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多角度寫作之審題立意
一、審題缺陷
1、錯解關係,以偏概全(多材料作文、材料有多角度時常犯此類錯誤)
我們來看全國卷作文試題。
(材料1)小新背雙腿癱瘓的同學小牧到一公裡外的學校上學,從小學五年級到現在高中一年級,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個日子。
(材料2)某雜誌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讚賞的品質是什麼?」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於助人」。
(材料3)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根據「材料2」和「材料3」,自選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注意事項:必須把「材料2」和「材料3」結合起來思考。是否結合「材料1」,自由決定。
啟示:角度雖可多樣,最準只有一個。(尤其注意議論抒情句)
以前,做電臺的時候,我喜歡說,這是一個像流沙一樣的世界。那是非常文藝和情緒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歲的時候,我在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下:現在是時候該蹲下來觀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觀察它們的溼度、密度、結構、流向和探究為什麼這樣流向的原因。我慶幸,在邁入成年的門檻時,從自我的世界裡走了出來,開始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公共事務,關心將自己和這個世界聯繫在一起的東西。·假如沒有對人的真正的關切,就不能成為記者;假如僅僅停留在對人的關切,而不是對問題的求解上,就不會成為一個好記者。·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柴靜)
2、不明信息,錯認褒貶
材料:有一首詩:「樹上有十隻鳥,打下一隻,其餘的眨眼在枝頭,靜謐,完好如初。」
有一位學生這樣寫:「讀罷,我不禁為這些鳥鎮定自若的精神而讚嘆,面對危險而無所畏懼,這是何等的氣魄!由此,我聯想到了解放前在國民黨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館的那些革命先烈……」
(當他們殺害猶太人時,我沒有站起來說話,當他們殺害基督徒時,我沒有站起來說話,當他們殺害民主黨時,我沒有站起來說話,當最終他們走向我時,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
啟示:敘事性的評論性的材料中,體會對作者的情感傾向(再例兩隻老虎和維納斯)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維納斯仍然殘缺。
3、不明關係,離題萬裡
所謂關係型作文話題,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短語並列組合而成的一種話題形式,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兼顧話題構成的各個要素,清楚地點明其間關係。
「失去與獲得」、「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自由與紀律」、「向前看與向錢看」、「名師與高徒」,「冷與熱」
怎麼辦?利用複句關係,添加詞語,形成判斷
啟示:碰到關係性話題,勿忘關係
4、不思進取,立論陳舊
啟示:立意正確是基礎,創新意識是關鍵
總結審題步驟
(1)看全材料,分層分類,搜尋信息點,定下褒貶,確立感情基調。
(2)讀透材料,分析各信息間的關係,撥開枝葉,緊扣主要內容,不要「咬住一頭不撒嘴」,這樣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和「妄下推斷」的錯誤。特別注意作文題目中「任選其中一個角度確定立意」這句話,非常容易讓部分學生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今年類似的材料作文如全國卷Ⅱ就改作了「選準角度」,有利於考生整體理解材料。
十年動亂期間,山東大學校長成仿吾被鬥,造反派把「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的「羆」(pí)字讀成了「罷」字。成老抬頭糾正學生的讀音,群眾潸然淚下,全場熱烈鼓掌。
這則材料不太容易把握,不少考生絞盡腦汁仍不得要領。我們把它切割開。先讀「十年動亂期間,山東大學校長成仿吾被鬥」後打住,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答:連老一輩的革命家,「創造社」的宿將成仿吾這樣的人都不能倖免於難,可見那個年代對人才的摧殘到了何等程度,那個年代法紀廢弛到了何等程度,轉換之後可以得出這樣的論點:人才豈容恣意摧殘?!我們呼喚一個法治的社會!再讀「成老抬頭糾正學生的讀音」後打住,問: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答: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責任心,是一種職業道德的驅使,轉換後又得出這些論點:責任心可歌可泣,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再讀「群眾潸然淚下,全場熱烈鼓掌」後停下來,問:為什麼會這樣?答:是成老的人格、胸襟打動了他們,轉換後可以得出這些論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無私則無畏、「取義」不惜「成仁」、敢說,就是好!最後,將這麼多論點根據自己的庫存情況進行一番篩選,你就可以激揚文字了。
