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從月球採回的土,都在哪裡?

2020-11-24 騰訊網

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

語宙

+

來自星星的寶貝

今日凌晨4時30分,我國用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月球軟著陸、採集月壤並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之後全球第一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2020年進行中的全球第4個地外採樣返回任務。本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上取回樣本的國家。

▲2020年進行中的地外採樣返回任務

(來源:The Planetary Society)

上個世紀的月球探測,究竟為地球運回了多少月巖?美國在1969年到1972年間的6次阿波羅任務中(Apollo 11/12/14/15/16/17)共帶回382公斤月球樣本,包括巖石、巖芯樣本、卵石和土壤;蘇聯在1970年到1976年間的三次月球任務(Luna 16/20/24)中帶回301克月球樣品。

▲阿波羅17號太空人採集月巖(來源:NASA)

它們都在哪兒呢?這些寶貝,保存在全世界的航天機構、科研院所、博物館、拍賣行以及收藏家家裡。

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採集的第一批月球樣本到達地球時,它們被空運到休斯頓,像太空人一樣隔離數周——那時,沒有人知道月球上是否有生命,或者潛在的月球生命是否會對地球造成危害;人們希望保護這些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不受地球汙染,也要保護地球生命不受它們的汙染。

▲阿波羅11號樣本返回詹森中心(來源:NASA)

然後,這批樣本中的700克左右被送到了一個生物實驗室,與老鼠、魚、鳥、牡蠣、蝦、蟑螂、家蠅、扁蟲、單細胞生物和幾十種植物、幼苗同處一室。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參加試驗的動植物沒有死亡,沒有發生突變,而月球顆粒中也沒有長出什麼東西來。

就這樣,阿波羅計劃帶回的一批批月球樣本,在休斯頓的NASA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原始樣本實驗室進行分類、編號和存儲。它們被放入潔淨間充滿純氮的加壓密封櫃,工作人員通過密封箱的塑膠手套進行分樣、切割、稱量等操作。世界上能夠經常接觸到這些巖石的僅有5人。

▲詹森航天中心,地主家的糧倉

(來源:sciencenews)

按照NASA慣例,樣品中約15%的部分被存儲在詹森中心的遠程存儲設施(Remote Storage Facility)——位於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斯附近的白沙試驗設施(White Sands Test Facility)保險庫中,以防詹森中心被損毀。兩處設施相距約1300公裡。

樣本中的5%提供給全球科學家供研究。截止2019年7月,詹森中心已向15個以上國家的500個研究實驗室發送了大約50,000個樣本。不過,他們規定,用於科學研究的樣本在做完研究後必須歸還詹森中心。還有另外的5%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

全球僅有的一塊可以直接用手觸摸的月球樣本,陳列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這是一塊來自阿波羅17號任務的玄武巖,被稱為Touch Rock。

▲唯一一塊能用手觸摸的月巖

(來源:sciencenews)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波羅11號以及阿波羅17號任務結束後,美國向本國各州和全球100多個國家送出了包裹在丙烯酸球體中的月球樣本。這些禮物都有附加條件:獲贈者未來要麼保留,要麼歸還給美國政府,不得轉送或出售給個人。然而,由於盜竊、火災、戰亂等各種原因,其中一些樣本失蹤了。美國官方和學界一直在追蹤這些樣本,並開展針對假冒月巖的打假行動。

來自蘇聯月球任務的301克月巖近況如何?宙姐沒有查到詳盡資料。1971年6月10日,美蘇曾交換月球樣本。美國收到了蘇聯月球16號任務帶回的3克樣品,並向蘇聯科學院提交了阿波羅11號和12號太空人收集的6克樣本。

▲美蘇交換月球樣本(來源:NASA)

福布斯網站的一則報導顯示,2018年11月29日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一場拍賣活動中,一匿名買家以85.5萬美元拍得總重0.2克的月面碎石。這批碎石在1970年由蘇聯的月球16號任務帶回地球,被蘇聯政府贈送給了當年蘇聯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的遺孀,後被合法拍賣。據估計,更多月巖流入了黑市。

▲被合法拍賣的唯一一批月巖(來源:Sotheby's )

