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時間法則:專注20%的要事,堅決不做剩下80%

2020-11-22 澎湃新聞

來源 | 36氪

很多人的工作時間正在年復一年地增長,「996」、「007」甚至成為不少年輕一代的工作常態。當時間消逝、精力不再,我們才幡然醒悟:一刻不停的「忙碌」,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更成功。

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80/20時間管理法則」:只做20%的優先級任務,就可以達成80%的成果。今天為大家介紹巴菲特時間管理的六大策略,希望可以幫助你節省更多精力,達成最為重要的目標。

當比爾·蓋茨(Bill Gates)第一次見到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時,蓋茨的父親,讓他們分享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蓋茨和巴菲特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專注(Focus)」。

當我告訴人們,沃倫·巴菲特遵循5小時規則,把80%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考上時,人們的反應是可以預見的:「他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他是沃倫·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我永遠達不到那一步,也做不到那樣。」

雖然這種反應可能讓人們自我感覺良好,但肯定不會讓他們變得更聰明。

因為事實是:巴菲特從小學開始就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和思考上。擁有更多的錢或管理一家大公司,並不能給你更多的空閒時間。

空閒的時間,從不是等待就能出現的。除非退休,否則人們不會有大量的空閒時間。相反,空閒時間是一種策略的結果,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時間的結果。

出於對巴菲特獨特的策略的好奇,我讀了幾本關於他的書、他寫給股東的大部分年度信件,觀看了他幾乎所有的採訪。

不要搞錯了......在巴菲特做出如此輕鬆的舉止背後,是世界上最冷酷無情的優先排序者(以一種好的方式)。

以下是沃倫·巴菲特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和思考而採用的六大策略。我邀請你「複製」它們,這樣你每天就有更多的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當你閱讀這些策略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策略並不像你在網上看到的那些典型的組合策略一樣,它們並不是隨機的。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模式——首要心智模型。

策略一

殺死繁忙的工作

巴菲特從它的日程表上劃掉了幾乎所有CEO必須完成的任務:

他從不與分析師交談(據巴菲特估計,一個典型的CEO有20%的時間會花在與華爾街分析師的交談上)

他很少接受媒體採訪

他不參加行業活動

他幾乎整個職業生涯都住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一個紐約市外的地方

他幾乎不像典型的CEO那樣參加任何內部會議

重要的是,這些決定不是偶然發生的。做出這些決定,巴菲特需要不斷地抵抗巨大的社會壓力。

我們通過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麥可·弗林特(Michael Flint)了解巴菲特是如何應對分心和他應該承擔的義務的。

巴菲特曾經給弗林特介紹過確定優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希望你現在就能嘗試一下,以便真正理解這個信息:

首先,巴菲特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的前25個目標。現在,你就把你的目標寫下來。

接下來,他讓他選出前5個。到目前為止,沒什麼特別的。

最後,他讓弗林特把那20個他沒有選中的目標放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的清單上。

在第三步,你會看到巴菲特在排定優先級上面的天才之處。

在這一點上,大多數人只會專注於前5個目標,然後間歇性在其餘的目標上投入精力。但巴菲特沒有。

他建議弗林特:「不管怎樣,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引起你的注意,除非你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前5個目標。」

巴菲特的策略有幾個基本事實:

20%的優先級任務會佔據我們結果的80%。巴菲特最優先考慮的5個目標就是25個目標的20%。

那些我們「知道是錯誤的事情」所帶來的幹擾,並不會對我們的時間構成真正的威脅。相反,真正的威脅是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這些活動讓我們感覺自己在努力工作,但最終並不能改變現狀。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就是為了預防這些!

答應很容易,真正困難的是對繁忙的工作說不,因為繁忙的工作能讓你從待辦事項清單上劃掉一項而感到滿足:履行對別人的義務,做一件簡單的事情,寫一封電子郵件。

策略二

與你認為可永遠共事的人一起工作

矽谷天使投資人納瓦爾·拉威康特曾說:「如果你無法想像自己能夠與某個人共事一生,那麼一天也不要與他們共事。」

與巴菲特嚴格審查自己工作活動的方式類似,他也對與自己合作的人進行嚴格的審查。

巴菲特只和他信任的執行長們合作,這些執行長們能取得成果,他認為自己可以和他們一起工作幾十年。

因此,在收購一家公司之前,他極少進行談判和盡職調查,也不會對自己收購的公司的執行長有太多的幹涉。此外,他很享受與執行長們的談話。

(注意,「信任」這個詞,讓巴菲特放棄收購許多財務狀況很有吸引力的公司,只是因為他不信任這些公司的執行長)

