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容易長凍瘡,其實就是怕冷的表現

2021-01-11 中國財經信息網
耳朵容易長凍瘡,其實就是怕冷的表現

來源:武漢晚報時間:2021-01-11 10:19:08

這份寒潮天裡的「保暖法則」請收好

你是否感覺今年冬天比往年寒冷許多?網友紛紛表示:穿上秋褲也無濟於事!確實,今冬的幾輪寒潮來勢洶洶,全國凍哭。這還沒完,接下來冷空氣還會繼續。

為了對抗寒潮,羽絨服、圍巾、帽子等禦寒神器幾乎人手必備。但是,除了鼻子、耳朵、雙手這些露在外面的部位,人體8大器官最不抗凍,這些看不見的器官同樣需要保暖。

No.1血管:遇冷收縮易變脆,寒冷刺激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周圍血管收縮,導致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易導致腦出血、腦梗塞等。

保暖對策:晚上早點睡,避免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吃點血管「清道夫」,如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

No.2心臟:最怕溫差大,室內外溫差大,心臟負荷增加,嚴重時引發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保暖對策:外出要護好頭部和手腳,儘量佩戴手套、帽子、圍巾,睡前用熱水泡泡腳,用40℃左右的水,浸泡雙腳15-20分鐘,夜間上衛生間時要穿上衣服,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再脫衣服。

No.3肺部:容易落下病根,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寒冷空氣容易引起咳嗽,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問題。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保暖對策:氣溫較低時,體質弱的人最好減少外出;出行戴口罩,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

No.4腸胃:代謝會變慢,穿衣過少和吃寒涼食物易受涼,導致胃部肌肉、血管收縮,發生胃痙攣。天氣變冷,胃本身也會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的負擔。

保暖對策:多吃溫軟、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睡前3小時內不吃東西,讓胃勞逸結合。

No.5鼻子:防止病菌從鼻入,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觸冷空氣,其黏液分泌減少,毛細血管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也容易變差,從而導致病菌直接進入肺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機率。

保暖對策:每天堅持按摩鼻翼,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每天睡前用溫的淡鹽水清洗鼻腔;在空氣品質較差的霧霾天,或從溫度較高的室內外出時,戴好口罩。

No.6關節:氣溫較低時,血管收縮,肌肉和韌帶柔韌性較差,對關節的保護減弱,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及摔傷骨折。

保暖對策:中老年人應減少外出,建議穿防滑底的鞋;室外鍛鍊避開結冰路面,室內運動充分熱身;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鈣的食物,增強骨骼韌性。

No.7耳朵:抗凍能力最差,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組織能保溫外,其餘部分只有較薄的皮膚包著軟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容易長凍瘡,其實就是怕冷的表現。

保暖對策:外出時戴上耳罩,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凍後,不宜熱水熱物敷貼,這樣會導致症狀加重。

No.8前列腺:前列腺也會「感冒」,受涼時容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尿無力、會陰部及小腹疼痛不適等症狀。

保暖對策:乘坐公交車、地鐵時一定不要坐涼板凳,方便的話隨身帶個棉坐墊,以防前列腺受涼;多喝水,不憋尿;經常按摩腹部,以感到微微發熱為宜。吃一些對前列腺有益處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紅柿、蘋果等。

