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之前看的一條新聞:有家動物園將驢染成斑馬進行展示。
不得不說,這耳朵出賣了你的身份,你個假斑馬。
斑馬不可能是斑馬的,斑驢倒是有可能。
今天來講講斑驢:
光看名稱覺得這可能就是斑馬和驢的後代,就像獅虎獸一樣。
現在見到的確實都是斑馬和驢的後代,簡稱斑驢。
上圖是驢和斑馬的後代。
不過一般在我們這裡稱馬和驢的後代為騾子。
騾子並不算是一個物種,因為騾子不能自己繁殖,意思就是騾子只能是馬和驢生下來的,騾子不能自己生小騾子!
馬和驢是有生殖隔離的,所謂的生殖隔離不是說兩個物種之間不能生,而是不能生出可育後代,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有兒子但是不可能有孫子。
這裡的斑驢也是這種情況。
那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斑驢,就是那種可以生斑驢的斑驢呢?
還真有!
斑驢曾經是真正存在過的!
真正的斑驢其實長這個樣子
斑驢又名擬斑馬或者半身斑馬,普通斑馬的亞種,是非洲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
已經滅絕了,滅絕了,滅絕了,現在沒有了!
斑驢的斑駁紋路只存在身體的前半部分,身體的後半部分為深色,腹部和四肢為淺色。
斑驢滅絕速度極其迅速,快到還沒有搞清楚斑驢到底是斑馬的亞種還是獨立種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後面還是從標本研究出來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斑驢如此快的走向滅亡呢?
因為斑驢肉好吃呀~
因為斑馬的標本貴呀~
因為斑馬引起了人類的興趣呀~
斑馬的肉不僅好吃,而且肉還多,一直都是非洲人獵食的對象,但其實這種獵食並不是趕盡殺絕的圍捕。
竭澤而漁的行為要不得,非洲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只為溫飽並沒有大規模的圍剿斑驢。
所以這種原始的狩獵對斑驢並沒有造成致命的打擊。
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的到來。
他們對斑驢的肉不感興趣,而是看上了他們的皮毛,於是大量殺害斑驢,將他們的皮毛扒了運回去出售,還有人收購斑驢的標本,越收越貴,為了金錢,更多的人來獵殺斑驢。於是斑驢的數量開始迅速下降。
不得不說歐洲對好看的皮毛真的是毫無抵抗能力,看到了之後就一定要得到(難道他們是病嬌屬性?),大航海時代看到大海雀,於是大批量的殺害大海雀將皮毛運回去,做床墊,帽子,標本。
估計長毛的動物見到他們腿都打顫顫!
到了十九世紀後半段,斑驢已經沒剩多少,於是開始捉活的斑馬運回歐洲試圖人工養殖,但由於斑驢不能適應新生存環境,相繼去世。
最後野生斑驢十七世紀七十年代被射殺,人工飼養斑驢1883年死在荷蘭的動物園。
近代滅絕的動物,很多都是因為人類過度捕殺或者過度破壞其棲息地而造成的。
偷獵的原因是因為有人出高價收購,有人收購的原因是有市場。
這個市場不僅是針對那些有錢的人,還有那些不夠有錢但是又想享受有錢人生活的人。
有些東西可能並不是上流社會的喜好,就是為了套路普通的你我他而故意捧成上流社會的流行!
有些虛榮心爆棚的人就會盲目跟風,然後盜獵者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殺害更多的動物。
所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