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把用戶需求翻譯成產品的特性,然後給這個產品做了定價以後,下一步就需要考慮如何把這個產品更有效地遞交到用戶的手裡。
這是從價值的產生進入到價值傳遞的環節,這裡給大家強調打法升級,傳統的廣告轟炸正在逐漸失靈。
我們先說原來的出貨方式。過去的思維是,只要找到一個亮眼的核心賣點,就能把產品從滯銷變成暢銷,那麼這樣的一個點子肯定要值百萬了。
但是這樣的點子是否真的存在?很多做產品營銷的人員都在苦苦地探索這條路,想要把稻草當做金條賣出去,這顯然是所有營銷人的終極夢想。
那麼為了實現這樣的夢想,傳統的營銷方式是怎麼做的呢?通常是基於賣點思維來設計不同的賣點,這樣的思維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回答出你的產品是什麼,給產品做一個定位。比如說產品是碳酸飲料,礦泉水,還是茶飲料,在大的行業裡進行選擇一個細分品類。
第二步,說清楚跟其他品牌的產品有什麼不同。這些不同可能體現在外觀屬性、工藝、成分。在這些外在的屬性上找到一點或者多點差異,然後形成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
第三步,證明所說的不同是實實在在的,是可信的,打造所謂的信任狀。為什麼說自家的產品非常好,因為從銷量、權威認證以及名人背書等方面可以體現。
但是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效果事實上並不是特別的好,尤其是到現在廣告經濟的年代。
走到哪兒都能看到廣告,普通的用戶和消費者已經對廣告逐漸產生免疫能力。
原來看到廣告還蠻新奇,現在看到廣告已經司空見慣了。他播他的,用戶和消費者則幹著自己的事情,就好像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一扇百葉窗。
當我們想接收信息的時候,百葉窗是打開的,廣告信息有可能可以進來。
但是當我們有自己的事情做,例如低頭玩手機或者著急趕路的時候,廣告信息就完全無法進入,心智中的百葉窗把這些信息給屏蔽掉了。
因此自賣自誇的廣告,王婆賣瓜式的營銷已經越來越受到了挑戰,可能資源投入的並不少,廣告費用也沒有少花,但實際上的營銷效果卻大打折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