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使用手機患腦瘤?

2020-12-06 中國網財經

  有研究證明頻繁使用手機10年以上、習慣將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時間隨身攜帶等,都會增加罹患惡性腦腫瘤的風險。而青少年由於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即使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電磁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與其他常見的健康威脅相比也很可能是非常小的,不必為此感到恐慌。

  用手機會導致患上腦瘤?這一點科學家並沒有做出肯定性答覆。然而,近日義大利最高法院卻給出「肯定」的判決。有意思的是,2012年,義大利最高法院也曾判處過一例因使用手機導致腦瘤而獲賠案件。

  來自法新社的報導稱,在電信公司工作了15年的羅伯特·羅密歐,由於每個工作日要使用3—4個小時的手機,2010年被診斷出患上腦瘤。

  手機的輻射是否增加了人們患腦瘤的機率?這一問題從移動電子設備發展的最初階段便一直被爭論不休。那麼,腦瘤到底和打手機有沒有關係?應該怎麼看待其「致癌可能性」?得了腦瘤具體意味著什麼呢?又該如何防範?聽專家如何答疑釋惑——

  流行病學上暫無依據

  手機輻射被認為是腦瘤增長背後的最大原因,是源於2011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手機定義為「可能致癌物」。

  據IARC發布的評估報告稱,無線通信設備產生的無線電頻率電磁場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而這種電磁場可能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到目前為止,手機致癌還只停留在「可能」層面上。

  「手機輻射會不會引起腦瘤,一直存在爭議,」天津腫瘤醫院顱腦腫瘤科主任李文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科學家也利用動物實驗和人群研究來評估手機輻射的致癌性,但截至目前,流行病學上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手機與腦腫瘤風險增加有關。

  李文良認為,手機輻射與腦瘤兩者之間可能會有聯繫,但是聯繫不大。「因為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手機使用呈爆炸性增長,但腦瘤的發生率卻沒有出現相對應的『爆發性增長』,增長速度和手機出現前數量並沒有太顯著的差別。」

  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教授卻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近30年來,上海地區腦瘤年發病率逐年上升,而這30年恰恰是上海手機普及率井噴的一段時期。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男性膠質瘤的發病率提高了1.2倍,女性提高了2.2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腦瘤年發病率為6.2/10萬人,上海地區為7—8/10萬人。而在兒童腫瘤患者中,膠質瘤排名第二,僅次於白血病。周良輔分析認為,除了近年來醫療診斷水平與患者就診率提高之外,頻繁用手機增加患病風險。

  據介紹,有研究證明頻繁使用手機10年以上、習慣將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時間隨身攜帶等,都會增加罹患惡性腦腫瘤的風險。而青少年由於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輻射等於把腦子煮熟了?

  英國學者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把手機放到線蟲的撫育箱裡,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作用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線蟲就像用水煮過一樣。有專家表示:「儘管顱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電磁輻射的穿透力很強,微波穿透顱骨後作用於腦子,等於把腦子煮熟了。」

  對「輻射等於把腦子煮熟了」這一說法,李文良不以為意,他表示,手機釋放的是非電離輻射,與x、γ射線不同,通常只會產生少量熱量,臨床上會出現頭暈、頭疼的症狀,而不會改變人類的DNA。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能證明腦瘤是由於電磁輻射引起的,但電磁輻射如果超過一定強度、持續一定時間就對人體有害,這是國際上公認的。

  因為使用手機時,人體成了天線的一部分,而電磁輻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是腫瘤發病原因之一,這也已經是有定論的。決定影響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體所接受和吸收的輻射劑量大小,因為人體自身對電磁輻射有一定的耐受力,並不是一接受電磁輻射就會出現狀況。當人體接觸的輻射劑量較小時,其自身免疫系統能夠承受;比如有人長時間打電話會出現頭疼、頭暈、皮膚刺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甚至有人會因其影響睡眠,但這種症狀還不能將手機與腫瘤劃上等號,一般來說只要避免長時間接觸手機或者減少打電話時間,症狀都能自然減輕消失。不能忽視的是,當輻射劑量過大或者長期接觸時,就有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一些損害。尤其是兒童,其承受能力較成人要弱得多。因此,建議家長應儘量避免小孩子接觸電磁輻射源。