「成仿吾被鬥」中的成仿吾是位可敬的長者,這就是材料的總體傾向,也是材料的重心所在,必須把握住這一實質。
我們來看一例:幾個人同喝一口井水。有人用金杯玉盞喝,有人用瓷碗喝,有人雙手捧著喝。金玉之人覺得自己富貴許多,瓷碗之人覺得自己貧賤許多,只有那用雙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說:「好解渴啊!」我們可以用「從結果聯想原因」的方法來探尋主旨。用金杯玉盞喝覺得自己富貴和用瓷碗盛著喝覺得自己貧賤的原因是他們被外物所役使、主宰;空手捧著喝的人覺得解渴,原因是無外物拘束。對此,我們可以聯繫實際分析,對空手捧著喝的人進行讚揚。空手捧著喝是淡泊名利,解渴是品味生活真諦,無外物拘束是超然物外。最後歸納主旨:只有超然物外,不被外物役使,才能品味人生的真諦,享受生活的樂趣。
3、寫出所有想到的觀點,再看看能否利用求異思維,寫出一個。最後從中挑選
有一個以「見風使舵」為話題的材料,我們就可以採用逆向思維來提煉論點:在堅持人生原則的前提下,見風使舵作為一種策略可以讓一些事情更順利。見風使舵,是為了和周圍環境相適應,大海上水手的航行,學會使舵是第一堂課;如果不見風使舵,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聯繫現實,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江蘇農村見風使舵,經濟迅速發展,也可結合當今商戰中注重宣傳效應來談也頗具時代氣息。還有許多類似的論題,只有求異,才能擴展思維,才能創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二、常用的立意方法有三種:
中心立意、反中心立意和變換角度立意。
請看下面的例子:
「木桶理論」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概念,意思是:一隻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於木桶的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短木板的現狀,抓住短板,消滅弱項。
1、寫作材料一般都含有命題者好惡肯否的傾向性,中心立意就是順著命題者的方向,提煉中心。上述材料中已經表明它的關鍵意思是「消滅弱項」。由此提煉出所給材料的一般意義,那就是消滅弱項是保證整體品質的關鍵。
2、反中心立意即所謂的「反彈琵琶」,以命題者的傾向為對立面,運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上面的材料,我們可以把中心確立為「消滅長板」。當然木桶的容水量是由短板決定的,因而長板長出的部分與容水量毫無關係。一件合格產品的各個部分是有嚴格的量化標準的,只要達到了這個標準即可保證整體產品的質量,如果提高某一部分的標準,勢必要增加成本的投入,所提高的這一部分並不能帶來產品整體品質的提升,那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保留長板實在是極大的浪費。
注意:不一定是斷然否定,而是抱著懷疑態度從另一面入手
如:勤奮出天才
3、變換角度立意是避開材料的中心點,從中另外選擇一個角度來提取普遍意義。變換角度立意運用的是發散思維的形式。還是以上述材料為例,我們不談長板短板的問題,而把注意的焦點放在木桶的容水量上面。在不改變木板長度的條件下,擴大木桶的底面積也不失為增加容積的一種方法。
應該指出的是,上述三種立意的方法,都不是就事論事的敘述,而應當是就事論「理」,即抽象出普遍意義。
三、創新訓練題目
(一)下列材料可以從哪個角度立意?請選擇其中的一則,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1.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僅把桌子的面板刨得十分平整光滑,而且連抽屜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十分平整光滑。有人勸他:「抽屜背板與底板別人又看不見,何必刨得那麼光滑?」他說:「別人看不見,我卻看得見。」
2.志願軍英雄馬玉祥說:「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個兵,後來轉業到地方,我也是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個老『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能夠個兵的分量也就心滿意足了。」
