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何會耐藥?新發現有望延長有效期

2020-11-30 騰訊網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約佔所有病例的70%

這類乳腺癌細胞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ER/PR陽性),能檢測到雌激素的信號,並將其作為癌細胞生長的原料

內分泌(激素)治療是一種有效治療ER/PR+乳腺癌的方法,能成功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減少復發。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療法產生耐藥性。如何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最近,美國加文醫學研究所的蘇珊·克拉克(Susan Clark)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內分泌治療耐藥的ER+乳腺癌中,細胞DNA的三維結構被「重鏈」

克拉克博士說:「對於乳腺癌是否對內分泌治療敏感,我們首次揭示了其中關鍵的三維DNA相互作用機制。這將幫我們揭示ER+乳腺癌如何逃脫內分泌治療,從而不受控制地生長。」

利用「染色體構象捕獲」這一前沿技術,研究人員比較了不同的ER+乳腺癌細胞,既有對內分泌治療敏感的,也有對內分泌治療耐藥的。

「我們發現,兩者之間的控制基因激活的DNA區域的三維交互作用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當中也包括控制細胞內雌激素受體水平的基因。」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三維「重鏈」發生在甲基化的DNA區域。這是一種表觀遺傳變化,他們已將其與內分泌治療耐藥聯繫起來。

研究人員表示,關鍵調控區域DNA甲基化的改變可能解釋了當癌細胞產生耐藥性時,DNA的三維結構是如何「重鏈」從而使癌細胞能夠更好地逃避治療

「狡猾的癌細胞總是想盡辦法逃脫治療,只要1個細胞進化出一種不同的方法逃過藥物的作用,癌症就會捲土重來。」克拉克教授說,這項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變異和基因組穩定性對癌細胞的巨大影響。

對於ER+乳腺癌患者來說,耐藥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它導致1/3的患者在15年內復發。並且一旦ER+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產生抗藥性,就變得更難治了。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將研究是否可用現有藥物(已在其他癌症包括肺癌、結直腸癌的臨床試驗中應用)來逆轉表觀遺傳變化,從而破解內分泌治療耐藥。

