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營銷落實到這3個公式,讓每一筆投入都井井有條

2020-11-28 前瞻網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

微信ID:Notesman

今日筆記俠客 | 李偉 責編 | kay

內容來源:2017年2017年8月19日,念智品牌董事長劉逸春在《正和島約局實戰營銷大課》上所做演講。

精華筆記·商業營銷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我們真的懂營銷嗎?

營銷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談營銷,我們到底在解決什麼問題?

一、所有商業的核心:

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

我的營銷理念來自於一個法國童話故事《小王子》。

外星球上有一個小王子,由於跟他的玫瑰花吵架了,他一氣之下離開了他所在的那個星球,來到了地球。在一片森林裡,他遇到了一隻小狐狸,他就跟小狐狸說,狐狸你來跟我玩吧,狐狸說,NO,我不能跟你玩。

小王子很奇怪:你也一個人,我也一個人,你為什麼不能跟我玩呢?這個時候小狐狸說,因為你還沒有開始馴養我。

小王子問狐狸,什麼是馴養?這個時候小狐狸告訴他,馴養就是建立聯繫,建立連接。當你還沒有馴養我的時候,你跟千千萬萬個小王子一樣,我也跟千千萬萬個小狐狸一樣,我們之間還沒有建立關係,當你開始馴養我的時候,我們就有連接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小王子》是個簡單的故事,包含了許多本質——人與人相處的、做商業的、做營銷的本質是什麼?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

也就是說,當我們沒有把這些東西放回到本質的維度,你就沒能解決用戶的問題,會不斷地被用戶的問題困擾;當你回歸到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的時候,你就開始把所謂的中心化,變成跟你的用戶、消費者產生連接、發生互動了。

當達到這一階段,你的營銷、決策,所有事情都可以換一個維度——

你的企業、產品、服務,承載了怎樣的愛?

當你把產品、服務賣給用戶的時候,你承擔了怎樣的責任?

你通過產品創新,給到用戶的是一種怎樣的期待?

當你跟他進行了品牌黏度的傳播之後,你與他形成了怎樣的依賴?

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我認為這是所有商業的核心,所有一切的核心。

二、先有使命,後有戰略

1.企業的存在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談營銷,我們要回到企業的維度。企業就像是社會的器官,與人體的心肝腎肺脾一樣,要實現一定功能。

一個企業為什麼存在?企業是為解決社會的問題而存在的,想賺更多的錢,你就要去解決更大的社會問題。

我們一直在講,所謂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義務;而我認為,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業務,當你把社會責任當成業務去經營的時候,你都會用另外的方式來看待你面對的責任或者其他方面。

以馬云為例,剛開始做淘寶平臺的時候,由於實現不了交易,需要做出支付寶這類產品。但是考慮做支付寶的時候,大家都說做支付寶是違法的,這麼做是會進監獄的。所以,這個構思他們猶豫了一年,遲遲沒有下決心。

後來他到了博鰲論壇,論壇剛好在談一個話題:勇氣、責任與擔當。你要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勇氣、責任與擔當,你要認定這個事情是對的,它是對社會有用的。作為一個企業家,你的責任是承擔起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後來,馬雲做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產品,他真正配得上談一個企業家的勇氣、責任、擔當。

2.先有使命,後有戰略。

我們經常做企業戰略,一做一大堆,我認為,一個企業如果要持續發展、持續增長、持續獲得競爭力,就要做一個東西:置於戰略之上的,使命。先有使命,後有戰略。

使命幫你解決一個問題:我的事業是什麼,而不是什麼。

《基業常青》講過,一個企業如何通過自我進化,通過不斷學習去創建一個基業常青的組織。衡量一個企業是否能夠基業常青,就問一個問題:如果你的企業一夜之間消失,社會是否會對你若有所失?

我們把這個問題套在阿里巴巴上,當阿里巴巴這個公司一夜之間消失了,社會是否會對它若有所失?

同理,當京東這個公司一夜之間消失了,社會是否會對它若有所失?當樂視這個公司一夜之間消失了,社會是否會對它若有所失?

當你的公司一夜之間消失了,社會是否會因為你的消失而對你若有所失?

