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美開戰中國或率先核打擊 上億人下崗

2020-11-22 環球網

美軍裝甲群運抵韓國密密麻麻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伊文】去年11月中國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美國戰略分析家的圈子裡燃起一場關於如何對中國實施打擊的爭論。第四國際的官方網站「世界社會主義」網站10日發表一篇題為「美國分析家爭論對華戰爭計劃」的文章,披露了可能影響美國政府決策的這些觀點。該報導認為,無論是美國軍方熱衷的「空海一體戰」,還是「離岸控制」這種所謂的「溫和戰爭模式」,美中爆發的武裝衝突都將是一場無解的戰爭。

空海一體戰後果難以控制

該文稱,在參與爭論的戰略分析家中,大部分都在軍隊中服役,或曾為布希或者歐巴馬政府效力。「美國和日本軍機挑釁性地飛越中國防空只別區,使東亞爆發武裝衝突成為可能」。但衝突將走向何方?美國專家意見不一。

首先受到指責的是五角大樓近年推崇的新軍事學說「空海一體戰」。來自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大衛·龔培德和泰倫斯·凱利描述說,美軍希望通過空海一體戰,對敵人傳感器和武器的殺傷鏈實施實體和網絡攻擊,擾亂指揮控制系統,摧毀發射平臺,最終使其已發射的武器失效。按照五角大樓的設想,一旦解放軍武器殺傷鏈被破壞,美軍將遭受更小的損失,同時能對敵方實施更有力的打擊。但這兩名專家認為,如果繼續推進空海一體戰,美中之間軍事攤牌的危險加劇,並迫使兩國爭搶「先發制人」。美中戰機在中國防空識別區內的較量可能導致衝突升級,促使中國在本國核武庫被美國摧毀之前,就使用核武器實施攻擊,「這將引發一場核戰爭」。

「離岸控制」戰略耗幹中國?

為減少發生核浩劫的可能,美國國防大學高級研究員託馬斯·哈姆斯去年12月提出「離岸控制」戰略。哈姆斯認為,美國不需對中國目標實施直接攻擊,而應集中力量封鎖中國經濟。他認為,離岸控制「通過耗幹中國經濟,而非摧毀中國目標或快速擴大衝突來獲得勝利」。

哈姆斯主張美國「癱瘓中國作為經濟基礎的出口貿易」,包括擊沉或者攔截並遣返船隻。這項行動被稱為「和平時期的大規模海盜行為」。哈姆斯強調,「80%的中國進口石油通過馬六甲海峽,如果馬六甲海峽、印度尼西亞南部的龍目島以及澳大利南部和北部的航線被控制,那裡的運輸將被徹底切斷」,將引發中國大規模的能源危機。在「離岸控制」計劃中,澳大利亞的地位至關重要。哈姆斯認為,該計劃中需要動用的美軍基地均位於美國領土和澳大利亞,不需要位於日本、韓國或者亞洲其他國家的基地參與行動,從而保證這些國家「擁有中立的自由」,並遠離戰爭。

美國國家戰爭學院馬克·莫裡斯也是「離岸控制」的支持者,他描述說:「戰爭開始後,美國及其盟國開始離岸控制。中國的海上進出口被嚴重削弱。工廠生產量猛降,數百萬工人下崗;不久後這一數字猛增到數千萬並可能達到上億。當無法找到工作時,他們開始抗議,並可能出現內亂。」

但哈姆斯的計劃將導致與中國的衝突變為一場長期戰爭,「引起全球經濟的大規模破壞。」報導認為,全球GDP的15%由中國產生,而且中國是至少7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封鎖這樣一個國家將破壞全球一體化經濟秩序、生產和貿易,將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讓數十億美元的資產蒸發,並且丟掉上千萬的工作崗位。「哈姆斯將的建議將產生社會經濟的大災難」。哈姆斯承認,中國可能做出更激烈的軍事和外交反應,包括對日本和韓國的攻擊,對臺灣的「大規模入侵」,同時質疑封鎖的合法性並且可能「讓歐洲向美國施壓停止封鎖。」

美國設想缺乏現實依據

報導認為,「離岸控制」理論的核心是中國不會用核武庫對美國和澳大利實施報復,但這種假設是不合理的。美國曾試圖在經濟上絞殺對手,結果卻導致全面戰爭爆發。1941年美國曾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要求日軍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撤離。而日本的回答是偷襲珍珠港。報導稱,「如今沒有任何根據能確定,封鎖不會引發中國的全面戰爭」。