策略三

讓事情保持在超級簡單的狀態

巴菲特已經消除了他公司幾乎所有的官僚作風。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公司有近40萬名員工,但其實際的總部只有20多名員工。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2014年聖誕派對的照片:

巴菲特的個人生活也很簡單。他住在一個不起眼的房子裡(60年來他一直住在那裡),每年個人開銷只有10萬美元。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在我們的公司中,在我們的生活中,讓事情變得複雜是非常容易的。事實上,這是常態。

當你獲得更多的利潤時,僱傭更多的員工是正常的。隨著你賺的錢越來越多,花的錢越來越多是正常的。

真正強大和獨特的是讓事情簡單化。這需要努力和技巧。這也是巴菲特天才之處的一部分。

這麼說很奇怪,當你對比他可能生活的生活方式和他選擇的生活方式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大的極簡主義者。

策略四

專注於少數高質量的賭注

沃倫·巴菲特每年只做少量的投資。

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震驚。「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投資者怎麼可能只做這麼少的交易?」

Housatonic Partners基金的創始合伙人,威廉·桑代克(William Thorndike)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The Outsiders)中給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

巴菲特相信,集中的投資組合會帶來非凡的回報,優秀的投資標的很少出現。

他多次告訴學生,如果他們在職業生涯開始時拿到一張只能打20孔的卡片,代表他們在投資生涯中可以投資的總數量,他們的投資結果會有所改善。

正如他在1993年的年度報告中總結的那樣,「我們認為,如果讓投資組合更集中的政策能提高投資者對一家企業的思考強度,也提高他在購買該企業之前對其經濟特徵的滿意度,那麼這種政策很可能會降低風險。」

簡言之,巴菲特的意思是:

「投資的訣竅就是在那裡,看著球一個接一個拋過來,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如果人們大喊,『揮棒啊,你這個笨蛋!』,直接忽略它們。」

策略五

專注於長期投資

巴菲特會長期持有他的股票。

據威廉·桑代克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中稱,他目前持有的前五大股票期權,持有時間平均超過20年。

相比之下,典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不到一年。這意味著投資活躍度處於極低水平,巴菲特稱之為「近乎懶惰的無所事事」。

巴菲特在知識投資方面也運用了類似的概念,這給他帶來了長久的回報。在巴菲特唯一的授權傳記中,他的傳記作者評論了她從巴菲特身上學到的東西:

你所學習和投資的東西,應該是能夠積累的知識,這樣知識就可以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因此,與其學習一些明天就可能過時的東西。

比如某種特定類型的軟體(兩年後甚至沒有人使用) ,不如選擇那些能讓你在10年或20年後變得更聰明的東西。

我現在一直在受益於這個教訓。

並非只有巴菲特一個人在考慮進行長期投資。

全球最大的加速器YCombinator的總裁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稱,長期思維是「市場上僅存的幾個套利機會之一」。

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用七年的時間來衡量一個新項目能否成功,而其他大多數上市公司則只用三個月的時間來衡量。

策略六

避免追趕科技潮流

人們可能會認為,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者會一直追求掌握最新的技術,以保持處於時代前沿。

有趣的是,事實恰恰相反。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他辦公室裡從來沒有電腦;

2. 他從來沒有用過股票行情收報機;

3. 他沒有智慧型手機……

這些獨特的選擇反映了巴菲特的一些特點:

巴菲特非常清楚他需要了解哪些數據才能進行投資。他對自己的想法有足夠的信心,他不願意去做那些受大眾歡迎的事情。

他主動從環境中排除潛在的幹擾,而不是依靠意志力。

策略七

如何應用巴菲特核心的心智模型?