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美國總統卡特的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送給我國領導人一件禮物:僅有1克重的月球巖石樣品——後來,其中的0.5克進了北京天文館展廳。基於這1克樣品,我國科學家開展了針對月球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產出環境等等的測試和研究。

▲北京天文館的寶貝(來源:北京天文館)

同樣是來自月球的石頭,航天任務送回地球的月球樣本比從落到地球的月球隕石更有價值:將巖石或土壤樣本的成分與月球上的特定位置相匹配,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月球的巖石結構,重建月球的形成過程。多年來,研究人員從月球樣品中找到了古老水分的痕跡,還發現月球最初是具有強大磁場的,而該磁場在30億年前消失了。

蒙蒙博士總結說,美蘇月球採樣返回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告訴了我們月球淺表層的物質中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種礦物的性質、形態、元素含量等特徵,還讓我們得以通過同位素定年來測量月球不同區域的形成年代。也是從對月球巖石樣品的定年中,人們最早發現了內太陽系晚期大撞擊的線索。

▲阿波羅11號帶回的月球玄武巖在偏光顯微鏡下

的照片(來源:NASA/JSC/行星事務所)

今天,存儲在美國詹森中心的月球樣本中,80%尚未分析處理。人們期待,科學家們未來能利用更多先進技術獲得更多發現。

剛剛升空的中國探測器嫦娥五號,計劃在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地區的呂姆克山脈收集約兩公斤的巖石。這將是從月球該地區採集的第一份樣本。對此,外界寄與厚望。

▲嫦娥五號即將著陸的呂姆克山脈(來源:NASA)

科學家們一直主張在月球的不同地區採樣,以彌補早期月球探測任務的不足。「美國阿波羅和蘇聯月球任務採集樣本的地區,遠遠不到月球表面的一半。」美國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詹姆斯 海德(James Head)告訴路透社。這篇報導認為,嫦娥五號任務可能有助於回答月球內部火山活動持續了多久、其磁場是何時消散的等等問題。

▲嫦娥五號與美蘇探月任務著陸區

(來源:Nature/NASA)

「我們為什麼需要嫦娥五號?」「行星學會」在其官方網站上說,中國的嫦娥五號將要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有史以來返回地球的最年輕的月球樣本。嫦娥五號預定著陸的火山區域,其巖石和土壤的歷史可能只有 12億年,比美國阿波羅任務太空人帶回的樣本要年輕得多——後者的年齡,介於 31至 44億年之間。因此, 嫦娥五號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月球在其發展歷程晚期的活動,以及地球和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一篇來自美國《科學新聞》的文章中,詹森航天中心阿波羅樣品負責人瑞安 澤格勒(Ryan Zeigler)說:「從月球另一區域獲取樣本,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月球和太陽系的理解,就像當年阿波羅計劃採集的樣本一樣。」

參考文章:

1、Your Guide to China’s Chang'e-5 Moon Mission,

https://www.planetary.org/space-missions/change-5

2、Lisa Grossman,How NASA has kept Apollo moon rocks safe from contamination for 50 years,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nasa-apollo-anniversary-moon-rocks-preservation

3、haibaraemily,月球探測六十年【行星事務所2020年版】,

4、China to launch moon probe, seeking first lunar rock retrieval since 1970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space-exploration-china-moon-idCAKBN282047

5、Kiona N. Smith,Soviet Lunar Samples Sell For $855,000 At Sotheby's, But More May Be On The Illicit Market,

https://www.forbes.com/sites/kionasmith/2018/11/30/soviet-lunar-samples-sell-for-855000-at-sothebys/?sh=3da966ed7f7d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愛太空

