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阻尼器」裝在小學外牆後,舊房子也能抵住大地震

2020-12-06 職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本月18日大阪發生了6級地震,多處地下水管發生爆裂,幾萬戶家庭停水停水停氣,但只有一間寺廟與多處違建的外圍牆發生坍塌,其他建築都是平安無事,這與4個月前同為6級的臺灣地震,形成了鮮明對比。

作者:職長,持有日本高低壓電工證,在東京做建築安裝與室內裝修工作,專注分享中外家居,裝修,建築的不同之處,歡迎『關注』。

說道耐震,日本最結實的建築莫過於學校了,日本從1981年開始,要求新建築必須做到7級地震不倒塌,但之前的建築只有5級標準,於是從2002年開始對全國中小進行耐震度調查。

達不到標準的要進行抗震加固處理,所需費用國家負擔50%,所以在日本學校的外圍牆上,可以看到很多鋼結構框架與減震器(阻尼器),目前全國已經完成施工的學校在90%以上。

安裝方法是在外牆壁的窗戶周圍,打入膨脹螺絲並連接鋼筋至鋼架,然後傾斜安裝阻尼器,並封閉模板進行灌漿,最後塗上防腐蝕油漆即可。這樣地震發生時,減震器就能最大限度減少晃動,來保障人類安全。而且施工過程中也不影響室內的正常使用。

民用住宅,保障性住房,醫院等建築也是可以申請工程補助金的,只是報銷比例有所不同,這一切都是為了房屋不倒塌,確切的說是在保障生命安全。

另外,日本學校的體育館也是緊急避難所,地震發生時可以保障學生安全(7級地震不倒塌),地震發生後可以讓附近居民避難,可謂一舉多得。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全力保護學校真是值得借鑑,您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探討,覺得內容不錯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人。

