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體評選2017年最有趣科學發現

2020-12-04 人民網國際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科學發現並不總是深奧難懂,2017年就有不少充滿趣味的科學發現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俄新社科學頻道近日播發《2017年十大趣味科學發現》一文,盤點了過去一年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學發現。

  ——霍比特人並非現代人同類

  電影《魔戒》中的小矮人霍比特人也存在於現實中。2003年,科研人員在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上發現了這種身高一米左右的古人類化石。關於他們在進化樹上位居何處,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科學家認為,這種一米高的生物是直立人後裔或退化的克羅馬努人。新研究則對這一看法表示質疑。島上的霍比特人至少生活在70萬年前,這意味著這一分支可能在200多萬年前分離出來,與現代人類的生存年代相差甚遠。

  ——甜味劑或可避孕

  吃糖也能避孕?科學家找到了人造甜味劑赤蘚糖醇更好的利用方式。科學家通過分析昆蟲實驗結果發現,嘗過赤蘚糖醇的成年果蠅不再繁殖,而幼蟲如果在這種人造糖中培育將肯定死亡。目前尚未發現赤蘚糖醇對哺乳動物的有害後果。

  ——小酌有益於外語表達

  人們常說「酒後吐真言」。歐洲一項聯合研究顯示,小酌有助提升人的外語表達能力。歐洲科學家對掌握荷蘭語的德國男性研究後發現,與攝入不含酒精飲品的研究對象相比,攝入低酒精飲品的人外語表達水平得分要高,特別是他們的荷蘭語發音。研究人員猜測,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是因為酒精提升了研究對象的自信,減輕了他們的社交焦慮。

  ——黃皮膚男性更具吸引力

  多吃胡蘿蔔或許能讓男性變得更迷人。科學家發現了男性外表吸引人的新秘密——膚色是橘黃色或黃色的男性更受女性青睞。研究人員發現,因類胡蘿蔔素造成的膚色黃度增加對女性更具吸引力。此外,澳大利亞麥考裡大學研究人員還發現,食用蔬菜水果較多的男性,體味更吸引人、更健康。

  ——失敗的豐唇術

  被不少愛美女性追捧的「豐唇術」並非能達到預期效果。科學家研究發現,矽膠嘴唇往往看上去不自然,會讓追求者望而卻步。為了防止「過猶不及」,美容師應當閱讀科學文章,了解用矽膠豐唇的劑量。

  ——聰明人將變少?

  這是一個讓聰明人有危機感的發現。研究冰島人口遺傳的科學家發現,冰島高智商人群所生孩子的數量比其他人少6%。這意味著,知識豐富從進化角度來看是不利的。

  ——在遊泳池小便有何危害

  恐怕全球很多遊泳池都面臨尿液超標問題。加拿大科學家調查了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省會埃德蒙頓市的幾個公共遊泳池,發現其中有大量尿液。人們3周內竟然能在一個泳池中排出75升新陳代謝液體。尿素與泳池裡的漂白粉進行反應後,會生成三氯胺類有毒物質,令眼睛和肺發炎。

  ——「隔代親」引發兒童肥胖

  中國多有讓家中老人幫忙帶娃的傳統,但是這種「隔代親」可能引發兒童肥胖。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廣州家庭調查數據發現,由老人帶大的城市中小學生更可能患肥胖症。

  ——邱吉爾相信存在外星人

  1939年底,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撰寫了一篇題為《我們是否是宇宙中的唯一?》的論文,但並未發表。位於美國密蘇裡州富爾頓的國立邱吉爾博物館館長找到了原稿,並交給天體物理學家馬裡奧·利維奧,由其刊發在《自然》雜誌上。學者們高度評價這位著名政治家的論文,邱吉爾以通俗的形式闡述了對宇宙生命的觀點,這些觀點至今仍不過時。邱吉爾不認為人類是宇宙進化的頂峰,並設想宇宙中存在數十萬個適宜孕育生命的星系。

  ——登月「懷疑論者」的心理

  多年來,很多人質疑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事件的可信性。科學家們對諸如此類科學懷疑論者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得出結論認為,那些堅決否定已被證明的科學和醫學事實的人並非因為無知或固執,而是出於對背叛自己個人原則的恐懼。比如對於那些氣候變化論反對者、疫苗反對者等,要給他們看數字並擺事實講道理。一開始就應讓懷疑者明白,科學不會蓄意侵害他們世界觀的根基,然後再介紹新事物。

(責編:朱欣(實習生)、常紅)

深度閱讀

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壯闊徵程世界上很少有如此繁忙的元首專機。5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完成29次出訪,飛行57萬多公裡,累計198天,遍及五大洲、57個國家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習近平主席的世界足跡,勾勒出一條縱橫寰宇的外交軌跡,編織起一張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詳細】

中國網絡文化在海外「圈粉」習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賀信中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網絡文化是網絡空間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以網絡文學、影視劇、遊戲電競等為代表的中國網絡文化產品日益走向世界,在全球互聯互通的今天「圈粉」無數。【詳細】