為什麼我們的企業不能持續發展?不能在這個行業佔據一片領域、佔據一片高度?因為這個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是不夠的,當你這個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夠的時候,所有營銷包裝的價值都是虛無的。

其實還有一些企業位於行業的隱形冠位,比如溫氏家,一個經營雞肉的企業,體量在幾百億,它的存在對社會是有價值的,當這樣一個企業一夜之間消失,我們吃雞肉就會遇到問題,所以社會允許它賺錢是必然的。

回顧《小王子》的故事,如果不從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這個環節考慮的話,你覺得自己很牛是有問題的,只有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所有營銷的道法術才有用。

三、企業的立命之本

我們有一個戰略構建的模型:

企業立命之本的第一個維度叫做立命之本,即企業的使命;

第二個維度叫做定義你的天下,即企業戰略,你要為企業的願景定模,與整個品牌話語體系的打造相關;

第三個維度有關產品的價值,放射性的產品概念怎麼做、精準視覺表現怎麼做、數列式產品結構怎麼做等,都非常關鍵。

四、營銷的三大算法

營銷的三大算法,說白了就幾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如何打造品牌爆發力;

第二個維度:如何打造整個渠道傳播力;

第三個維度:如何做好整個數據反饋度。

我一直在講,所有一切,如果不能用科學的數學等式把它表現出來,都經不起推敲。我們要把營銷費用看成是一筆投資,怎樣才能讓這種錢的投入更科學呢?我們團隊的理解是,你要了解成功營銷的算法。

公式一:

憑藉哲學層面的思考,再加上科學的營銷算法,我們總結了一套營銷能量爆發的公式:

營銷能量=品牌爆發力×渠道傳播力×數據反饋度。

原來,我們講的USP是獨特的銷售主張。但現在,我們在做任何一場營銷活動的時候,僅找到一個獨特的銷售主張已經遠遠不夠,一定從新的USP端來考慮:戰略方向、用戶圈層、整個產品的幾個維度的力量如何打造等,都要考慮。

我們做一場活動是希望能夠被打分的,只有曝光量還不夠,還要看通過曝光量增長的粉絲數。用下方的公式,你會基本知道你的數字營銷水平在哪裡。

公式二:

數字營銷分=(曝光量/100+粉絲數×5+互動量×3+銷量×32)×行業係數×傳播渠道係數。

公式三:

營銷增長價值=銷售值+品牌值+增長估值=銷售收入-成本+(曝光量/100+粉絲量×5+互動量×3)×行業係數×渠道傳播係數+目前估值-原有估值。

我們最關注什麼呢?如何規劃ROI。做營銷時,可以用你的銷售值加品牌增長的估值,算出這一筆投入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

我們每個人都在經營自己的公司,經營自己的產品,但已經不能按照原來的線性思維,預測投廣告預算會產生多少銷量、多少價值。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其它的公司,他們每次營銷活動,是通過算法做的。

不是我們不做創意,做創意必須放在營銷的核心算法當中才有價值。

案例:一條毛巾引爆朋友圈

這是一個持續創業者的故事,最多的時候他擁有28種產品,但是公司卻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之下舉步維艱。在他瀕臨倒閉的時候,他有了個機會見到了雷軍,感受到小米的模式的厲害,決定砍掉冗餘的產品。

2015年年底,籌集最後一百萬再次上路,他去了新疆。2016年底,經過一年的數字營銷實踐,他的公司估值已經大概三億,而且公司人很少,他就是最生活的「毛巾哥」。

是什麼成就了他呢?我們以毛巾為例,聊聊整個營銷爆發的算法。

戰略S

簡化產品線+主打單品爆款+極致產品體驗+快速推動+口碑打造

為什麼「毛巾哥」的投入是有價值的?我們當時告訴他:你公司現在沒有太多資源,你要走極簡化的產品線,快速推動口碑體驗的打造。

產品P

新疆阿瓦提長絨棉+男女款2個品類

在產品上,他找到一個維度,新疆的阿爾瓦提長絨棉,製作了男女款。

用戶U

18-35歲+北上廣深及二線城市+學生及白領人群+追求品質的新父母+愛乾淨的差旅人士

創意O

創業心路歷程+一個父親的責任+雷軍支持的理由+入選G20的唯一指定毛巾

所有的創意都是根據什麼?根據你的戰略產品。創意也要定得極簡,經常很多人做創意就是想做多,可是用戶記得住嗎?多了會變得雜而亂,沒有主性。

當時我們在創意內容方面提了幾個建議:整個創業的心路歷程、一個父親的責任、雷軍支持的理由,同時還入選了G20的唯一指定毛巾,可以把這些內容寫出來。網際網路傳播也好,線下傳播也好,所有的創意多於三條都是扯。