相關焦點

  • 耳朵:五官裡最怕冷的器官
    寒冷的冬季,我們總能聽到:「好冷啊,我的耳朵都快要凍掉了。」真的有這麼誇張嗎?其實這句「誇張的抱怨」是有些道理的,因為耳朵可能真會被「凍」掉!為什麼耳朵會如此怕冷呢?冬天,人身上有棉衣保暖,腳有鞋襪保護,手可以帶上手套或插進口袋保暖,而耳朵,就沒有這「好待遇」了。因為經常暴露在外,便於接收外界信息,因此保溫是比較困難的。耳朵雖然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體積小,但其表面積卻很大,所以熱量很容易散發。耳朵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冬天裡最怕冷。而且,當身體穿上厚厚的冬衣時,耳朵卻無法罩得嚴實。
  • 長凍瘡不是因為冷 防範要點是「避水」
    皮膚幹癢皸裂、深色貼身衣服一脫下來一片白花花,凍瘡、溼疹皮炎……就算不需要就診,很多人也都或多或少受到困擾。保溼止癢該怎麼做?熱水澡一洗明明舒服又止癢怎麼不對?還有哪些錯誤做法你中槍?記者請來南醫三院皮膚科主任周冼苡、吳中主治醫師為大家支招幾種常見冬季皮膚問題的防治。
  • 別讓孩子成為「凍瘡體質」,如何防範看這裡!
    常見的情況是凍瘡,也稱「非凍結性冷傷」,這種凍傷是由冰點以上10℃以下的低溫造成的,常發生在身體血液循環較差的「末梢」位置,比如手指、手背、腳趾、腳跟、耳廓、鼻子等處。 一般來說,長凍瘡的部位會紅、腫、熱、癢、痛、麻。
  • 冬天手長凍瘡怎麼辦
    一到冬天,我們很多人手上都會長凍瘡,有的甚至腫的跟包子一樣,一到晚上睡覺,那個癢是多麼的難受,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你就不知道。我反正是被痛苦折磨的一整個冬天,一直到天氣變暖了才會慢慢好起來。小時候每年都長,現在想想也太痛苦了。現在在南方城市工作,冬天也挺暖和的,就沒長了。
  • 8個器官比你更怕冷,必備一套「防寒保暖法則」
    除了鼻子、耳朵、雙手這些露在外面的部位,一些看不見的器官同樣需要保暖。 No.3 肺部:容易落下病根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寒冷空氣容易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問題。
  • 小雪過後,天寒地凍,凍瘡防治小妙招趕快收好!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易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紅、腫、痛、癢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起水皰,甚至潰爛。 防治凍瘡小妙招 把生薑切片,在冬季容易生凍瘡的皮膚局部反覆塗擦,每天2-3次,堅持一周以上,可有效防止新發或再發凍瘡。
  • 拉薩最低溫度在零度以下 醫生提醒:凍瘡最好提前預防
    然而天氣變化不僅會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產生影響,對皮膚也有一定的損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凍瘡。凍 瘡,是冬季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損傷。易發生在手指、手背、足跟、腳趾、耳輪、鼻尖、面頰等暴露部位。然而,在同樣低溫條件下,有的人容易生凍瘡,有的人卻 不生凍瘡,這是因為,除了寒冷之外,生凍瘡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據記者了解,凍瘡與年齡、體質、工作環境等有很大的關係。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又紅又腫,又癢又痛,而且年復一年,既往有過凍瘡史的部位,總是處於「驚弓之鳥」的狀態,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發作。正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凍瘡該如何防治呢?凍瘡顧名思義,是由於低溫寒冷潮溼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炎性損害,表現為紅斑、腫脹、甚至水皰、潰瘍。在《醫宗金鑑》中就有方歌稱「凍瘡觸犯嚴寒傷,氣血肌肉硬腫僵」。
  • 面相「耳朵往前照,不是騎馬就坐轎」,看看你的耳朵長啥樣
    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聽到老一輩們會說「耳朵往前照,不是騎馬就坐轎」這樣的一句老話。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而你又有沒有觀察過自己的耳朵長啥樣呢?這句俗語所表達的通常就是說小孩子如果說耳朵大的話長大了機會比較有福氣了,還有人也認為耳朵大的人會比較長壽一些。
  • 拳手能不能打看耳朵!碰到像李景亮這樣耳朵的人,千萬別動手!
    李景亮在UFC的比賽中,表現得很不錯,展現出了綜合格鬥運動員該有的「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那麼如何一眼看出練家子呢?跤耳就是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凡是有」跤耳」的人基本都能打十個路人!跤耳又被稱為菜花耳,這是常年在地面摩擦的結果。耳朵輪廓的上沿被磨平了,而且軟骨變得很薄,看起來就像殘缺不全的樣子。大家仔細觀察李景亮的耳朵。
