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進行木星系環繞探測、行星穿越探測

2020-12-17 北青網

12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十四五」期間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十四五」期間,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李如意

相關焦點

  •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或在生命發現等方面獲得突破我國在地外探測方面的日程越來越清晰。近日,我國將在7-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的消息吸引了不少關注。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之後還計劃在2030年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在火星採樣返回後,使用環繞器繼續飛行,對其他小行星進行環繞探測。
  •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或在生命發現等方面...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或在生命發現等方面獲得突破  責任編輯:科幻世界雜誌社更新時間:2020-06-02 16:10:00 我國在地外探測方面的日程越來越清晰
  • 中國科學家已提出木星探測計劃 報告內容曝光
    「探測器入軌後,要看它在軌運行期間能否經受強輻射考驗,按計劃完成20個月的工作。」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近年來,火星探測成為各國航天活動的熱門主題,而對木星的探測,最近也得追溯到2007年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的一次飛掠。那麼,木星探測與火星探測有哪些不同?「朱諾」號與她的「前任」「伽利略」號的使命有什麼區別?
  • 登錄火星,了解火星探測歷史及我們的行星探測計劃
    作者·山南翁火星探測起始於上世紀70年代,以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主要途徑。前蘇聯、美國曾是開展火星探測的「主力國家」。進入本世紀我國的空間技術取得突破發展,我國的火星及行星探測計劃開始實施。我國的火星探測及行星探測計劃
  •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建國100周年穿越太陽邊緣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根據國家航天局公布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實施一次發射,實現多個工程目標,包括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此外,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設定了五大科學目標,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
  • 為你介紹我國未來十年深空探測
    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著陸月球南極,進行一次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綜合探測任務。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還要進行一些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驗證,為未來建立月球科研站做準備。今年7月23日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其是我國行星探測的開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
  • 我國探測更遠深空瞄準火星、小行星和木星
    中國證券網訊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1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正在為探測包括小行星、木星等在內的天體做準備。  據新華社3月1日報導,「探索小行星的科學意義很大。」
  • TESS系外行星探測計劃
    TESS探測衛星TESS探測衛星是第一次進行全天範圍內的系外行星探測任務。TESS的主要目標是識別和採集大量的行星樣本,然後針對這些樣本再利用現有和計劃中的望遠鏡進行更細一步的觀測。TESS的任務運行中心位於維吉尼亞州杜勒斯的軌道ATK公司,並與深空網絡(DSN)和空間網絡連接,與TESS進行通信以便指揮和控制。
  • 探月副總師詳解未來深空探測:有必要全面探測八大行星嗎
    獲獎之後,於登雲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解讀了嫦娥四號工程所獲得的工程與科研意義,並前瞻了計劃今年實施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據他介紹,嫦娥五號技術方案最大亮點,是在月球軌道自主進行多次分離和交會對接,這也將為載人登月做一定的技術驗證。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將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個步驟,屬於全球首次。
  • 探月副總師詳解未來深空探測:有必要全面探測八大行星嗎
    獲獎之後,於登雲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解讀了嫦娥四號工程所獲得的工程與科研意義,並前瞻了計劃今年實施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據他介紹,嫦娥五號技術方案最大亮點,是在月球軌道自主進行多次分離和交會對接,這也將為載人登月做一定的技術驗證。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將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個步驟,屬於全球首次。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圖/國家航天局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深化中國人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根據規劃我國探月工程基本明確三次任務:一是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月背還是正面;二是嫦娥七號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三是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 深空探測史話|被磨難環繞的「伽利略號」的一生
    被寄予厚望的「伽利略號」「伽利略號」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木星探測飛船。和之前其他探測飛船(比如旅行者號)不同,它不是簡單地飛掠過木星,而是要進入環繞木星的軌道,對木星和它的衛星們進行長期觀測。不過當時這個計劃並不叫「伽利略號」,而是叫木星環繞探測器,1978年才正式更名為伽利略號。項目最初計劃花四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飛船的研製工作,82年發射飛向木星。按照這個計劃,伽利略號將在1984年開始環繞木星。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射電波段是搜尋地外文明(SETI)計劃的主要探測手段,也是探索系外行星磁場的直接途徑。當第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在射電脈衝星周圍被發現約30年後,射電天文開始在M型恆星周圍探測到行星的存在。目前在運行和未來幾年即將投入使用的高靈敏度射電望遠鏡,如我國貴州的天眼(FAST)和正在建設的平方公裡陣列,都將幫助人們探測到更多不同於已發現類型的系外行星,並對行星磁場進行測量。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34;是中國正在計劃進行中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是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一部分。曾經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早在2011年,我國便研製過一顆火星探測衛星&34;,當時是與歐洲航天局以及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的國際合作探測計劃。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未有過的。
  • 「點燃木星拯救地球」?不,木星探測才是正經
    木衛二著陸器示意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徐世傑3月6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在我國有待開展的深空探測項目中,木星探測才應該是重點。 阿波羅登月計劃,啟動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火星巡遊探測器,發射於上世紀90年代。但對木星的探險之旅,美國也只進行了兩次。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其中我國的火星探測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對局部地區開展巡視探測,這在世界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探測火星方式共有五種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第二近的行星,因此成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類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類用空間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測的歷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航天史。探測火星對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變,了解火星的氣候、地質和資源,為今後在其上建立人類第二個家園做準備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探測飛船在木星上,再次拍到了數個巨大橢圓白點,它們是什麼?
    可是木星卻無法通過軌道探測器看到內部的詳細情況,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濃濃的大氣環繞。木星的秘密有很多,比如木星是如何形成的?木星大氣中含有多少水和氧氣?木星的內部結構究竟如何?木星的自轉更加符合剛體轉動,還是在內部不同深度上存在不同速度的自轉?木星擁有固態內核嗎?如果有,這個內核有多大?木星強大的磁場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