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0日訊 為堅定踐行「成都健康產業功能區」總體定位,打造「國際健康產業高地,西部創新公園城市」,加快推進「三醫融合,三區聯動,四才聚首」工作及生態本底建設。近年來,溫江區綜合執法局廣泛收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積極摸索、主動作為,推動建築垃圾處置工作初見成效。
高位統籌,精心部署,積極探索綜合治理模式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增大,建築垃圾大量產生,溫江區高度重視,採取多項措施部署、推動建築垃圾處置工作。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專題研究處置措施。成立區砂石行業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區揚塵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共同領導全區建築垃圾處置工作,區砂辦和區揚塵辦各成員單位共同推動具體管理、綜合執法等相關工作。政法委書記和分管副區長先後召開6次專題會議,研究砂石、建築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等問題,同時,採納省市區人大代表建議3條,積極推動建築垃圾處置工作落地落實。
二是深入考察學習,積極借鑑成功經驗。近三年來,先後派出多批學習小組,前往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城市學習。通過考察北京市的現代化綠色環保資源化處置工廠,上海市的裝修垃圾分揀和資源化利用一體化工廠,廈門市渣土車的信息化控制辦法,深圳市渣土協會全鏈條式處置,為溫江區的建築垃圾處置提供了全新的系統處置思路。
三是內化運用成果,統籌優化處置方案。結合溫江區實際情況,建設了1座綜合性的砂石加工處置項目,處理建設工地開挖產生的砂石渣土;建設了1個綜合大數據平臺,N個部門聯動協作,共同實現全程監管;積極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再生項目建設,處理裝修和拆除類建築垃圾。「1+1+1+N」的綜合治理模式在代表成都市迎接國家住建部專家組檢查時,獲得了高度肯定,成為成都市試點工作中三個突出亮點之一。
因地制宜,合理分類,逐步完善消納處置渠道
為實現建築垃圾100%消納,將建築垃圾分成「三類」進行精細處置。
一是革新資源管理,增加經濟效益。溫江區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下砂石資源豐富,建設工地基坑開挖產生的砂石約佔該區建築垃圾處置量的70%,全部由國有成都宏信投建材有限公司分水嶺砂石消納場處置再利用,該項目佔地面積55.53畝,總投入資金5000萬元,日產5000-8000立方米的砂石。目前已收儲300多萬方砂料,產出砂石120餘萬方,財政增收4億多元。
二是規範調配程序,統籌渣土利用。工地開挖產生的表層土約佔總量的10%,該部分渣土一般用於堆坡造景、建設項目平場回填、北部生態區域樹坑回填等情況。按照業主向屬地鎮街申報,經社區、綜合執法分局(中隊)、鎮街綜合執法協調辦現場勘驗後,鎮街領導籤字批准,報區揚塵辦備案後組織實施消納。
三是創新合作模式,拓寬處置渠道。裝修垃圾、拆除垃圾、道路維修破碎垃圾等約佔溫江區總量的20%,也是帶來揚塵汙染最多的部分。為徹底解決該部分處置問題,溫江區於2017年底啟動了建築垃圾資源再生項目可研論證,目前已經進入實際建設階段。該項目佔地面積約67.25畝,設計日處理能力約850噸,採取政府與社會投資,按BOT模式建設,總投資近1.8億元,擬於2021年4月份投入試運行,屆時將補齊溫江區建築垃圾處置的最後短板。
全面布控,源頭治理,嚴格落實揚塵信息監管
為抓好揚塵汙染源頭治理,成都市溫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挖掘等技術,率先建立了揚塵治理及建築垃圾大數據監管平臺,全面布控數字監管措施。
一是全面借力新技術,實現感知處置一體化。在建設工地現場,設置揚塵電子圍欄,實時監控PM10情況,一旦指數超標,系統會自動報警,啟動「4小時」處置模式(警示信息會第一時間推送到建設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提醒要按「六不準,六必須」要求管控揚塵;若1個小時後告警沒有解除,警示信息會推送到屬地鎮街網格員,前往督促工地整改;若再1個小時後警告沒有解除,警示信息會自動推送到行業主管部門督促管理;再1個小時後告警沒有解除,警示信息會立刻推送到相應執法負責人,賡即開展立案查處)。平臺上線試運行以來,99%以上的告警,施工方都在第1小時內庚即處置,有效減輕了揚塵汙染。
二是深入挖掘數據源,織密運輸監管一張網。建設工地出入口安裝監控設備,自動識別車輛是否為名錄內車輛。在從事砂石運輸的440餘臺渣土車上安裝AI智能人工識別攝像頭,自動判斷車箱內裝載貨物類別,在裝載砂石時還可以精準分析判斷含砂比例(高於80%的含砂量,就會鎖定該車該趟運輸必須進入國有平臺公司的砂石消納處置場;含砂量在60%-80%的車輛,就會鎖定該趟運輸必須進入砂石消納場的泥夾石處置廠房;低於60%的才被允許進入回填等臨時消納場所處置),從而進行分類處置。通過對車輛GPS數據分析,結合車載攝像頭,電子聯單等技術,有效監管車輛是否按照交管部門批准線路規範運輸,是否有沿途亂傾倒,三超一闖等行為。所有違法違規行為都會自動扣減該車運輸信用分,分值與運輸費用掛鈎,直接觸動每一名駕駛人員的經濟利益,從而規範每一趟運輸行為,改善整體管控效果。
三是科學管理目標,夯實部門履職情況監管。平臺有效的協同了全區各方共計1400餘人共同參與治理,各部門的履職情況自動記錄,與單位績效考核掛鈎,促進了揚塵治理工作落實落地,形成閉環。目前,已採集數據超過100億條,經深度數據挖掘,自動審核車輛38087次,累計排查疑似消納點位263個,上報涉塵涉砂案件177件,有效實現了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監管,規範了建築垃圾處置秩序,促進了溫江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部門聯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涉砂涉惡行為
為嚴厲整治砂石和建築垃圾處置行業亂象,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區掃黑辦會同區揚塵辦、區砂辦堅持以加強砂石資源管理為突破口,牽頭區級有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掃黑除惡,同步啟動通報整改、閉環監管、規範管理等工作機制,堵塞管理漏洞,消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截止目前,取締非法砂場39家,查處涉砂案件14件,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4件,打掉吳某、陳某等12人惡勢力團夥,查處渣土處置中各類違法違規案件1444件,罰款255.45萬元。有力震懾了不法分子,全區私挖盜採、破壞耕地、汙染環境等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
下一步,溫江區綜合執法局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提高溫江區建築垃圾處置工作水平,不斷為成都市高質量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貢獻城管力量。(陳凡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