  多種原因導致腦癌高發

  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手機會帶來神經膠質瘤和聽覺神經瘤等不利影響,但是否會導致其他癌症至今尚無定論。

  文獻顯示,腦腫瘤在人類十大常見腫瘤中的致死和致殘率高居第二和第四位,而膠質瘤則是最常見的腦腫瘤,約佔45%—50%。

  「從臨床統計來看,膠質瘤在各個年齡層都能發現,目前膠質瘤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確,但膠質瘤作為一個典型的惡性腫瘤,跟生物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例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李文良認為,近幾十年腦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除了這些危險因素外,與檢查手段提高和公眾意識增強等密不可分。

  據了解,相對於其他類型的癌症,腦膠質瘤早期的臨床症狀並不十分典型,很多患者直到症狀非常明顯或無法忍受時才選擇就診。

  李文良透露,腦膠質瘤的早期症狀是頭疼,接打手機時間過長也會出現頭疼,不過此頭疼非彼頭疼。數據顯示,大約有30%的腦膠質瘤患者表現為頭痛,其中約有70%的人頭痛會逐漸加重。而且,腦瘤的頭疼一般出現在夜間和晨起的時候,並且伴有陣發性或者搏動性頭疼,到後期就會轉變成持續性劇烈頭疼。需要注意的是,大腦膠質瘤通常表現為前額的疼痛,而小腦膠質瘤則多表現為枕部和頸部的疼痛。若腫瘤短期內明顯進展或者出現瘤內出血,患者會出現急性頭痛發作,此時必須引起重視。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長期頭痛,經濟條件又允許,每年體檢時宜增加頭顱磁共振檢查,對於早期發現顱內病變有很大幫助。

  頭顱CT是篩查顱內病變的「第一道屏障」,通常,在CT發現異常情況後,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頭顱磁共振(MRI)檢查。目前認為,MRI是確診腦膠質瘤的主要檢查手段。若MRI仍然難以確診,PET/CT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檢查措施。

  一場沒有結論的爭論

  手機輻射究竟對人體能造成多大傷害,至今沒人能給一個明確的說法。儘管截止到目前,尚無充足證據支持手機輻射會增加腦腫瘤的風險,但是想要完全排除風險的可能性也並非那麼容易。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即使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電磁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與其他常見的健康威脅相比也很可能是非常小的,不必為此感到恐慌。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等機構和中國科學家還是給出了一些個人降低手機電磁輻射暴露的建議:首先,應儘量減少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以及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其次,在不使用手機時,可以將手機關機並放到遠離人體的地方,千萬不能讓手機「陪睡」;另外,建議經常使用手機及長時間通話者,多使用免提或者耳機方式,特別對於那些手機輻射敏感的人群,採用耳機方式會消除用戶的自覺症狀,在不使用免提時儘量用左耳接聽電話並且左右耳接替接聽;在電話放在口袋裡時,儘量將電池那一面背向人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兒童過早使用手機。