現在,你明白了吧?沃倫·巴菲特擁有自由閱讀和思考時間並非偶然,他的人生就是為此而設計的。

這些都不是隨機的策略......它們都來自於一個重要的心智模型:80/20法則。事實上,20%的努力會帶來我們生活中許多領域80%的結果。

在他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比如人際關係、投資、技術、確定優先事項,巴菲特都是無情地優先處理少數重要事項並捨棄其他一切的大師。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你如何將80/20法則始終如一且巧妙地運用到你的生活中。

雖然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在理論層面上非常有用。但我也發現,在運用到實踐層面上是有所欠缺的。它忽略了許多細微之處,這些細微之處可能會使我們這些普通人的計劃偏離軌道。

例如,僅僅簡單地把某些事情放在「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列表上是不夠的。根據我的經驗,避開這些任務需要工作和技巧。

此外,確定優先次序需要時間,這意味著你需要把它變成一個新的習慣,而養成一致的習慣需要努力工作和技巧。

所以,下面是我使用的13步調整過程,這樣你就可以用80/20法則對你的時間表進行優先排序了。

1. 確定你的真實價值觀

當你在沒有清晰價值觀的情況下進行優先排序時,你的目標通常會感到空虛。沒有了自己的北極星,你設定的目標往往是你以前所擁有的文化價值觀的結果。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目標並不是真正的目標。

2. 確定你真正的目標

如果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你的日常優先事項,就會被那些能讓你感覺良好的短期回報的緊急任務淹沒。有明確的基於價值觀的目標,可以讓你專注於短期和長期的事情。

3. 留出時間進行優先排序

我建議在你的日程表中至少留出以下幾塊時間:每天15分鐘,每周1小時,每個季度3小時,每年1天。

4. 列出你必須做的每件事

把它從你的頭腦中拿出來寫在紙上,是一種宣洩,它為你剩下的步驟提供了素材。

5. 看清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圈出最重要的20%的優先事項,這樣可以得到80%的結果。

這就是你把小麥和穀殼分開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解決「信息過載」的問題,看清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這樣才能推動事情的發展。

6. 像練習其他技能一樣練習80/20法則

運用80/20法則並不僅僅意味著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然後繼續前進。優先排序是一種技能。

通過學習和使用不同的心智模型,比如瓶頸分析、ICE 方法或關鍵路徑方法,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你的優先事項。

每次你設定優先事項的時候,都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你練習如何更好地確定優先事項。

7. 確定一個最重要的優先事項

80/20法則是遵循分形法則的。也就是說每個80/20裡面還有另一個80/20。

所以,如果你把25個優先事項的清單縮小到5個優先事項,你就可以再次運用80/20規則,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優先事項上,這個優先事項給了你這5個優先事項80%的結果。

8. 先做你的「一件事」

當我們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有最多的能量和最少的幹擾。這使得它成為完美的時間去處理最困難,最重要的活動。

如果你把一件事留到當天晚些時候做,那麼它很可能不會在當天完成了。

9. 基於你的「一件事」設度量指標

大腦喜歡度量標準,尤其是公共的度量標準。這就是為什麼社交媒體平臺可以如此有效地訓練我們,讓我們不斷地使自己的關注者、贊和評論最大化。

當這些虛榮心指標上升時,我們感覺自己正在取得進展,正在做重要的工作。

但是,歸根結底,如果你經營一家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利潤。如果你經營一家非營利組織,更重要的是改善世界。如果你想減少孤獨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你和親密的朋友之間的高質量互動。

當我花時間去確定一些真正重要的指標,然後真誠地關注它們時,我的業務在一夜之間改變了。

一旦你這樣做了,你的大腦就會自動和潛意識地考慮最大化這些重要的指標,而不是那些虛榮的指標。

10. 「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清單

把其他所有事情都放在「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清單上。

11. 事前檢查

為你的「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清單做一個事前檢查。

關鍵在於:現實生活中,不去做「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清單上的某些事情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自律。如果你不深思熟慮,你很可能會養成舊習慣。

為了確保這種情況發生,我建議進行事前檢查。通過事前檢查,你可以想像你的一天,然後問問自己,「讓自己陷入舊習慣、分心的原因是什麼?」

通過在潛在的幹擾發生之前意識到它們,我們能極大地增加避免它們的可能性。

12. 練習說「不」

就像應用80/20法則是一種技能一樣,說「不」也是一種技能。這種技能,就是識別我們應該說「不」但沒能說的領域,然後針對每種情況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13. 接受問責和輔導

根據我的經驗,我經常抵制那些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它們要求我直面自己的恐懼和自我毀滅的信念。

因此,當我每天和每周與他人分享我的優先事項時,當其他人強迫我對自己嚴格誠實,並給予反饋時,我的工作效率總是會更高。

問責幫助我踩下油門,輔導幫助我把另一隻腳從剎車上移開。

這些步驟中的每一步都是絕對關鍵的。如果錯過了其中的一個,你選擇和堅持正確優先事項的能力就會直線下降。

結語

充分享受專注

我們每天都有24小時。因此,更加努力地「忙碌」讓我們走不了多遠。

專注是20%的技能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給我們帶來了80%的成果。它允許我們在一年內完成其他人可能需要十年的事情。