渠道C

時尚生活類公眾號發布+朋友圈熱文轉發+新聞口碑類+線下分享會

在網際網路中,我們要把所有的東西進行篩減。什麼叫圈層營銷?就是將自身做到極致,通過圈層商業理論將用戶進行篩選和過濾。

《必然》書中提到一件事,非常重要:將用戶進行篩選過濾。通過篩選過濾,實現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最佳匹配,將自身做到極致。

在清楚的戰略,好產品的概念和包裝,精準用戶的鎖定,極簡創意的呈現都實現之後,你就可以對用戶進行篩選過濾了。通過出現的場合、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你就有可能實現產品和服務和用戶之間的最佳匹配。

反饋I

1000多篇次10萬+閱讀+上線1小時售罄60,000條+半年度銷售額超5000萬+40多萬個買家貢獻180萬次好評互動

當我們把整個做出來之後,它的營銷數字活動就變得可評估了,當我們把用戶+戰略+產品+渠道+創意+反饋的方式合起來之後,它就變成一個營銷矩陣。

五、品牌爆發的核心算法

案例:黃太吉

幾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黃太吉這個案例刷屏過。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也是一個所謂的營銷高手,黃太吉在數字創意方面玩得風生水起:話題製造(微博營銷8000多條),長篇的大作,廣告的話語,節日借勢,搞了一系列活動,吸睛方案一波接一波。

但是就在去年的時候,赫暢發布了一封名為《沒有低谷,哪有巔峰》的公開承認信:我們確實關閉了一大半的工廠店。

為什麼創意如此之棒,粉絲如此之多,互動如此之強,卻淹沒在網際網路整個浪潮當中?這麼肆意的創意,為什麼沒有獲得持續增長呢?

這就要回到一個關鍵,商業是有邏輯的,不單是創意、不單是想像力。說不出來做不到,說不清楚做不好!

當在進行所有瘋狂創意的時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理解商業的邏輯。真正構建出我們的商業邏輯,就跟科學的數學等式一樣美妙。

我怎樣將我的商業邏輯說得出來、說得清楚,在這個維度才是最關鍵的。我們要追求單點的突破,但是底層邏輯一定要是系統的思考,支持我單點突破,這些品牌沒有持續爆發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真正掌握品牌爆發的核心算法。

公式三:

那品牌的爆發核心算法是怎麼樣呢?品牌爆發力=±戰略 x(產品+用戶)x創意²

案例:不鏽鋼防護欄

這個做不鏽鋼防護欄的品牌經過三年做到十多個億。

在保定有一個企業,自己生產不鏽鋼裝飾管,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把這些裝飾管賣給那些五金店、夫妻店,店鋪再賣給需要防護窗防護欄的業主,做得還不錯。但我們發現這裡面有一個惡性循環:

由於不鏽鋼裝飾管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廠家把產品給到經銷商,經銷商在賣給終端的過程中就開始打價格戰。有一位經銷商曾說,一年可以做到三千多萬的銷售額,但是淨利潤不超過五萬塊,不划算。

而我看到那些五金夫妻店的生存狀態,幾乎是老公在那裡切割,老婆背個小孩。切割的聲音擾民,被投訴,惹來城管,活得非常艱難。

在這個環節當中,上遊不好,中遊、下遊、消費者也不好。

我們通過剛才講的企業社會價值論,思考整個商業邏輯:誰能夠讓這些加工戶更好地生存,誰就可能承擔起不鏽鋼的社會價值,讓家裝領域更好地生存,讓終端更好。

當我站在企業價值論角度看,我發現實現這個行業的商業價值其實很容易。

當時我們研究了整個建築行業,發現防盜門已經品牌化了,但不鏽鋼行業卻沒有一個品牌做到這集成化和品牌化。於是建議他轉型,把不鏽鋼設計成歐式、中式、雅式、復古、等品牌,讓他變成品牌店,在每個城市找加工中心進行集成加工。

