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警鐘呼喚社會改革

2020-11-27 人民網

源頭在社會結構

對近三十多年中國的社會狀況,曾有人做出這樣的評價:經濟發展的黃金期與社會矛盾的高發期並存。這是符合實際的。不過,不能認為社會矛盾的高發期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必然帶來的,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更不能對「社會矛盾的高發期」掉以輕心。如今社會衝突的次數、規模、烈度都有滋長的苗頭。因此,強調加強綜合治理是應該的。在綜合治理方面,還需突出從源頭上抓起,至於源頭在哪裡,那就見仁見智了。

源頭,引發社會矛盾、社會衝突的源頭,概括起來講,是社會結構的失調。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社會結構。諸如,20世紀初葉義大利帕累託的「社會均衡論」,20世紀20年代帕森斯提出的「體內自動平衡理論」,以及為實現社會均衡、社會平衡、社會協同而產生的各種相關理論。在當代中國就是和諧社會的理論。

什麼叫「社會結構」?抽象地講,是指社會整體裡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對穩定的有序的體系。具體地講,就是階層結構、城鄉結構、地區結構、民族結構、職業結構、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群體結構以及政社、政企之間的結構,等等。這些結構如果出現傾斜,如果組成結構的諸元素之間張力過大,就會引發社會衝突,導致社會解組。即使有「力拔山兮」的本事,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把社會衝突與解組的壞事變成好事,但是社會衝突與解組也畢竟是已經給社會帶來了破壞。沒有社會衝突的國家是沒有的,可是社會衝突較少較小的國家和地區總是有的。

隧道效應理論清楚地告訴我們:差距過大會加劇社會衝突

中國的社會結構經過三十多年的重組日趨合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中國的收入基尼係數已經大大超過了警戒線,至於財富基尼係數那就更大了。三十多年來,伴隨著階層差距拉大而來的是城鄉之間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還有人簡而言之:中國東部是城市,西部是鄉村。因此,城鄉差距擴大也意味著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階層、城鄉、地區這三大差距擴大一分,社會衝突便加大一分;這三大差距擴大一尺,社會衝突也加大一尺。

對於這一點,馬克思曾用茅屋與大廈作比,來說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過大會助長對立情緒。學者也講過隧道效應理論,以隧道效應理論清楚地告訴我們:差距過大會加劇社會衝突。差距是「因」,衝突是「果」。不難看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結構不合理的反映。

