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2020-12-04 39健康網

  一、B細胞缺陷性疾病

  由於血清Ig測定的常規化,故先天性抗體產生缺陷病免疫學診斷較易。

  (一)性聯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首例病於1952年由Bruton報導,故亦稱Bruton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為最常見的先天性B細胞免疫缺陷病。

  患兒血清Igs水平很低或測不出,外周血和淋巴組織中b 細胞減少或缺乏,淋巴結中無生發中心,組織中無漿細胞。前B細胞雖VDJ重排及μ鏈產生正常,但輕鏈基因的重排和表達有缺陷,因此前B細胞不能成熟為sIgM陽性B細胞。而患兒T細胞的成熟、數目及功能基本正常。

  該病由在一條X 染色體上攜帶有缺陷基因但表現型正常的母親傳給其子。該基因座位於X染色體長臂q21.3 ~22區帶。已證明,該病並非由X染色體上單一基因的缺陷而是多基因異常的結果。

  患兒有結膜、咽、皮膚、中耳、氣管和肺部反覆化膿性感染,但對胞內寄生菌和真菌感染反應正常。Lgs製劑治療有效。

  (二)選擇性免疫球蛋白缺陷

  1.選擇性IgA缺陷 是最常見的一種選擇性Ig缺陷。發病率約1/700,常染色體顯性或陷性遺傳。但有些病人則是胚胎期風疹病毒感染或接觸藥物造成,血清IgA水平<50μg/M1,IgM和IgG水平正常或略高。表達IgA的B細胞不能分化成分泌抗體的漿細胞,但α鏈基因和膜IgA表達均正常。

  2.選擇IgM缺陷 大多由B細胞分化異常引起,其IgM抗體多屬自身抗體,能與自身細胞對TH細胞的刺激無反應。

  3.選擇性IgG亞類缺陷 大多由B細胞分化異常引起,少數因不同恆定區基因缺失所致。

  4.IgM升高的IgG和IgA缺陷 為性聯遺傳病,其IgM抗體多屬自身抗體,能與自身血細胞反應。病人IgG和IgA重鏈轉換有障礙。

  二、T細胞缺陷性疾病

  (一)DiGeoge綜合症(先天性胸腺發育不良)

  此先天性選擇性T細胞缺陷系妊娠早期第三、四咽囊發育障礙,致使胸腺、甲狀旁腺、主動脈弓、唇和耳等發育不良。因T細胞不能成熟而致細胞免疫缺陷、低血鈣、肌肉顫搐,大血管和面部畸形等。血中T細胞缺乏或大量減少,但抗體水平基本正常。患者對胞內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易感。胚胎胸腺移植有效,但T細胞可能在胸腺外組織中成熟,故隨年齡增長病性可自然緩解,5歲前常可恢復正常。無胸腺的裸鼠是T細胞選擇性缺陷的天然動物模型。

  (二)T細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近年才有此方面報導,其機制可能有:T細胞受體(TCR):CD3複合物表達缺陷;TCR:CD3複合物信號傳導異常;IL-2和IFV-γ等細胞因子產生缺陷;IL-2或IL-1受體表達缺陷。

  三、T和B細胞聯合缺陷性疾病

  (一)嚴重聯合免疫缺陷

  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ideficiency disease,SCID)是因幹細胞分化缺陷而表現T、B細胞減少,體液和細胞免疫均缺陷。出生6個月起發病,對各種類型感染均易感。

  SCID有性聯隱性和常染色體隱性兩種遺傳方式,後者首例病人在瑞士發現,故也稱Swiss型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約20%SCID由腺苷脫氨酶(adenodine deaminase,ADA)缺陷引起,ADA催化腺苷和脫氧腺苷脫氨而分別成為肌苷和2-脫氧肌苷。位於2號染料色體上的ADA基因缺失或突變則引起ADA缺陷。ADA分布極廣,在淋巴細胞中尤豐富。ADA缺乏導致脫氧腺苷和脫氧三磷酸腺苷蓄積在胞內特別是淋巴細胞內,這兩種代謝產物對淋巴細胞具有毒性,它們能抑制核糖核苷酸還原酶活性而阻礙DNA合成。

  ADA基因已克隆出,可將有功能ADA基因轉染入自身骨髓細胞並將它們回輸病人以達到治療目的。

  少數常染色體隱性遺傳SCID由位於第14號染色體上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phosphorylase,PNP)基因缺失或突變所致,PNP將肌苷和鳥苷分別催化成次黃嘌呤和鳥嘌呤,PNP缺乏導致有毒性的脫氧鳥苷和脫氧三酸鳥苷蓄積在胞內。

  最近發現,MHCⅡ類基因表達缺陷也可引起常染體隱性遺傳性SCID,稱為裸淋巴細胞綜合症。患者B細胞、Mφ和樹突狀細胞上不表達或很少表達HLA-DP、DQ和DR抗原。此缺陷是一種DNA-結合蛋白異常引起MHCⅡ類基因轉錄降低,因而抗原不能呈遞給CD4+細胞。

