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
胡夕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乳腺癌,大家並不陌生;
但對付乳腺癌的新手段,
你可能還不了解。
乳腺癌發病率位於女性惡性腫瘤之首。根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布的最新報告,2015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患者數為30.4萬人,佔全國所有癌症新發病例的7.81%,發病率在總人口中位列第五,女性中位列第一。
隨著乳腺癌新的治療藥物和技術的發展,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顯著提升。然而儘管早期與局部晚期性乳腺癌在臨床收穫諸多可喜的治療突破,但晚期轉移性乳腺癌卻因疾病複雜程度高、針對性藥物有限,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較低,且有少部分患者因為耐藥發生疾病進展。
30%-40%乳腺癌發展至晚期,
但晚期乳腺癌≠沒希望!
乳腺癌治療效果雖然比其他很多腫瘤好,大多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通過手術獲得治癒,但仍會有30%乃至40%的患者最終復發轉移、成為不可治癒的晚期患者。到了晚期,是不是意味著沒有生存希望了?
「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目標不是治癒而是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控制這個疾病。到目前為止,對於大多數乳腺癌患者來說,晚期也是可以治的,就像糖尿病一樣,要長期地用藥。讓乳腺癌成為一種慢病,這是它的主要治療目標。」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胡夕春教授表示。
激素受體陽性(ER+)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的70%,是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這類乳腺癌的生長離不開雌激素,只要通過藥物抑制體內雌激素的活性,就能很好地抑制癌症生長。
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療方法,通過降低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或不讓雌激素髮揮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通過內分泌治療,能使這部分患者得到相當長期的生存,同時,得到更好的生活質量。
如何減少乳腺癌復發轉移風險?
「乳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治療,還有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腫塊大一點、淋巴結有轉移的患者,可能需要放療來減少復發轉移;藥物治療種類就比較多了,有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胡夕春教授介紹,「經過標準治療之後的一般的化療,會用4-8個療程,大概3-6個月左右,減少復發轉移;而內分泌治療時間現在越來越長,以前認為標準的治療時間是5年,現在用到10年。」
「為了減少復發轉移,現在最新的一個理念是,在手術前就做藥物治療,看一看藥物治療到底有沒有效果。這就是新輔助治療。」胡夕春教授表示,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的化療,新輔助的靶向治療,還有新輔助的內分泌治療。「在大約半年的時間裡,看一下新輔助治療方案的療效,如果不行,我們還有補救措施進行治療。以前,患者到醫院裡問,醫生我能不能開刀,不能開刀就是晚期,就回家了。現在有的患者先開刀,有的先做藥物治療、新輔助治療,通過這樣的綜合治療,早期乳腺癌出現復發轉移的比例得到明顯下降。」
相關研究證實,乳腺癌患者接受5年的標準內分泌治療,能顯著降低5至10年期間遠處轉移的風險。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至少應堅持5年
對於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內分泌治療,大概有五類藥,每一類藥物的優勢各不相同。」胡夕春教授介紹,第一類是抗雌激素的藥物;第二類是雌激素受體下調劑,可以使雌激素水平下降;第三類是芳香化酶抑制劑,能降低雌激素的水平,從而減少雌激素對乳腺癌細胞的刺激;第四類是中樞性的抑制劑,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釋放而間接使得雌激素水平下降;另外,大量雌激素反而促進乳腺癌細胞的凋亡、死亡,所以還有用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的。
「當然,內分泌治療是一個好的治療手段,但患者想要真正獲益,還需要留意幾點。」胡夕春表示,「第一,只有堅持治療,才能從中獲益;第二,要定期地評估,三個月檢查一次,沒有效果的話,及早想其他辦法;第三,任何一個治療手段,任何一個藥物,只要有治療作用,就一定有副作用。內分泌治療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它的不良反應。往往發生不良反應重的患者,多是有效的患者。患者有什麼不舒服,多和醫生溝通,能夠增加對內分泌治療的安全感。」
目前國內外各大指南均推薦,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至少應堅持5年。對於有些患者來說,經濟負擔成為阻礙治療的重要原因。胡夕春教授呼籲,「國家應該加大力度在患者迫切需要的地方加強、加快研發新藥。同時,若能將更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藥物納入醫保,對於延長晚期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