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小實驗,他們將一條魚的前腦切除。沒有前腦的魚看起來與其他魚一樣正常,但隨魚群遊動的時候,這條沒有前腦的魚會突然離開魚群,遊向另外方向,一直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往前遊。這條魚的舉動,令魚群震撼,所有的魚一齊停下,接著改變了方向,也去追趕這條沒有前腦的魚去了。
4.一個孩子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把它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裡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子看著於心不忍,於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隻蝴蝶的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須在蛹中痛若掙扎,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會破蛹而出。
(二)從下面任選一個成語,運用逆向思維,說說你的觀點
1.班門弄斧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4.開卷有益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6.酒香不怕巷子深7.知足常樂8.當局者迷,旁觀者清9.有志者事竟成
[思路參考]
(一)
1.做事精益求精,不做表面文章,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好鋼用在刀刃上」,過分的成本投入即是浪費。
2.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偉大」/人生的目標不妨定高一些,行動卻要腳踏實地。
3.「有腦子的被無腦子的牽著走」,這是隨波逐流的悲哀/一種新思想新事物出現的時候常常是無意識——沒腦子的。
4.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違背這個規律,就會碰釘子。好心也可能辦壞事/苦難是人生的學校,磨練、挫折、掙扎,是成長必經的過程。
(二)
1.弄斧就要到班門:下棋要找高手,敢於向權威挑戰。
2.三天打魚,要不要兩天曬網:工作要講究方法,打魚要休漁,工具要修理,人要休息,勞逸結合。
3.眼見一定為實嗎?眼睛常常被假象矇騙,必須透過現象認清本質。
4.開卷一定有益嗎?開什麼卷(讀什麼書),如何開卷(用什麼方法讀書)。
5.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事物的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6.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宣傳和包裝,不為人賞識,自我價值便實現不了。
7.知足不能常樂:「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不知足才去奮鬥,奮鬥中才體會到人生的快樂。
8.當局者不會迷,旁觀者未必清:「下海才知風浪猛」,不參加實踐怎能獲得真知。
9.有志者事就能成嗎?「有志」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王安石都知道要做成一件事。「志、力、物」缺一不可。
高考考前作文審題強化訓練
(一)命題作文
1.請以「堅守信念」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得抄襲。
【寫作指引】
這是屬於哲理類的寫作命題。題目是一個四字短語,它包含了兩個要素,即「堅守」和「信念」。但以「堅守」為主,寫作的重心應當定位在如何「堅守」之上。而且必須明確要表現的是「堅守」,不是一般的「呵護」、「守護」,更不是「樹立」、「擁有」等。既是「堅守」,肯定遭遇了一些對「信念」的衝擊波,可能還是比較嚴重的挫折和打擊等。沒有這些因素的烘襯,「堅守」之「堅」未能凸現出來。特別要注意的還有,不能繞開「堅守」而大談「信念」,不然就導致重心移位了。依據考生自身的寫作能力,無論是選擇記敘類文體,運用具體事例來表現「堅守」之精彩,還是選擇議論類文體,通過分析、推理來論證「堅守」之重要,均可寫出佳作。
季羨林,當他飽受「文革」摧殘時,當他淪為一個看大門的人時,當他年過花甲時,他沒有放棄研究,從《羅摩衍那》到吐火羅文,從普通學者到北大教授。我們看到了,是他對古文字研究的執著,對信念的堅守,走到今天!他心中的池水,定是清明如鏡吧……
。「文革」是中國歷史上風雨如晦的年代,那是個讓無數曾經經歷那場風暴的人不堪回首的歲月,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悲苦,太多的無奈,太多的感慨,很多人因禁不起風暴的襲擊,最終選擇了死亡,像是傑出的女鋼琴家顧聖嬰,便選擇了自殺結束了寶貴的生命,曾幾何時,她心目中那美好的神聖的東西便隨著生命的結束而徹底消失。其實,自殺已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即使活著,因為信念已去,心已死,活著無異於行屍走肉。
普希金說過:「相信吧,快樂的日子終會來臨。」
