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日一名英國65歲的女性遭愛貓抓傷,不慎引發感染並導致敗血性休克、肺炎、器官衰竭,更嚴重的是遭致命的「食肉菌」感染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危及生命。
「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危險從來都不局限於危險標識牌「背後」,許多危險都是匿藏於生活中的微小細節中,上述事件則是鮮明的一例。大眾對於休克應該並不陌生,但當它出現時,多數人並不能及時做出正確判斷及處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李輝醫生,就休克話題在醫聯媒體採訪中做了詳細的解說,幫助大眾走出休克盲區。
休克的分類
李輝醫生表示,按照國家教科書的分類,休克可分為四種,即低血容量休克、分布性休克、限制性休克還有心源性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各種原因,失血或者失液導致的血容量不足,從而引起的血壓低、心率快的表現,這是低血容量休克;
分布性休克主要是由於感染性的因素或者過敏的因素,導致血管的張力缺失,大量的血管進入毛細血管床,引起血容量相對不足造成的休克,叫做分布性的休克;
限制性的休克主要是因為胸腔的壓力,比如心包填塞或者氣胸等壓力,導致心臟舒張受阻、回心血量減少而使心排量減少導致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則是由於心源性的問題,比如心衰或者是心梗等問題,以及心臟瓣膜病導致心臟射血出現障礙,引起血容量相對不足而導致休克的出現。
休克的症狀需了解
想要預防休克發展而危及生命,需要先了解清楚它的症狀。採訪中李輝醫生解釋到,所謂休克,在臨床體徵上肯定是伴隨血壓低的表現,無論是哪一種休克,其共同的特徵是低血壓、灌注不足,表現為病人會出現血壓低、口乾、尿少等共同的徵象。當然,血壓低的表現,已經是休克的失代償期。
如果是低血容量休克,可能會出現低血容量性的表現,包括一些口乾、尿少、脈搏增快的表現;
如果是分布性休克,可能出現一些感染的徵象,包括體溫升高、皮膚暖的就叫暖休克;
如果是心源性休克,可能伴有心臟的疾病。病人除了血壓降低以外還可能有心悸、胸悶及心律失常,甚至體位上是不可以平臥的症狀。
休克的搶救流程
李輝醫生闡述到,無論是哪一種休克,當它出現時首先一定要做好生命體徵的監測,例如做心電監護、血壓監護、尿量的監護。根據不同的休克,有不同的搶救流程。比如是出血性休克,則需要進行止血;如果是低血容量休克,應該補充血容量;而分布性的休克,比如是感染性休克,那抗感染是需要做的。
血管沒有張力時,要用一些血管活性藥物,來增加它的張力、提高血壓;如果是心源性休克,則要找找心源性休克的原因,若是由於心梗,要緊急開通血管,像是心包填塞或者是氣胸,就需要解除這些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休克症狀出現時應該及時就醫,尋求專業人士幫助,以免當誤病情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