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眼保住了:阿聯第二顆偵察衛星由聯盟號發射

2021-01-15 航小宇

    【綜合消息】由阿里安航天公司經營的俄制聯盟STA/「弗雷蓋特」M型火箭12月1日在法屬蓋亞那庫魯發射了由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和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聯手為阿聯建造的「獵鷹眼」2高解析度偵察衛星。火箭於發射場當地時間22時33分(北京時間12月2日9時33分)點火起飛。星箭分離於起飛後約59分鐘完成。

    這是聯盟號火箭從法屬蓋亞那進行的第24次發射,也是該箭今年從幾座不同的發射場進行的第12次飛行。此次發射原定3月5日進行,但因「弗雷蓋特」M上面級在射前測試中暴露出問題而推遲。出于謹慎,有問題的上面級後隨後被換掉。發射後又因疫情等方面原因而長時間推遲。

    「獵鷹眼」2原本要由阿里安公司小得多的「維加」火箭在去年11月發射,但「維加」7月10日在發射「獵鷹眼」1時失敗,導致星箭俱毀,並釀成創紀錄的3.69億歐元(4.07億美元)保險索賠案。問題出在二級點火後不久。阿里安公司和空客今年1月證實「獵鷹眼」2要改用聯盟號發射,稱此舉是出於進度原因,而非不再信任「維加」。

    經過長時間推遲後,「維加」於9月2日成功復飛,執行了歐空局「小衛星任務服務」(SSMS)計劃下的首次專用拼單發射任務,把總共53顆微小衛星送入軌道。不過,該箭接下來在11月16日發射西班牙一顆對地觀測衛星和法國一顆科學衛星時再次失敗,原因是一起低級人為失誤:連往上面級兩臺推力矢量控制作動器的電纜被裝反。可以想見,若非改用聯盟號發射,那麼因此而遭殃的便很有可能是「獵鷹眼」2。

「獵鷹眼」衛星

    空客和泰阿通常情況下是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雷達衛星項目上。而在光學對地觀測領域,兩家卻常常攜手競爭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出口訂單,尤其是在需得到法國政府政治支持的國際競標項目上。雙方2013年7月聯手拿下了阿聯武裝部隊由兩顆衛星組成、價值8億歐元的「獵鷹眼」系統項目(由於星上含有美制部件,受美國政府出口管制安全審查影響,正式合同是2014年才籤訂的)。

    「獵鷹眼」系統與由法國政府出資建造的兩顆「昴星團」HR衛星類似。衛星採用空客「宇宙星」1000平臺建造,發射重量1190公斤,採用611公裡太陽同步軌道,地面解析度可達70釐米,幅寬20公裡。泰阿負責提供星上的光學成像有效載荷。


