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驢 (已經滅絕的斑馬亞種)

2021-01-15 動物知識庫

斑驢,學名:Equus quagga (Boddaert, 1785),馬科馬屬平原斑馬的一個亞種。又叫半身斑馬、擬斑馬,半身馬,普通斑馬的亞種,一般體長2.7米,尾巴近1米,重約410千克。是南部非洲一種動物,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滅絕於1883年。現時科學家通過克隆技術,期望能夠把這種已滅絕的動物重現世上。

外形特徵

斑驢身上的條紋不象斑馬那樣遍布全身,只是頭到身體的前半部有條紋,並且脖頸上的條紋延伸到它短而立直的棕毛上。它的身體後半部為黑色,而腹部和四肢卻為白色。斑驢脖子長,頭也長,而耳朵卻非常短小。斑驢的眼在腦顱的後方,這使它視野開闊,白天的視覺非常敏銳,,夜晚也可和狗、貓頭鷹的視覺相媲美。斑驢一般體長2.7米,尾巴近1米,重約410千克。






它與其它斑馬的區別就在於,通過斑驢身上前部僅有的斑紋與其它斑馬區別開來。在它身體的中部,條紋褪色變黑,條紋內部空間變寬,前肢是普通的棕色。

生活習性


斑驢生活在非洲廣闊的草原地帶,主要以草為食,也食樹皮、樹葉、芽、果實和根。不論白天和黑夜,它們都要覓食,覓食要耗去一天60%以上的時間。斑驢沒有永久性群體,暫時聚集雖也常見,但大多成年公驢是在很大的領域範圍內獨自生活。 

在自然界中。斑驢常和牛羚、鴕鳥混群吃草,並一同作戰,共同抵禦共同的敵人——獅子。在寬闊的草原上對付捕食者的偷襲何談容易,幾種動物組合之後,憑藉鴕鳥的視力、牛羚的嗅覺、斑驢的聽力,取長補短,所以能夠有效的禦敵。正因為如此,斑驢才很少被天敵捕食。 

生長繁殖


斑驢全年可繁殖,雌性孕期在1年左右,每胎產1仔。成年雌性山斑馬隔年或3年繁殖一次。

分布地區


斑驢生活在非洲廣闊的草原地帶,在南非從好望角到奧蘭治的遼闊草原上。

歷史起源

斑驢的四蹄健碩,奔走速度很快,每小時可達70千米,有「草原騎士」之稱。斑驢最初是由南非的霍屯督人發現的。他們對這個類似於斑馬的奇異動物充滿好感,覺得斑驢生性機敏,對一切入侵者—一無論是人是獸都懷有強烈的敵意,比狗還警覺,因而便把斑驢馴做家馬的夜間守護者。他們還模仿斑驢的嘶鳴之聲而稱其為「誇嘎」(Quagga)。斑驢不但能守護家園,而且在經過馴服後還能替主人拉車。 [3]






在1830年英格蘭一度興起用斑驢拉車的風氣。斑驢由於肉鮮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獵食的對象,但原始的狩獵方法並沒有給斑驢群體以致命打擊。直到19世紀,歐洲移民大量湧入非洲,他們採用套索、火器等裝備進行瘋狂的獵捕,還大肆劫掠、貯藏、盜運斑驢的皮張。當時歐洲人看到如此美麗的動物都倍感興趣,一時間斑驢標本價格昂貴,這更促使了這些貪婪的歐洲人對斑驢大開殺戒。到了19世紀中期,非洲南部已經很少再能見到斑驢了。作為一種野生動物,斑驢的個性十分倔強,早年人們不得不用「桀驁不馴」和「寧死不屈」形容它的性格。1860年,一頭飼養在倫敦動物園的斑驢,因不能忍受長期的禁錮,奮然撞牆而死,舉世震驚。 [2] 世界上最後一頭斑驢是飼養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動物園的一頭雌驢,她孤苦伶仃地活到1883年,便無可挽回的走向了滅絕。從此,地球上再也沒有斑驢的蹤跡了。而留存人類耳際的只有斑驢那尖利的、帶有警示意味的哭訴嘶鳴:誇嘎(Quagga)……誇嘎(Quagga)……據說在廈門海滄動物園誕下中國首隻斑驢,可是,據專家分析,斑驢的叫法是不準確的,這只是驢和斑馬的後代,不能繁殖,而斑驢可以,斑驢是一種獨立物種,而這只是雜交出來的,如同騾子。它應該叫斑驢獸或驢斑獸,如同獅虎獸,虎獅獸叫法。所以動物園誕下的不是斑驢。