相關焦點

  •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以生動有趣的表演展現科學魅力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現場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9日,以「科技強國 創新圓夢」為主題的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正式拉開帷幕。該活動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主辦。由有關部委、中國科學院及全國各地20多個省、市推薦的69組科學實驗秀隊伍,以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中有趣的科學現象為切入點,將科學知識與多種藝術形式巧妙地融合,呈現出一場美妙絕倫的科學秀。
  •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8-01-02 08:3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量子通信、國產大飛機、「天使粒子」、引力波等榜上有名。
  • 行味2017餐廳評選 圓滿落幕
    上海2017年7月25日電 /美通社/ -- SMG上海交通廣播FM105.7全國十佳美食節目「食在有味道」與攜程美食林聯合舉辦了【行· 味2017餐廳評選】,在全球範圍甄選出消費者心中較值得品嘗的餐廳。
  • 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團隊研究登全球最有趣發現
    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楊毅團隊參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被美國著名科學雜誌《Discover》,列入「2017年100個最有趣的發現」的第38名。(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2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楊毅團隊參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被美國著名科學雜誌《Discover》列入「2017年100個最有趣的發現」的第38名。楊毅說,「我們發現了世界上旋轉最快的物質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旋轉,這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的現象,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有趣的物理。」
  • ICLR論文評選吃力不討好?arxiv-sanity上有新發現ICLR2017
    認為,把每篇論文在ICLR201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earningRepresentations,一個廣受歡迎的深度學習會議)的(分為4種:口頭報告(oral),海報展示(poster),進一步研討(workshop),被拒(reject)),和該論文被添加到網站的library的次數進行交叉比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2017水業企業評選榜單揭曉及水務規模發布
    E20組織的水業企業評選以樹立行業標杆、尋找企業黑馬、揭示產業趨勢為目標,自2003年開展第一屆水業影響力企業評選以來,現已與水務行業同行十五載,見證了中國水務行業的發展與變革。現階段,十九大從黨的初心出發,將「兩山論」理念寫入黨章,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 美《科學》雜誌評選出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圖片來源:美國《科學》雜誌網站)新華社華盛頓12月2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0日公布了其評選的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技術當選頭號突破,有望在未來10年改變生物學和醫學研究格局。該技術使研究人員得以在單細胞水平上確定哪些基因會在胚胎早期發育時被開啟或關閉。
  • 《大氣科學進展》(AAS)被評選為「2017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NKI)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5家單位聯合主辦、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7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於11月22日-23日在北京隆重召開。
  • 2017年第一季度最受關注儀器排行榜
    評選說明:以儀器信息網龐大的訪問量為數據基礎,結合儀器在用戶中受關注程度的高低作為主要評選標準。本次評選共篩選6大類別----化學分析儀器、實驗室常用設備、光學儀器及設備、環境監測儀器、生命科學儀器及設備和物性測試儀器及設備。
  • 「典贊·2017科普中國」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公布
    今天下午,由中國科協、人民日報社主辦,人民網承辦的「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活動現場公布了「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        與歷年相比,「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首次評選出了十大科普自媒體,新浪微博@果殼網、好奇博士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微信公眾號、中國好營養微信公眾號、象爸象媽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微信公眾號、百科名醫自媒體、新浪微博@Ent_evo、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河森堡等上榜。
  • 【《環球科學》】2012年十大科學新聞評選
    2012年有很多激動人心的發現:上帝粒子的發現,是近幾十年來物理學領域最重大的發現;好奇號登陸火星,再次激發了人類對空間探索的熱情和願望;蛟龍號的下潛,標誌著人類朝著大海的未知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ENCODE計劃發布首次成果,讓人類對自身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2017年度檢驗醫學優秀原創科普文章評選頒獎典禮召開
    頒獎現場3月3日,由檢驗醫學網、《醫學檢驗與臨床》雜誌、山東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萊博杯」2017年度檢驗醫學優秀原創科普文章評選頒獎典禮在山東濟南召開。,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新媒體和專業期刊相結合的優勢,檢驗醫學網、《醫學檢驗與臨床》雜誌、山東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2020年聯合啟動「中國檢驗醫學人才百萬獎金激勵計劃」,連續三年對優秀的檢驗醫學科普、科研人才進行獎勵!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揭曉
    隨後,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薩拉·林瑟介紹了獲獎者的成就,評選委員會成員彼得·布熱津斯基講解了相關科學背景。  評選委員會說,科學發現往往建立在對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進行成功顯像的基礎之上,但是在很長時間裡,已有的顯微技術無法充分展示分子生命周期全過程,在生物化學圖譜上留下很多空白,而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將生物化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 中國科協公布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為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國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組織22家成員學會推薦,經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現向社會公布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引力波領域有重大發現
    文章發於2017年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記者 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們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和發現引力波所作的貢獻
  • 2017年哪些科學問題讓科學家充滿期待又感到恐懼
    2016年科學領域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包括有「時空漣漪」之稱的引力波被發現、可以發射有效載荷至軌道並安全返回的火箭等。但2017年更令人充滿期待,人類有望找到「信息寶庫」,包括卡西尼號探測器通過土星大氣層、新的物理學粒子被發現、預防痴呆症的更好方式等。與此同時,2017年也有許多令科學家們感到害怕的前景。
  • 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公告 - 安陽市扶貧開發辦公室
    現就開展2017年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表彰目的    組織開展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旨在樹立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引領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濃厚氛圍,凝聚精神動力。
  • 《自然》評選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隨後的修正案禁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因此,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研究顯示,自臭氧恢復開始以來,與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經暫停,這種作用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 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北大兩個項目...
    日前,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經過高校申報和公示、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等評審流程後在京揭曉。「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0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 2017中國漢字評選,人工智慧、阿爾法狗榜上有名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不知不覺,難忘的2017年已經快要接近年末。回首今年一幕幕往事,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呢?又有那些漢字頻頻的出現在你的視野當中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國內媒體或機構評選出的年度漢字或年度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