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全要素試驗車 西南交大供圖
■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全要素試驗車要從0~70公裡的時速開始測試。跑一定裡程,反覆驗證,空載、載重、故障模擬、轉彎上坡等。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逐級提速,每次5~10公裡/小時,再反覆驗證
■預計最快5月底,試驗車能突破時速120公裡,為挑戰時速160公裡奠定基礎。如果一切順利,將根據試驗結果,於6月啟動面向成都運用需求的二代中低速磁懸浮車設計。這將是3節車廂編成的一整列車
日前,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全要素試驗車運抵上海浦東臨港磁懸浮試驗基地,5月底的試驗有望突破時速120公裡。成都將最有可能首先使用二代中低速磁浮車。
下周可上線正式試驗
4月12日,上海浦東臨港磁懸浮試驗基地庫房,一個裹著藍色罩衣、紅色網袋的龐然大物被卡車運了進來。它就是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全要素試驗車。4月5日,從位於大連的製造廠裡出發,被專用運輸卡車載到港口吊上船,經海運到達試驗基地。
車衣的緊緊包裹防止了車身被擦刮,專門的固定裝置則令其不會有碰撞和損壞。現代日益發達的運輸條件,避免了車身的大拆大解。到達試驗基地,只需裝上磁鐵,接上電線,便可很快進行通電檢查,進而調試系統。截至18日,車間調試進展順利。西南交通大學研發人員預計,試驗車下周便可上線正式試驗。
2016年1月,二代磁懸浮簡易平板功能試驗車曾運到上海,完成每小時0~70公裡範圍的試驗。二代全要素試驗車則加裝了車廂,有了正式產品的樣子。車輛正式產品的設計壽命要求達到30年。
儘管平板試驗車時速成功達到70公裡,但全要素試驗車不能跳過這一步,還是要從0~70公裡的時速開始測試。跑一定裡程,反覆驗證,空載、載重、故障模擬、轉彎上坡等,一樣都不能少。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逐級提速,每次5~10公裡/小時,再反覆驗證。西南交大研發人員預計最快5月底,試驗車能突破120公裡的時速,為挑戰時速160公裡奠定基礎。目前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最高運行時速為100公裡。
目前來看,成都是最有可能首先使用二代中低速磁浮車的城市。如果一切順利,研發團隊將根據試驗結果,於6月啟動面向成都市運用需求的二代中低速磁懸浮車設計。這將是3節車廂編成的一整列車。
核心技術在成都孕育
二代磁懸浮試驗車的懸浮架從方形改進為工字形,使用的磁懸浮專用軌道由F形斷面的鋼軌一條一條拼接起來,每條長12.5米,軌距為1.9米。軌道中間是電纜,試驗車靠感應電纜上的線圈來測速定位。
上海浦東臨港磁懸浮試驗基地是國內最早進行磁懸浮試驗的地方,1.7公裡的試驗線雖已使用十餘年,但其使用期限為數十年,可對列車進行不同條件下的試驗。這條高架線路花費了2.3億元。
試驗期間,駕駛車輛的是研發人員,以20公裡的時速從庫房開出來。通過道岔上了試驗線,既可以正著開,也可以倒著開。坐在車廂裡,雖不如高鐵那樣寬敞,跟坐地鐵差不多,但振動噪聲更小。
研發人員正想方設法減輕車輛重量。目前,長沙機場線的中低速磁懸浮在減重方面代表了國內先進水平,車輛自重約21噸,包括5個懸浮架。二代試驗車自重接近20噸,但只有3個懸浮架。研發人員的目標是增加兩個懸浮架,而重量指標不變。
二代中低速磁懸浮試驗車的核心技術是在成都孕育的。由於不需要高速飛奔,車頭不用做成子彈頭的形狀。當它未來在成都上線,可能會融入本地元素。比如空鐵就設計了大熊貓式樣,給人無盡遐想。那時,試驗車或被拆解,或繼續用於技術研發。
成都商報記者 嚴丹
原標題:二代中低速磁懸浮全要素試驗車 最快下月衝刺12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