我認為,營銷就是佔便宜。

營銷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它是把社會學、人力學、基因學等學科集大成。我們做營銷的時候要要懂得佔便宜。在營銷中,有很多機制是可以運營的。

做一個新的品牌,佔便宜要從它的名字開始。以剛才的不鏽鋼行業企業為例,我們從原點開始思考怎麼佔便宜,查找不鏽鋼的誕生資料。

一戰期間,英國軍隊的槍膛不防雨,生鏽後子彈發不出去,枉死了十幾萬人。一個叫亨利·不勒利的博士發明了不鏽鋼。我們一查亨利·不勒利還沒有註冊,我們就註冊了,並給出了這樣一個廣告語:

「落後就落後,二十年不生鏽,不鏽鋼行業的領導品牌——不勒利。」

這個公司做了三年就價值十幾個億了,迅速獲得很多投資,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真正解決這個行業原來存在的不好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社會價值論中,算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做對了,產品用戶創意是能夠通過平臺來爆發的。

六、案例詳解:深海800米餐廳

背景:餐飲消費大環境變化,如何重新綻放?

2012年,政策是的中國所有的靠政務存活的餐飲全部下沉。

怡香春竹(現深海800米餐廳)是個火鍋店,當時受大環境影響,生意也非常慘澹。如何重新綻放,獲得爆發,是負責人面對的核心問題。他找我解憂,問我「你能不能給我打造成一個像黃太吉一樣的品牌?」我說,一定要做到:看破,放下,自在。

看破

看破一個事情:中國的消費升級跟中產階級崛起,這個火焰會不會熄滅?不會。

首先,如果中產階級不崛起,中國就會進入到中等收入陷阱,就會像南美南非那些國家的境地,這是中國不允許的;第二,在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靠政務消費支持你這個公司生存的環境還會不會再來?

所以整個中產階級崛起的大勢很好。

放下

做政務消費,原來確實很好,完成了整個原始資本的積累,但是如果你現在還用怡香春竹那麼難看的品牌去做,消費者還會去嗎?無論對你的怡香春竹有多少感情,對它來說,這個品牌只能做到自生自滅了。不放下它,不可能重生。

自在

我問這個餐館的負責人,你做這個行業做了十年,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他說了三點:海鮮的供應鏈非常好,保證新鮮;在管理上,即便很大的店,我也有能力讓新消費群體滿意;我對成本控制得很好,裝修一個三千萬檔次的店,我只花八百萬就能裝好。

那麼,有供應鏈優勢、有管理優勢、有成本控制優勢,還怕什麼?

從戰略S、產品P、用戶U、創意O角度詳解深海八百米餐廳轉型:

戰略S

怡香春竹集團決定接受改造,於是,我們對它進行戰略升級。

做戰略,方向不對,多做多錯;方向正確,事半功倍。

做戰略的時候一定從兩個維度出發,哲學和科學。你企業的存在是為解決社會問題存在的,如果你想做得更大、賺更多的錢,就去解決社會的更大問題。

基於社會責任、市場環境、行業趨勢、人群特點綜合數據,我們將怡香春竹進行了重新布局。

根據原來54%公務、政務消費,29%的消費升級中產崛起,77%極佳的海鮮供應鏈掌控力,確定了極簡的戰略——聚焦於海洋,在海洋當中挖金礦。怎麼挖金礦呢?

我們再把海洋戰略進行細化,提出了深海戰略。什麼叫深海戰略?深海戰略就兩個關健詞:新鮮、健康。也就是說深海就代表著新鮮跟健康這兩個概念。

我們幫他做了三層戰略:

第一層,轉型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企業要活著。由於整個人工成本提升,管理成本越來越高,原來的做法已經很難了,我必須快速創建一個品牌讓這個企業活下去。

我一直在講一個觀點,營銷是佔人類記憶當中的便宜。做深海戰略,我們怎麼取名字?我們認為深海是最乾淨的,深海哪個地方最乾淨?深海800米,於是我們推的第一個品牌就叫深海800米。

第二層,你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品牌。我就幫他再進行延伸,把生鮮的製造、深海的燜鍋、深海的一系列品牌做深做透,解決它一系列的發展問題。