3.白雪覆蓋,大地一片沉寂,忽而春風湧起,一片灰黑的土地轉眼間綠意盎然,讓人不能相信,那冬天裡,這些種子曾怎樣在黑暗的地下舞蹈過呢?平靜的湖面如鏡般明澈,也會一瞬即風生水起,巨浪滔天,這種力量它如何孕育?世界上許多靜止的事物從未停止過運動。
請以「靜止就是舞蹈」為題,體裁不限,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引】
(1)這個話題具有思辨色彩,以寫議論文為佳。首先我們從「靜止」可聯想到生命的一個停頓、一種安靜,人為什麼要安靜,想和尚面壁是為了什麼,一是反省,一是破禪。那麼我們人生安靜也是為了求得自己的更新,道德的進步;是為了在寂寞中苦心而求孤詣,為了學術的成果,為了事業的前進,多少人在喧囂紅塵中默然孤坐,而這樣的安靜其實是為了等待一個驚世的爆發,一個絕世的舞蹈。而「舞蹈」是生命更新的動力,是美的韻律的呈現。再讀材料聯想,這世界運動是永恆的,萬物靜止是個假象,其實都在生生不息,如蛹化蝶,如沙礫變成珍珠,如種子在黑暗的地下怒漲的生命,這樣就可聯繫科學家、思想家等人來論證論題。還可聯想到靜止的文字與湧動的思想,多少哲人偉人已逝,而透過發黃的紙張,我們依稀可見他們錚錚的鐵骨,他們的諄諄善誘,他們的悲天憫人,他們的積極入世,他們的捨我其誰等。
(2)立意:「靜止」可以理解為長期的積累、平凡努力、勤奮付出等,「舞蹈」可以理解為驚世爆發、一鳴驚人、成就人生、取得成功等。
4.《藝術人生》在盤點2004年文藝人物時使用了一個關鍵詞——「守望」。這是個令人心動的字眼:它是老師期待的眼神,是父母新添的白髮,更是你孜孜以求的腳步。我們守望親情,守望責任,守望未來……守望是信念,是堅守,是期盼。有些東西甚至需要用一輩子去守望。也許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個守望都能圓滿。但有了守望,生活變得深刻,心靈變得充實。守望中,我們拒絕誘惑;守望中,我們執著追求;守望中,我們走向成熟……
請以「在守望中……」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引】
守望有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意義、不同的過程。可以運用比喻的修辭使「守望」由抽象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用引用的方式來具體闡釋「守望」的內涵,用排比的形式來為「守望」論證,也可以綜合運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辭,展開論述。寫成議論文要有對「守望」的形象化理解,可以在選擇材料和論證的時候,對材料採用形象化的敘述,可以設置一種情境,烘託出「守望」的價值和意義,以使文字獲得色彩、造型和構圖等方面的效果。同時,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自我「激情」,使自己進入到事件中去,同所寫的人一起喜、怒、哀、樂、憂、思,讓語言充滿感情。
5.請以「與……對話」為題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引】
這雖是一篇命題作文,其實尋找思路,可從無數個角度切入成文。如寫親情:《與父親的對話》、《與外婆的對話》、《與母親的對話》,對話的對象可以是所有的,但要確定主題,或是感謝他們的關愛,或是訴說自己的困惑,或是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是表達自己的思念等;如寫品質:《與自我對話》、《與堅強對話》、《與寬容對話》等,這樣以擬人手法轉入抽象話題,可以上溯到人類美德中;如寫現實:《與陌生人對話》、《與市長的對話》、《與清潔工的對話》,可以與底層人的對話中看到社會弱勢群體需要的關愛,可以從各個社會角色中觀察到愛、溫暖、進步等;如寫虛擬的:《與屈原對話》、《與蘇軾對話》、《與拿破崙對話》等,從已逝的偉人名人身上汲取精神的營養;如寫自然:《與河流對話》、《與地球對話》等,從這些對話中你可以抓住一個「環保」的主題。
(二)材料作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員工對老闆說:「講到勤奮,你不如我;說到成功,我根本不能和你比,為什麼呢?」
老闆回答說:「我曾經也很勤奮,但那是我年輕時候的事了,那時我是為老闆工作,我比你現在要勤奮刻苦的多。在任何社會裡,大部分人都很勤奮,但成功者極少。我想,既然大家都很勤奮,難道缺我一個嗎?所以我不再埋頭勤奮,而是思考著勤奮,後來就成功了。現在我是為自己工作,我的成功之道就是想方設法給更多的人提供機會,讓別人勤奮,而不是要我比別人更勤奮。」
所以說,在現今社會,與其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不如多動些腦子。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1)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從勤奮和成功的關係入手,打破我們常規的定向思維,把成功與勤奮辯證的結合在一起。從材料所暗示的信息來看,作文應從「勤奮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勤奮就一定不能成功」、「勤奮只是成功的條件之一,而不是唯一」、「勤奮未必能成功」、「勤奮+思考=成功」、「僅有勤奮是不夠的」等方面立意、行文。材料的主要信息隱含於老闆的話中,點明作文立意所在的話是材料末段的結論。學生只要能抓住這些,一般都能有理可講,有話可說,有文可寫。當然,任何撇開成功談勤奮,或拋開二者大談特談動腦思考的立意都是不符合內容的,屬於偏題作文。對於一些學生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反彈琵琶式的立意,諸如「竭力批判勤奮」、「勤奮在現代社會一無是處」、「勤奮是成功的大敵」之類的文章要堅決抵制。
