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闢謠#

2020-07-27 醫路19秒

平時我們經常說要多運動多出出汗,有助於排除排毒。但是有的人稍微一運動就出汗比較厲害,或者不運動也會出汗。有不少人以為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比較旺,應該多喝點涼茶降降火。而實際上容易出汗也可能是火力不夠,比如容易出冷汗的,這種就不能降火了。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出汗是屬於哪種類型,不要盲目的降火。那麼平時這些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麼類型,什麼體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中醫認為有以下四種體質的人容易出汗,出汗的特點也不一樣,哪四種人呢?

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

一、氣虛質,氣虛的人平時容易出汗,就是典型的稍微一運動就大汗淋漓的。平時還容易疲勞、乏力、犯困、不想動,也容易感冒。這種體質的人一般皮膚比較白,說話聲音比較小,性格也相對內向一些,舌淡苔薄白,脈比較弱。氣虛質的人有不同的表現特點,比如以肺氣虛明顯的,容易感冒、流鼻涕的,可以平時吃些玉屏風顆粒;如果是以脾氣虛明顯的,容易犯困,提不起精神的,可以吃點補中益氣丸,或者可以多喝點補氣的茶飲,比如黃芪枸杞茶,如果是以腎氣虛比較明顯的,容易出現尿多,小便清長,可以吃點金匱腎氣丸。


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

二、陽虛質,陽虛的人也是愛出汗的,他們出的汗一般都是冷汗,也是容易感冒型的。平時往往還容易怕冷,手腳冰涼,吃點涼的容易拉肚子,腹痛。陽虛的人也和氣虛的人一樣相對內斂一些,但怕冷比較明顯。陽虛的人要補陽氣還是比較容易的,可以經常灸艾條,比如灸關元穴、中脘穴、神闕穴、足三裡穴、腎腧穴、命門穴等等,或者經常用艾葉、花椒、生薑等煮水泡水,能夠有助於改善陽氣虛。平時要注意少吃寒涼冰凍的食物或者飲料,生冷瓜果要少吃。

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

三、陰虛質,陰虛的人愛出汗,但一般是出熱汗,尤其是手心腳心出汗,不僅白天容易出汗,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容易出汗。同時還容易上火,口乾口苦、長口腔潰瘍、便秘、煩躁、失眠等。有這種體質的人一般平時吃辛辣的食物比較多,或者愛熬夜,性格比較急、比較活潑、好動。對於這個體質的調理的話,建議以飲食調理為主,少吃辛辣刺激,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適量的喝一些滋陰降火的茶飲,比如桑葉枸杞茶、菊花枸杞茶、西洋參紅棗茶等等。

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

四、溼熱質,溼熱的人出汗的特點是熱汗,粘粘的,而且容易汗的味道明顯,有些還容易有黃汗,就是汗的顏色微微發黃,甚至會對衣服染色。這種體質的人平時臉上容易油膩,愛長痘,口乾口苦,或者口甜,舌苔黃膩,容易便秘,或者大便粘膩,上廁所比較難衝洗乾淨。這種體質的調理,建議平時多喝點祛溼茶,比如薏米赤小豆茶,也要多加運動,多出汗。同時有這種體質的人,肥胖者居多,建議多鍛鍊多減肥。飲食也要清淡一些,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太肥甘厚膩,注意保持好的排便習慣。

容易出汗就是火氣旺?真相來了

弄清楚自己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出汗,進行相對應的調整,這樣才能有助改善容易出汗的症狀。一般情況下,我們鼓勵多出汗,但是如果是出汗明顯太多,屬於不正常的出汗,那我們應該及時的幹預。這個幹預不是說要讓去止汗,而是要調整體質,讓體質不要偏頗太明顯。比如溼熱重的,我們應該多清利溼熱,這樣身體就會跟健康,也不會出黃汗。總之,出汗只是身體內部健康與否的一種反饋,我們應該透過表面看實質,及時的調整我們的健康。