  HLA匹配同胞骨髓移植可獲免疫重建,也有用9周以下的胚肝和14周以下的胚胎胸腺移植進行治療的。

  SCID突變品系CB-17小鼠有T細胞受體和Ig基因重排及表達缺陷,但人類尚未證實這種缺陷所致的SCID。

  (二)Wiskott-Aidrich綜合症

  為性聯隱性傳缺病。以溼疹、血小板減少和感染(有莢膜化膿菌為主)三聯症為特點。引起本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短臂P11.1區帶。患者膜蛋白糖苷化障礙,故CD43等表達間障礙。隨年齡增長,病情加重,淋巴瘤發病率增加。胸腺移植和胸腺因子治療可達到完全或部分免疫重建。

  (三)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

  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ataxia-telangiectasia)為多系統異常病,神經、血管、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均被累及。現為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鼻竇和呼吸道反覆感染。多在2歲前發病,40%以上病人有選擇性IgA缺陷。隨年齡增長病性加重、並發腫瘤和自身免疫病增加,如45%患者伴發非何杰金淋巴瘤。該病可能與多基因缺陷有關,DNA修復機制也有缺陷,24%病人14號染色體有異常。

  四、吞噬細胞缺陷病

  (一)慢性肉芽腫病

  慢性肉芽腫症(chronicgranulomatous disease,CGD)約2/3為性聯隱性遺傳,1/3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由遺傳和生物化學研究表明,CGD有三種類型:有細胞色素b缺陷的性聯CGD;細胞色素b正常的常染色體遺傳CGD和細胞色素b缺陷的常染色體遺傳CGD。

  CGD患者的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吞噬細菌後不能產後呼吸爆發,不能殺滅攝入的致病菌。輔酶Ⅱ(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氧化酶是呼吸爆發中的關鍵酶,它能將氧(O2)轉變成過氧化物(O2-)。細胞色素是b氧化型NADPH組分之一,性聯CGD患者中性粒細胞色素b缺陷故不能產生具有殺菌作用的過氧化物。細胞色素b為由91和22kD組成的異二聚體,大多性聯CGD病人編碼91kD鏈的基因有缺陷,該基因位於X染色體P21區帶。最近發現NADPH氧化酶中的47kD和67KD組分的缺陷與常染色體遺傳CGD也有關。

  患者對低毒力的過氧化氫酶陽性菌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易感,淋巴結、皮膚、肝、肺、骨髓等有慢性化膿性肉芽腫,肝脾腫大。患者白細胞四唑氮藍(nitrovlueterazoliu,NBT)試驗陰性有助診斷。

  (二)白細胞粘附缺陷

  白細胞粘附缺陷(leukocytead hesion deficiency,LAD)者有細菌和真菌反覆感染,傷口難愈。依賴於粘附作用的白細胞功能有異常,如粘附於內皮細胞、中性粒細胞聚集和趨化、吞噬、細胞毒作用等。與白細胞粘附於其它細胞及吞噬作用有關的β2整合素或CD11-CD18家族包括白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即CD11a-CD18、Mac-1(CD11b-CD18)和p150,95(CD11c-CD18)表達缺陷,病人大多有95kDβ鏈(CD18)的缺陷。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療有效。

  (三)Chediak-Higashi症候群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反覆化膿菌感染、眼、皮膚白化病和各器官有淋巴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含巨大胞漿顆粒,白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溶酶體、黑素細胞、神經系統細胞和血小板均被殃及。引起胞漿顆粒融合失控的分子機制尚不明。