名稱來源


斑驢的英文名字是「quagga」,來源於Khoikhoi語言對斑馬的稱呼,是個象聲詞,得自斑驢的叫聲。斑驢實際上是草原斑馬的亞種,它的身體後半部為黑色,而腹部和四肢卻為白色。斑驢的眼在腦顱的後方。斑驢脖子長,頭也長,而耳朵卻非常短小。這是非洲曾經擁有的最著 名生物,斑馬的一個亞種,曾經在南非的Cape Province和Orange Free State的南部大量出現,由於身體斑紋的特殊性而很容易和斑馬區分開來:頭部和頸部具斑馬條紋,到了身體中央斑紋逐漸退卻,顏色同時變深,臀部已經完全沒有斑紋。

1788年,斑驢被正式列入馬屬的一個亞種,但是從那時到之後的幾十年中,動物分類學專家們很難說清楚斑馬和斑驢哪個是亞種,哪個是自然條件下產生的原始種,甚至就連斑馬種內兩匹馬之間的斑紋也很多各不相同,所以它們之間的區分一度很 混亂。在它們之間的種屬被嚴格區分之前,人類就開始了大肆的屠殺這種奇異的動物,為了食肉,或者毛皮,或者純粹為了打獵的樂趣。最後一匹野生的斑驢死於上世紀70年代,而人工馴養的最後一匹斑驢也在1883年的8月12日也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動物園內停止了呼吸。至此,分類變得沒有太大意義,人類只能在標本館或者圖片中看到這種動物。 

物種滅絕

最初在1788年時,斑驢被視作一個獨立物種--馬屬斑驢;而在其後約五十年間,自然學者和探險家們發現了許多種其它斑馬,由於各種斑馬間毛皮的花紋各不相同(實際上任何兩隻斑馬身上的條紋都不會完全一樣),分類學家發現這樣一來新興物種太多了,並不利於人類區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種,哪些是亞種,哪些只是自然變異。就在人類還未理清分類的混亂之時,在人類的獵食、收集皮革、家養馴化之下,已走向了滅絕。最後一隻野生斑驢大約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殺,世界上最後一隻捕獲的斑驢則與1883年8月死於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動物園。 由於對斑馬的分類極度混亂,尤其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斑驢滅絕時人們還將它視作一個獨立物種。斑驢是首類進行了DNA測試的滅絕動物,在史密森學會近斯關於遺傳的調查中,發現斑驢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單獨物種,而是草原斑馬的眾多變種之一。











斑驢由於肉質鮮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獵食的對象,但原始狩獵方法並沒有給斑驢群體以致命打擊。 

19世紀初期,歐洲人的到來才給斑驢的生存帶來了威脅。歐洲人並不象當地人那樣喜食斑驢肉,而是看中了斑驢亮麗的皮毛。他們大量獵殺斑驢,剝下皮做成標本運回歐洲市場出售,當時歐洲人看到如此美麗的動物都倍感興趣,於是許多人收購斑驢標本,一時斑驢標本價格昂貴。由於利益的驅使,也使更多的人來到非洲獵殺斑驢,使斑驢數量進一步大量減少。到了19世紀70年代,斑驢已經所剩無幾了,這時歐洲人就捕捉活斑驢運動歐洲,試圖人工飼養繁殖。到了1880年同,人們再也捕捉不到野生的斑驢了,而運到歐洲的活斑驢因不適應生存環境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了。 


(圖文整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公眾號予以處理)


