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中,所有同學都知道必須舉例子。運用例證法,效果卻有好有差。為什麼?
差別首先在於有沒有分析,更進一步說是分析的好不好。
議論文中引用事例之後,必須對材料進行恰當分析,揭示論據與論點的邏輯聯繫,闡明二者的統一性,才能更好的證明分論點以及中心論點。寫作議論文時只擺事實不講道理,造成材料和論點脫節,材料是材料,論點是論點,論據就會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論點也孤立無援,二者不能有機融合。
常用分析論據的方法有以下四種:
評價分析法
對事實論據的內容進行適當評價,並揭示其價值意義。例如2014年貴州高考佳作《「餵食」需講究方法》片段:
這一段文字介紹了李莉的感人事跡,而下一段,則對這些事跡進行了評價,揭示了其人生價值和深刻的社會影響。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自然要涉及一反一正兩個例子,或者是一個例子,一反一正的兩個方面,通過構成對比,闡發道理,以論證觀點。
請看高考佳作《做自己放手的主宰》片段:
因果分析法
事出必有其因,沿著這個思路,依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係,透過論據所提供的現象,便可抓住蘊含在論據中的本質的東西,使分析深刻有力。這種分析的方法,是把事實論據的行為作為結果,由果溯因,探究其根源,揭示能證明論點理由的。
例如《有心,有夢,有成就》:
這裡分析錢學森毅然決定回國的情況,因為和因此,這兩個詞便是語言的標誌,有力的論證了分論點「追尋內心的腳步,不僅需要堅定的信念,更需要頑強拼搏,不畏艱難的品質。」
假設分析法
運用假設推理,對論據的內容從相反方向分析,並推導出一個與事實完全相反的結果,從而在比較中揭示論據內涵,更加有力論證觀點。例如2014年河北高考佳作《打破規則,柳暗花明》的片段:
這最後的一句,就是假設分析法,強調了打破規則的重要性。
再如2014年貴州高考佳作《「餵食」需講究方法》片段:
英國千萬富翁雷蒙幫助過上百位窮人。當這些人向他求助的時候,他一概拒絕,但他卻給他們提供食宿,並暗中幫助他在自己的商場工作。後來丹尼爾自己開了文具店,雷蒙又給他介紹了很多客戶。當丹尼爾向雷蒙表示感恩的時候,雷蒙搖搖頭說:「你最該感謝的是你自己。」可想而知,如果雷蒙只是對那些求助者施捨的話,那麼乞丐就永遠是乞丐還談什麼人格和自尊呢?
上文第一段,是介紹雷蒙幫助窮人的故事,第二段則對雷蒙的幫助方法進行了反面推理,並得出一個反面結論,從而突出了幫助方法的重要性。
寫作議論文,如果涉及到舉例子,一定要切記,例子之後要有分析。
關注成長關注心靈,助力初高中學習。歡迎關注人生底色看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