  現在,全球針對手機輻射與人體危害的更多相關大樣本研究正在進行中,相信當這些研究結果揭曉時,我們會對這一問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男子腦瘤竟是手機所致!李佩文專家:患腦腫瘤有7個症狀
    近日,一名義大利男子患腦瘤是手機所致引關注!「我無從選擇,但是我不得不用手機來聯繫同事、安排工作。這15年來不論我在家裡還是車裡,一直這樣做。後來我發現右耳聽力開始受損,到了2010年被診斷出患上腦瘤。幸運的是,腦瘤是良性的。但由於醫生切除了我的聽覺神經,我再也聽不到了。」
  • 長期使用手機會致腦瘤?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消息解讀
    ● 曾經有英國《鏡報》報導稱,60歲英國男子將諾基亞告上了法庭,原因竟是他在做銷售員期間,需經常使用手機,甚至打到手機發熱,5年多與手機形影不離導致他罹患腦瘤。●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手機電波定義為第三類--可能致癌物,因為手機的使用和惡性腦瘤膠質瘤、良性腦瘤聽神經瘤之間有聯繫。
  • 手機會誘發腦瘤再起爭議 專家:輻射對人有影響
    水母網6月8日訊(YMG記者衣文萍)  最近,一條關於手機增加腦瘤風險的消息引起了關注,世界衛生組織首度指出:使用手機可能增加某種腦瘤的風險,這是世衛組織第一次明確提出使用手機可能導致罹患腦瘤。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5月31日以聲明形式稱,使用行動電話或其他無線通信設備「可能增加人類患癌症的機率」。
  • 惡性膠質腦瘤關鍵基因的突變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宣稱,他們發現了最致命的惡性膠質腦瘤最關鍵的基因突變,這對惡性膠質腦瘤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大意義,為癌症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窗口。杜克大學病理學系副教授閻海(音譯)團隊通過整體基因組測序篩選,發現IDH1和IDH2這兩個基因突變不僅在惡性膠質腦瘤晚期出現,在早期腫瘤中也存在。另一位合作者、杜克大學普萊斯頓·羅伯特·蒂斯奇腦腫瘤中心主任戴瑞爾·比格勒說:「這個結果表明,IDH變異是惡性膠質腦瘤最原始的基因突變,即癌變組織中每個癌變的細胞內都發生了這一基因突變。」
  • 手機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少
    手機現在幾乎是使用率最高的電子產品了,那麼你是否知道長期使用手機對人體都有哪些危害呢頭部:增加患腦瘤風險常的打手機會增加罹患腦瘤的潛在風險。每天使用手機一個小時,長期下來,足以增加患腦瘤風險。使用耳機時用免提耳機接聽,並且在電話接通的前五秒切記不能讓手機貼近耳朵眼睛:頻繁接聽手機易患白內障長時間使用手機仍然對眼睛等人體部位有損傷。手機接聽中產生的電磁微波會損傷眼球的晶狀體,破壞細胞通訊連接功能。」連續手機通話兩小時肯定對眼球晶狀體有損傷骨頭:手機輻射或致骨質疏鬆手機電磁場可能會降低骨骼密度導致骨質疏鬆。
  • 九江六歲孩童患腦瘤治病花光父母積蓄 盼得到社會大愛
    原標題:六歲孩童患腦瘤治病花光父母積蓄 盼得到社會大愛  六歲正是上小學一年級的年齡,可彭澤的小潘潘因患腦瘤而錯失了上學機會。為治好她的病,家裡人已花光了所有積蓄,目前孩子的病情正在好轉,但是一大筆後期治療費又讓家人的希望跌入低谷。  近日,潯陽晚報記者見到小潘潘時,她剛從上海化療回來。
  • 把手機放在螞蟻的中間,竟然......太可怕了!!!
    頭部——增加患腦瘤風險美國喬治敦大學腫瘤中心主任說:「我們最新的研究,連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機會增加罹患腦瘤的潛在風險。」無獨有偶,瑞典厄勒布魯大學醫院的醫學專家也發布研究結果稱,他們分析了11項全球相關研究後發現,每天使用手機一個小時,長期下來,足以增加患腦瘤風險。
  • 花季少年高考前被查出患腦瘤 30萬治療費盼救助
    年輕的徐航原本計劃今年參加高考,如今卻患惡性腦幹膠質瘤,躺在病床上,每日與死神搏鬥,與時間賽跑,但他展露出的堅強和樂觀,讓人感動。   高三學生頭暈嘔吐 不料查出惡性腦瘤   徐航是武漢市新洲區一中高三的學生,是班上的尖子生,一直住校,每個月回家一次。
  • 睡覺時把手機放在枕頭下面有什麼危害?
    去年7月,美國馬裡蘭州一名患腦癌的男子認為使用手機使他患上了癌症,於是對手機製造商提起了訴訟。因此,人們在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後再放到耳邊通話。此外,儘量不要用手機聊天,睡覺時也注意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
  • 已證實:經常玩手機,4大危害潛伏在你「身後」!不是開玩笑
