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語:筆者深度推薦高考考場作文訓練系列:高考議論文寫作技法之議論文展開分析論證的方法訓練專題(1---5),分五期分享給各位讀者。今天分享的是議論文展開分析論證的方法訓練專題之:正反對比法。
專題訓練之三:正反對比法
01
正反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擺出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同時還要對它們作進一步分析。一是只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裡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思路:正反事例—比較分析—得出結論或兩個事例相同點+正面事例分析——反面事例分析+正面強調
明確:是從兩個相互對立的例子或同一例子對立兩面對論據進行的分析。
標誌性詞語:然而;但是;與此相反;
02
例1、孫臏與龐涓同出於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於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轉到另外一個方面,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終於有了馬陵道之勝。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於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裡馬的伯樂眼光。試想孫臏在這麼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又出現「而」了,又轉向另一面了。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可說計出即行,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前面單一的例子,與多了對其進行對比性分析後的文字進行比較,很明顯,多了分析,說服力更強了。議論文,議論文,何謂議論,這就是議論。)
例2、普希金說:「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強者有頑強的毅力,對「攔路石」毫不畏懼,把它當作鍛鍊自己的機會,而後一種人因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來之不易,光看到別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艱辛的勞動,面對「攔路石」知「難」而退,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03
實戰演練:
(1)、2000年奧運會上。面對槍靶,44歲「高齡」王義夫老槍新傳,一槍失準,下槍再來,最後關頭的二次舉槍顯示出過人的老練,終於用金牌洗雪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遺憾。而英國網球運動員亨曼雖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選手的行列之中,但從未拿過一項大滿貫賽事冠軍。在2005年的澳網賽場上,比他小7歲的俄羅斯選手達維登科都能教訓他一把。
同樣是一流高手,結果卻大相逕庭,究其原因是個人的品質和心理起了關鍵的作用。王義夫因為有了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鎮定,所以在一槍失準的情況下,能快速調整心態,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幾次射擊中打出最好的成績,贏得了金牌。而英國網球運動員亨曼卻因為喪失了意志力,慘敗連連,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2)、普希金說:「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強者有頑強的毅力,對「攔路石」毫不畏懼,把它當作鍛鍊自己的機會,而後一種人因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來之不易,光看到別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艱辛的勞動,面對「攔路石」知「難」而退,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3)、正反對比法示例:
敘例:而西楚霸王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放棄了求生的機會,拒絕渡河,自刎烏江。
析例:同樣是王侯,同樣是面臨失敗的境地,勾踐選擇了帶著恥辱生活,在彎曲了的世界中找尋重生的契機。他成功了,他在彎曲裡找到了自我,在彎曲後,迎來了另一片藍天。而項羽沒有選擇彎曲,他不知道「包羞忍辱是男兒」,不知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他失去了重振旗鼓的機會,生命如星辰一般隕落。彎曲對智者而言,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和境界。彎曲是智者的一種必然選擇 。
各位讀者,本次精品段落訓練結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