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概述
主體段又叫論證段,每段200-300字不等,是議論文的核心部分,是證明文章論點是否正確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決定文章能否獲得高分的關鍵段落。
一篇優秀議論文最大的特色在於以豐富的論據、充沛的情感和嚴密的邏輯形成強大的論證力量,主體段是形成這種論證力量的重要部件。
議論文的內容千差萬別,但其中都少不了主體段的存在,認真分析議論文主體段我們就會發現,主體段有著相似的段落構成。
【佳作品析】
多一點務虛,才有詩意氤氳。王開嶺在《再見螢火蟲》中言道:「較之現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種務虛之美。」古人雖也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乏務虛的範例。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訪戴安道,到了門口忽然返航。乘興而來,乘興而歸,不亦樂乎。王羲之等蘭亭集會,群賢畢至,賞茂林修竹之景,著錦繡燦爛之文,信可樂也。張岱獨往湖心亭賞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會心而笑,亦是樂事。古人的這些雅事皆不摻雜功利成分,因而純粹得動人心魄,令人心馳神往。我們的生活也當是如此,在奔波勞碌中,也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意點綴。
思考:這個標準議論段中包含了哪幾種具有不同功能的句子?
【答案】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
【解析】這道練習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聽過閱讀文段我們很容易就能將段落劃分成五個不同功能的部分,具體如下:
觀點句:多一點務虛,才有詩意氤氳。
闡釋句:王開嶺在《再見螢火蟲》中言道:「較之現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種務虛之美。」古人雖也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乏務虛的範例。
材料句: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訪戴安道,到了門口忽然返航。乘興而來,乘興而歸,不亦樂乎。王羲之等蘭亭集會,群賢畢至,賞茂林修竹之景,著錦繡燦爛之文,信可樂也。張岱獨往湖心亭賞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會心而笑,亦是樂事。
分析句:古人的這些雅事皆不摻雜功利成分,因而純粹得動人心魄,令人心馳神往。
結論句:我們的生活也當是如此,在奔波勞碌中,也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意點綴。
一、議論文主體段的基本構成要素
一個標準的議論主體段一般來說依次包含如下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觀點句、闡釋句、事例句、分析句、結論句。
(點、釋、材、析、結)
必要環節:觀點句、材料句、分析。
非必要環節:闡釋句、結論句。
示例:在行走中駐足,是一種寵辱不驚的從容風度(觀點句)。「丘之為人也,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堅持不懈,求學至老,這是儒學創始人孔子一生的寫照。然而正是這樣一位駕車奔波於各諸侯國的先哲,卻也欣賞「暮春三月,浴乎沂,風乎舞雩,泳而歸」的悠閒之歌(事例句)。行不忘停,萬壑學問在胸,清風明月入懷,共同成就聖賢的從容。孔子的停,不是懈怠的退縮,而是明智的休憩,於行走的夠隙間,聆聽血液裡的鐘聲。他懂得停下腳步的意義,所以即使在一個個「惶惶」奔走的日子裡,他的心靈依然從容翩躚。(分析句)。——《學會駐足》
二、議論文主體段基本構成要素分析
一般字數:220~280字左右
(主體段過短,可能難以深入論證,主體段過長,會有臃腫冗長之感)
1、觀點句:簡短有力,亮明段落中心論點;
2、闡釋句:對觀點句進行闡發和展開,是體現文採或邏輯的重要部件。在寫闡釋句時,可以考慮引用和對偶的修辭手法進行寫作。
示例01: 多一點平衡,才有圓滿人生。(觀點句)「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個速度不斷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緩慢之間有平衡感的生命。」蔣勳在《品味四講》中如是說。凡事過猶不及,只有把握好一個度,才能圓滿。(闡釋句)
示例02: 今天,繼續發揚五四精神,正需要青年有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觀點句)探索嘗試,並不可怕;負重前行,不是吃虧。「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唯有不斷探索嘗試,勇於走在前列,才能領略最美麗的風景、成就最壯麗的人生(闡釋句)。
*注意:在議論文的實際寫作中,觀點句和闡釋句並不總是截然分開的,有時會把觀點句和闡釋句結合在一起,寫出較為詳細充實的論點句,但引用和對偶的修辭,依然是增強文採的首選修辭。
示例:分論點①:「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感謝你們抗疫的關鍵時刻,不以萬裡為遠,展現了我們中國與世界休戚與共的大國擔當意識。
分論點②:「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感謝你們在抗疫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以熱血書寫赤誠,以奉獻書寫大義。
3、事例句:事例要典型,敘述要重點突出,簡潔明了(在一個主體段的中的比例儘量不要超過1/2)。在使用事例論據時,要善於根據自己的素材積累實際,靈活選用使用事實論據的方法。
【事例論據的三種使用方法】
①典例剖析——單個事例
②對比分析——兩個相對的事例
③略例排比——兩個以上事例
