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蔣紹輝 生態徐州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
塑料防塵「綠網」由於製造成本低,覆蓋使用簡單,視覺感受生態,防塵降塵立竿見影,被各地大批量使用。然而,大量劣質「綠網」的使用換來的是對土壤汙染的風險。「綠網」易於與地面障礙物錯綜結合,覆蓋後很難回收;一些容易發生老化、變色、變脆或粉化的「綠網」混入泥土,不易回收,進入土壤和徑流中,帶來二次汙染風險。
為此筆者建議,一線環境監管應系統謀劃,防止「用一個環境問題解決另一個環境問題」,在「綠網」使用管理上應做好全過程監管,明確合理回收處置和循環再利用的渠道,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形成對「綠網」的長效管理。
01
明確好使用定位
塑料防塵網作為易揚塵物料的覆蓋材料,用於短期露天堆放的土方、砂石等易揚塵物料堆場揚塵汙染防治。一線執法人員應提醒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結合施工工程進度科學規劃,合理選用防塵措施,切實減少塑料防塵網的使用。對超過6個月以上的裸露地面及物料堆場,原則上應選用復綠、密閉、噴淋等方法和器材進行揚塵汙染防治。
02
嚴格質量控制要求
避免「按下葫蘆浮起瓢」,大氣汙染問題尚未解決,又產生了新的土壤汙染問題。監管中應要求施工單位不選用劣質的塑料防塵網,要購置四針及以上、每平方米重量不低於80克,由全新低壓高密度聚乙烯為原料生產,添加有機環保高色牢度色母、抗氧化劑、 UV阻劑等,在自然使用條件下產品使用年限不少於兩年。生產廠家應能提供抗老化檢測、材料環保檢測 、撕裂強度檢測報告,同時需註明產品在何種狀態下必須報廢回收。
03
做好使用全程管理
建立健全塑料防塵網的回收機制,明確誰使用,誰覆蓋,誰回收的管理流程,將潛在的二次汙染降到最低。完善「綠網」從生產到銷售到回收使用以及最終利用處置去向的跟蹤資料庫,實現生產可查、使用可管、利用處置可追蹤。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工程進度需要,科學制定防塵方案。確實需要使用塑料防塵網的,應按具體要求選購產品並建立購買和使用臺帳,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塑料防塵網的生產廠家、銷售單位、購買數量、覆蓋範圍、覆蓋面積、使用數量、報廢后回收處置方式、處置數量等。
04
加強使用回收處置
拒絕「一苫了之」不回收。由於短期內沒有塑料防塵網替代產品,提倡可以反覆使用、可回收的高質量的防塵「綠網」,塑料防塵網使用結束後,使用單位必須及時進行收集清理,對可以重複使用的要充分重複使用;對確實無重複使用價值或者達到產品報廢回收條件的,衝洗乾淨後,按照垃圾分類 「可回收物」的相關要求進行利用與處置,不得殘留在土方中。
05
嚴肅查處違規行為
一線生態環境監管應協同住建等相關部門加強施工工地塑料防塵網使用監督管理,結合對施工工地揚塵防控巡查,對塑料防塵網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巡查中發現塑料防塵網濫用、違規使用以及防塵網破損、遮蔽不嚴等情況,應及時制止並責令改正;對施工單位不及時清運塑料防塵網、防塵網混入土方等情況,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
主管:徐州市生態環境局
主辦:徐州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親,點一下唄!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防止一次性「綠網」二次汙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