希望這項研究能有助於開發出有效的聯合治療方案,讓乳腺癌患者獲益於內分泌治療的時間更長,從而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治療要多久?耐藥怎麼辦?
    乳腺癌,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位,在我們國家是第5位,女性首位。但是,隨著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及一些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度很快,且有一些年輕化趨勢,30歲左右的病人並不鮮見,45歲以下的人群佔30%左右。乳腺癌治療有5大利器,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輔助治療的有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
  • 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熱點問題探討
    而ER+、HER2-的乳腺癌患者,往往對NCT並不敏感,所達到的pCR率僅10-20%,對於這部分患者新輔助內分泌治療(NET)成為了可選方案。在早期NET的研究探索中,大部分的臨床研究都是選取3-4個月作為治療療程。隨著研究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更長時間的持續內分泌治療能夠使腫瘤體積進一步減小,並增加保乳率和pCR率。
  • 【2019中華腫瘤大會】周永昌教授分享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進展
    眾所周知,目前乳腺癌是女性發病首位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而其中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約佔乳腺癌的3/4,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案。會議現場,【腫瘤資訊】特邀周永昌教授分享HR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進展。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靶點約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後續需要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當患者發展為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該怎麼組合?正如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春芳教授所說:「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已經進入靶向治療新時代!」
  • 2020 SABCS:乳腺癌內分泌治療重磅研究盤點
    背景: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為II/III ER+/HER2-絕經後乳腺癌患者增加了保乳手術機會。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有限的手術可及性凸顯了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實用性。診斷時無法識別內分泌治療耐藥性有可能導致疾病進展(PD),並延遲了有效治療方案的使用。
  • 南開大學一科研團隊破解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之謎
    記者24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朱正茂副教授科研團隊破解了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之謎。乳腺癌是世界範圍內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作為對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內分泌治療卻備受耐藥性的困擾,成為乳腺癌診治中亟待克服的重要問題。日前,朱正茂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核膜蛋白LEM4誘髮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分子機制。
  • ...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腫瘤情報
    2.CCR: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  3.CCR:新型PD-L1抗體LY3300054,單藥或聯合靶向治療實體瘤安全有效  4.BJC:格拉斯哥微環境評分可預測I-III期結直腸癌患者FOLFOX獲益  01  Ann Oncol
  • 晚期乳腺癌≠沒希望,這樣治療能延長生存期!
    然而儘管早期與局部晚期性乳腺癌在臨床收穫諸多可喜的治療突破,但晚期轉移性乳腺癌卻因疾病複雜程度高、針對性藥物有限,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較低,且有少部分患者因為耐藥發生疾病進展。 30%-40%乳腺癌發展至晚期, 但晚期乳腺癌≠沒希望!
  • 專家說|朱李玲醫生帶你了解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誰知,切除卵巢之後,患者乳房裡的硬塊竟然真的變小了…… 時代發展到今天,乳腺癌的學科研究不斷進步,治療手段也日趨規範。 對於許多患者而言,乳腺癌的確與「性」(性激素)相關,但單純切除卵巢的做法,早就被更先進的內分泌治療方式所取代。 本期,朱李玲醫生就帶領大家,走近與了解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 ER+晚期乳腺癌內分泌「牌」怎麼打
    本次專題講座,張劍教授首先追溯了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歷史,重點講述了內分泌治療在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而多項臨床研究結果的公布,又進一步奠定了CDK4/6抑制劑在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治療中改變了既往的臨床實踐。 對內分泌治療耐藥的患者是選擇化療還是選擇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這樣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臨床研究數據回顧。
  • 劉強團隊發現可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新靶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最重要的腫瘤蛋白之一,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乳腺癌的他莫昔芬耐藥,但是其關鍵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長非編碼RNA可以調控腫瘤的發生、增殖、轉移以及耐藥過程,其作用方式包括結合DNA、結合RNA和結合蛋白等。長非編碼RNA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中作用以及是否結合併且調控Cyclin D1的表達尚不清楚。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內分泌耐藥的判定:(1)原發性內分泌耐藥: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2年內出現復發轉移,或轉移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6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2)繼發性內分泌耐藥: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2年後出現復發轉移,或在完成輔助內分泌治療後12個月內出現復發轉移,或一線內分泌治療≥6個月出現疾病進展。4.
  • 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氟維司群一文掌握
    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近幾年發展迅速,今天為大家詳解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SERD)——氟維司群。 什麼是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 顧名思義,SERD 就是能夠下調雌激素受體 (ER) 水平和活性的藥物。
  • 近期乳腺癌研究新進展在這裡!
    Oncogene:科學家有望成功阻斷乳腺癌細胞的擴散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Oncoge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或能有效阻斷乳腺癌細胞發生擴散;相關研究有望幫助開發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新型療法。
  • 他莫昔芬,絕經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基石!會引起子宮內膜癌嗎?
    有一類乳腺癌發生、發展與雌激素存在很大的關係,雌激素如同是餵養腫瘤的糧食,減少雌激素與腫瘤結合也就成了治療這類乳腺癌最主要的方法,內分泌治療。他莫昔芬,又稱三苯氧胺,自上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使許多乳腺癌病人受益,數據顯示他莫昔芬使乳腺癌復發減少50%左右,死亡率降低1/3,而且他莫昔芬比較便宜,每天費用不到一塊錢。他莫昔芬主要用於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絕經後乳腺癌主要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絕經前後不一樣。
  • 六大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的誤區,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
    然而,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及早治療、科學治療對於乳腺癌患者爭取良好預後意義重大;反之,某些不恰當的治療方法和理念可能會給患者的預後帶來不利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幫大家揪出可能會阻礙患者生存期延長的治療誤區。
  • 徐兵河教授:HR陽性晚期乳腺癌治療的研究進展
    在CDK4/6抑制劑方面,MONALEESA-7、MONALEESA-3、MONARCH-2等三項關鍵研究均報導了OS陽性結果,為CDK4/6抑制劑在HR陽性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增加更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在PI3K抑制劑方面,基於SOLAR-1研究結果,Alpelisib也已經獲得FDA適應症批准,成為HR陽性晚期乳腺癌內分泌耐藥患者的新選擇。
  • 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更簡便!新研究支持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
    《柳葉刀-腫瘤學》最新上線11月刊中,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癌症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大規模研究,回答了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治療策略中的兩個重要問題:術前短期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臨床結局?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2020國家醫保目錄更新: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納入乙類醫保
    乳腺癌是全球範圍女性最高發的癌症,在我國也高居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首,每年發病約30.4萬,且持續增高。乳腺癌患者中約70%為激素受體陽性,內分泌治療是這部分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但由於需要長期用藥,高昂的醫療費用也給不少患者,尤其是復發轉移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