(2)立意:勤奮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勤奮就一定不能成功;
勤奮+思考=成功
2.閱讀下面的材料,作文。
從前,有一對仙人夫妻常在山頂下圍棋。旁邊有一棵樹,樹上住了一隻金絲猴。它長年累月地躲在樹上觀看這對仙人下圍棋,終於練就了非凡的棋藝。不久這隻猴子下山了。它到處找人挑戰,未逢敵手。最後,竟連一流的高手也成為他的手下敗將。後來一位大臣自告奮勇要求應戰,宣稱自己有絕對的取勝把握。比賽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盤鮮豔的水蜜桃。比賽中猴子始終盯著桃子,結果它輸了。
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標題,寫一篇議論文;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1)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開放式,主題可以就一個角度或側面構思,但不能脫離材料,並且只能寫議論文。所以可以從猴子的角度展開,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見了桃子卻三心二意,不能專注於棋盤,它的輸是輸在自己的意志上,輸在自己的欲望裡。由此聯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許多誘惑,我們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將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話,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盤棋,而我們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圍繞著「戰勝欲望」「理智與情感」這幾個話題聯想,便能深入主題。也可以從大臣的角度考慮,大臣能針對猴子的性格弱點,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可見做事要把握關鍵,也可見戰勝對手要先了解對手,如此構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從猴子的角度:最強大的對手是自己;戰勝自我。
從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關鍵;戰勝對手要先了解對手。
3.閱讀下面詩句,根據要求作文。
決不害怕剎那——
永恆之聲這樣地唱著。
——泰戈爾
請理解詩句,根據詩句內容確立話題,自行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寫作指導】
(1)題目提供的材料是簡短的詩句,詩句的含義是含蓄又豐富的,作文時要在充分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發揮想像。
「決不害怕剎那——永恆之聲這樣的唱著」道出了「剎那」與「永恆」的辯證關係,那麼就必須以「剎那與永恆」為話題,確立一個闡明剎那與永恆關係的中心來作文。作文的要求是「根據詩句的內容確定話題,自行立意」,仔細審讀品評詩句,有助於我們理解「剎那」與「永恆」的關係。「永恆」不害怕「剎那」,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永恆」本來就是由無數「剎那」組成的,「剎那」有時就能成就「永恆」;或者,「永恆」的光輝決不會因為「剎那」的陰影而受影響等等。
立意確定之後,行文要緊緊扣住中心,闡述「剎那」與「永恆」的辯證關係。當然,文章可以對「剎那」或「永恆」有所側重,但是不管重點在哪裡,勢必要顯性或隱性地體現「剎那」和「永恆」,或相輔相成、或相互對立、或相互影響的關係。
(2)立意:剎那造就永恆;
永恆就在剎那。
4.依據下面的小故事,按要求作文。
有個屢遭挫折、窮困潦倒的人準備跳崖自盡。崖邊一株低矮的樹聽到這個人的痛苦經歷後,也不覺流下了眼淚。人問其故。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辛苦的樹了。你看我,生在巖石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的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人勸樹與他一同赴死。樹說:「我死倒是極容易,但這崖邊便再也無其他的樹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樹接著說:「你看到我頭上的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隻喜鵲所築,一直以來,他們在這巢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那兩隻喜鵲可咋辦呢?」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懸崖邊退了回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活著。
