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綠網」引發土壤汙染

2020-12-04 中國環境

  ◆蔣紹輝

  塑料防塵「綠網」由於製造成本低,覆蓋使用簡單,視覺感受生態,防塵降塵立竿見影,被各地大批量使用。然而,如果使用了劣質「綠網」,換來的卻可能是對土壤汙染的風險:「綠網」易於與地面障礙物錯綜結合,覆蓋後很難回收;一些容易發生老化、變色、變脆或粉化的「綠網」混入泥土,大量進入土壤和徑流中,容易帶來二次汙染風險。

  為此筆者建議,一線環境監管應系統謀劃,加強對「綠網」使用的管理,應做好全過程監管,明確合理回收處置和循環再利用的渠道,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形成對「綠網」的長效管理。

  一是明確好使用定位。塑料防塵網作為易揚塵物料的覆蓋材料,用於短期露天堆放的土方、砂石等易揚塵物料堆場揚塵汙染防治。一線執法人員應提醒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結合施工工程進度科學規劃,合理選用防塵措施,切實減少塑料防塵網的使用。對超過6個月以上的裸露地面及物料堆場,原則上應選用復綠、密閉、噴淋等方法和器材進行揚塵汙染防治。

  二是嚴格質量控制要求。監管中應嚴把質量關,要求施工單位不得選用劣質塑料防塵網,避免大氣汙染問題尚未解決,又產生了新的土壤汙染問題。生產廠家應能提供抗老化檢測、材料環保檢測 、撕裂強度檢測等報告,同時需註明產品在何種狀態下必須報廢回收。

  三是做好使用全過程管理。建立健全塑料防塵網的回收機制,明確誰使用、誰覆蓋、誰回收的管理流程,將潛在的二次汙染風險降到最低。完善「綠網」從生產到銷售再到回收使用以及最終利用處置去向的跟蹤資料庫,實現生產可查、使用可管、利用處置可追蹤。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工程進度需要,科學制定防塵方案。確實需要使用塑料防塵網的,應按具體要求選購產品並建立購買和使用臺帳,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塑料防塵網的生產廠家、銷售單位、購買數量、覆蓋範圍、覆蓋面積、使用數量、報廢后回收處置方式、處置數量等。

  四是加強使用回收處置。由於短期內沒有塑料防塵網替代產品,提倡可以反覆使用可回收的高質量防塵「綠網」。塑料防塵網使用結束後,使用單位必須及時進行收集清理,對可以重複使用的要充分重複使用;對確實無重複使用價值或者達到產品報廢回收條件的,衝洗於淨後,按照垃圾分類的相關要求進行利用與處置,不得殘留在土方中。

  五是嚴肅查處違規行為。一線生態環境部門應協同住建等相關部門加強施工工地塑料防塵網使用監督管理,結合對施工工地揚塵防控巡查,對塑料防塵網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巡查中發現塑料防塵網濫用、違規使用以及防塵網破損、遮蔽不嚴等情況,應及時制止並責令改正;對施工單位不及時清運塑料防塵網、防塵網混入土方等情況,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新沂生態環境局

 

