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功夫茶 | 免疫治療會是癌症的「終結者」嗎?

2020-11-27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免疫治療,是近年腫瘤精準醫療中的一大熱點,已經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後的第四種治療模式。新興的免疫治療方法和過去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且使很多晚期腫瘤病人的生存期明顯延長。

免疫治療,是近年腫瘤精準醫療中的一大熱點,已經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後的第四種治療模式。新興的免疫治療方法和過去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且使很多晚期腫瘤病人的生存期明顯延長。

11月14日下午,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學科前沿專場學術報告會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舉行。在該專場的「名醫功夫茶」環節,針對新興的免疫治療PD-1和PD-L1抑制劑,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譚靜教授、張蘭軍教授以及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的史業輝教授圍繞「免疫治療是否是癌症的『終結者』進行深入交流,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見。


免疫治療難逃耐藥魔咒,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問題一、免疫治療無論多麼神聖,終究逃不了耐藥的魔咒 ,它只對一部分患者有效,並且治療以後還會出現耐藥,那麼耐藥後應該從何突破?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譚靜教授

譚靜教授:

免疫治療自2013年開始突飛猛進,但我認為免疫治療離終極還是差距非常大,目前免疫治療的總體有效率僅僅10%-30%,也就是對大部分腫瘤患者是無效的。其次,面臨耐藥問題。免疫治療的耐藥,一般分為原發性耐藥和獲得性耐藥。

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第一、重視腫瘤標誌物的篩選。提前把病人分成耐藥組和藥引組,因為70%可能是無效的,所以腫瘤標誌的篩查非常重要。

第二、開發新的檢測點的抑制劑。新免疫治療快速發展的這些年,也就研發出PD-1、PD-L1、PD-L4三個單抗的藥。人體的免疫檢測點已發現有四十個,開發新的檢測點抑制劑非常重要,至少對於PD-1、PD-L1 無效的病人來說,可能新的抑制劑可以達到治療效果。

第三、聯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表觀遺傳治療等療法跟免疫治療進行組合,可以提高有效率,克服耐藥問題。今年報導了多項研究顯示,抗血管生成抑制劑聯合免疫治療在肝癌等腫瘤取得非常好效果。

把免疫治療前移到肺癌早期,實現患者長期生存不是夢

問題二、早期腫瘤經手術切除,腫瘤被治癒,仍逃不了復發的可能。儘管目前肺癌有很多的新輔助治療和輔助治療方法,但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免疫治療的應用從中晚期走到了早期,特別是在肺癌的探索已有不少令人振奮的結果。那麼,免疫治療對早期肺癌有哪些影響,是否能使早期肺癌達到治癒?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蘭軍教授

張蘭軍教授:

免疫治療特別是PD-1、PD-L1的應用,在最近5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主要表現在它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如果免疫治療聯合化療能夠使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達到50%,那麼肺癌轉為慢性病不再是夢想。

同時也要看到,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晚期肺癌病人大概為25%,也就是說由於免疫微環境的不同,大部分晚期患者無法獲益。細胞毒藥物治療、靶向治療都是針對腫瘤進行的,只有免疫治療是針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所以免疫功能越好的那些患者,越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而這些患者就是早期肺癌病人。

人體免疫的最大功能就是免疫監視,而腫瘤逃避了免疫的監視,把自己的抗原封閉起來,使得免疫功能無法調動去攻擊腫瘤。若能把腫瘤的抗原解放,或者通過化放療逼它全部釋放,那麼免疫就能更好地識別它。

關於把晚期肺癌免疫治療的優勢前移到腫瘤早期,目前有許多可喜的研究進展。在手術之前,有30%的患者經過了新輔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可以達到PCR(病理學完全緩解率),再加上手術的治療,以及由於新輔助免疫治療產生的拖尾效應,對於那些皆知又廣、手術和聯合治療的患者來說,實現五年、十年的長期生存並不遙遠。

不過,免疫治療存在耐藥性,需要做亞組分析,以及尋求哪些患者能從免疫治療獲益。我們要把免疫治療的沙漠型患者排除,把免疫炎症型患者納入進來,特別是那些超進展的容易出現免疫治療相關且影響外科手術的問題,比如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甲狀腺炎、免疫性肝損傷,以及免疫性肺炎,一定要小心。因此,今後免疫治療的勢頭很好,但在早期腫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疫治療未來有可能戰勝三陰乳腺癌

問題三、在乳腺癌中,三陰乳腺癌因容易轉移、復發率高而被冠以「最難治的乳腺癌」之名。針對這種難治的、治療藥物稀缺的乳腺癌,免疫治療是否也會成為終結者?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史業輝教授

史業輝教授:

把免疫治療局限於已有的PD-1、PD-L1抗體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把這個概念擴大,我認為將來是有可能戰勝三陰乳腺癌的。