*注意:一個主體段中,無論使用幾個事例,事實論據在段落中所佔的比例始終是接近的,單個的事例,可以略加敘述,多個事例組合,則每個事例儘可能精簡,兩三句帶過重點即可。
(1)典例剖析示例:讀書可治迷茫(觀點句)。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經驗閱歷少,選擇誘惑多,難免產生迷惘和彷徨(闡釋句)。曾經有一位青年讀者寫信向楊絳先生討教,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迷茫,楊絳先生回信道,「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事例句)。這真是一句簡單而精闢的概括。如何在紛繁複雜中保持靈臺清明,不至於方寸大亂?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閱讀能幫人明黑白、辨是非,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待認知達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撥雲見日、披沙揀金(分析句)。前人書中的經驗,對我們走好人生之路頗有啟迪。經驗每多一分,迷茫便減一分(結論句)。
(2)對比分析示例:「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觀點句)。孔夫子「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的諄諄教誨縈繞耳畔,木心「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款款吟歌悅人耳目(闡釋句)。很難想像,開啟「倍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的生活會是怎樣令人瞠目。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時不回家。妻子則忙著工作上雜七雜八的事,孩子寫著沒有歇止的作業,成長於這樣家庭的孩子會幸福嗎?而豐子愷在陪伴子女吃西瓜時,一邊吃西瓜,一邊發出有韻律的聲音,那充滿音樂韻律的聲音引得五歲的的兒子瞻瞻詩興大發(對比分析事例句)。在豐子愷心裡,「兒童」佔有與神明、星辰和藝術同等的地位。他願意接近、理解兒童,所以他能夠常常以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孩子們心靈相通(分析句)。不倍速,則家中溫情浮漾(結論句)。
(3)略例排比示例:艱苦奮鬥,體現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觀點句)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闡釋句)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能夠開發和建設祖國遼闊秀麗的大好河山,開拓波濤萬頃的遼闊海疆,開墾物產豐富的廣袤糧田,治理桀驁不馴的千百條大江大河,戰勝數不清的自然災害,建設星羅棋布的城鎮鄉村,發展門類齊全的產業,靠的就是艱苦奮鬥。(材料句)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發揮聰明才智、揮灑辛勤汗水、付出巨大犧牲的奮鬥史。(分析句)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結論句)
【議論文事實論據】
分類:事件型、現象型
主要來源:
①語文課本:作者素材、課文內容素材等;
②其它學科課本:如政治中的哲學思想,物理化學中的實驗現象或理論、各種心理學效應等;
③自然:自然現象、自然規律、
④社會:時政新聞、社會現象、熱點新聞等;
*素材積累首先要回歸課堂和課本,掌握課內素材,其次則要留心生活與社會,藉助觀察和課外閱讀積累不斷積累。
【事實論據使用要求】
①選用的事例要典型,只有典型才有說服力
②選用的事例要新鮮,事例過於陳舊也乏味。
③敘述事例時要概括、簡明,不求細節的生動,多則事實論據並列時,儘量把句子寫整齊。
④敘述事例要依據分論點的需要,有所側重,有所選取。
⑤轉述事例後,需要分析。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是堆砌材料。
【練習】指出下面這一議論文段的優點和不足,並進行修改。
貧困也是一筆財富。「自古才子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範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谷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裡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可見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答案】貧困也是一筆財富。(觀點句)自古「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貧困讓人學會努力、學會思考、學會成長。(闡釋句)司馬光幼時出身貧寒,高爾基曾經流浪街頭,居裡夫人十歲外出打工;北宋政治家範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谷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材料句)他們因為貧窮,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擺脫。因為貧窮,才會在黑暗中長途跋涉,在逆境中執著前行。(分析句)可見貧困也是一筆財富。(結論句)
【解析】通過對給定的材料段落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段落的優點是觀點明確,論據豐富。缺點則是「觀點+論據」的結構缺少必要的分析,使得論據和道理之間缺少關聯,同時多個事例素材長短不一,沒有統一的規格。改寫時揚長避短,對事例的順序和表達進行修正,並補上必要的分析內容即可。