相關焦點

  • 愛生氣的人多半肝火旺,身體還會發出這3個信號,來看看你有沒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種經歷,就是有一段時間特別容易發火,或者身邊有脾氣特別暴躁的人,其實這可能並不是因為性格所至,而多半是因為肝火旺,而發火就是肝火外放的一種具體表現。但肝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肝火旺盛只是中醫中所說的一種概念,所以這些人很難判斷自己是不是肝火旺。不過要注意的是,人長時間肝火旺,是對身體有害的,所以得肝火旺的一些信號,希望你能記住,及早發現及早調理。
  • 中國「火氣」最大的城市,擁有99座火山,人氣卻不如火氣旺
    ,天氣乾燥,容易發生火災,所以要小心。現在正是秋冬,天氣非常乾燥,最近幾年已經發生了很多山火事故,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事物總是兩面的,有不好的地方會有好處。「火」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是中國五行的必要因素之一,「火」象徵著熱烈、熱烈、旺盛,人類世界需要的是「煙火氣」,城市也需要「火氣」。今天,我們來談談中國國內「火氣」最大的城市。
  • 身體最全出汗健康對照表,這9種出汗要警惕
    有人喜歡出汗,覺得汗是脂肪的眼淚(千萬別信);有人討厭出汗,因為汗液黏在身上不舒服。但不管喜歡或是討厭,都必須重視出汗這件事,因為你的身體可能會藉助出汗傳遞一些信息,這期,黃老師就來教你如何讀懂這些信息?
  • 黃惲︱小報裡的真相:《胡蝶闢謠》背後的另一種內幕
    但是,與《胡蝶闢謠》和《張石川聲明》不同的是,《克雷斯》報的闢謠不是一推了之,而是以公布事實真相來廓清胡、張之交的迷霧,他們認為這才是破除謠言的最好辦法。《克雷斯》報是上海煙公司出版的三日刊,這篇署名「開麥拉」的《為胡蝶闢謠並宣布事實真相》分上下在11月20日和11月23日的《克雷斯》報上連載(按:開麥拉是拍攝電影中的專用名詞,此人主持的版面屬於影劇信息專版)。看得出,「開麥拉」事先沒有和明星公司和胡蝶通氣和對口徑,以至於《克雷斯》報上的事實真相與明星公司的聲明和胡蝶的闢謠,在內容上大相逕庭,對不上榫。
  •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2020-03-27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燒出汗容易脫水 補充電解質
    流感、咳嗽、感冒、發燒、腹瀉,都容易在秋冬季節找上門。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朋友,早晚溫差大,早上長袖中午短袖的穿著方式,讓不少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身體很容易就扛不住,開始流鼻涕、頭暈、感冒發燒等症狀。果然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發燒了怎麼辦呢?那肯定要聽親朋好友那一句萬年不變且全國通用的叮囑:「多喝熱水」。
  • 荔枝 為什麼「火氣」大?
    唯恐再惹來「火氣」。實際上,我們經常能聽到關於水果涼熱的言論。比如說在天乾物燥的冬季,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囑咐,「最近容易上火,吃點梨下下火」;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我們又被叮嚀,「別吃那麼多荔枝,小心火氣太大」。於是乎,根據水果的這些「作用」,它們被劃分成了涼熱兩大陣營。讓人不自覺地感到,梨皮下面就是個冰袋,而荔枝殼下面就是個火爐。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謠言 用科學依據還原事實真相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謠言,用科學試驗還原事實真相。央視3·15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今年3·15晚會的一號消費預警。食物相剋靠譜嗎?螃蟹與西紅柿不能一起吃?同吃等於服用砒霜?央視315實驗闢謠:假的!
  • 真相來了!「隔夜白開水」真的不能喝嗎?
