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隸史書(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古代的「祭祀」
中國古代祭祀貫穿了整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沿循至今,經過歷史的揚棄,沉澱成了現代祭祀。追根溯源,祭祀作為華夏禮典的一個部分,在儒家禮儀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根據記載,「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這進一步說明了祭祀扮演著敬奉神明的角色,在封建制度中尤為重要。
同時,祭祀對象可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觀則記載儒教《周禮》、《禮記》、《禮記正義》和《大學衍義補》等書解釋。
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人們舉行祭祀活動是建立在普遍相信人、神和動物的靈魂可以脫離軀體存在,故敬奉看不見的靈魂可以得到靈魂的庇佑。
而且,最初的祭祀活動十分簡陋,人們直接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對象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
後來發展到古代封建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國家改朝換代的更替,以及儒家思想的衍生和發展,祭祀禮節祭品在書面上形成了越來越複雜的規範,包括一系列的供奉物件和流程。而今天,就要來解讀供奉物件中最重要的物件之一--羊,其背後的文化和與祭祀的關係。
羊文化與古代祭祀
一方面,根據《漢書·禮樂志》記載道,「河龍供鯉醇犧牲。」之後顏師古註:「醇謂色不雜也。犧牲,牛羊全體者也。」這句話裡提到了純色的羊是祭祀的犧牲品之一。
而根據周禮規定,天子每年秋冬之際,頒次年曆書於諸侯,諸侯藏於宗廟,並於每月初一告宗廟,殺羊一隻以獻,表示寡人現在起開始這個月的聽政了,這種儀式就叫做「告朔」。
由此可見,從周朝開始,每月殺一隻羊來敬奉神明,以此開啟神明保佑的一個月的統治,已經作為一項固有祭祀規定而存在。後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貢還發生了一段典故,被記載在《論語》裡,說是魯君怠政,早已不親自去「告朔」,「告朔」已經流於形式。
而子貢為人節儉,想著既然魯君不來,不如省掉一隻羊,孔子聽說之後,大為不滿, 認為就算是魯君不去參加告朔,只要儀式每個月都有舉辦,那後代君主就有可能恢復餼禮,但是如果連羊都省下,儀式勢必無法繼續舉行,餼禮也就真的消亡了,當時孔子的回覆就是「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從儒學立學之祖孔子對「禮」和「羊」的觀點中,可以側面了解到「羊」在祭祀中的地位,不止是扮演著犧牲的角色,還是延續禮典、提醒後世沿循的標誌。
另一方面,為什麼羊會被挑選為祭祀的犧牲?這其中存在許多道理。其一,羊的品性純良。許多古語對羊的特點描述是「性溫良,喜群居」,這句話說明羊性格溫柔善良,與人和睦,同時,羊還有孝敬和知恩圖報的美好品質,「鳥知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古人常以此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不要忘本。
再看漢字中許多美好的字眼,都跟羊有關係,如「美」「善」「群」「羲」等字均以「羊」字為形旁,原因是遠古的祖先們認為「羊」具有值得後世學習的種種美好品德。而羊在這裡作為人類的代表,成為祭祀的犧牲,反映了古人敬畏天神的思想觀點,在天人面前,古人派出了謙卑恭敬、仁厚無爭、純淨安樂的羊作為代表。其二,羊反映了古代物質水平和經濟基礎。
古代的政治中心大多在北方,禮典也是從北方開始擴散衍生開,而食用羊肉作為北方飲食文化中的最高級別之一,在祭祀中使用羊既是對神靈的尊敬,也是一種對豐裕物質的美好嚮往。
其三,古人把君王治理天下看著放牧,《資治通鑑》裡提到「牧心者牧天下」,意思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統治好臣民就一定要得到他們的心,所以羊作為被牧的對象,實則是臣民的一種身份象徵,那君王在這裡扮演什麼角色呢?
其實,自西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思想開始,君王在封建觀念裡是天之驕子,是代替天父管理人間,所以在祭祀中,君王的角色是將子民送往天父處,讓神靈們看看自己所統治的臣民是否幸福安良。
羊文化的背後
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中華人文祖伏羲、炎帝都與「羊」有著「血緣關係」,「三皇」中的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為部落圖騰。
據考,伏羲曾受「羊角柱」的啟發,發明了推動中華文明進程的「八卦」;堯舜時代的大法官皋陶曾藉助獨角神羊斷案,從而實現古代司法公平;漢代董仲舒將儒家文化的核心精華「仁」、「義」、「禮」賦予到羊的身上,讚嘆羊是「美」、「祥」之物;明代甚至將「羊之跪乳」編進兒童啟蒙讀物《增廣賢文》中,將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範等等,由此可見,「羊的基因」融合在中華民族的骨子裡。
羊願居於乾燥整潔之處,飢餐青草,渴飲清泉,潔身自好,遠離汙穢。不像某些畜類,終日嬉戲於泥淖之中,飲溺餐矢,藏汙納垢,顧盼自得,不以為恥。歲月不居,人生苦短。因此,在長遠的歷史選擇裡,羊作為美好品質的象徵流傳下來,不只是提醒我們在古代,羊和古代祖先有淵源歷史,更是鞭策我們向羊學習,讓中華民族的美好品質發揚光大!
【資料文獻:《漢書·禮樂志》、《周禮》】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