4、分析句:分析就是把材料與觀點掛鈎,使材料與觀點邏輯嚴密,融為一體。要寫好分析句,既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要掌握一些常見常用的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在寫作時,可以採用夾敘夾議的方式,把事例敘述和分析結合在一起
【主體段分析句常見寫作方法】
①假設法→(從事例的反面進行假設)→①正例反說②反例正說(構成對比)
示例:但歡喜之餘,我們也要看到雲生活的種種不便之處。(論點句)「雲課堂」上遠低於真實課堂的學習效率和遠高於平時的近視風險;「雲辦公」時被延長的辦公時間和棘手的部門管理;「雲植樹」怎樣落實和管理,「雲旅遊」如何帶來收益,「雲數據」怎樣保證安全......(事例句)倘若不能夠正視雲上生活產生的問題,不能夠真正解決各種問題,只看到雲上的熱鬧蓬勃便一擁而上,那最後一定只能墜下雲端,落得一地雞毛(假設分析句)。
②設問法→(對例中矛盾發問,分析原因)
示例:讀書可治迷茫。(論點句)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經驗閱歷少,選擇誘惑多,難免產生迷惘和彷徨(闡釋句)。曾經有一位青年讀者寫信向楊絳先生討教,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迷茫,楊絳先生回信道,「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事例句)。這真是一句簡單而精闢的概括。如何在紛繁複雜中保持靈臺清明,不至於方寸大亂?(設問句引出分析)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閱讀能幫人明黑白、辨是非,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待認知達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撥雲見日、披沙揀金。前人書中的經驗,對我們走好人生之路頗有啟迪。經驗每多一分,迷茫便減一分(總結句)。
③因果分析法(②也有分析原因)
示例:柔軟是一種暖心的力量(觀點句)。人心之柔軟,可以是對兇頑的寬容,對世間的博愛,是任何時候無法被冰封的溫暖(闡釋句)。它是特蕾莎修女給予流浪漢的擁抱,是南丁格爾提燈時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禱的「擁有一顆透明的心和會流淚的眼睛」(事例句)......因為柔軟,所以我們可以放下苛求,帶著平和的微笑盡享流年溫潤;因為柔軟,所以我們打破堅硬的壁壘,在陽光下重新拾得愛與感性的回歸(因果分析句)。
④歸納法(列舉多個典型論據之後,歸納總結出它們的共同點,扣在要證明的論點上)
示例:自由有度,規有所約(觀點句)。眾所周知,企業不是公益慈善機構,追求利潤是其天然屬性,但也必須以契約精神為前提,遵規守則(闡釋句)。豐巢快遞櫃收費「5毛錢」被認為是在快遞公司與消費者之間「橫插一腳截流」,消費者不認帳,竟成為一場延綿數日的公共事件;已被爆雷的涉及「財務造假」的12家上市公司因嚴重違規而成為證券市場的「毒瘤」,被列入行業發展黑名單,自由發展戛然而止(事例句)。可見(引出歸納):行規,不是白設的水晶花瓶,不是可以縱情奔湧的河流,而是企業權利的邊緣。任一企業,每一決策,可以以自由發展為目標,卻必須要以合規中矩為底線,以規矩入,從規矩出。
⑤求質分析法(意義分析法,就是透過論據提供的現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或所蘊含的意義,或予以高度評價,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從而證明論點提出的看法和主張的影響、價值、效果等)
示例:「硬核」是求真務實的真切行動。(論點句)無論是攔下省委書記的村口老大爺,還是全國嚴格謹慎的疫情防控,無論是網絡課堂上收穫眾多好評的羅昭強,還是現實生活中紛紛捐資捐物的人們(事例句)......所有的「硬核」其實最終都指向了可見可感可知的行動(分析共同點)。是的,「硬核」不是舌燦蓮花口若懸河的巧言令色,也不是拉大旗作虎皮的虛張聲勢,它不在虛處,而在每一個簡單卻真實,微小卻用心的具體行動裡(剖析本質)。這一個個微小的行動,匯聚成浩蕩的洪流,以一往無前的氣勢和力量,衝破一切災難的阻擋,奔向陽光燦爛的前方(分析意義)。
【練習】用「略例排比」的舉例方式,將下面的議論段補充完整。
勇於放棄,成就另一種精彩。(觀點句)只有勇敢放棄,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以另一種姿態面對生活。(闡釋句)
【答案】勇於放棄,成就另一種精彩。(觀點句)只有勇敢放棄,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以另一種姿態面對生活。(闡釋句)陶淵明放棄了仕途,成就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精彩,也體會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豁達。蘇東坡放棄了體面,成就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瀟灑,更領略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真諦。梅花放棄了與百花爭奇鬥豔的春天,獨自開在深冬的枝頭,卻成就了「遙知不是雪,有暗香來」的精彩,贏得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讚譽。(夾敘夾議式的略例排比,既有事例,又是分析)勇於放棄充滿誘惑的世界,回歸平靜,方能成就另一種精彩(總結句)。
【解析】這道題考查主體段的構成和「略例排比」這一事例使用方式,補寫時結合個人積累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典型素材以較為整齊的形式簡要寫出後,進行分析即可。
【議論文主體段寫作重點知識口訣】
議論文寫作要注意,證明論點要論據。
典例剖析樹典型,略例排比顯文筆。
論點論據要分析,充分闡釋明道理。
前後勾連成一體,原因結果要緊密。
假設分析開思路,意義分析重深度。
多則論據常歸納,設問是個好方法。
學無定法文有法,作文訓練不可怕。
善思勤練不放棄,分數突破自可期。
(來源:高中語文閱讀寫作與備考,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