【要求】請根據你對上述故事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
(1)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與失敗,我們該如何面對?我們該如何對生命負責?這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當前中學生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一些中學生因各種各樣的壓力而出走、輕生自殺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面臨困難時未能發現自己的價值並看重自己,沒有想到對生命負責,沒有想到「人並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題目中的材料,就緊緊地切合了這一內容,來引導學生深深思考應如何對待生命,發現生存的價值。
材料中的「樹」雖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但它卻以一顆博愛之心去愛「喜鵲」。樹知道,自己死雖然「極其容易」,但卻關係到喜鵲一家的生存。面臨苦難,「喜鵲」成了「樹」頑強存活的理由,成了「樹」生命的支點。由物及人,我們便可以感悟到「面臨苦難,我們應發現自己的價值」「人,並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愛別人,才能面對生活風雨」「再渺小、卑賤的人,對於有的人來說也是一棵偉岸的『樹』」「人應擁有一顆博愛之心」等道理。寫作時,要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琢磨預言的意旨,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造成立意的偏頗;要在確保立意準確、恰當的前提下,力求觀點新穎,論述充分、深刻。一位學生只囿於「樹」對於喜鵲的重要這一點,以「最平凡的也就是最珍貴的」為觀點寫作,立意就顯然失當。
(2)參考題目:活著是一種責任生命的支點人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
人生不應輕言放棄對生命負責生命的價值我為什麼而活
堅守生命的使命人生的負重責任的呼喚
(三)話題作文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首流行歌曲中唱到:「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是啊,人總想飛。飛,是一種超越,一種崛起;它帶來心靈的自由,思想的馳騁。但也有人禁錮自我,扼殺了想飛的念頭。你是否想飛?飛會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與改變?
請以「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審題指導】
(1)這是極具開放性的話題,可以寫實,可以寫虛;可以朝多個角度延伸,理想、信念、目標、追求、思想、心靈、學業、事業等等。可以正面寫超越,寫崛起,寫「飛」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與改變;也可以從反面寫束縛,寫禁錮,寫扼殺。審題時,要儘可能打開思路,放飛想像,讓各種構想噴湧而出;但寫作時要冷靜篩選,挑選一個最切合話題的、最新穎獨到的、最適合自己寫作的最佳角度構思成文。要觀點鮮明,話題集中,切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2)立意:社會發展突「飛」猛進,人的觀念也要「飛」速改變,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但是「飛」速改變的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
2.閱讀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蝴蝶」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昆蟲,翅膀闊大,顏色美麗,吸花蜜;種類很多,有的幼蟲吃農作物,是害蟲,有的幼蟲吃蚜蟲,是益蟲。
中國古人愛寫蝶,有「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恬」等美麗的詩句。梁山伯與祝英臺,多麼美麗的傳說,多麼盪氣迴腸的故事,雙雙化蝶花間舞,情深意長永相傳。
閱讀以上材料,以「蝴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審題指導】
