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指死去丈夫獨立生活的女人容易引起旁人的關注,從而對她說長道短。它的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指的是死了妻子的男子很少做飯,所以看到房頂炊煙的次數比較少。自古以來,人們對寡婦的成見似乎已經形成。過去的女人是很少讀書的,即使讀書也不過是一些列女傳之類,為教女人如何三從四德,如何好女不嫁二夫之類迂腐的觀念。女人死了丈夫後,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沒有任何希望,有孩子還好,如果隻身一人,就只等自己日後皇上發個貞潔牌坊便結束自己悲慘的一生。於是一些不安分的登徒子,便借各種機會接近寡婦,引起周圍鄰裡私下議論紛紛,各種是非紛沓而來。
傳說古代有一個女子,成親不過兩年,丈夫就患風寒死去。成了寡婦後,婆家對她看管很嚴。有一次,家裡的長工不小心把水灑在她的身上,兩人說了幾句話,就被婆婆說成是不守婦道,到處都是關於她的風言風語,連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後來她只好在深夜裡跳井自殺了。
寡婦門前為什麼是非多,說到底,不過是因為社會對女人的欺凌。弱勢群體歷來是社會的欺負對象,各種破事爛事找不到責任人,女人就成為背鍋工具,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動不動就把鍋甩給女人,紅顏禍水就是這麼來的。寡婦更是女人中的弱勢群體,更好欺負,比如說大宋太祖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的天下」,對於已經遭遇不幸的寡婦來說,是非更像是「人在屋中坐,鍋從天上來」,躲都躲不掉。
實際上,這和中國古代農村之間的械鬥傳統有很大關係。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容易發生水災的地方,大水之後,哪塊地是誰家的,很難說清楚 。於是大家搶地就變得特別正常,村與之間搶地自然不在話下,村子裡抵禦外敵受傷的男人,回家是要被全村養起來的。
但是,由於資源緊張,村子裡的生活狀態也沒那麼團結,有男人的家裡和沒男人的家裡也大不一樣,一個家裡要是沒有個男人,一定會被人上門花式欺負。但是考慮到傳統農村都是多生的傳統,除非運氣太差,家裡總是有幾個男丁的。於是寡婦,就成為了同村人花式欺負的對象。所以別人搶你的不能還手;搶你糧食不能還手;各種被欺負,是非也就多了。
如今的現代社會,觀念已更,但在農村偏僻的地方還是會餘有這樣的舊思想的。女人是個獨立的個體生命,完全有權利去昂首闊步走人生,更有權利在失去丈夫後重新選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