該文最後稱,從這些可影響美國政府決策人士的戰略觀點中能看到,他們是如何平靜地討論怎樣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並將全世界拖入深淵。儘管聲稱自己不希望核戰爭爆發,但他們卻準備冒險引發一場核戰爭。這些美國分析家甚至認為,「核戰爭的結果要好於美國失去全球統治地位」。

【大炮外交:中國大規模出口火炮佔領中東市場】

【美稱中國研製東風26飛彈將攜帶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兩戰機入選世界戰鬥機十大戰機排行榜】

【中國海軍明年開工建造055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

相關焦點

  • 臺灣充當美國「核打擊耳目」?臺獨有多壞,統一就有多快
    臺灣某些政客為了尋求美國的「保護」,甚至已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居然試圖讓臺灣充當美國核打擊中國大陸的「耳目」。日前,臺軍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文章,鼓吹臺軍「樂山雷達站」探測範圍幾乎可以覆蓋覆蓋整個南海,可以偵測和追蹤中國大陸核潛艇發射的巨浪潛射飛彈。這篇文章的論點就是:臺軍可以將數據「實時傳送給美國,為美國提供早期預警並對中國大陸實施核反擊」。
  • 若美軍先發起核打擊,中國難以二次核反擊?前空軍大校:胡說八道
    基辛格 中美關係正日益向對抗方向發展,近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再次呼籲拜登應該迅速採取行動恢復溝通,不然會出現升級為軍事衝突的危機。由於武器更新換代,世界將陷入堪比一戰的災難。
  • 美媒預測中美若開戰意外結局:別指望中國退讓
    中美開戰  如今的中美關係介於衝突與不衝突之間。2011年,美國提出了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會對中國區域影響力進行遏制,但很多現實的問題又註定了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的衝突。如果中美爆發衝突,美國至少有跨越太平洋(601099,股吧)回家的選擇。而中國不然。
  • 中美若開戰最先被打擊的十城市
    美國人去年曾經做過中美戰爭的軍棋推演,得出的結果今美國震驚,結果是現今階段如果與中國開戰,如果戰場在第一島鏈內與中國開戰,那麼結局是中國勝,只有戰場在第二島鏈內或第三島鏈內與中國開戰美國如果中美開戰,最先被空襲的城市排名1.臺北(解放軍的飛彈)大陸的飛彈將會在第一時間點穴機要機關,戰鬥機實行二波次搜尋清洗後,臺灣將失去指揮中心,可謂群龍無首。
  • 頭條 美國智庫假想中美交戰:南海勢均力敵 臺海中國佔優
    文章稱,在美國與中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擅長軍事領域研究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進行了名為「假如中美兩國交戰」的模擬實驗。實驗假想在臺灣與南沙群島的紛爭從偶發性戰鬥發展為正式交戰,得出的結論是,現階段「美軍仍然在綜合實力上佔據優勢」。
  • 美民調稱多數人願協防臺灣遭質疑:不知這份民調是為開戰帶風向...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為提升臺灣社會對「美國協防臺灣」的信心,美國智庫炮製了一份民調,結果在島內引發質疑。據臺灣《中國時報》16日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了「測繪未來美國中國政策路徑圖」民調結果。
  • 臺軍智庫鼓吹做美國耳目 助其打擊大陸
    蔡英文當局總在島內營造「兩岸開戰,美國會救臺灣」的氛圍。目前他們又提出新「論據」,鼓吹臺軍樂山雷達站將「監控」解放軍核潛艇,並報告美國,使之可對大陸進行核打擊!由此,暗示臺灣對美國「不可或缺」、美國必將「保衛」臺灣。
  • 中國秘密基地可暗藏千餘架飛機 與美開戰能有效反擊
    ,而且華約國家,特別是蘇聯工程師,在中國軍隊機場建設項目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得益於中國超強的建造能力,中美之間一旦開戰,美國要用非常規、超強威力的高精度彈藥、鑽地飛彈才可以摧毀。中國空軍地下機場總體上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殲擊機、轟炸機和運輸機基地。其中一些轟炸機基地最初是殲擊機基地,而許多運輸機、轟炸機和殲擊機基地在最近十年來已經改建為民用機場,但通常還保留有軍民兩用能力。
  • 中美關鍵時刻的一場智庫對話,折射諸多重大信息
    本文轉自【人大重陽】;人大重陽網訊7月9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
  • 1959年美國核打擊中國計劃解密,870枚核彈覆蓋117城3
    而當美蘇真開戰時,無論中國是否會選擇站在蘇聯一邊,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都會將中國視作蘇聯陣營的一部分,進行核打擊。  當時,中國共有117座城市被列為了美國的核打擊目標,美國還為這100多座城市劃分了相應的指定原爆點,每個原爆點將至少被分配一枚以上的核彈。