    夏天來了,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大家都知道應該多喝水,關於喝水,現在人是越來越講究了,關於「隔夜的白開水」能不能喝的問題,網上說法很多,有的說細菌滋生太多,喝了鬧肚子;有的說有亞硝酸鹽,喝了致癌,這麼多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探討一下。
  • 疫情初期誰在隱瞞真相?誰在一次次闢謠?
    民眾更想知道的是誰在疫情初期故意隱瞞真相?誰在一次次的闢謠?耽誤了防控最佳時機,如果能提前10天公布「人傳人」的真相,也不至於處於如此大規模的傳染。1月初就已經確定「人傳人,治療非常困難」,1月22日才啟動二級響應,23日才宣布封城。之前都在闢謠。
  • 發燒出汗容易脫水 記得補充電解質
    流感、咳嗽、感冒、發燒、腹瀉,都容易在秋冬季節找上門。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朋友,早晚溫差大,早上長袖中午短袖的穿著方式,讓不少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身體很容易就扛不住,開始流鼻涕、頭暈、感冒發燒等症狀。  果然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發燒了怎麼辦呢?那肯定要聽親朋好友那一句萬年不變且全國通用的叮囑:「多喝熱水」。
  • 【廊廊闢謠】摩託車也實施雙尾號限行?真相是這樣的!
    【廊廊闢謠】摩託車也實施雙尾號限行?真相是這樣的!上述視頻所述的意思就是摩託車也同普通機動車一樣實施雙尾號限行,那麼是真的麼?小編緊急向相關部門求證,得到的消息是:假 的!親愛的群眾們,別慌,看好了咱們一步一步來闢謠!大家首先來看一下2020年7月14日廊坊市公安局發布的限行公告。
  • 秋冬沒出汗也容易口渴?原來是這樣的
    秋冬季節到來,不少人都發現即使在沒出汗的情況下,也會很快感到口渴。其實,乾燥的天氣就像一臺隱形的風乾機,在不知不覺間讓我們身體的水分快速流失,口乾舌燥的感覺也就更加明顯。還有一個在秋冬季也較易發生,就是便秘,排除身體不適的原因外,人體較易因水分流失後導致腸道內水分不足,導致排洩困難。除此之外,秋冬乾燥還表現在皮膚容易乾燥起皮。
  • 腋下出汗有異味 腋下出汗有異味怎麼辦
    現在是夏天了,天氣會越來越熱,人的身體也會越來越熱的,這就會有出汗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部位,比如腋下,那您知道腋下出汗有異味的願意是什麼嗎?您知道腋下有異味怎麼辦嗎?夏天想要保持身體沒有異味的話,就要學會止汗,那就來看看腋下出汗多怎麼辦的知識。
  • 容易出汗的人要注意,補鉀很重要,它含鉀是香蕉的5倍,快收藏
    容易出汗的人要注意,補鉀很重要,它含鉀是香蕉的5倍,快收藏!作為一個容易出汗的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動一下就會出汗,這個事情一直很讓人很苦惱。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在戶外時間稍長一些便會感覺渾身疲乏無力,這可能是由於身體缺鉀造成的,需要及時補充,多吃一些健康的含鉀食物。
  • 10月「科學」流言榜來闢謠
    10月「科學」流言榜來闢謠 2019-11-01 17:12:55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張璐 | 字號:A+ |今天,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10月「科學」流言榜,對近期流言進行闢謠。1.液化氣鋼瓶著火一定要先滅火再關閥門流言:燃氣爆炸最大的誤區就是立刻關閥門!一定要記住,是先滅火再關閥門!
  • 【闢謠】冷空氣來了,那個募捐舊衣服的謠言又來了……
    記者查詢後發現,該謠言早在兩年前已被闢謠。對於老謠言「死灰復燃」的情況,專家呼籲網絡平臺在發布闢謠信息的同時,還應通過技術手段徹底刪除謠言。兩年前的老謠言「死灰復燃」其實,這則謠言早在2017年便出現過,當時已被瑪曲縣公安局闢謠。
  • 網傳今冬「60年來最冷」、「大暴雪」頻繁?中國氣象局闢謠來了!
    「根據氣象學專家分析,2020年有可能成為2008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拉尼娜現象』持續升級,專家表示今冬明春恐多有暴雪,今年可能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圖源:中國氣象局圖片、視頻內容表現得振振有詞,看起來有畫面,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