  • 身體最不抗凍部位:耳朵高票當選
    相比「全副武裝」的女士,男士們對耳朵的冰凍感更加強烈,「特別是耳廓,捏上去完全沒痛感了。臉好像比耳朵的感覺好一些。」一個年輕的男孩停下腳步,不停地搓著耳朵。從清晨起忙碌的清潔工阿姨則是戴上了毛茸茸的耳套,記者看到她的帽子就是普通的單層工作帽,「耳朵第一個要保護好,還有就是膝蓋。」在戶外工作多年,憑藉多年的經驗,早晨出門她首先護好耳朵,其次是膝蓋也要小心保護。
  • 一男子-18°冬夜跑步耳朵凍壞,聽聽醫生怎麼說:冬季運動指南
    前段時間在跑友圈子中有一張圖片被廣泛傳播熱議,一夜跑發燒愛好者零下18度仍然堅持跑步,結果導致耳朵凍瘡嚴重,有大拇指粗細,難受的很。喜愛運動固然是好事,可是也得注意冬天運動的一些禁忌,否則像這名男子一樣導致耳朵凍瘡,可是會讓人後悔有過這個念頭。
  • 耳朵上有很多穴位,一提一拉,能減肥、益腎,牙齦腫痛也好了!
    其實養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用對方法,能夠堅持,哪怕是小小一個穴位的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比如說,我們的耳朵。生活中我們要是端了燙盤子或碗都會下意識的摸摸耳朵,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以前看老人這麼做延續下來了。事實上,耳垂是人體溫度最低的部位,也是散熱最快、熱量傳導最好的一個部位,當然冬天也是最容易長凍瘡的部位。耳部的功能還遠遠不止這些,很多中醫都推行耳穴貼,正因為耳朵上同樣對應著人體的很多反射區。
  • 掏耳朵容易造成聽力損害 科學護耳需重視
    目前,對於耳鳴的治療,陳翠芳說,不要以為耳聾的人什麼都聽不到,其實他們耳朵會發出鳴聲,所以如果想讓他們安心入睡或減少由耳鳴帶來的消極情緒,可以用外界的一種聲音來蓋住耳朵發出的鳴聲。  陳翠芳分析說,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等原因同樣會導致聽力下降,流鼻涕、打鼾、張口呼吸等都是徵兆。
  • 既怕冷又怕熱?多半是「脾虛」引起的,脾虛百病起,要儘早補脾
    大多數人要麼怕冷,要麼怕熱,但是還有部分人,既怕冷又怕熱,這是怎麼回事?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了嗎?既怕冷又怕熱是為什麼?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既怕冷又怕熱,這是你體內臟腑功能低下的一種表現。臟腑功能低下,人體周圍的固氣就會變得不足,這樣一來,身體調節體表溫度的能力會受到影響,冷熱俱不耐,變得既怕冷又怕熱。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根在於「脾虛」。脾臟對人體很重要,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運化之源。脾臟一虛,氣血無法很好的生化,容易氣血不足,同時對能量的吸收和運化也會受到影響,身體各部位無法及時獲得充足的能量,氣血不足還沒能量,就會怕冷。
  • 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闢謠#
    有不少人以為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比較旺,應該多喝點涼茶降降火。而實際上容易出汗也可能是火力不夠,比如容易出冷汗的,這種就不能降火了。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出汗是屬於哪種類型,不要盲目的降火。那麼平時這些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麼類型,什麼體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中醫認為有以下四種體質的人容易出汗,出汗的特點也不一樣,哪四種人呢?
  • 耳朵小就是窮嗎 沒福的耳朵
    比如還可能會影響到吉兇,那麼在面相學中,耳朵小就是窮嗎,沒福的耳朵是哪些?下面讓本期耳朵看相為你解析。  耳朵小就是窮嗎  耳朵代表的是一個人的福氣與運勢,常常是以耳朵長得越大越好,則他們的福氣也會越大。
  • 同樣是長耳朵,為何明日方舟裡是阿米驢,崩壞三裡就是八重嚶?
    小萌其實很少玩塔防遊戲,這種策略性的遊戲好像不太適合我這種無腦玩家,嘻嘻,再加上我是剛玩,所以它的難度小萌就不討論了,今天只是想吐槽一下明日方舟裡的阿米婭(驢)。阿米婭的長耳朵不禁讓小萌想起來了崩壞三裡的八重櫻,明明兩個人都有長耳朵,為什麼只有阿米婭被稱為阿米驢呢?
  • 兩個中藥偏方治療凍瘡有奇效
    凍瘡是由於受寒冷刺激引起局部血管痙攣,淤血而致,好發於手、足及面部。祖國醫學亦稱「凍瘡」。民間兩個中藥偏方治療凍瘡有奇效,如下:  凍瘡膏  【組成】肉桂、紫草、熟地各15克,木香身3克,黃柏30克,炒蒼朮30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用適量凡士林調成軟膏。塗敷患處。  【功效】散寒止痛,活血生肌,祛溼收口。  【主治】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