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病因是什麼?患上這種疾病,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2020-12-06 愛心醫者行

導語:小童在出生之後2個月開始就一直反覆的發燒,並且每次都會持續非常多天,等到燒退之後的8天到10天就會再次開始發燒。在做過多項檢查之後基本排出腫瘤、風溼和感染等問題。小童有淋巴增殖的情況,會讓多種促炎症細胞因子增高,都代表小童有免疫系統固有的缺陷問題。

01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是什麼,它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1、什麼是是原發性免疫性缺陷?

原發免疫缺陷病為罕見疾病,與遺傳有關,多發生於嬰幼兒,反覆感染,嚴重威脅生命。由於部分病例可得到有效治療,因此及時診斷仍然十分重要。根據免疫缺陷性質的不同,可分為主要的體液免疫缺陷、主要的細胞免疫缺陷和聯合免疫缺陷三種類型。另外,非特異性免疫缺陷如補體病、吞噬細胞病也屬於本組。

目前,我國各種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確切發病率仍不清楚,有大約50%發病率是因為體液免疫缺陷,而10%是因為細胞免疫缺陷,30%是因為聯合免疫缺陷,60%是因為吞噬細胞功能。

2、原發性免疫缺陷的病因

(1)遺傳因素

原發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根據其表現表現,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遺傳因素在發免疫缺陷病中起重要作用。

(2)發病機制

原發免疫缺陷症是一種細胞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是胸腺發育不良、 T細胞功能低下或因T細胞數量減少而引起的 B細胞功能缺陷。

例如:三七症候群起因為 III級或 III級胚胎咽囊發育障礙引起的胸腺發育不良、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和人血管畸形等。經臨床免疫學檢查,發現 TH細胞數偏低,抗體形成能力有限。內茲洛夫綜合症及核苷磷酸化酶缺陷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導致胸腺發育不良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其直接表現為免疫球蛋白總量下降,或免疫球蛋白種類不全,或 IgG亞類不全。雖然總體上不會明顯減少,但是某些類的免疫球白突出量減少。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是伴隨型隱性遺傳所致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其它類型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有些還可能有家族史。免疫性球蛋白缺乏的病人,有一些 B細胞功能不足,還有一些由於 T細胞功能的影響,或者 TH和 TS細胞比例的倒置。

02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主要分為5種類型,每種類型表現不同

1、抗體缺陷病

因為異常的B細胞發育和功能異常,有約70%是因為原發免疫缺陷病,其中以低丙球蛋白血症及各種免疫球蛋白缺失的特定類型的丙球蛋白選擇性缺最常見。

2、T細胞缺陷病

T細胞數目減少是因為胸腺發育不良所造成的,原發免疫缺陷疾病中5%到10%是這種疾病。這類免疫缺陷病的代表主要是DiGeorge症候群或先天性胸腺發育不良。

3、T細胞和B細胞聯合免疫缺陷病

由於 T、 B細胞發育異常引起的體液和細胞免疫缺陷,約佔原發免疫缺陷病的10%~25%.聯合免疫缺陷病是由骨髓造血幹細胞缺損引起的一種典型和嚴重的疾病。

4、吞噬細胞缺陷病

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都可能導致吞噬細胞缺陷病,而且有2%的發病率。吞噬功能至少包括吞噬細胞粘附於血管內皮,通過組織轉移到發炎部位,吞噬調節過的顆粒,以及殺滅胞內攝取的微生物。長期肉芽腫病是由於缺乏吞噬細胞的酶來殺死被吞噬的微生物所致。

5、補體系統缺陷病

9種成分組成的蛋白質有重要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就是補體。在臨床上可發現與多種單一補體成分缺陷、補體激活中的補體掐制缺陷、某些因子缺陷和補體受體缺陷相關的症狀。

03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應該怎麼進行治療?臨床上主要採取這3種方式

一般的治療要求醫護人員超常工作,以保持最佳的健康和營養狀態,能夠讓健康和營養保持在良好狀態,要避免感染,也要做好情緒問題的控制。應儘量避免患者接觸感染,睡一張自己的床,最好有自己的臥室。如果存在某種抗體作用,應定期接種死亡疫苗。需要正確處理患牙的問題。

1、抗生素治療

和一般一樣,抗生素的選擇和劑量。但是因為免疫缺陷患者會很快死於感染,所以出現發熱和其它感染徵象時應考慮是細菌性感染的繼發表現,就要進行抗菌的治療。如果對一開始抗生素使用並不是很銘感,或者是因為非常常見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則在治療前應先進行咽喉、血液等培養。

