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的老師經常教育不懂事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如果不努力學習將來大概率是要吃苦受罪的。小學生往往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一臉疑惑;中學生沒日沒夜地刻苦做題,努力是有了,可對未來充滿疑惑;大學生早已忘記了中學的刻苦精神,整天沉醉於遊戲或類遊戲活動。其實,多數人是比較努力的,至少比大洋彼岸的他國學生要能吃苦多了,可大學畢業後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工資不高,缺少方向和熱情。
為什麼多數人難逃做分母的命運呢?我們來說道說道,希望能給看此文的各位有點啟發。
一、社會結構決定了只有少數精英做分子,多數人不得不做分母。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社會結構都是金字塔結構,越往塔尖走人越少。人類社會如此,動物界也大致相同。比如猴群只有一個猴王,百獸之王是老虎。猴王、老虎由於處在「首領」的位置,享受著其他動物沒有的待遇和權利。人類社會的各行引領者、領導者由於處在最高地位而備受推崇和尊重。
無論什麼樣的家庭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本事。將來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一方面光宗耀祖,另一方面獲得財富,擁有美好生活。可現實是多數人努力一生換來的是苦悶、平庸的生活。房貸、孩子教育支出壓得很多家庭喘不上氣來。多數人不得不做分母,在社會底層或者中層以下摸爬滾打,然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殊不知孩子可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富翁,這樣就不用吃苦受罪了。這就是多數人無法擺脫的命運,這一切是社會結構決定的,無法改變!
二、多數人的努力其實是假努力,缺少含金量。
多數人的學習是很盲目的,看似很努力,其實是假努力。一個初中生做了大量的習題可是成績還是不盡如人意,你能說他不努力嗎?顯然不能!為什麼成績不好呢?問題出在做題的質量低!有個詞叫「舉一反三」,有幾個學生能「舉一反三」?如今的題海戰術導致多數孩子缺少思考,多數僅僅是「舉十反一」「舉百反一」。孩子們是做了很多題,每天花在學習的時間也很多,但真正理解的真的不多。我們的教育有些急功近利,補課班迎合了應試考試,不懂教育的家長看到孩子一節課做了那麼題就認為老師好,其實真正理解的有幾人?真的很少很少。多數孩子依靠不斷地做題獲得看上去不錯的分數,可是不可持續。一旦沒了考試的壓力,做題的動力就會喪失掉,這就是大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初中生、高中生可能是世界上最努力的學生。每天學習到很晚,每天不停地刷題,可多數人還是考不上重點,淪為二三流學校的學生。為什麼如此呢?原因很簡單,好學校太少了,多數學校太普通,就算是所有人都刻苦努力,去好學校的還是少數人。
既然無論怎麼努力都很難擺脫落入平庸的命運,那人生為何還要努力奮鬥呢?其實努力是有價值的,在於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多數人努力一輩子平庸的原因是方向不對。比如一個小孩子喜歡畫畫、擅長畫畫,父母偏偏逼孩子做題,考高分。孩子的一生自然平庸。如果換一個思路,讓孩子刻苦學習畫畫,即使成不了畫家,至少能解決謀生問題,更可貴的是孩子是快樂的,甚至一生因為畫畫而快樂。
正確的做法是學校的課程正常學,餘下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喜歡的科目、技能,讓孩子刻苦學習特長科目,只要堅持時間夠長一定會非凡的。這樣,孩子的一生就是快樂的一生、不平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