目前免疫治療在三陰乳腺癌的臨床研究,既讓人看到了曙光,又讓人非常糾結,大部分都是差強人意,最好的研究結果可能是,PD-1抗體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對於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但是從目前這些研究當中,尚無法統一判斷出哪些三陰乳腺癌患者能夠獲益,每一個研究所判斷的方式不一。

免疫治療在三陰乳腺癌取得的療效,遠遠比不上它在肺癌、消化道腫瘤等一系列腫瘤當中取得的驕人戰績。所以還是要從研究根本出發,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專家參與,告訴我們:哪些患者能獲益,哪些患者不能獲益,或者有其他方法能讓不能獲益的患者轉變成能夠獲益的患者,其實是三陰乳腺癌治療的當務之急。

第二,如果免疫治療提早使用,比如乳腺癌術後就馬上用,或許能夠避免復發轉移。是不是可以先做選擇,找出有效的免疫治療,無效的考慮其他手段。 就目前而言,免疫治療肯定不是三陰乳腺癌的終結者,但未來是一片光明的。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縱觀腫瘤的治療方案發展,從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再到腫瘤免疫治療,腫瘤治療的範式和思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如今抗腫瘤的新藥研發已邁入了免疫治療時代。禮進生物蘇州公司開業典禮在禮進生物蘇州公司開業典禮同時主辦的科學論壇「為癌症治療加油門」上,王結義博士表示,「安全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療對於患者長期生存有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癌症免疫治療有重大的突破,但是還不能普惠大多數患者。」
  • 20%的癌症病人因免疫治療獲益,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最有前景的治療
    近幾年腫瘤的免疫治療一直是熱門話題。據相關數據統計,大概20%的癌症病人因為免疫治療而獲益,其中有部分癌症病人甚至可以長期獲益。所謂長期獲益,就是有部分癌症晚期的病人經過免疫治療後可以長期生存,這對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方式和治療藥物。
  • 癌症免疫治療十大挑戰
    主要差異包括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的組成,腫瘤抗原以及慢性免疫識別和暴露導致的免疫細胞抑制的複雜性。常用的臨床前模型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這些模型依賴於癌細胞系的植入。植入後生長的腫瘤通常不能概括影響人類癌症免疫反應的腫瘤免疫背景特徵。此外,儘管最常用的臨床前模型可以用作皮下植入物,但它們並未反映出複雜的組織和/或器官特異性腫瘤生長和發育方面,這些方面在幹預後也會影響對癌症的免疫反應。
  • 免疫治療癌症的成功率-北聯nk免疫細胞
    近幾年,癌症的治療牽掛是不少醫患的心,繼手術治療、放化療外,免疫治療儘管很多尚在研發階段,但無疑給腫瘤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免疫治療癌症的成功率是多少呢?一起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 他們發現免疫系統中的「剎車」分子,癌症治療的曙光來臨了嗎?
    癌症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多年的研究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癌症治療方法:通過本來就有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癌症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多年的研究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癌症治療方法:通過本來就有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詹姆斯·艾利森所研究的是一種蛋白質(CTLA-4),他首次在動物模型上證明了這種蛋白質對於免疫系統具有強烈抑制作用。
  • 癌症:單純免疫治療 有效性不足30%
    癌症,已經連續多年成為江蘇的頭號死因,對於它的研究,科學界和醫學界這些年在加速奔跑中實現跨越,出現了各種新的治療模式。日前,「免疫+放療」的模式成了明星網紅組合。這真的能成為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免疫+放療」模式成明星組合江蘇省衛健委日前公布的「2019年江蘇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 年,全省居民的首位死因為惡性腫瘤,構成比為30.20%,也就是說,江蘇去年死亡者中三成源於癌症。據了解,癌症已經連續多年為江蘇的頭號死因,所以,很多人「談癌色變」。與之對抗的除了積極預防就是有效治療。我們能不能試試免疫聯合放療的模式?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眾所周知,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中所做出的貢獻。也就是說,因為他們在腫瘤的免疫治療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擊敗了諸多醫學科學家,榮膺此殊榮。有些民眾可能會感到迷惑,為什麼諾貝爾獎會頒發給研究腫瘤免疫治療的科學家?
  • 未來十年免疫治療將使大部分癌症消褪
    很多醫生,甚至一些科學家都認為腫瘤太複雜了,而且越研究發現它越複雜,經常會看到癌症的細胞,以百計、千計乃至萬計的基因發生突變。在同一種癌症,甚至同一個病人的不同癌症細胞中,基因突變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也通過轉錄組測序,發現癌症細胞表達比較高,而正常細胞表達非常低或者幾乎沒有癌症的相關抗原。試想,如果針對這些新抗原發起有效免疫攻擊,就有可能治癒癌症。在血液腫瘤中,由於是流動的,相對而言免疫抑制及營養抑制比較低,這種治療方法會非常有效。而實體瘤(即癌症)中,要使癌症組織從免疫抑制變成免疫戰場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克服免疫抑制及營養抑制癌症局部微環境,才可能成為免疫的「戰場」。
  • 提高免疫治療的成功率,可能對擊敗癌症至關重要