我是在日本工作的華人電工「職長」,專注分享中外家居裝修建築的一些不同之處,喜歡請點「關注」。

相關焦點

  • 淺談地震,對於地震,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而烈度則反映的是地震的後果,一次地震後不同地點烈度不同。另外日本建立了一套救災物資的儲備和運輸體系,確保災民在災後能及時獲取必要的救急物資。從小學開始,每學期都有防災演習。教育孩子們一旦發生地震不要慌亂,要保護好頭部,從容有序地躲避。社會上也時常開辦一些防災救災展覽和研討會,許多地方都有專門的地震防災中心。
  • 抗震升級——日本最大黏滯阻尼器更換工程
    日本名古屋跨海大橋於1998年建成通車,是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跨徑斜拉橋。大橋在設計階段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和最新的抗震設計規範,後來因為1995年神戶大地震的發生,日本政府提高了所有抗震設計要求並修訂了抗震設計規範,因此日本當局也相應提高了名港跨海大橋的抗震要求。由於大橋是當地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東西交通線,所以大橋管養部門決定對其進行抗震設備升級改造。
  •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彈性建築」更加抗震
    此次日本大地震,再度讓人們認識到日本建築的抗震能力,不少建築尤其是高層建築,從結構入手,附加安裝阻尼器等,讓建築變得有「彈性」,不再直接與地震「硬來」。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傳統觀念認為,加粗、加固梁柱等是抗地震的辦法,但日本的最新抗震技術是讓大樓適度搖晃。
  • 裝上「安全氣囊」,系好「安全帶」,328套阻尼器為平潭海峽大橋保駕...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據介紹,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地處世界三大風暴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流急,一年中7級以上大風達200多天,這不論對橋梁的設計、施工還是將來的運行,都是巨大的挑戰。且強風或地震可能會造成橋梁大幅振動、損傷、甚至垮塌,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 地震"塑造"日本系列:不倒的校舍_發現者_網易探索
    以東京立池袋小學為例,這所學校在修補工程時經歷了7-10日的抗震預備診斷、2個月以上的現場調查診斷、加固設計、施工和竣工多個環節。而這一切都是按最新防震標準進行的加固,一直沒有中斷過。細化來說也就是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四層教學樓的最高一層削減為"屋頂花園",以減輕整個建築的重量。另一種方法是對整個大樓的外牆採用鋼管(直徑10釐米)穿插進行網狀包裹。
  • 外國發明了磁懸浮房子,地震可以漂浮在空中
    全世界每年都有上千次地震,儘管地震的級別很小,但他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的環境,而強大的大地震具有破壞性,幾乎每個國家都受到他的影響,後來有人曾想,如果我們住的房子能在地震自動飄浮在空中,那麼就會是能避免地震那傷亡情況如何。
  • 深圳第一高樓1000噸阻尼器護航降低大樓30%擺幅
    原標題:1000噸阻尼器護航降低大樓30%擺幅 深圳第一高樓力扛「山竹」襲擊強颱風「山竹」肆虐深圳期間,高達600米的深圳第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主體結構及玻璃幕牆均完好無損,電力及供水一切正常,成功經受住大樓建成後的最大颱風考驗。這座深圳第一高樓緣何在強颱風中安然無恙?
  • 圖訊 | 臺北101大樓阻尼器因地震大幅度位移
    全球最大阻尼器根據大樓管理部門的說法,臺北101摩天大樓的調諧質量阻尼器由於8月8日星期四早上的地震移動了15釐米。
  • 地震後房子沒了怎麼辦 房子如何設計
    近幾年來發生地震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四川這些地方,那麼,地震出現倒塌的房子有很多,尤其是剛買上房子的人就特別的虧,一旦後期的話我們就要看一下地震後房子沒了該怎麼辦,因為自己的房子沒有了,家裡的財產也沒有了,就沒有住的地方,另外,房子如何設計呢。看看介紹吧。
  • 遭受過9級地震和「史上最強颱風」還安然無恙的房子長啥樣?
    但即使這麼大的颱風,日本政府各部門的及時反應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比如JR線,對颱風和降雨作了預判,並及時通過網際網路將停運信息發到公眾手機上,許多人認為「由於提前發布停運通知,得以重新制定計劃」。在日華人通過手機推送,感受到了這次颱風的嚴重性。
  • 日本地震10年後,核電站附近小學11名同學闖「避難區」辦成人禮...
    因為十年前的那場大地震,走進日本福島縣浪江町,還能看到"避難指示區域(避難場所)"的牌子。一座被封閉多年的校園,如今已雜草重生。1月9日,校園的一角,兩個穿著長袖和服的女孩擁抱在一起。日本全國新聞網12日報導,十年前那場大地震發生時,神長倉望美和山本麻裡是小學4年級的學生,她們是鄰居,也是小時候的玩伴。地震後,她們失散了,去了不同的地方避難。
  • 粘滯阻尼器、隔震支座等減隔震產品在減輕建築地震震害的中的優勢
    粘滯阻尼器、隔震支座等減隔震產品在減輕建築地震震害的中的優勢主要通過與傳統抗震設計對比體現。減輕建築地震震害的兩種方法:方法一:傳統抗震設計——「硬抗」加大斷面尺寸及配筋率→剛度大、地震力大(循環);震後較難修複方法二:減隔震設計——「以柔克剛」原理:隔離上下部結構地震作用 延長結構基本周期 增加阻尼、滯回耗能 水平力分散效果:降低地震力耗散 地震能量 協同抗震
  • 對於金屬軟鋼阻尼器你的了解有多少?
    依據受力屈從機制,軟鋼阻尼器主要有軸向屈從型軟鋼阻尼器(如屈曲約束支撐)、曲折屈從型軟鋼阻尼器(曲折梁軟鋼阻尼器、XADAS、TADAS、HADAS以及本文提出的KADAS)、剪切屈從型軟鋼阻尼器及扭轉屈從型軟鋼阻尼器四類。依據受力形式,軟鋼阻尼器主要有平面外受力屈從和平面內受力屈從兩種形式。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安裝阻尼器 可抗12級以上颱風
    通電後,一旦建築物因強風產生的搖晃可以通過傳感器傳至風阻尼器,此時風阻尼器的驅動裝置會控制配重物的動作進而降低建築物的搖晃程度。  「如果強風從北面刮來,配重物就好比一個巨大的『鐘擺』擺向北面,使風阻尼器會產生一種與風向相反的『力量』,從而『消化』建築物的搖晃程度,並抵消強風對建築物的影響。」環球金融中心總承包項目聯合體的有關技術人員說。
  • 這種結構強烈抵抗地震!公寓版
    很多人在阪神大地震和東日本大地震經歷大地震的恐怖,現在,它預計將有大地震將在不久的將來再次降臨,人們把重點放在結構和抗震公寓購買越來越大。幾百年一遇的地震。※2表示失去使用壽命的程度。即使在很少發生大地震的時候(地震強度大約為6到7),建築物也不會坍塌和倒塌,房屋內的人們的生活將得到保護。但是,建築物可能會嚴重破裂或傾斜。
  • 中國老大爺發明的救生床,一地震就把人「包」住,日本人要瘋搶
    小編時常會想,生活在日本這種地震多發區,時刻擔心地震會「突然襲擊」,睡覺怎麼能睡的安穩?這不,石家莊一名74歲的退休老人王文錫,發明了「地震救助床」,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還獲得了國家專利。當地震來襲,房屋大幅擺動時,就會觸發與地震床關聯的應急開關,床墊會自動下降,上面和側邊的蓋子會順勢合上,將人「包住」,組成一個閉合的箱體,整個過程只需1秒左右。人躺在這個金屬大箱子裡,就像睡在一個堅固的貝殼裡,即使房子震塌了,人也毫髮無傷。
  • 三大阻尼器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保駕護航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地處世界三大風暴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流急,一年中7級以上大風達200多天,這不論對橋梁的設計、施工還是將來的運行,都是巨大的挑戰。且強風或地震可能會造成橋梁大幅振動、損傷、甚至垮塌,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因此,減振抗震措施對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安全非常必要。
  • 連梁阻尼器相關介紹
    地震作用下剪力牆結構中的連梁阻尼器能夠有效的耗散地震作用,並且震後修夏相對簡單,具有較為廣沒的應用前景,所以有必要分析連梁阻尼器在剪力牆結構中的減震效果。對剪力牆結構中的連梁阻尼器減震效果分析,同時分析了連梁阻尼器布置位置對減震效果的影響。
  • 全球最高的帶有阻尼器的建築
    點擊圖片查看書籍介紹由於位於地震帶和颶風區的高層建築的數量不斷增長,對於安裝動態調整裝置(阻尼器)來抵消這些作用力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本數據報告以圖表總結了CTBUH 研究項目「高層建築阻尼技術研究」的結果。
  • 各種建築用阻尼器,你都認識了嗎?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橫波落後一步。但橫波卻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發生地震時,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數秒後才感到強烈的水平晃動。消能減震就是通過在建築結構的某些部位如柱間、剪力牆、節點、聯接縫、樓層空間、相鄰建築間、主附建築間等,設置阻尼器以增加結構阻尼,消耗地震下結構的振動能量,達到減小結構的振動反應,實現結構抗震和抗風的目的。採用了消能減震技術的結構,稱為消能減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