相關焦點

  • 新的遺傳研究顯示,已經滅絕的斑驢其實就是一種斑馬
    非洲南部和東部草原上的平原斑馬(Equus quagga)的六個亞種的分類一直以來依據其頭部形狀和條紋圖案。然而,本周《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的一篇新研究A southern African origin and cryptic structure in the highly mobile plains zebra揭示這些亞種之間的遺傳差異與該形態分類並不吻合。
  • 斑馬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斑驢嘛?
    真正的斑驢其實長這個樣子 斑驢又名擬斑馬或者半身斑馬,普通斑馬的亞種,是非洲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 已經滅絕了,滅絕了,滅絕了,現在沒有了! 斑驢的斑駁紋路只存在身體的前半部分,身體的後半部分為深色,腹部和四肢為淺色。
  • 斑驢:你見過這種半身斑馬半身馬的動物嗎?
    非洲最著名的滅絕動物之一。斑驢是普通斑馬的亞種。曾經一度在南非的開普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南部大量出現。人們通過斑驢身上前部僅有的斑紋與其它斑馬區別開來。它的名字源於科伊科伊文,是個擬聲字,據說和斑驢的叫聲相近。1788年,斑驢最初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被人進行了分類,被稱之為馬科類斑驢。在接下來的大約50年中,許多其它類斑馬被博物學者和探測者所認識。緣於在斑馬身上大量的變種條紋(沒有任何兩匹斑馬的條紋是相同的),再優秀的分類學家也難對這麼多的物種進行分類。區分哪是原種,哪是亞種,哪是變種並非易事。
  • 斑馬與驢產下愛情結晶斑驢 盤點已經滅絕的動物
    【新聞導讀】一頭斑馬與一頭驢產生了愛情,還生下了愛情的結晶——斑驢。這樣的消息你會相信嗎?但這確實是真的。近日,一頭雄斑馬和一頭雌性驢發生「愛情故事」,幾天前產下「特別寶寶」——一頭義大利唯一的「斑驢」。
  • 10大已滅絕物種:霸王龍、斑驢……
    從斑驢到半身斑馬,從半身馬到曾經最大的鹿——愛爾蘭鹿,我們會驚訝於這些從未見過的動物,這些已滅絕動物照片一定會給你帶來很深的印象。1. 霸王龍(6500萬年前已滅絕)一直以來,霸王龍都是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之一,有43.3英尺長,16.6英尺高,身體重量估計有7噸。霸王龍是兩隻肉食動物,巨大的頭骨倚仗長而笨重的尾巴達到平衡。
  • 消失的生物——斑驢,不是斑馬和驢犯的錯
    導語:不論是通過動物園還是電視上的動物世界,斑馬和驢子都是很常見、人們很熟悉動物,可是有這樣一種動物叫做斑驢,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這是一個滅絕於1883年的獨立物種,可不是斑馬和驢子犯的錯誤~1、斑驢是什麼?
  • 你知道斑驢嗎?它正在「亡者歸來」
    你是否聽說過一句話:「滅絕意味著永遠,瀕危意味著還有挽救的時間。」誠然,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將一個已經滅絕的獨立「物種」重新創造出來,難度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如果滅絕的是一個「亞種」,又怎麼樣呢?時間回溯到19世紀,那時候,地處非洲最南端的南非一度被譽為「獵人的天堂」。
  • 滅絕了一個世紀,人類憑什麼說這種「掉色」的斑馬能復活?
    人工選育出的新斑驢不過,這種已經消失百年的生物,在滅絕後又以另一種形態復活了。經過長達30年的人工選育,科學家利用現有的斑馬,竟培育出了外貌特徵與斑驢幾乎一模一樣的物種。但是問題來了,新培育出的斑驢,還是原來的斑驢嗎?
  • 斑驢,一種美麗草原動物
    斑驢的四蹄健碩,奔走速度很快,每小時可達70千米,有「草原騎士」之稱。直到19世紀,歐洲移民大量湧入非洲,他們採用套索、火器等裝備進行瘋狂的獵捕,還大肆劫掠、貯藏、盜運斑驢的皮張。當時歐洲人看到如此美麗的動物都倍感興趣,一時間斑驢標本價格昂貴,這更促使了這些貪婪的歐洲人對斑驢大開殺戒。到了19世紀中期,非洲南部已經很少再能見到斑驢了。
  • 盤點已經滅絕的10種動物(組圖)
    斑驢:半身斑馬,半身馬(自1883年已滅絕)  非洲最著名的滅絕動物之一。斑驢是普通斑馬的亞種。曾經一度在南非的開普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南部大量出現。人們通過斑驢身上前部僅有的斑紋與其它斑馬區別開來。在它身體的中部,條紋褪色變黑,條紋內部空間變寬,前肢是普通的棕色。它的名字源於科伊科伊文,是個擬聲字,據說和斑驢的叫聲相近。
  • 斑馬是黑條的白馬,還是白條的黑馬?
    說起非洲的野生動物,斑馬一定是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物種之一。
  • 馬和驢交配出來是騾子,那斑馬和驢交配,後代有生殖能力嗎
    但是在2010年發現第一隻斑驢之前,自然界是真的存在斑驢的,純天然野生斑驢。按照這種斑驢來看,斑馬和驢雜交而成的那種斑驢,應該叫做斑驢獸或者驢斑獸。我們現在要說的,就是這種野生的斑驢。這種野生的斑驢,又被稱為半身斑馬、擬斑馬,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也就是說只有前半身是有條紋的,嚴格來說是普通斑馬的一個亞種。