    這些微生物中的一些會激活炎症反應並破壞粘液層,從而創造出支持腫瘤生長的環境; 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梭桿菌存在於三分之一的腸癌患者中,並且這些細菌最常出現在結腸右側癌症中,梭桿菌陽性的右半結腸患者預後通常更差。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為患有梭桿菌的患者提供益生菌膠囊後,可糾正腸道的生態系統,治療後患者體內的梭桿菌顯著下降。
  • 靶向SerpinB9的癌症免疫治療
    靶向SerpinB9的癌症免疫治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7:32 通過抗serpinb9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以及進行免疫治療,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Reza Abdi研究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 聽醫生詳解最先進的癌症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癌症,這個詞總會帶給人們沉重的聯想癌症患者集中的醫院腫瘤病區是否總是愁雲慘澹、氣氛壓抑?近日,在市中心醫院腫瘤三病區醫護人員開展了一場「有愛無痛 與『艾』同行」宣教活動為患者講抗癌知識,送去關愛和溫暖掃去患者心頭的陰霾醫生向患者介紹了近幾年新興的治療手段免疫治療的機制及適應症癌症免疫治療免疫療法被稱為治癒癌症的新希望,該治療方法獲得
  • 癌症免疫治療成效取決於合適的生物標記檢測
    免疫系統或成為癌症治療的一大關鍵。在日前召開的一個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上,專家表示,有別於直接針對腫瘤的傳統療法,免疫治療是重新啟動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惡性細胞,癌症患者應接受生物標記檢測,找出更適合自己的免疫治療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今年 4 月 15 - 21 日是第 26 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為「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中寫道「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
  • 癌症患者:PD1/PD-L1免疫治療適合我嗎?多久見效?
    原載丨邱立新醫生 (ID:qiulixinyisheng)近10年來,免疫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癌症治療手段,為許多癌症患者帶來了生命的曙光。一般來說,PD-L1高表達:對免疫藥物治療效果可能比較好;PD-L1低表達或不表達:對免疫藥物治療可能比較差。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PD-L1高表達的患者療效卻不如人意,而PD-L1低表達的患者,效果卻出奇的好。分析如下:1、PDL1表達的檢測準確性不高。2、PDL1不同腫瘤部位表達水平不同,同時患者接受其他治療的同時也會改變PDL1表達。
  • 基於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手冊(患者版)
    正常人體內也會產生突變細胞進一步變為癌細胞。由於我們有免疫系統的保護,通常我們不會得癌症。癌細胞表面的肽由稱為MHC或HLA的分子遞呈,這些呈遞在細胞上的肽是獨特的,我們稱為特異性抗原。大部分效應T細胞發揮清除病毒的作用,另一部分會存活長達十幾年到幾十年成為記憶性T細胞,在下一次接觸到低劑量抗原就可發生高強度的免疫應答。所以,基於T-DC修復和重建的免疫防護系統可以持續發揮作用數十年,並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重新進入循環發揮作用。臨床中正在開展許多針對癌症的治療性疫苗接種途徑。
  • 「治癒癌症」更近一步!癌症免疫治療新靶點被發現
    近些年來,針對T淋巴細胞開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人類治癒癌症帶來了希望。然而,這種類型的治療手段對於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效果。PD-1及PD-L1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率大約在20%左右,仍有80%左右的患者對治療耐受。因此,需要尋找可以預測療效的新的生物標記物。
  • 15000字深度長文,詳解人類癌症與免疫治療發展史
    正文  代謝是外在的免疫,免疫是內在的代謝;代謝的本質是同化,免疫的本質是清除。15000字深度長文,詳解人類癌症與免疫治療發展史。對於一個已經進入臨床階段並進展的癌症病灶(原位持續增殖或者可轉移的),有沒有癌細胞獨有的抗原?進展狀態的病灶存不存在人體細胞在任何時期都沒有表達過的抗原性質(免疫原性)的物質?目前看癌症抗原領域有如下觀點:癌細胞存在獨有的抗原嗎?還是共享的?例如有些CEA/AFP是人類胎兒時期的蛋白質,且功能現在也不清楚。
  • 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用了,為何癌症還會復發
    在癌症的諸多治療手段中,手術治療,是最有希望根除原發病灶的,因為無論是靶向藥物,還是化療藥物,亦或是放療,只能一點一點的殺死腫瘤細胞,過程漫長。而手術可以在瞬時就消滅掉腫瘤病灶。但這只是理論上說,實際上有不少的癌症患者仍然會有癌細胞殘留,導致癌症復發。因為癌症就像是一棵大樹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大樹的地上部分,實際上地下大樹已經長出了很多根系,向四面八方蔓延。
  • 讓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翻倍,科學家發現這類細菌能影響PD-1免疫治療效果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居然對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有著巨大影響。 二、腸道菌群讓抗PD-1/ PD-L1免疫治療更有效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量的臨床試驗線索都表明微生物組對於癌症研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