相關焦點

  • 《野性的呼喚》:巴克的蛻變之旅背後是對資產階級文明社會的批判
    人類社會的文明漸漸遠去,遙遠的荒野的呼喚卻越來越清晰。陽光的國土已經很模糊、很遙遠,回憶它對他已沒有什麼吸引力。有吸引力得多的倒是他遺傳中的記憶,這種記憶給了許多他未曾見過的東西以一種似曾相識之感,那後來已經泯滅的本能在他身上甦醒過來,活躍了起來。一直到桑頓死後,巴克回到自然斷絕與人類的關係時,它才真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之三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 楊維漢)從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到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從出臺防範冤假錯案制度規定到進一步推開社區矯正制度
  • 杜鵑聲聲春去了
    聲聲李貴陽,叫人慾斷腸。聲音還好,就享受著吧!聽大人說這是陽雀。每年春天都來,相當於自然界的農事官,提醒人們準備農事生產了。麻雀捉過玩過,這陽雀到底是啥樣子?多大個?不得而知。春天是鳥兒開會比拼嗓音的季節。除了這李貴陽,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跟隨大人上山砍柴,摘野果,弄野菜,聽到的鳥叫聲越來越多。
  • 聲聲帶淚動人心 斯人已逝真情駐 那個看哭眾人視頻中的主人公找到了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日前,91歲姐姐臥病在床,88歲弟弟連趕600公裡探望,聲聲呼喚令人動容的視頻登上了各大門戶網站。視頻中,91歲的姐姐全身插管住在重症監護室,88歲滿頭銀髮的弟弟進病房後見到姐姐後,帶著哭腔一聲接一聲輕輕呼喚,看姐姐毫無反應頓時淚流不止,這也讓看到視頻的人頓時淚崩。聲聲喚姐動人心為了尋找視頻中的兩位老人,記者對市區醫院逐一進行聯繫,12月5日,終於有了結果。
  • 水落聲聲,146周不停更 漫畫家的秘密
    水落聲聲是一個堅定的長期主義者。堅持的底色「畫漫畫起於一個非常黑暗邪惡的想法,」水落聲聲說:「那時,他只是個幼兒園的孩子。」 這是一段不太美好的回憶。幼兒園的美術課上,老師給每個人發四五支蠟筆畫畫。水落聲聲的同桌個頭大,愛欺負人,經常搶走他所有蠟筆。 「每次我就懇求他,苦苦哀求他,然後他就會賞給我一支筆。」至今回想起,水落聲聲依然用了「苦苦哀求」來形容當時的窘境。
  • 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
    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賞析】杜宇聲聲,似乎正啼叫在愛人久別不歸的思念之痛處。零落一地的白色花瓣和一個在門縫間被夕陽拖得又瘦又長的孤獨背影此時在畫面中呈現。不忍聞杜宇聲聲,不忍見雨打梨花。
  • 時代在呼喚中國大劇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時代在呼喚中國大劇《山海情》劇照一望無垠的荒漠、漫天飛舞的黃沙、步履不停的幹部……《山海情》的開篇,就有了大劇氣象。所有觀眾都明白,一部壯麗的創業史就要在玉泉營上演。《山海情》劇照,王凱飾演潘書記不管是宋運輝在東海大刀闊斧的改革,還是馬得福在玉泉營百折不撓的建設,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無論是東海化工廠的熱火朝天,還是玉泉營荒漠裡的開拓進取,都代表著那一代中國人昂揚奮進的精神。我們有理由銘記他們的事跡、他們的身影,這也正是廣大觀眾願意每日堅守在屏幕前的根本原因。
  • 伏了聲聲又一秋
    最感興趣的,是伏了的聲聲嘶鳴。 初聽伏了,我驚訝於它的高亢激越。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急急忙忙狀,歇斯底裡態,為滿眼青綠的鄉村增添了別樣的韻味。現在看來,如果說蟬鳴枝頭,是耕讀傳家的鄉紳,為草木葳蕤又是合唱又是協奏,輕快舒暢,悠遊富足;那麼伏了聲聲,應是年過半百的秀才,為桂華秋皎潔又是撫箏又是弄笛,高亢激越,卻心事無限。 見到伏了那一刻,驚豔於它的嬌小精緻。我曾循著聲音,在院東那棵老榆樹上第一次看到伏了。它和蟬形狀一樣,卻只有蟬的一半大小,髻更細,羽更薄,背上還有青綠色的點綴,如一件玉器珍玩。
  •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21世紀的社會需要複合型的人才;21世紀呼喚一專多能的人才;21世紀等待能「指點江山」,也能「腳踏實地」的人才,作為一個肩負祖國未來重任的中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親身體驗生活的艱辛,體驗勞動的快樂,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寒假裡,我就參加了這樣的勞動——到江油「森林雨」火鍋城打了五天短工。雖然只是短短的五天,但是我相信它會給我留下終生的意義。
  • 麻將聲聲擾民 這是一個賭窩
    居民反映有戶人家麻將聲聲噪聲擾民,市公安局梅溪分局社區民警摸排走訪,端掉一個麻將賭博窩點,當場控制10餘名嫌疑人。日前,在「百萬警進千萬家」走訪活動中,中心城區工業路路段居民向市公安局梅溪分局社區民警反映噪聲擾民問題。
  • 海墾大膽探索辦社會職能改革 創造典型
    海南日報海口10月9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倪德馨)在近日揭曉的全國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2018年度年中考核評估結果中,海南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第三次位居全國各墾區之首。農業農村部高度評價海南農墾,稱「海南農墾改革為全國樹立了一個標杆」,特別是在辦社會職能改革上大膽探索,創造了改革的典型。
  • 《布穀鳥的呼喚》:J.K.羅琳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記者們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於是他們派出了專門的記者去調查這件「推理文壇疑案」;終於讓記者發現,J.K.羅琳在小說《布穀鳥的呼喚》出版之前,曾在該出版社出版過一部犯罪小說《偶發空缺》,兩部小說的編輯是同一人。再聯想到小說《布穀鳥的呼喚》中對女性衣著嫻熟、細膩到絲絲入扣的描寫,更讓記者更堅定了自己的猜想。
  • 第七講 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與改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員幹部讀本) 第七講 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與改革 三、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發展 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過程中,生產力是整個運動過程的起點,即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
  • 呼喚理想的人性——讀毛建一的《太陽風》有感
    我覺得全書顯著的特點有三:一、 研究人性,宣示理想,勇佔風氣之先作者在改革開放初期能夠全然不顧個人力量的渺小和卑微,以足夠的膽略和魄力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時代高度,對人性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嚴峻的審視,這是不容易的。
  • 解讀未來高考改革的七大動向
    在當前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尚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公平評出優、良、中、差並有效用於高考?  針對高考改革最受關注的多個熱點及難點問題,本文從考試和測量的專業角度進行了回應,並從理論和實際操作的不同層面梳理出關於未來高考改革7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 小夥腦幹出血生命垂危父母床頭呼喚14天奇蹟醒來
    原標題:小夥腦幹出血生命垂危父母床頭呼喚14天奇蹟醒來 父愛、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因腦幹出血被醫生「宣判死刑」後,31歲的小蘇(化名)的父母不放棄、不拋棄。在父母聲聲呼喚下,昏迷14天後,小夥竟然奇蹟醒來。
  • 蟬鳴聲聲
    現在自己雖說還沒有七老八十,還沒有像那些人那樣整日搬個小凳,或坐著輪椅靜靜坐於樹下,看歲月流轉,聽蟬鳴聲聲,又像只是在那兒坐著。 人生一世,也許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童年、青年和老年,有其天真爛漫的時候,也有風華正茂、春風得意的光景,同時也跑不了力不從心,身體每況愈下的日子。
  • 市場變異破壞社會和諧--兼論一種"改革悖論"
    構築和諧社會的可靠底盤     市場變異既是種種不合理現象的總根源,也是所有社會、經濟亂象的集中體現。    中國需要以超前的眼光,從更高的戰略基點上來看待競爭與和諧,並賦予它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新含義、新內容和新解釋,對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做大蛋糕與分享蛋糕這一全球共同面對的時代主題,給出符合時代特徵的體現中國智慧的優異答卷。     改革走到今天,面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絕非市場惹的禍,而恰恰是抑制市場和扭曲市場的結果。
  • 新一輪改革重點突出公平正義 提升社會認同感
    從致力「先富」,到強調「共富」,「讓全國人民都發財」,社會公平成為鄧小平晚年思考最多的問題之一。因為,從社會主義中國的改革邏輯來看,「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劃時代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中醫創新呼喚「李時珍」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找準中醫藥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癥結,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國近300個地級市,成立中醫藥管理部門的不到一半。中醫藥職能分屬於多個部門,九龍治水的管理體制亟待打破。「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還需以改革除障,打通中醫藥發展的「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