  五、補體缺陷病

  補體1~9任一組分、補體調節因子以及補體受體都可以發生缺陷。C3對於經典和旁路補體活化途徑都是至關重要的。C4一個等位基因的缺失較常見。補體調節因子中C1抑制物(C1-inhibitor,C1-INH)缺陷最常見,C1-INH缺陷引起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患者皮下和黏膜下組織反覆水腫。喉頭水腫可致窒息死亡。C3受體缺陷兒童不能表達3種CD11膜蛋白,這3種蛋白的a鏈各異(C11a,b和c),但β鏈相同(CD18),它們是粘合素分子促進粘附的成分,參見白細胞粘附缺陷部分。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全新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科學家發現全新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2019-12-12 19:55: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 遺失的保護傘,走近原發性免疫缺陷患兒
    「通過數十年全國兒童免疫從業者的不懈努力,我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診療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專注於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專科醫生仍較缺乏。」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趙曉東教授告訴我們:「這次,我們特別舉辦了2016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夏季學校,邀請我國知名免疫學專家、教授來這裡講課,就是為了針對各大類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臨床特點和診療思路為醫生、患者傳道授業解惑,促進我國兒童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走向專業化、規範化的軌道,提高兒童免疫專科醫師對PID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 【專論】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治療現狀與展望
    原標題:【專論】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治療現狀與展望 本文刊於:中華兒科雜誌, 2018,56(3) : 163-165 單位:深圳市兒童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重慶兒童醫院 正文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中國大陸臨床、基礎科學家協作發現的第一種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儘管檢測手段和方法不斷進步,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至今仍是常見而且重要的臨床難題之一。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了全球首次由中國大陸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全新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該病可引起患者發熱和炎症反應。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病因是什麼?患上這種疾病,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小童有淋巴增殖的情況,會讓多種促炎症細胞因子增高,都代表小童有免疫系統固有的缺陷問題。01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是什麼,它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根據免疫缺陷性質的不同,可分為主要的體液免疫缺陷、主要的細胞免疫缺陷和聯合免疫缺陷三種類型。另外,非特異性免疫缺陷如補體病、吞噬細胞病也屬於本組。
  • 南安男童患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貧困治療耽擱
    南安男童患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貧困治療耽擱 qz.fjsen.com 2012-10-22 07:49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小琰琰今年3周歲,從小就體弱多病,2011年經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確診患有「X連鎖-高IGM綜合症」(原發性免疫缺陷病),需做幹細胞移植,但因家庭貧困付不起高昂的移植手術費用,病情一直被耽擱,只靠藥物控制。目前,小琰琰一家共收到社會捐款37.2萬元。
  • 兒童反覆肺炎,呼吸道感染,耳道感染,可能是原發性免疫缺陷
    當這種缺陷的原因是基因或基因時,它被稱為原發性免疫缺陷病(PIDD)。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300多種不同類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及其導致的疾病。 免疫系統由白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在骨髓中產生,並通過血流和淋巴結。他們保護和防禦"外國的"入侵者,如細菌和真菌。抗體是對感染的反應或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有助於抵抗感染。補體系統蛋白是另一種在免疫系統中起保護作用的血液蛋白。
  •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3:08:38 英國劍橋大學Paul A. Lyons和James E. D. Thaventhiran研究團隊合作取得新進展。
  • 先天免疫缺陷病診療有福音流式細胞術向全國推廣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在中國還沒有被普遍認識,家長和部分臨床醫生對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不了解,患兒的病情容易被混淆,即便及時確診,幫助檢測免疫細胞的重要手段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FCM)的解讀、分析在國際範圍內,目前臨床還缺乏統一的指導原則。
  • 孩子身上莫名長腫塊 原是患了免疫缺陷病
    3年間,男孩身上出現不明包塊,一查竟是罕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慢性兒童期肉芽腫病。南京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成功為其實施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重建免疫功能。據悉,該患兒是南京市兒童醫院首例用中華骨髓庫供者幹細胞完成的移植治療。
  • 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誕生  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簡稱「XSCID  原發性免疫缺陷  「悲劇」如何不再重演?  四年前,伍婷(化名)曾足月產下一名男嬰,出生不久便表現出一系列免疫力缺乏的症狀,各種感染連續不斷。
  • 細胞免疫缺陷病
    細胞免疫缺陷病系胸腺發育不良、核苷磷酸化酶( PNP ) 缺乏等致使T淋巴細胞發育和代謝障礙所致,臨床上常見者為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症,除胸腺發育不良外,常常同時伴有甲狀旁腺發育不良。
  • 科普視頻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症狀?​如何篩查和診斷?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主要的症狀包括:持續反覆感染、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不長;甚至有一些腫瘤易感性,容易患一些淋巴系統的腫瘤、白血病等;有可能有一些自身的免疫相關的疾病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醫院供圖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如何治療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
    核心提示:治療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應用骨髓移植進行免疫重建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採用HLA配型相容的同胞提供骨髓組織,成功率最高;如應用HLA不相容的供髓組織,幾乎都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而失敗。   【概述】   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Swiss型無丙球蛋白血症、胸腺淋巴組織發育不良和網狀組織發育不全是一種重型免疫缺陷病。其特點是先天性和遺傳性B細胞性T細胞系統異常。
  • 免疫球蛋白--體液免疫監測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lg)是由漿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存在於機體的血液體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細胞的膜上。Ig有著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及體液Ig含量可因疾病而發生變化。Ig的異常變化可反映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狀態,與臨床表現相結合,有助於感染性疾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的鑑別診斷、疾病監控和預後。
  • 2021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免疫缺陷病
    2021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免疫缺陷病 2021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公告陸續發布,其中2021聊城醫療衛生招聘1022人,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醫療衛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醫療衛生考試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上海成功探索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罕見重症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上海成功探索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罕見重症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2018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7月18日電(記者 陳靜)高IgE症候群,是一種臨床極為少見的先天性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使用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但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將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 雙胞胎同時患「免疫缺陷性慢性肉芽腫病」,「抓周」定生死
    這是由於機體對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物質的侵入具有抵抗力,這就是傳統的「免疫」概念。現代「免疫」概念認為是機體識別自身成分和異己物質,進而產生應答排除異己以維持自身內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功能。兒童慢性肉芽腫病(CGD)屬於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種,即自身免疫系統無法很好的排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