「蝴蝶」是一個物象,以物象為話題,必須仔細分析物象,挖掘其本質特徵,然後展開尋找具有相似點的東西。蝴蝶的特徵是「幼蟲醜陋」「幼蟲有時是害蟲」、「美麗」、「會飛舞」等;蝴蝶飛如花叢會讓人尋不見,所以還有「迷離」、「飄忽」等感覺;蝴蝶往往是詩人筆下美麗的精靈;跟蝴蝶相關的著名典故傳說有「莊生夢蝶」、「化蝶」等。根據這些分析,運用合理的想像確立中心。運用比喻、聯想,我們可想到與蝴蝶特徵相似的人、事;運用相關聯想,我們可想到與蝴蝶相關的人、事;運用對比想像,豐富中心的內涵……總之,要借蝴蝶這一具體的物象來闡述某一道理或抒發某種感情。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世間萬物都有底線,越過了底線就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60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一定越過很多物種生存的底線,其後果是大量生物滅絕。稍多一點的二氧化碳氣體能較好的保護大氣層,可是越過底線就產生了溫室效應。人的心中也有無形的底線,時時制約著人們的行為,底線是做人的基石,是處事的最起碼準則,也是人們安身立命、維護自尊的法寶。
請以「底線」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指導】
(1)畫出材料中最後一句話,然後可從前半句側重思考「道德底線」重要性,強調要守信、愛國、忠誠、善良、仁厚、能關愛別人、有奉獻精神等,可舉歷史上許多正反面的例子,如屈原、蘇武、秦檜等;也可從後半句著手,側重寫行為底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堅持原則、遵守法則、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如果寫記敘文,要注意情節的構思、人物形象的鮮明和細節的共鳴。也可從自然現象談起,談人生、生活,論述做事的底線,情感的底線。
(2)立意:要堅守「底線」,保持做人的原則(如守信、愛國、善良、奉獻等),文章要著重寫「底線」的重要性。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貧與富,美與醜,卑鄙與高尚,聰明與愚鈍,苦難與幸福,這種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世界沒有差別,將會變成一潭死水。也有人認為富有、健美、高尚、聰明、幸福等是人人所期盼的與追求的,只有消滅了差別,世界才能變得更加完美。
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請聯繫生活實際,以「差別」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指導】
(1)先就「差別」這個話題展開聯想,正面的、反面的作用,差別可能導致的結果,有差別好還是沒有好等。如反面假設的:《假如沒有差別》;直呈觀點的:《差別之美》、《世界需要差別》、《差別造就精彩》;哲理辯證的:《差別不是絕對的》、《一念之差,千差萬別》《有差別才有動力》;我們還可以寫感情:《母愛零差別》,寫別人的母親,寫自己的母親,寫偉大的的母親,寫卑微的母親,無論如何,母親總是一個字——愛。
(2)立意:正確對待差別,有差別不可怕,可怕的是無視差別,喪失進取心;
有差別才可以促進人不斷奮鬥;
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要消滅差別。
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沒有輝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貧困的青年,請教一位經常和別人談論命運的禪師:「我的命運在哪裡?」禪師讓他伸出左手,看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線」「事業線」之後,要他將手掌再慢慢握起來,問:「你說這幾條線在哪裡?」那青年答:「在我的手裡啊!」說完,他恍然大悟:原來命運就在自己手裡啊!
請以「握住你的手」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寫作提示】
①審題:一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句子,「原來命運就在自己手裡」一句揭示了這篇作文的主旨;二要看材料的指向,「一位沒有輝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貧困的青年」是指身處逆境的人。從材料中不難看出,「握住你的手」是把握自己命運的意思,命題的意圖是寫在身處逆境時應怎樣對待命運。
②展開聯想:「命運」這個話題很寬泛,由此可以聯想到許多人和事,甚至可以聯想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如動物園裡的鳥獸的命運就不一樣,養在魚缸裡的魚和海洋裡的魚的命運就不同。要使作文寫出新意,首先要在聯想上下一番功夫。
③選定文體:寫議論文,可以闡述「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一觀點;寫記敘文,可以記一個人如何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寫散文,可以抒寫不同人的不同命運引發的感慨,或採用片段組合的形式,談自己對命運的感受;甚至可以寫寓言故事,藉以表達自己對「命運」這個話題的理解。選用文體時,要揚長避短,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