第三層,我們把水產養殖、中央供貨、冷送的鏈條、餐廳的體驗,跟深海深加工連結起來,打造深海戰略價值鏈。

具體做法:

第一步,我要打造一個爆品項目,這個爆品項目叫深海八百米。我首先在浦東168廣場、北京王府井、雙井開出旗艦店,把整個爆品落實下來。

第二步,原來的公司叫怡香春竹,我說過,公司的名字最好把戰略放進去,讓人家明白你是做什麼的。我決定不要再叫怡香春竹餐飲集團了,改成中國深海餐飲集團,通過一個名字,它的整個業務領域就表達清楚了。

在色調上,你看市場上所有的餐廳,小清新、古樸、黃色、綠色……沒有一家湛藍湛藍的。我們覺得這個品牌既然做深海產品,執行深海戰略,從視覺上,就表一定要把這種便宜做透,把色調定義成格調之藍。

在傳播方面也有便宜,當一個漂亮的女孩子站在一個湛藍湛藍的空間當中,她就有點像一個夢幻的公主,光一打這種照片拍出來很夢幻、特別漂亮。這女孩就會在朋友圈分享。

我再做一個促銷,原本288一位的用餐費,分享一次立減50塊。本來照片很漂亮,又有實際的優惠,她會願意拿出來分享,你的傳播就有可能形成圈層了。

產品P

產品不止是吃的東西,還是一個產品的感知體系。我們一直認為,產品是戰略落地的原理之一,如果你的產品沒有打造好,市場推廣的力量就不夠。

我的戰略叫深海,戰略是新鮮和健康。

產品落地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指標:產品視覺的新鮮度;體驗產品的匹配度;產品價值的感知度。

我們雖然是海鮮自助,但是為了讓客戶感覺到超值,我們怎麼做?當客人在桌邊坐下去之後,我把刺身、象拔蚌等很漂亮的拼盤都放下來,在自助餐廳受到服務體驗,會讓你覺得超值又願意分享。

實際上,我們去自助餐廳的時候是不願意拍照片的,因為拿了一堆東西,很亂,拍照會有種low的感覺。而海鮮這個東西比較好處理,我提前準備好,擺一排,客人來了,我直接把盤子抽出來往桌上一擺就行。

拍照分享象拔蚌有50元的優惠,你會願意馬上分享,顧客拍出來的海鮮就像是去吃幾萬塊錢的海鮮大餐。

我先把我的藍色用到極致,再幾個場景維度做好,提升感知度,再就是指標,你的產品無論是服務型產品還是普通產品,都要讓用戶參與,不斷進行迭代升級,你的產品就可以擁有持續活力。

用戶U

我們認為,做一家企業一定要懂得圈層。

為什麼會有圈層?移動網際網路在發展,我們開始談網際網路+,但是我們沒有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到底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最根本的改變就是信息的大爆炸,我們不再怎麼看電視,我們也看不完那麼多的信息。在今天,一天裡產生的信息量是之前兩千年產生信息量的總和,面對這麼大的信息量,我們是不知道怎麼選擇的。

我們獲取信息的結構方式發生了改變,我們只關注跟我們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相關的信息。

舉個例子,每個人的微信朋友圈有著至少500到5000人,但我常關注的也就幾個人的信息。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被這個圈層所影響,而這個圈層是根據興趣、愛好、價值觀所決定的。比如二次元圈層已經有兩億用戶了,做二次元最好的是B站。

當人們開始圈層化,那商業是否也已經圈層化了?產品和服務對應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用戶不再只是消費,而是變成有共同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群體之間的連接,他根本就不是在消費你的產品。

褚橙也在做圈層商業,外界人知不知道沒關係,所有創業者、所有被這種精神所影響的都會購買。褚橙要是賣60塊我還不好意思買,賣到260、360、560我才可能買,送給跟我興趣、態度、愛好、價值觀相同的人。

當產品模式不再是消費,而是群體之間的連接的時候,我們的營銷是不是也要開始改變了?

