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間看到一條Nature上3天前的新聞,一隻移植了豬心的狒狒Baboon,在異源動物心臟的泵血工作下存活了195天,遠遠打破了以前59天的「心臟工作」存活記錄。
器官移植一直是解決器官功能衰竭的最後一招,但是由於捐獻人數稀少,再加上配型不符、供體生前健康狀況不理想之類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器官供給,很多人在排隊等待中耗盡生命,因此異體移植一直是人們研究期望突破的方向。這時我們熟悉的二師兄,又走到了臺前,鑑於其飲食習慣和作風與人相似(雜食性---天生吃貨,愛睡覺),加上心臟大小跟人的有幾分相似,所以一直有機會在供體動物中脫引而出。但異體移植最大的問題就是免疫排斥,連人和人之間都有不相容,何況異種動物。前期大牛們的報導都說給予移植豬心臟的猴子並沒有長期存活,因此這種方法被認為太危險而無法在人體中進行測試。早在寫CD163敲除豬的時候,就提過,隨著CRISP-Cas基因編輯技術成熟,基因編輯的豬可以更廣泛的用於器官移植供體。
聽說PRRSV研究不用搞了?【會議水記】
有些好奇其中的細節,便跑去找了那篇原始文章。來自德國University Hospital, LMU Munich 的Längin 和同事通過多個方面的優化,顯著提高了異種動物器官移植的存活時間。首先為了降低排斥,他們對供體豬做了基因編輯,通過敲除α1,3半乳糖轉移酶(α1,3-galactosyltransferase)讓其心臟不產生galactose-α1,3-galactose表位,同時表達人源的膜輔因子蛋白(CD46)。為了減少移植後由於免疫反應引起受體動物臟器血栓,還加入了表達血栓調節蛋白(thrombomodulin)。除了在供體豬中做了準備,同時還在移植過程中參照作者做人的器官移植時積累的技術,在保持低溫(8°C)的同時,浸泡液中加入血液成分,並作連續的灌注,保持心臟在體外的活性。
當移植成功後,為避免心臟增生肥大, 首先,他們降低了狒狒的血壓,以匹配豬的血壓。 其次,他們給狒狒使用西羅莫司(temsirolimus),可以抑制細胞增殖來對抗心臟過度生長。 第三,他們優化了以前的激素治療方案。 更早地減少類固醇可的松的用量,來減少心肌肥大。
其實關心這事,主要還是覺得如果以後異體移植成為可能,那移植了豬器官的人們是不是也要擔心非洲豬瘟、藍耳和腹瀉這些致命病毒啦。
--本期完--
版權申明: 本文章文字內容為原創,歡迎轉載,
引用請註明本公眾【VETMOOC】,
已輸入部分錯別字用於防盜版,盜用請仔細校稿。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做刪除和修改
ID:vetmooc
▲長按二維碼▲
關注VETMOOC公眾號
🎧
關注VETMOOC
喜馬拉雅聽
(開車-吃飯-睡前-養眼必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