腺癌中,年齡年輕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年輕女性不太可能堅持內分泌治療而導致不同的結局。 方法:該研究納入2006-2016期間年齡≤40歲、診斷為HR+的I-III期女性乳腺癌患者。每年進行1-2次包括評估社會人口統計學和治療信息在內的連續調查。病歷審查用以確定分期和HR狀態並確認復發性疾病類型(局部、遠處或新發原發性乳腺癌)。開始內分泌治療但在診斷後5年內停止治療被定義為「非持續性」。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何會耐藥?新發現有望延長有效期
    而內分泌(激素)治療是一種有效治療ER/PR+乳腺癌的方法,能成功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減少復發。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療法產生耐藥性。如何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 晚期乳腺癌≠沒希望,這樣治療能延長生存期!
    胡夕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乳腺癌,大家並不陌生; 但對付乳腺癌的新手段, 你可能還不了解。 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療方法,通過降低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或不讓雌激素髮揮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通過內分泌治療,能使這部分患者得到相當長期的生存,同時,得到更好的生活質量。 如何減少乳腺癌復發轉移風險?
  • 乳腺癌患者易復發 新型內分泌藥物即將上市
    在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一種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芙仕得已獲得國家食藥監局批准,即將在中國上市,用於在抗雌激素輔助治療後或治療過程中復發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療中進展的絕經後(包括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雌激素受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治療,為中國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據介紹,芙仕得是阿斯利康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討論更新國際早期乳腺癌專家共識(St. Gallen 共識)。共識專家團匯集了來自全球的乳腺癌外科、內科、放療、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等各個領域的專家。會議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療決策的個體化、精準醫學和大數據等內容。本文就會議成果談幾點筆者體會。
  • 2020國家醫保目錄更新: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納入乙類醫保
    (商品名:芙仕得)被納入全國乙類醫保目錄,將為廣大晚期乳腺癌患者帶去希望。  乳腺癌是全球範圍女性最高發的癌症,在我國也高居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首,每年發病約30.4萬,且持續增高。乳腺癌患者中約70%為激素受體陽性,內分泌治療是這部分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但由於需要長期用藥,高昂的醫療費用也給不少患者,尤其是復發轉移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 他莫昔芬,絕經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基石!會引起子宮內膜癌嗎?
    有一類乳腺癌發生、發展與雌激素存在很大的關係,雌激素如同是餵養腫瘤的糧食,減少雌激素與腫瘤結合也就成了治療這類乳腺癌最主要的方法,內分泌治療。他莫昔芬,又稱三苯氧胺,自上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使許多乳腺癌病人受益,數據顯示他莫昔芬使乳腺癌復發減少50%左右,死亡率降低1/3,而且他莫昔芬比較便宜,每天費用不到一塊錢。他莫昔芬主要用於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絕經後乳腺癌主要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絕經前後不一樣。
  • 內分泌治乳腺癌藥物及副作用
    三苯氧胺輔助治療的最佳治療期為5年,可以降低50%的腫瘤復發危險、提高10年生存率和降低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三苯氧胺一般不主張與其他內分泌治療合用,推薦劑量為10mg口服2次/日。當三苯氧胺用量大於20mg/日時,繼續增加劑量可能會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效率,但總體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並不增加,相反卻增加了毒性作用。
  • 乳腺癌靶向藥!輝瑞Ibrance(愛博新)聯合內分泌療法治療HR+/HER2...
    2020年06月02日訊 /生物谷BIOON/ --輝瑞(Pfizer)近日對評估靶向抗癌藥Ibrance(中文商品名:愛博新,通用名:palbociclib,哌柏西利)聯合內分泌療法治療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早期(II期和III期)乳腺癌III期PALLAS試驗進行了更新
  • ER+晚期乳腺癌內分泌「牌」怎麼打
    即使是疫情期間,乳腺癌領域的臨床醫生,仍堅持進行學術交流,以更為飽滿的精神、更為專業的學術來對待乳腺癌患者的診療。 本次專題講座,張劍教授首先追溯了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歷史,重點講述了內分泌治療在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 ...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腫瘤情報
    要點提示  1.Ann Oncol:奧拉帕利可用於三陰性乳腺癌一線治療  2.CCR: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  3.CCR:新型PD-L1抗體LY3300054,單藥或聯合靶向治療實體瘤安全有效  4.BJC:格拉斯哥微環境評分可預測I-III期結直腸癌患者FOLFOX獲益  01  Ann Oncol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術前短期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臨床結局?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