原來,營銷講的是如何構建產品,如何進行價值設計,如何進行渠道淨利,如何做促銷推廣,用這種營銷方式、這種做法產品就中心化了,一切東西都是設計的。

但是當你變成圈層商業之後,價格以及其它方面是可以不斷迭代升級的,用戶可以參與定價與你共同來設計。

營銷跟傳播有一個圈層模型,我們把用戶分成不同圈層,就可以把圈層力量發揮出來。

1.大眾圈層。你不要講價值觀,這個圈層的用戶不相信,我們要講效益,如何高效給到他折扣,給到他真正的實惠,就是我們賦予大眾圈層的一種方法。

2.興趣圈層。興趣圈層裡面那不能是虛的東西,你要更多做地滿足內容方面的訴求。

3.粉絲圈層。在粉絲圈層,你要做滿足情感訴求、效益、內容,通過這些,我們將更把一系列活動做得比較簡單、直接、精準。

圈層模型實踐案例:藍色風暴計劃

針對不同圈層,我們做了不同導向的營銷活動。

以效率為導向的大眾圈層:

第一藍:通過價格優惠,利用導向性將客戶分流,錯開高峰,提高服務率。

第二藍:智能選座點餐,最大程度為客戶節省時間,提高翻臺率。

以內容為導向的興趣圈層:

第三藍:身穿藍色衣服用餐,並發微博分享即可免單或100元代金券。

第四藍:藍色風「鮑」,到深海800米即可享用稀有「藍色鮑魚」。

第五藍:拍照分享到微博、微信,或在點評網上的點評,送50元代金券。

以情感為導向的粉絲圈層:

第六藍:邀請以藍色作為主隊球衣的申花隊知名球員不定期在深海800米上海餐廳聚會,並進行自媒體和朋友圈造勢。

第七藍:深海800米藍色名媛之夜。

創意O

什麼叫創意?創意就是要讓一個弱小的事物站在一個強大的立場說話。也就是說,好的東西你必須要找到一個非常強大的立場表達出來。

例如,賈偉老師做的55度杯,本來很普通,技術難度也不是特別高,但是為什麼他能賣得那麼火?因為賈偉通過想像力,讓一個弱小的事物站在市場來說話。他講了他女兒因為熱水燙傷的故事,在立場上迅速打動了人心。

當一個人的正氣到達一定程度,同時使命戰略非常清楚的時候,所有好創意是能夠向你鋪面而來的。當我們要把整個使命,從一走向無窮,有些東西你是求而不可所得的。

一個好的創意、可以持續爆發的創意,一定是它能夠站在解決社會問題的方面的。

那些做得持久、持續盈利的企業,企業家內心的能量一定很正,是可持續的企業家。而有一些企業忽上忽下,因為它實現的是個人的創業野心和欲望,有句俗話:天要讓誰亡,必先讓其狂。

我們都知道,現在整個消費升級對消費類產品服務已經提出了新的需求,中國社會整體的消費格局已經較為成熟,由一味的追求廉價,到越來越願意多花點錢買好的東西,消費升級倒逼的是企業整個產品營銷升級。