相關焦點

  • 防止一次性「綠網」二次汙染
    防止一次性「綠網」二次汙染 2020-11-26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塵綠網:防止揚塵利器,最終淪為不可降解垃圾
    防塵綠網。防塵綠網並不陌生,很多新聞都報導過相關新聞,為達到休耕復林的目的,在山上噴綠漆、鋪設綠網,達成視覺上的綠化,防塵綠網就是上訴所述綠網。防塵綠網確實能很好的解決揚塵問題,拆除建築後裸露空地所帶來大量揚塵,可以通過鋪設綠網,降低因風力侵蝕所產生的揚塵,減少空地暫時無法使用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遮陰網變環境防護利器,綠網的用途達到最大化。
  • 「隱形綠網」助力防塵抑塵
    一些空地上鋪設的綠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是防止裸露土地產生揚塵的一項措施,在我市應用很普遍。不過,在一些特定的區域,這個辦法就不太好用了。為此,城管部門積極想辦法,引進新的技術來助力防塵抑塵工作。近日,記者來到一處施工工地,工地一片待開發區域土地裸露需要用綠網苫蓋,但是這片區域緊鄰鐵路,普通的綠網苫蓋會給鐵路安全造成安全隱患,如果不苫蓋又會造成揚塵汙染。
  • 工地鋪設綠網防止塵土飛揚 工地幾乎都變「綠地」
    工地鋪設綠網防止塵土飛揚  據西安一家建築工地的負責人講,他們2016年11月16日就接到多個部門送達的、西安市政府發布的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大家簡稱「冬十條」。「冬十條」明確規定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為冬防期,其中第二條為堅決遏制揚塵汙染。
  • 土壤汙染不應被忽視的六大原因!
    土壤汙染會引發連鎖反應。它改變土壤的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壤中的有機質,削弱土壤的過濾能力。它還會汙染土壤中儲存的水分和地下水,導致土壤養分失衡。最常見的土壤汙染物包括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以及醫藥和個人護理產品等新興汙染物。 土壤汙染破壞環境,對觸及的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會產生影響。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
    第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土壤、防止土壤汙染的義務。土地使用權人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汙染,對所造成的土壤汙染依法承擔責任。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土壤汙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
  • 內蒙古立法防治土壤汙染
    《條例》共42條,進一步壓實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的職責。明確土地使用權人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汙染,對所造成的土壤汙染依法承擔責任。
  • 土壤汙染危及「米袋子」「菜籃子」
    一、土壤汙染的種類有哪些? 土壤汙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物兩大類。無機汙染物主要包括酸、鹼、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和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汙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以及由城市汙水、汙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
  • 土壤汙染處理技術盤點
    我國土壤汙染現狀我國土壤汙染現狀土壤汙染大致可分為:重金屬汙染、有機物汙染、油汙染。經權威發布,全國土壤汙染超標率達16.1%。土壤汙染的危害土壤汙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
  • 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怎麼做?趕緊看看這份指南
    近期,山東、廣東、四川等地相繼發布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其中提到「重點監管單位要開展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及問題整改,要自行對其用地土壤進行監測,要實施排汙口規範化整治,完善應急預案,增加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汙染內容,落實地下儲罐備案制度,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
  • 環渤海地區土壤汙染現狀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 近年來,隨著《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土壤汙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從土壤鹽鹼化、重金屬、多環芳烴(PAHs)、 持久性有機物(POPs)汙染等角度,分析了環渤海地區土壤汙染現狀,並對引起環渤海地區土壤汙染的主要因素進行了探究,以期為未來環 渤海地區土壤汙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
  •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土壤汙染治理思路
    中國環境報記者張倩  「2018年,我們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填補了我國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的法律空白,與大氣、水汙染治理等相關法律一道構建起立體、嚴密的生態環境法治網。」當被問及去年人大工作亮點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這樣回答記者。  隨著《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我國的土壤汙染防治也進入了「新紀元」。
  • 土壤汙染及其防治:現狀、原因、防治措施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當前我國土壤汙染情況日益嚴重且對土壤質量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對土壤上耕種的農產品質量以及區域環境質量等均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土壤汙染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各國政府部門都需要慎重思考並積極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內容。基於此,本文將針對我國範圍內土壤汙染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同時針對土壤汙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總結。
  • 生態環境部就《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答問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土壤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以下簡稱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建立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制度,保證持續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的義務。  《指南》的出臺,將為重點監管單位依法建立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制度,規範開展隱患排查和整改,提供參考依據。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在城市化、農業化和工業化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汙染物到處隨機排放,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到嚴重的汙染,不僅危害到土壤,還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土壤汙染問題得到政府部門高度的重視,並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但是由於重金屬類、藥物類、生物類、化學類等汙染物排放量較多,且情況比較複雜,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影響到土壤汙染防治的效果,所以當下必須要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一是組織開展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掌握了我國土壤汙染特徵和總體情況;二是出臺一系列土壤汙染防治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體系;三是開展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工作,完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四是制定實施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規劃,啟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項目;五是編制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7、《土十條》編制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 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關於組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0〕179號)要求,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委託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採取文件查閱、資料收集、座談調研等方式,對前期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為南通市下一階段更好地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德陽市工作方案
    (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市國土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 五、強化未汙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汙染 (十五)加強未利用地環境管理 按照科學有序原則開發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汙染。重點監管的尾礦庫企業要開展環境風險評估,防止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環境汙染,完善汙染治理設施,儲備應急物資。(市安監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參與) 在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區域,執行重點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深化礦山「三廢」汙染治理,在部分礦山、建材開採廢棄場地開展汙染綜合整治與生態恢復試點。
  • 地球的故事 | 土壤汙染,曾經的隱痛已擺在我們面前
    這份名為《土壤汙染:隱藏的現實》的報告指出,工業化、戰爭、採礦和農業集約化在全球範圍內都造成了土壤汙染,而城市的發展導致土壤成為了日益增多的城市廢物的填埋場。是什麼導致了土壤汙染?它與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個曾經被隱藏和忽略的現實正因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而受到高度關注。
  • 環保法規丨《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正式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規範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現予公布。本指南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指南適用於重點監管單位為保證持續有效防止重點場所或者重點設施設備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造成土壤汙染,而依法自行組織開展的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