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客車司機身著帥氣的制服,坐在寬敞的駕駛室裡,手指口呼甚是神氣,但光鮮亮麗的背後承載更多的是責任和艱辛。他們每天駕駛著「時光機」枯燥乏味的穿梭在幽暗的隧道中,沒有四季、白晝和景色變換,他們是乘客平安出行的安全衛士,所往之處,安全必達。
授人以漁的傳教人
王建敏,2014年參加工作,他一直秉承著「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工作中嚴守規章制度,牢記安全紅線,安全駕駛零事故,有效處置應急事件40餘起,保障了正線安全運營。他業務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過硬,獲得「青島市工人先鋒稱號」、青島市技能競賽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列車司機決賽第一名、山東省技能競賽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列車司機決賽第一名、「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榮譽。同時王建敏還多次被評為部門級金牌內訓師,累計培訓了400餘名「小司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來源:青島地鐵)
作為師傅,他對自己的學員言傳身教,教做人,教技術業務,教工作態度...他常常對大家這樣說:「作為一名合格的電客司機,時時刻刻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是地鐵生命線,必須認真學習和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在操縱列車時,必須要做到人車合一,用身心去感受列車,當列車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做出有效的判斷,絕不放過任何疑點。」王建敏帶過的「小司機」裡,有的成長為業務能手,有的成為了崗位標兵,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將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傳承了下去。
5年的工作,王建敏一直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只有真正樹立起安全意識,時刻注意安全,處處警覺安全,才能在電客車司機這個崗位上更好地為乘客服務,更好地為「暢達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安全行駛裡程第一人
孫良智,青島地鐵首位安全行駛裡程達到8萬公裡的電客車司機,也是安全行駛裡程第一人,獲得全國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工會聯委會「列車先鋒」、青島市紅飄帶駕駛員。
(來源:青島地鐵)
8萬公裡到底有多長?相當於地球自轉兩圈,堪比100條青島海岸線相接。「這個數字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在鐵路、航空行業很多人跑得更多,但對我們地鐵司機來說最難就在於『安全』兩個字。」孫良智笑笑說:「裡程是我的成長記錄,不會在意數字,最重要的是安全」。
每天出車前的檢查工作,孫良智必須親自完成,整備作業時對每一個部件都認真觀察,預想可能出現的問題。運行中他將自己融入列車,用心體會列車。「我是列車一部分,列車是我一部分,自己對車好,車也會對自己好。」所以在駕駛過程中,他合理操縱列車,儘可能減少列車損耗。
哪裡需要去哪裡
劉武吉,和前面兩位「老司機」是同門師兄弟,先後參加過3號線北段的調試、2號線專家評審工作,如今擔任11號線的電客車司機,3條線路的工作經驗,讓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老司機」。曾獲市技能競賽三等獎,省技能競賽二等獎,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一步一個腳印,處理發現安全隱患80餘起,安全行駛裡程也達到了8萬公裡。
(來源:青島地鐵)
2018年,青島地鐵迎來11號線開通,劉武吉主動申請調至剛開通且任務重的11號線。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去,覺得11號線不僅是郊區線路、高架線路,還面臨著換車換線的困難局面,從新線重新開始,是要冒風險的,但是劉武吉毅然報了名。「既然來了,就得把車開好開踏實。」於是,劉武吉迅速投入到新車操控的學習中。憑藉對老車熟練地掌握,他把新車的知識相互對應著理解學習,記不住的部分就不停的去寫去畫去念。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找技術人員、班組長請教,直到弄懂學會為止。
作為高架線,11號線很容易遭受天氣影響,這就需要駕駛員手動駕駛技術過硬。在手動駕駛過程中,「不僅要時刻瞭望線路,按照信號燈指示行程,觀察道岔,觀察是否有進入區間的異常情況,更要一次次地推手柄回手柄,以秒為單位按照運行圖規定的時間準確進站出站,對標停車,並且下車到站臺,為乘客開關好車門。「每跑一圈需要呼44次站名,抬手臂200多次,一天下來,手指口呼900餘次,開關門作業170餘次,每一次都需要用心準確完成。」遇到惡劣天氣,每到一站,劉武吉就要遭受一次「襲擊」,或是刺骨的寒風,或是冰冷的雨雪,亦或是炎炎烈日...
地鐵見證了青島這座城市的繁榮發展,也見證了地鐵人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時光流轉於軌道之上,地鐵穿行在城市之間,懷著對一座城的熱愛,像地鐵司機這樣默默付出的地鐵守護者們,將繼續見證城市的美好變化。
信網記者 顧青青 通訊員 劉昆
[來源:信網編輯: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