2、免疫球蛋白

在大多數抗體缺陷病中,免疫球蛋白是有效的替代治療。它包含了16個元素。用5%的 IgG和微量 IgM、 IgA溶液,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靜脈注射用3%~6%。常服200 mg/kg,分2~3次,每次用藥2~5天,以後每隔一個月再服100 mg/kg

低劑量無明顯療效。由於只有100 mg/kgIgG增加了血清 IgG濃度100 mg/dl。有些患者需要更大劑量或更頻繁地使用藥物。成人一處肌肉注射最多可達10 ml,兒童為5 ml,因此不同部位可能需要多點注射

有些抗體缺陷患者對常規劑量反應不佳,可以改為每月靜脈注射400~800 mg/kg更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在慢性肺病患者中更有效。大劑量 IGIV是為了使血 IgG達到正常水平。慢皮注射 IgG或10%的 IVIG,每周間隔一次,作為高劑量 IgG使用。

3、雷射光凝

在化學減容後 C組、甚至 D組中,赤道後較小體積腫瘤是最主要的作用位置,並且黃斑部和視神經大血管周圍,不可以使用主要用於位於赤道後較小體積的腫瘤,而在黃斑部和視神經大血管附近,則不能用氬雷射或半導體雷射治療。

4、幹細胞移植

骨髓移植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免疫治療方法。HLA同型、混合白細胞(MLC)配對同胞骨髓進行移植後免疫重建的病例超過300例,且存在嚴重聯合免疫缺陷和某些多變量患者。對於有完全或部分細胞免疫缺陷的患者(例如Wiskott-Aldrich症候群),必須使用免疫抑制劑來保證移植成功

如果沒有得到匹配的同胞供者,還可以進行來自父母的半同型(半匹配)骨髓移植。這樣,移植前父母骨髓中可能導致 GVHD的成熟 T淋巴細胞必須被清除,可用大豆凝集素或 T細胞單克隆抗體來清除。另一種是國際骨髓移植登記的非親屬系配對骨髓也可以使用。還可以從 HLA配對的同胞或 HLA相容庫中提取臍血作為幹細胞來源。只有少數中心才能執行這些特殊操作。