第 344期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相關焦點

  • 那些年從月球採回的土,都在哪裡?|美國|事務所|科學新聞|地球|月球...
    它將在月球軟著陸、採集月壤並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之後全球第一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2020年進行中的全球第4個地外採樣返回任務。本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上取回樣本的國家。
  • 從月球2米深處挖到的土,還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嫦娥五號成功挖土,都有哪些「神器」相助?從月球2米深處抓回來的土,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
  • 從月球2米深處挖到的土,還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
    從月球2米深處挖到的土,還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嫦娥五號成功挖土,都有哪些「神器」相助?從月球2米深處抓回來的土,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當然,嫦娥五號不僅能採集月球表面的土,還能把月球上深約2米的土也挖出來。
  • 從月球2米深處挖到的土 還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從月球2米深處挖到的土,還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嫦娥五號成功挖土,都有哪些「神器」相助?從月球2米深處抓回來的土,能保證每一層都原汁原味嗎?
  • 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有了如此強大的運載火箭,嫦娥五號才能順利進入外太空,進行長達23天的「月球之旅」。  往返23天,時間都花在了「通勤」上?  雖然花了23天之久,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球表面實際工作的時間只有19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花在了「通勤」上。
  • 花65億就為了抓回「一把土」?專家:估計至少研究幾十年
    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
  • 月球兩極的水冰,這回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失望了,沒有希望了?
    在過去十年裡,美國宇航局月球偵察軌道飛行器和其他太空飛行器上的儀器已經返回了月球上有水的證據。液態水在月球表面不穩定,但是有證據表明水分子在月球表面和大氣中反彈;兩極的水冰;和礦物結構中的少量水。 不管它是什麼形式,水是至關重要的。
  • 美國曾6次登月,為何還討要嫦娥五號挖回的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挖的土很搶手嫦娥五號月球之旅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從月球上挖取大約2公斤巖石和土壤,再通過自動返回程序送回地球。嫦娥五號還在路上呢,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就向我們提出請求,希望能獲得一份寶貴的月壤樣品,以便搭車開展月球科學的研究。
  • 為啥只採2公斤土?嫦娥五號重達8.2噸,再重的話火箭推力不夠
    直到現在這個紀錄才被打破,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此時距離1972年人類最後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48年,距離1976年人類最後一次從月球採樣過去了44年,而中國也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在月球上採集土壤樣本的國家。
  • 嫦娥五號去月球只為挖一把土?究竟有何用處?引得全世界眼紅
    前段時間中國嫦娥五號升空飛往月球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這次去月球是去挖土的,「嫦娥」都還沒邁出家門呢許多國家就紛紛前來向中國索要月球土壤。但其實,嫦娥五號的任務遠不止此,它還背負了許多更重要的職責。
  • 嫦娥取土回地球這件事不簡單,從不同視角看都有很多看點
    嫦娥取土回地球這件事不簡單,從不同視角看都有很多看點:1、月亮表面上好像失去約2公斤土,地球的幾百公斤著陸器卻留在了月球上,對月球來說是大大的躺賺。2、從人類角度看,這是人類的第10次月球採樣行動,其中有6次是美國的阿波羅載人探月任務中共取月土、月巖約381.7千克,在1978年美國向中國贈送了其中的1克。前蘇聯3次無人登月行動中共取月土330g。
  •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挖土前,他們在實驗室「造土」11年模擬月球路況
    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實驗室模擬月球造土11年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
  • 太空採樣大盤點·阿波羅和月球號
    #知識分享獎學金第二期#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去去就回的嫦娥五號歷時23天,順利從月球挖土而歸。風格逐漸大膽.jpg到了1972年的阿波羅17號就更加彪悍了,這次任務的太空人們不僅在月面艙外活動了22個小時,採回了110.5公斤月球樣品(均為史上之最),更誇張的是,這次任務是直接把活的地質學家送上了月球。
  •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大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空間力學團隊徐家福高級工程師(左一)與屈川工程師(右一)測試著陸器試驗面的各種物理力學性質實驗室模擬月球造土11年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大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熱點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說到月球採樣,就不得不提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之間的「月球挖土競賽」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登月之後沒有下一步動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那些年月球採樣背後的故事。激烈的頭名之爭「二戰」過後,美、蘇兩國各自從德國獲得了一批火箭專家,並從此開啟了本國的航天事業。當時,蘇聯急欲在科技方面壓倒如日中天的美國,因此對航天技術的重視遠高於美國。
  • 「繞、落、回」收官,更多探測陸續開啟——去月球挖土的「嫦娥...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