好多的人都說營銷已死,我會發笑。因為營銷和銷售是不同的,真正的做營銷是從你產品的開發、研發以及整個市場需求開始研究的。

本文來源筆記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記住這3個最賺錢的營銷法則!
    大家對猶太人的謬讚自古以來都非常高,他們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商人」,這是不可否認的,猶太人的經商智慧在現代社會中也備受重用。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忙碌一生卻一無所獲,始終在為溫飽掙扎,而有些富人幹活很少,賺錢卻頗為輕鬆。其實,窮人與富人之間的最大差距就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
  • 廣告營銷投入為什麼像個無底洞?原因在這裡
    當企業把用戶需求翻譯成產品的特性,然後給這個產品做了定價以後,下一步就需要考慮如何把這個產品更有效地遞交到用戶的手裡。這是從價值的產生進入到價值傳遞的環節,這裡給大家強調打法升級,傳統的廣告轟炸正在逐漸失靈。我們先說原來的出貨方式。過去的思維是,只要找到一個亮眼的核心賣點,就能把產品從滯銷變成暢銷,那麼這樣的一個點子肯定要值百萬了。
  • 科學網—基金投入是一筆「生意」
    基金從撰寫申請書起,網評、會評、通知,都讓申請人牽腸掛肚,寢食難安。那麼基金的本質是什麼?基金最關注的是什麼?在基金被評價體制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後,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已經「千人千面」。 筆者認為,基金本質就是一筆錢,同任何商業基金要賺錢一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有明確目的,主要是解決科學問題。但恰恰是這個目的最容易被忽視,且與技術問題搞混。
  • 開悟的人最可怕,營銷中只看透這一點,每一步都能收穫
    很多銷售面談客戶,見面第一句話往往就是,我們產品質量如何如何好,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優勢1、2、3,價格最優,售後最好,已經有多少多少客戶選用……其實,這些銷售從第一步就做錯了,還不知道。這些都是沒有用的屁話,跟客戶一點關係都沒有。
  • 用數學公式解釋什麼是裂變營銷?
    裂變營銷是有種子用戶,通過種子用戶傳播出去,一個人的覆蓋面少則上百多則上千的覆蓋量,一層一層的傳播。這個過程很明顯是由少到多,越傳播人越多(一句話說,你設計的模式能夠自發引導用戶帶用戶);舉個例子,現在假設就一個人為種子用戶,每天這個人可以發展兩個用戶,再過一天,這兩個可以發展四個用戶,到第十天你知道會發展多少用戶嗎?
  • 成為百萬富翁的四個經典公式
    對於如何理財,理財師也給出了平凡人能成功理財致富的四大公式,能助你理財一臂之力!公式一:支出=收入-儲蓄目的:先省錢再消費很多理財意識較強的工薪族,每月領到薪水後,待日常生活消費後,再將剩餘的錢存入銀行。但是有些人卻發現,由於自己無計劃地消費,每月所能存入銀行的錢非常少。
  • 電影營銷:從媒體營銷到社會化營銷的升級
    而這,正是電影營銷公司的工作。   據估計,2013年電影產量將超過700部,銀幕數有望超過17000塊。雖然電影營銷環節實際投入額很難做精確的統計,但面對這樣一個巨大市場派發的紅利,營銷環節的商機顯然不言而喻。
  • 大學生因寫一手「楔形」字火了,每一筆都橫平豎直,閱卷老師看哭
    所以這也不是沒有根據而言,只不過大家現在都很少寫字了。 大學生因寫一手「楔形」字火了,每一筆都橫平豎直,閱卷老師看哭 說到寫字,應該還是上學的時候寫的字最多了,上班之後,人們都開始用電腦,手機語音根本就很少
  • 這一筆籤出了服刑人員的「白晝流星」
    影片共分為七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表達的含義都不一樣,其中「白晝流星」篇章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以前牧民只想守著眼前的這片土地,但自從白晝流星降落後,他們勵志努力奮鬥,早日走出困境。籤訂完協議後,服刑人員表示要倍加珍惜監獄和社會給自己提供的就業機會,在釋放前調整好自己,到新的工作崗位後定會好好表現。
  • 裂變營銷|最簡單有效的引流裂變公式
    新客戶資源(意向目標客戶俗稱流量)不能持續的獲取,而且是不能低成本的獲取(記住,一定是低成本的獲取),那麼企業一定會走入到瓶頸。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如今獲得一個銷售機會的成本幾乎都是 100 元以上。一個客人從收集到轉化成交,至少要 200 元一個人。就是說這個客戶,買不買你的產品,你至少要在他身上花 200元的成本。所以說,現在商業的競爭有多厲害。
  • 一個公式解讀小米營銷的「拉活」秘籍