  • 原來除了斑馬以外世界上還曾有過斑驢,可惜已經滅絕了
    比如我中部大鄉村鄭州市的動物園中就有一個專門的斑馬館,裡面至少養了幾十匹斑馬。然而斑馬雖然不稀奇,你可聽說過這世界上曾經有過斑驢?這可不是我二某人信口胡謅的,截止到十九世紀末,世界上還真有斑驢這種動物。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斑驢與斑馬還是比較近的,兩種動物都屬於馬科、馬屬、斑馬亞屬,所以雖然斑驢這個名字深入人心,但其實它們的學名應該叫做擬斑馬。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宣布:中國特產稀有動物、號稱「水中大熊貓」的白鱘基本確定滅絕,人類很可能又告別了一個物種。顯然,白鱘並非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滅絕的物種,也絕非最後一個。在人類進入近現代後滅絕的生物,數不勝數,甚至很多人形容說,地球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事件」。
  •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 渡渡鳥、斑驢在列
    已滅絕的草原斑馬——斑驢。  日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會議上,科學家就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展開討論。這24種已滅絕動物包括渡渡鳥、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和斑驢。由於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龍並不在名單之列。  最後一次發現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在1904年的佛羅裡達州。
  • 雄斑馬和雌性驢發生"愛情故事"產下"斑驢"(組圖)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義大利佛羅倫斯一個動物保護區的一頭雄斑馬和一頭雌性驢發生「愛情故事」,幾天前產下「特別寶寶」——一頭義大利唯一的「斑驢」。美國廣播公司25日報導,這頭「斑驢」取名「伊珀」,「爸爸」是一匹斑馬,在先前所在動物園倒閉後無家可歸,為這個保護區收留;「媽媽」則是一頭瀕臨滅絕的阿米亞塔驢。保護區用柵欄隔離不同類動物生活區,但這匹斑馬翻越柵欄,與驢「喜結連理」,生下「伊珀」。「她(『伊珀』)很健康,」保護區主管C·W·沃森說,帶條紋的腿讓一身亮棕色皮毛的「伊珀」在驢群中非常顯眼。
  • 近年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你知道嗎!
    近年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你知道嗎!人類擁有著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極具破壞性,甚至可以毀滅大自然。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被人類毀滅的動物,現在這些動物已經完全滅絕了,無論在哪個角落都已經沒有了他們的蹤跡。斑驢斑驢是斑馬的一種南方亞種斑驢是斑馬的一種南方亞種,它與其他斑馬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只在頭部、頸部和身體的前部有條紋。斑驢的最後一次發現是在1870年,於1883年8月12日死於阿姆斯特丹動物園。斑驢因為南非農民將其當做肉食和皮革的來源進行了大量的狩獵,最終導致滅絕。
  • 全球著名十大滅絕動物 曾統治過地球(組圖)
    年滅絕)斑驢是非洲最有名的滅絕物種之一,其實它們是草原斑馬的一支亞種,斑驢曾大量地生活於南非開普省和橘自由州南部地區。1788年,斑驢最初被視作一種獨立物種——馬屬斑驢,在之後的50年內,自然學家和探險家發現了許多種類的斑馬,由於各種斑馬之間皮膚花紋各有不同,分類學家意識到按花紋分類會出現許多種斑馬,不利於研究人員有效地區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種,哪些是亞種,哪些是自然變異。
  • 細數三種已經滅絕的動物,最近的一種在137年前消失,太可惜了
    裏海虎裏海虎,曾經是老虎的第三大亞種。雄性成年裡海虎的體重可以達到240公斤,體型僅次於東北虎和孟加拉虎。其體毛為黃褐色,尾巴上會有多個黑環,面部存有鬃毛。獵人是裏海虎滅絕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1980年,在加斯比奧叢林,世界上最後一隻裏海虎死去。1981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向全世界宣布里海虎滅絕。
  • 十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
    2.斑驢:一半象斑馬,一半象馬(自1883年後滅絕) 作為非洲最有名的滅絕動物之一,斑驢實際上是草原斑馬的亞種,曾大規模地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區,它與其它斑馬的區別就在於明顯地只在身體前半部分有條紋,而到身體中間部分時條紋就逐漸變淡消失,條紋間黑色的區域逐漸變大,直至後腿和臀部全都是一片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