結語: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是遺傳性疾病,因為巨噬細胞功能異常,所以自身的抵抗力也會降低,會反覆出現感染的問題。但是病菌和細菌的種類是非常多樣的,大部分沒有辦法做到預防,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陸臨床、基礎科學家協作發現的第一種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儘管檢測手段和方法不斷進步,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至今仍是常見而且重要的臨床難題之一。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了全球首次由中國大陸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全新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該病可引起患者發熱和炎症反應。
  • 科學家發現全新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科學家發現全新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2019-12-12 19:55: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 遺失的保護傘,走近原發性免疫缺陷患兒
    「通過數十年全國兒童免疫從業者的不懈努力,我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診療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專注於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專科醫生仍較缺乏。」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趙曉東教授告訴我們:「這次,我們特別舉辦了2016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夏季學校,邀請我國知名免疫學專家、教授來這裡講課,就是為了針對各大類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臨床特點和診療思路為醫生、患者傳道授業解惑,促進我國兒童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走向專業化、規範化的軌道,提高兒童免疫專科醫師對PID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 【專論】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治療現狀與展望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是基因突變導致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發生缺陷,最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異常的一組臨床症候群。2011年楊錫強和趙曉東[2]將我國對PID的臨床研究分為啟蒙和發展兩個階段,並明確了未來5~10年PID發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規範PID的臨床診斷路徑、完善PID相關免疫學和分子遺傳學實驗室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和發現新型PID等。2014年趙曉東和丁媛[3]明確提出了未來3~5年中國PID臨床防治和研究的關鍵技術和任務,並主持開展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原發性免疫缺陷病防治關鍵技術"的研究。
  • 南安男童患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貧困治療耽擱
    南安男童患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貧困治療耽擱 qz.fjsen.com 2012-10-22 07:49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小琰琰今年3周歲,從小就體弱多病,2011年經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確診患有「X連鎖-高IGM綜合症」(原發性免疫缺陷病),需做幹細胞移植,但因家庭貧困付不起高昂的移植手術費用,病情一直被耽擱,只靠藥物控制。目前,小琰琰一家共收到社會捐款37.2萬元。
  • 孩子身上莫名長腫塊 原是患了免疫缺陷病
    3年間,男孩身上出現不明包塊,一查竟是罕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慢性兒童期肉芽腫病。南京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成功為其實施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重建免疫功能。據悉,該患兒是南京市兒童醫院首例用中華骨髓庫供者幹細胞完成的移植治療。
  • 雙胞胎同時患「免疫缺陷性慢性肉芽腫病」,「抓周」定生死
    據悉,截止8月17日,中華兒慈會籌款平臺已籌集善款45萬餘元,希望好運能夠降臨給這對苦難的雙胞胎。抓周,是我國一種小孩周歲時預卜前途的習俗慢性肉芽腫病(CGD)究竟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CGD有什麼臨床特徵?CGD怎麼治療?什麼時候應警惕孩子患CGD?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這種醫聯體模式已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醫途徑,或將為其他罕見病的多學科合作治療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這名寶寶原本有個哥哥。四年前,他的母親伍婷(化名)曾足月產下一名男嬰,出生不久便表現出一系列免疫力缺乏的症狀,各種感染連續不斷。
  • 兒童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臨床表現有哪些?一般如何進行治療?
    01什麼是兒童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什麼因素導致的此病?臨床表現有哪些?常見的症狀有休克、器官萎縮、器官衰竭等。2、什麼因素導致的兒童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臨床表現有哪些?嚴重感染、敗血症和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嚴重創傷、休克、缺血再灌注損傷、手術。
  • 科普視頻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症狀?​如何篩查和診斷?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主要的症狀包括:持續反覆感染、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不長;甚至有一些腫瘤易感性,容易患一些淋巴系統的腫瘤、白血病等;有可能有一些自身的免疫相關的疾病
  • 常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B細胞缺陷性疾病   由於血清Ig測定的常規化,故先天性抗體產生缺陷病免疫學診斷較易。  (一)性聯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首例病於1952年由Bruton報導,故亦稱Bruton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為最常見的先天性B細胞免疫缺陷病。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這種醫聯體模式已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醫途徑,或將為其他罕見病的多學科合作治療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重症聯合免疫缺陷患兒:大多1歲之內夭折這名健康的寶寶原本有個哥哥。四年前,他的母親伍婷(化名)曾足月產下一名男嬰,出生不久便表現出一系列免疫力缺乏的症狀,各種感染連續不斷。
  • 先天免疫缺陷病診療有福音流式細胞術向全國推廣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在中國還沒有被普遍認識,家長和部分臨床醫生對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不了解,患兒的病情容易被混淆,即便及時確診,幫助檢測免疫細胞的重要手段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FCM)的解讀、分析在國際範圍內,目前臨床還缺乏統一的指導原則。
  • 兒童反覆肺炎,呼吸道感染,耳道感染,可能是原發性免疫缺陷
    當這種缺陷的原因是基因或基因時,它被稱為原發性免疫缺陷病(PIDD)。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300多種不同類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及其導致的疾病。 免疫系統由白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在骨髓中產生,並通過血流和淋巴結。他們保護和防禦"外國的"入侵者,如細菌和真菌。抗體是對感染的反應或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有助於抵抗感染。補體系統蛋白是另一種在免疫系統中起保護作用的血液蛋白。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專家評價,這種醫聯體模式已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醫途徑,或將為其他罕見病的多學科合作治療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原發性免疫缺陷  「悲劇」如何不再重演?  四年前,伍婷(化名)曾足月產下一名男嬰,出生不久便表現出一系列免疫力缺乏的症狀,各種感染連續不斷。
  • 癲癇這種疾病的病因都有什麼
    癲癇病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治療時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治療初期難控制病情,病人比較受罪,所以要想避開癲癇病能做的就是早期預防,癲癇的預防一定要清楚它的發病原因,才好採取合理正確的方法進行預防,但是癲癇這種疾病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是可能由很多不同種疾病引起的一種症狀。
  • 尿毒症的病因是什麼?或與這些因素密切相關,得提前預防
    尿毒症是較為常見的腎內科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在我國的發病率偏高。在多方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腎臟的功能會逐漸衰退並最終完全喪失。當慢性腎衰竭發展為終末期時就被稱為尿毒症。需要注意的是,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臟疾病共有的一種臨床症候群,並非是獨立突發的疾病。
  • 上海成功探索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罕見重症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7月18日電(記者 陳靜)高IgE症候群,是一種臨床極為少見的先天性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使用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但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將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 好發於育齡女性的淋巴管肌瘤病,是什麼疾病,由哪些原因導致?
    導語:女性在生育的時候是什麼最為虛弱的時候,因為不僅是需要自己的供養另一個小生命,也是會因為胎兒的逐漸增大導致身體的壓力和消耗逐漸的增多,但是在育齡時期也是有一種疾病很容易發生的,常見的疾病有淋巴管肌瘤病,這種疾病平均出現的年齡是40歲左右,這種疾病要是早早的治療,是可以有比較好的預後效果的,但是因為很多症狀出現在早期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注意,導致這種疾病最好的治療時期被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