相關焦點

  • 聯盟火箭發射歐洲最高解析度光學間諜衛星,2020年最後一次發射
    發射地點:法屬蓋亞那庫魯發射場發射火箭:阿里安航天運營的聯盟-2 ST-A火箭發射載荷:CSO-2,法國軍事間諜衛星周三凌晨,一顆法國高解析度敏捷軍事偵察衛星CSO-2搭載聯盟號火箭從法屬蓋亞那發射到480km高的軌道,這是歐洲迄今發射的最高解析度間諜衛星
  •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來源:ESA/CNES/Arianespace華盛頓報導,11月6日,一枚聯盟號(Soyuz)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一顆歐洲氣象衛星,進一步完善了極地軌道衛星群,並又一次證實了聯盟號火箭的可靠性。聯盟號ST-B火箭按計劃於晚上東部時間7點47分從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火箭上的Metop-C衛星在升空一小時後從Fregat上層開始部署。
  • 阿聯2020年將用日本火箭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作者:楊詩瑞【環球網軍事3月1日報導】近日,據外媒報導,阿聯計劃在2020年用日本火箭發射1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總理默罕默德也宣稱,這是阿拉伯國家的一個裡程碑。如果一切順利,希望號探測器將在2020年發射,經過200多天的漫漫旅程後飛抵火星,並在2021年12月2日,也就是阿聯建國50周年紀念日時開始發回分析數據。結合種種原因來看,這一行為有阿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另外,希望號探測器項目負責人Omarn Sharaf表示,該項目將為阿聯培養一批行星科研人員。
  • 聯盟號發射法第二顆高分偵察衛星
    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突破空間對接技術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的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並在突破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
  • 印度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專門針對邊境雷達站
    他撥通的衛星電話的一刻,很快就被太空的電子偵察衛星發現並且定位,電子偵察機聯合遊弋在附近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用飛彈擊斃這名恐怖分子頭目。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戰例,但在現實中恐怖分子這樣躲避電子偵察衛星是真實存在的。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動用了10餘顆電子偵察衛星,監視賓·拉登及塔利班電子通信,以確定其行蹤。而賓·拉登害怕被竊聽不用移動通信。
  • 聯盟號火箭成功發射36顆一網衛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8日22:26分,經過9個月的破產中斷之後,衛星運營商OneWeb(一網)於本周五恢復發射部署任務,用聯盟號2.1b火箭攜帶「弗雷加特「上面級從俄羅斯遠東的東方航天發射場發射36顆衛星。這是OneWeb第4次部署,也是今年3月底申請破產保護後首次部署衛星。破產的解除得益於11月獲得英國政府和巴帝電信超過10億美元注資。
  • 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裁阿聯「獵鷹眼」衛星發射升空
    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裁阿聯「獵鷹眼」衛星發射升空 (2/3) "← →"翻頁
  • 繼美俄歐中後,阿聯將於 2021 年發射其首顆導航衛星
    IT之家8月10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今日援引阿通社報導,阿聯方面宣布將在 2021 年發射其第一顆導航衛星。IT之家了解到,目前全球共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的 GPS、中國的北鬥導航、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以及歐盟的伽利略(GALILEO)導航系統。
  • 【Glavkomos】俄羅斯「聯盟號2.1a」火箭發射72顆小衛星
    「聯盟號-2」是新一代的中級發射器,「聯盟號-2.1a」之前也曾運載發射過「子午線」(Meridian)、「哨兵」(Sentinel)、「普勒阿得斯」(Pleiades)等系列衛星。「聯盟號-2」運載火箭「聯盟號-2.1a」運載火箭相關信息
  • 聯盟號發3顆「信使」M衛星,搭神秘軍星,全球發射次數上百
    值得注意的是,箭上還攜帶了一顆身份不明的軍事衛星。火箭於莫斯科時間4時14分(北京時間9時14分)點火起飛。    這是聯盟號火箭第二次承擔「信使」M系列衛星發射任務。該箭今年9月28日發射了「信使」M17~19,並搭載了19顆微小衛星。「信使」M系列前16顆衛星除首顆由「宇宙」3M火箭發射外,都是由呼嘯KM型火箭發射。
  • 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2020 年 4 月 20 日,希望號探測器於阿聯啟程,4 天后到達位於日本九州地區的種子島航天中心。至此,希望號就在發射場靜待升空。2020 年 7 月 15 日-8 月 13 日,是阿聯火星飛行任務的發射窗口。按最初的計劃,希望號要在這一窗口的開啟日執行發射任務。
  • 日本凌晨成功發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2020年第一個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早上5點58分,日本三菱重工的H-2A火箭在日本種子島島宇宙中心順利點火,成功的將阿聯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TMI)!另外兩個火星探測任務一個是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也是中國首個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預計在7月23日發射;還有一個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安排在7月30日發射。
  • 搶在中國「天問一號」前,阿聯發射人類首顆火星氣象衛星
    北京時間7月20日5時58分,搭載「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探測器預計在發射後約1小時與火箭分離。三菱重工業公司對此次發射進行了現場網絡直播。如果一切順利,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2021年初抵達環火星軌道。
  • 俄「聯盟-ST-A」運載火箭從庫魯發射場成功發射「獵鷹眼」衛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日消息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聯盟-ST-A」運載火箭從庫魯(法屬蓋亞那)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阿聯「獵鷹眼」衛星。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在114次發射中,美國發射44次,佔總發射次數的38.6%(其中美國/紐西蘭,7次);中國發射39次,佔34.21%;俄羅斯17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14.91%;歐空局5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4.39%;日本4次,佔3.51%;印度2次,佔1.75%;伊朗2次,佔1.75%;以色列1次,佔0.87%。美國發射次數第一,中國發射次數第二。
  • 一顆成功的偵察衛星
    這是第一顆銀河輻射和背景衛星(grab-1)的備份,這是世界上第一顆成功的偵察衛星。Grab-1由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建造,於1960年6月22日發射升空,作為一項高度機密的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獲取蘇聯防空雷達的數據,供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用於制定電子對抗措施和最有效的轟炸機航線。這顆衛星還攜帶了測量太陽輻射的儀器,這是一個被稱為solrad的非保密和公開承認的項目的一部分。
  • 2021發射衛星!科技正在成為阿聯「後石油時代」的發展動力
    按照阿聯在近日公布的計劃,它們打算在2021年發射他們國家第一顆導航衛星,並在2022年左右發射升級後的第二顆導航衛星。目前在全球除了我們熟知的北鬥導航、GPS導航,還有伽利略導航系統、準天頂星系統,阿聯可能會建立起全球第五大衛星導航系統
  • 中東土豪開始玩衛星!繼美俄歐中後,阿聯宣布明年發射導航衛星
    不久前,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成為繼美俄歐後第三個建成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而8月10日,央視新聞援引阿通社報導稱,阿聯官方宣布將在2021年發射本國第一顆導航衛星。阿聯國家太空科學和技術中心主任,阿聯阿恩大學的哈立德 · 哈什米博士對外界表示,阿聯的第一顆導航衛星已經確定將在
  • Kleos Space的首組「偵察任務」衛星於今年11月發射
    太空衛星偵察數據提供商Kleos Space SA(ASX:KSS)表示其「偵察任務(Scouting Mission)」衛星將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PSLV-C49平臺發射,發射項目位於印度Sriharikota Range(SHAR)的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SDSC)。
  • 阿聯太空飛行器從日本種子島發射,目標火星
    ,此項任務是今年夏天三項飛往這顆紅色星球任務中的第一個。三個任務選擇近期向這顆紅色星球發射火箭,是利用了地球與火星每26個月左右接近一次的原因,從而使兩個世界之間的旅行時間相對較短。如果發射成功,這些太空飛行器將於明年初抵達火星。阿聯建造的太空飛行器由三菱H-IIA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大約一個小時後太空飛行器與火箭分離,開始了火星之旅,旅程將持續到明年2月。前往紅色星球的旅程讓一個之前只發射了幾顆小衛星進入軌道的小國開啟了勇敢探索星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