  • 8億人或「提前下崗」!有人已受影響,希望沒你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過,自己在面臨著「下崗威脅」的時候,竟是被機器人給「淘汰」了。在這個智能化的社會中,我們肉眼可見的是,依靠於網際網路發展,國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了。未來,或許有大多數人要率先做好「提前下崗」的心理準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銀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正在提速。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下,銀行網點的諸多功能開始被搬到了網絡上、手機上。據《中研網》的報導,目前銀行業務的離櫃率可高達90%左右。而如今的銀行網點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傳統櫃檯逐步減少,而智能設備的投放反而在大大增加。
  • 美國高層稱:中美不會開戰,「這是一場絕不能打的戰爭」
    據外媒的報導得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四星上將馬克·米利在採訪中表示,中美關係是複雜的,但是中美兩國之間並不會爆發戰爭,部分美國人對中俄兩國顯得過度緊張了,有一些人還天真的認為即使美國與中俄這樣的世界大國爆發正面衝突,美國依舊有能力控制這場衝突,不至於讓戰爭演變成核戰爭,對此美國高層表示大國開戰是
  • 美媒:中美若爆發核戰爭將導致人類滅亡
    核心提示:美國國際合眾社10月7日刊登了本陸上自衛隊軍校前研究員的文章,透露了由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美國國家資源保護委員會聯合對美國如何應對中美可能發生的核戰做出正確對策的報告。預測的結果是中美核戰的下場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可能穩贏,並很可能導致人類末日。
  • 澳官員稱做好中澳開戰準備!網友抨擊:只有你才想與中國開戰
    為什麼澳大利亞會與中國陷入如此嚴重的外交糾紛?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態度也可以說是近年少有之強硬,這一切或許可以從澳大利亞本身的狂妄自大中看出一些端倪。據澳大利亞媒體「7News」網站和澳大利亞天空電視臺近期發布的報導,澳大利亞自由黨籍參議員、前陸軍少將吉姆·莫蘭在接受採訪期間聲稱,「中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因此澳大利亞國防部隊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即中澳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
  • 澳大利亞議員竟鼓吹「準備和中國開戰」,外國網民一針見血
    澳大利亞議員竟鼓吹「準備和中國開戰」,外國網民一針見血 時間:2020年12月29日 18:16:16&nbsp中財網   澳大利亞議員竟鼓吹"準備和中國開戰",外國網民一針見血  參考消息:澳大利亞打算這樣報復中國  澳大利亞議員竟鼓吹「準備和中國開戰」,外國網民一針見血  【文
  • 中國海軍崛起太快,美國智庫急忙給日本打氣:上吧!有我在
    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海軍力量的崛起,關於中日海軍孰強孰弱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但事實上,當中國先後擁有了兩艘航母、兩艘準航母后,日本的海上力量就很難再與中國相提並論。美智庫:日本海軍有一巨大優勢然而就在近日,美國媒體卻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認為中國海軍的規模雖然超越了日本海上自衛隊,但有一點日本海自仍然有巨大優勢,那就是艦艇的平均噸位。此外,美國海軍也是日本最堅實的後盾,一旦開戰,中國海軍將處於劣勢地位。
  • 智庫論壇|隆國強: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智庫之所以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由智庫在科學決策過程中的獨到功能決定的。1.以政策研究與評估為本職,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無論大事小事,決策正確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高度重視決策。在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很多專門出主意的謀士,但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智庫。現代智庫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
  • 美媒狂想中美開戰:解放軍無論輸贏都將更致命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6月9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於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
  • 美軍高級將領發出警告:絕不能跟中國「開戰」!突然給拜登提了醒
    在這一緊要關頭,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也成國際關注焦點。隨著中國近年來各方面實力的穩步提升,無端被美國視為威脅,導致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眼看拜登就要入主白宮,美國的新對華政策會如何發展?美軍高級將領近日做出分析,給拜登提了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