    小米營銷基於「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思維邏輯,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拉活公式,即:拉活效率=流量*CTR*首調成功率。有效提升拉活效率,促進用戶活躍。並且這些主流媒體都支持Deeplink拉活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將是否投放廣告的決定權交於廣告主,廣告的基礎定向和出價,以及競價eCPM預估都在廣告平臺上完成,而廣告主主要負責評估該用戶/廣告位,是否能轉化為目標用戶或者ROI是否合理。這就意味著廣告主可在投放前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部分流量篩選或排除,減少重複投放或無效投放。
  • 數字營銷3.0時代的答案「智能」與「生態」
    營銷領域每天都在不斷地進化和發展,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再到以媒體創新、內容創新、傳播溝通方式創新為主,現如今邁進了建立在工業4.0(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基礎上、以消費者個性化、碎片化需求為中心的智能營銷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數字營銷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而萌芽。
  • 京東DNN Lab新品用戶營銷的兩種技術方案
    (公式3)使用公式3,可以計算出句子A和句子B夾角的餘弦:首先在餘弦相似度計算中,我們需要構造兩個向量進行相似度計算,在新品推薦中我們如何構造這兩個向量呢?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基於用戶的歷史購買記錄刻畫出用戶對於手機這個品類各特徵的偏好程度,如品牌、價格、顏色、作業系統等偏好。經過計算之後每一個用戶對手機這個品類都有一個特徵偏好向量,這樣將新品手機各個特徵轉換為一個向量即可進行餘弦相似度計算,最後執行排序篩選出靠前的用戶即可。
  • 2020,「整合營銷」已逝,「鏈路時代」來臨
    他說,明年平臺的營銷資源會越發生態化,廣告主可以不止於視頻營銷,可以圍繞IP,把預算輻射到社交、電商、直播、資訊等各個平臺埠,做全面的整合營銷。當時我在臺下算了一筆帳,那檔綜藝的冠名費大約是1億,如果再整合這位負責人提到的生態營銷資源,可能要再花費5000萬預算。但是,中國有幾個廣告主,能在某個綜藝上的投入就花掉1.5億呢?
  • 如何玩轉奧運營銷|可口可樂的奧運營銷戰術攻略
    可口可樂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已經具備穩定而成體系的奧運營銷架構。贊助收入基本能夠佔到奧運整體營銷收入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那些成為奧運會全球或者本土合作夥伴的企業要為此支付很大一筆費用。具體到東京奧運會,TOP贊助商的投入至少要達到一億美元的水平,即便是日本本土的贊助企業也要付出數千萬美元的財政支出,這就對贊助商的奧運營銷策略和執行提出了高要求。
  • 網絡營銷常見術語分別什麼意思,CPC、CPM、CTR、CVR、ROI等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具體公式:ROI=訂單額/消費量(即廣告費用)=(單均額*轉化量)/(CPA*轉化量)=單均額/CPA企業老闆最看重的一個指標,ROI也叫投入產出比,投入了多少廣告費,總共取得了多少銷售額,是老闆最關心的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常見名詞。
  • 爆款產品打造公式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通過不同類型的爆款商品來揭秘背後的計算公式,這裡面有初創型公司,也有創業多年的企業,也有上市企業下屬公司。每一家公司的資源不同,塑造爆款的計算公式也有差別。,這四個方面分別是用戶、產品、渠道、供應鏈。
  • 面試官:「個」字移動一筆,變成什麼字?姑娘:我能答3個
    面試官:「個」字移動一筆,變成什麼字?姑娘:我能答3個如今都說找工作難,其實並不是就業難,真正難的是找到一份剛好適合自己,而自己又正好喜歡的工作。員工們在不停的跳槽,公司在不停的篩選人才,面試就是了員工與公司必經的紐帶,成也面試,敗也面試。
  • 110㎡複式房,上下2層,把大理石從地面裝到牆面,打理的井井有條
    年輕人家裡都喜歡裝極簡、北歐?當然不全是!本案業主是一個90後年輕創業者,不到30歲在合肥小有成就買了屬於自己的房,並且成家立業,有著時尚前衛的裝修理念,更是把大理石從地面裝到牆面,媳婦更是勤快,每天花費1小時拖地,從樓上到樓下。
  • 如何成為郵件營銷「標題黨」?
    ,以及「標題黨」已經逐漸讓人接受,郵件營銷中主題行是決定郵件完成內容營銷使命的關鍵環節之一,如果沒人會打開你的郵件,那麼再完美的郵件內容也會成為滄海遺珠,更不用談及對品牌及投入造成的價值損失。 4.遵守承諾確保營銷技巧奏效 在主題行中加入最後期限往往導致打開、點擊等指標的顯著增加,但是就像我每日經過的一家小店上常年掛著的橫幅和喇叭中大喊的那樣「最後3天,清倉處理,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目前已經幾乎無人再關注,在郵件標題中宣稱的最後促銷期限、秒殺、搶購等等信息,也一定要遵守承諾,否則讓用戶事後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虛的或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