    現代人是靠著手機活命,一天不吃飯可以,一個小時離開手機就會全身不自在。 手機雖然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它所產生的輻射,一直讓我們擔憂。 「手機輻射傷身」「長期使用手機會誘發腦瘤」……諸如此類的說法層出不窮。
  • 當心患上「手機手」
    最近,她發現右手使用滑鼠時,手指出現疼痛、麻木,上班時間久了回家端物、提物時還出現突然失手的情況。小曉來到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患上了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也就是俗稱的「手機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鄺濤介紹,以前這種病稱為「媽媽手」,因為媽媽長期保持一個抱孩子餵奶的姿勢,手腕經常疼痛,甚至有時候手都伸不直,又麻又疼,休息按摩也沒有效果。
  • 大腦中的腦電波易受手機電磁波幹擾
    ■背景:在日前廣州舉行國際神經腫瘤治療論壇上,專家指出:近30年來,我國城市男性腦癌發病率狂增100%,女性增加50%,這可能與近年來手機的頻繁使用有關。緊接著,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又傳出消息,動物實驗研究表明,手機對胎兒的腦組織有損害。
  • 煙臺一少年患腦瘤無治癒希望 申請「安樂死」引爭議
    萊山區萊山鎮15歲的少年車永一因患腦瘤,經醫治確認沒有治癒的希望,孩子十分痛苦。在極端絕望的情況下,孩子要求父親向有關部門申請「安樂死」。2月15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孩子的父親車坷峰認為,讓孩子十分痛苦地等待死亡,還不如讓他「安樂死」,這樣對孩子更人道。而醫學界、法律界人士則認為,「安樂死」違反法律和醫療規定,是違法和不人道的。
  • 給手機輻射危害闢辟謠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頻繁使用手機的人往往都是工作和人際關係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情緒更加緊張,這些都是致病的誘因。即便把手機輻射也算作誘因之一,顯然其致病作用也遠遠不如前面幾項。1.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在2002年1月4日公稱,使用手機與患腦瘤的風險沒有關係;2.
  • 納米技術精準給藥,可否對抗低生存率的腦瘤?
    納米技術精準給藥,可否對抗低生存率的腦瘤?實現精準醫療有兩種手段,一是使用機器人的物理手段,精準去除異常細胞;二是利用微控和生物手段,精準投放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當利用微控和生物手段的精準醫療對準癌症,顯示出了具有潛力的未來臨床應用希望。近日,美國化學學會在ACS Nano上就報導了一項基於納米醫學的膠質母細胞瘤(GBM)化學免疫治療(CIT)策略。
  • 王大陸母親因腦腫瘤破裂突然離世,面對毫無症狀的腦瘤該怎麼破?
    早期腦瘤無明顯症狀 生長於顱內的腫瘤統稱為腦瘤。我們都知道,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腦瘤又可分為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顱內的繼發性腦瘤。
  • 得了腦瘤都需要做手術
    得了腦瘤都需要做手術嗎? 腦瘤的治療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腦瘤治療根據病灶大小和部分可選擇手術,放療和化療,輔之以中醫保守治療。腦瘤的治療方案已經比較成熟,多數有效,而且可以輔以中醫藥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腫瘤的復發轉移。
  • 小米手機青春版頻繁重啟怎麼辦
    小米手機青春版頻繁重啟怎麼辦  小米手機青春版如果頻繁重啟,可以檢查一下是否電池接觸有問題,一般應該是軟體問題。  小米手機青春版搭載了一塊4英寸的標準全觸控屏幕,採用了TFT的材質屏幕,1600萬色的解析度為854x480像素,顯示引擎使用ASV半反半透顯示技術,全面提高了液晶屏幕的可視角度
  • 多篇文章直擊腦瘤重要研究成果!
    一直以來,腦瘤都是讓研究人員非常棘手的癌症難題,如果癌症發生轉移,更是能夠威脅患者的生命,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腦瘤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相關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成神經管細胞瘤(MB)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