此外,通過專注於工作中的幾件重要事情,我們可以在個人生活中獲得時間來保持健康,並與愛人共度時光。

但是請記住:為了充分享受專注的好處,我們需要把它視為需要多年實踐才能發展的困難技能。

專注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它需要巨大的情感和認知資源來持續下去。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吹捧專注的力量,但很少有人真正專注。

原標題:《巴菲特時間法則:專注20%的要事,堅決不做剩下8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巴菲特:可以用80/20法則對你的時間表進行優先排序!
    巴菲特:可以用80/20法則對你的時間表進行優先排序!大會上巴菲特介紹說,他可以用80/20法則對你的時間表進行優先排序! 所以,下面是我使用的5步調整過程,這樣你就可以用80/20法則對你的時間表進行優先排序了。 1. 確定你的真實價值觀。 當你在沒有清晰價值觀的情況下進行優先排序時,你的目標通常會感到空虛。
  • 職業經理人智慧|如何應用巴菲特核心的心智模型?
    巴菲特核心的心智模型都來自於一個重要的模型:80/20法則。事實上,20%的努力會帶來我們生活中許多領域80%的結果。 在他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比如人際關係、投資、技術、確定優先事項,巴菲特都是無情地優先處理少數重要事項並捨棄其他一切的大師。
  • 不可不知的人生贏家《80/20法則》
    80/20法則的簡短解釋:在任何一個群體中,某些事總是比其它事更重要:20%的原因造成80%的結果;20%的時間完成了80%的工作;80%的事故來自20%的駕駛員;20%的客戶帶來了80%的利潤;社會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裡……
  • 牛人的共性:只做那20%的事
    帕累託定律(二八定律)告訴我們,在所有事情當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基本只有20%。比如,80%的利潤,掌握在20%的客戶手裡;80%的銷售額,來自於20%的業務;……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努力,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加班到深夜,結果卻不盡人意?
  • 看完這些例子,你也許將開始運用80/20法則來改善你的時間管理
    只做小幅度改善,沒有意義。結論四:如果我們好好利用20%的時間,將會發現,這20%是用之不竭的。花一點時間去印證80/20法則,幾分鐘也好,幾小時也行。找出在時間的分配與所得的成就(或快樂)兩者之間,是否真的有一種不平衡現象。
  • 80/20法則:少工作,多賺錢,多享受生活
    >> 4.1) 80/20與時間管理 80/20顛覆了傳統的時間觀念,它認為: 我們現在對時間的運用並不合理。因此,在時間運用方式上做一些細節性改良毫無意義,我們需要推翻所有關於時間的假設,重新開始。
  • 如何應用80/20法則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對於什麼是80/20法則,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指在一個特定範圍裡,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只佔20%。因此只要能控制住這20%的因素,就意味著能控制全局。在實際個人的工作中,我們也可以使用80/20法則來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採取下面的五個步驟就可以使你更切實地將80/20法則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把自己每天的日常任務全部都寫到一張紙上,然後紅筆標出對你工作結果影響最大的那幾個任務。
  • 墨菲定律之艾森豪法則:抓住重點,讓工作不再繁重
    在行動之前,一定要先思考,把問題和工作先分成不同等級,然後合理地安排完成和解決的順序,要記住,我們每天只有那麼多時間,讓單位時間最大化的利用,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這就是艾森豪法則的明智之處。它告訴我們,做事前需要合理安排,重要事情優先處理,先抓重點事情做,然後再依靠輕重緩急按順序執行。條理清晰,效果才能顯著。
  • 比起智商,專注才是成為天才的秘笈
    很多有天賦的人,想要成為天才,除了可以長時間的刻意練習,還要具備對專注。這裡的專注,指的是一直堅持做同樣一件事,不停止。有名家說過,天才還在於專注。郎朗之所以能被人成為天才鋼琴家,正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彈鋼琴,注意是每天彈琴。彈鋼琴需要的是長時間的專注力,如果專注力不夠,那麼也就不能堅持下來。
  • 職場精英思維模式:帕累託80/20高效法則!(附帶方法)
    所以,我們要找到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成目標的方法。二八效應即80/20法則(The 80/20 Rule)。這個原理是由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初期的義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帕累託提出的。它的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 巴菲特的告誡:越是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建議儘快遠離
    巴菲特師從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班傑明·格雷厄姆,他們亦師亦友;還與比爾·蓋茨一見如故,成為知己好友;而巴菲特與自己的合伙人兼摯友查理·芒格,更是有著長達60餘年的友情,巴菲特曾說:「如果沒有遇到芒格,我會比現在窮很多,他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巴菲特選擇好友,不是主動接近優質圈子,而是拒絕劣質人脈的接近。
  • 稻盛和夫:當你窮得只剩下時間時,牢記這3點法則,馬雲:學到了
    珍惜時間的人,會得到時間的善待。 稻盛和夫是被時間眷顧的幸運者,他珍惜時間、重視時間,在該奮鬥的年紀裡不留遺憾,在耄耋之年還甘於奉獻。
  • 做中國的隱形巴菲特——《巴芒演義》讀後感
    要知道,1968年蔡至勇把曼哈頓基金管理公司以2700萬美元的價格賣了,這可不是一筆小錢!(P135、P152)芒格的人品也是有口皆碑。古瑞恩和芒格一起收購過一家名叫K&W的汽車化學用品公司,一段時間後,古瑞恩有事要用錢(估計是去享受生活吧),想以20萬美元把股份轉讓給芒格,然而芒格認為合理價格應該是30萬元並支付。此事被古瑞恩津津樂道一生。
  • 陳九霖評巴菲特股東信:時間和複利成就了巴菲特
    2015年5月2日,我去奧馬哈會晤巴菲特時,只有很少人參加的幾個中國代表團,前往出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大會。大會之後,巴菲特和芒格在209會議室專場會見中國代表團時,僅有20幾個中國人。而去年我國前往出席該公司股東大會的中國人,據說有上萬人。由於中國對巴菲特感興趣者之多,我還被上海第一財經電視臺約去分享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 艾森豪法則:優先去做最緊要的事
    要事第一艾森豪法則,又稱四象限法則,是指處理事情應分清主次,確定優先級別,以此來決定事務處理的先後順序,這一法則是由傳奇將領、美國第34任總統(1953—1961年在任)艾森豪將軍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森豪一人身兼數職。
  • 讓巴菲特成為億萬富翁的10條黃金法則:不要用借來的錢投資
    向前看,而不是留戀過去巴菲特在20世紀50年代曾說過一句名言:「今天的投資者不會從昨天的增長中獲利。」這句格言到今天仍然適用。根據巴菲特的說法,追隨過去的趨勢遠沒有發現新的機會重要。當決定是否投資一家公司時,關注它的未來,而不是它的歷史。當涉及到你的抵押貸款時,也不要停留在過去。
  • 巴菲特的橋牌情結:「找到三個會打橋牌的獄友,我並不介意坐牢」
    巴菲特雖然說過自己是把投資當作一項娛樂來做,但他的生活中顯然並不是只有投資。閒暇時間,除了打高爾夫球、網球以及手球式牆球外,巴菲特最痴迷的愛好還是橋牌,這個愛好在他的生命裡已經存在了50多年。「橋牌比雞尾酒會更有趣」,他喜歡這樣說。在世界頂級橋牌教練的指導下,巴菲特的橋牌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 在不確定的世界裡,這20本書讓你實現財富飛躍!
    《投資最重要的事》《周期》[美] 霍華德·馬克斯 著人們通常認為,準確預測未來趨勢,是抓住下一個投資機會、避開投資風險的關鍵。但是,未來趨勢是什麼?大道理往往聽起來簡單又好懂,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就體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而霍華德·馬克斯的優點,就是他寫備忘錄的時間長達自己生命的一半。後來他把這些備忘錄編寫成了一本《投資最重要的事》。
  • 冪次法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規律,運用它為我們的事業和投資服務
    1906年,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了後來的「帕累託法則」,也叫80–20法則或冪次法則。 這是因為他發現義大利80%的土地掌握在20%的人手裡——這個現象就好像他花園裡20%的豌豆莢產出了佔總量80%的豌豆一樣自然。
  • 巴菲特要退休、兩位天才接班人上線?官網仍未公布!
    1950年,20歲的巴菲特已有9800美元(2016年的96000美元)。1951年碩士畢業後,巴菲特想要進入格雷厄姆創立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格雷厄姆婉拒,於是他回到父親的證券公司上班,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