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足有臉盆那麼大,長得和海豚很相似的海生恐龍——魚龍

2020-11-28 丹書戰史

自然界中,眼睛的大小可以代表一種生物視力的強弱,現在脊椎動物中眼睛最大的是藍鯨的眼睛,直徑達15釐米,差不多一般家用盛菜的盤子大小了,這樣一雙眼睛可以幫助藍鯨在昏暗的海水中看清從眼前遊過的魚群和烏賊等獵物。但是要說眼睛大,恐龍界的大眼萌魚龍可不服輸,這種海生恐龍,擁有一雙洗臉盆大小的超級大眼。

長著大眼睛的魚龍

魚龍與小編前文提到過的蛇頸龍不同,它是一種高度適應水中生活的爬行動物,是和蛇頸龍的祖先一樣從海洋走上陸地,最後又返回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在恐龍統治地球的一億多年裡,它們也大部分時間都存在於海洋中,在恐龍的最後一個時期白堊紀剛剛開始時,魚龍開始滅絕。

與蛇頸龍和滄龍不同的是,魚龍已經進化得非常像今天的海豚了,陸地生物的特徵已經很少。它那流線型的外形和漿狀的四肢,非常適應在海中遨遊,它具有和海豚一樣的吻部,又有鱷魚一般的牙齒,還有鯨魚一樣的四肢。它的腦袋看起來有點像個三角形,鼻孔長在上方,而且直徑達30釐米的眼睛表面還進化出一層鞏膜加以保護。關於魚龍的大小,現在沒有準確的標準,它們似乎一生都在生長,最大的魚龍化石是1992年加拿大一位魚類學家發現的,長達23米。因為它和蛇頸龍不一樣,沒有細長的脖子,所以它的淨體重可達幾十噸;當然,這樣的個體也是非常罕見的。

魚龍進化得很想海豚

早期的魚龍其實也不是如此高效的獵殺機器,它們也是有手有腳的,就是四肢進化出來的鰭狀肢。經過完全進化之後,魚龍能夠運用它的四肢在海中靈活的遊泳,類似於今天的海豚和鯨的遊泳方式。並且它那跟海豚一樣的尾巴,更加增添了它的靈活的,使得這種和鯨魚一樣龐大的生物,卻依然能保持海豚一樣的靈活性。

關於魚龍是如何繁殖下一代的,這一點在早前還有許多的爭議。絕大部分的爬行動物都是卵生,它們把蛋產在沙子裡或者精心打造的窩裡,魚龍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洋生活,它已經沒法像海龜一樣爬到沙灘上產卵了,那麼它是如何繁殖的呢?

魚龍化石

這個疑問以直到人們找到新的化石才解決。在德國南部的霍斯馬登附近,人們發現了肚子裡有胚胎的魚龍化石,這是十分珍貴的化石,向人們展示了魚龍實際上是直接產下幼崽繁殖的。這次出土的化石是在瀝青質頁巖層種,所以連這條魚龍的皮膚都印了出來,讓科學家可以準確的恢復魚龍的外貌。

在已經發現的帶有胚胎魚龍化石中,這些化石的腹部都保留有1-4個胚胎化石,最多的達到12個。有人懷疑這些小魚龍的化石是被成年魚龍吃下去的,但是經過分析,這些小魚龍的化石比較完整,沒有被消化過的痕跡,所以可以肯定是未出生的小魚龍。

海洋中的魚龍

目前古生物學家們確信了魚龍是產崽的動物,它們甚至找到了非常特別的魚龍化石,在這具化石上,小魚龍前半部位於母親體內,尾部已經從產道滑出母體,所以科學家認為它們是通過這種方式提前適應海洋生活;並且作為用肺部呼吸的海洋生物,如果頭部先出生,那就意味著死亡。

成年魚龍雖然威武雄壯,但是在危機四伏的海洋中,小魚龍一出生就要為了生存而努力。雌魚龍在生產時,需要浮在水面呼吸,幾乎所有物種都不能輕鬆的生產下一代,魚龍也一樣,這時是魚龍最脆弱的時候,生產時的體液氣味,能夠把附近的其他獵手招來,所以小魚龍一出生就可能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僥倖逃脫出生時這一道難關,小魚龍也需要隨時躲避獵殺。

魚龍

和今天一樣,海底錯綜複雜的珊瑚礁石是很好的藏身場所,同時其他在珊瑚礁內生長繁殖的小生物,也能給魚龍提供豐富的食物,幫助他們茁壯成長。剛出生的魚龍還很弱小,但是兩三個星期後,小魚龍在豐富食物的支撐下,就能極快的成長。

珊瑚礁石雖然能提供保護,但是比起真正的魚類,魚龍有一項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需要浮出水面呼吸,它們不得不時不時離開賴以生存的珊瑚礁石。附近的捕食者只需要在水域上方遊蕩就行,等到小魚龍憋不住了,自然就會衝往水面。小魚龍也不是完全任人宰割,它此時唯一的優勢就是速度,依靠流線型的身體,他們能有很大的概率逃出生天。

鯊魚很早就出現了

等到小魚龍長大到一定程度,它們會離開珊瑚礁石,開始在海洋裡闖蕩,逐漸成為其他生物畏懼的殺手。儘管這樣,魚龍也不是絕對安全,在侏羅紀時期,一種名叫平滑側齒龍的水中獵手是最大的威脅,它們能捕捉體形不是很大的魚龍,同時代的鯊魚也難以逃脫。

此外惡劣的天氣也是魚龍的一大敵人。在侏羅紀時期,從東部而來的特帶風暴,強勁到足以破壞淺海的海底,衝毀珊瑚,淺海成千上萬的生物都會被無情的拍打衝擊,年幼的魚龍難以承受這樣的傷害,而成年的魚龍由於體形體大,就像今天的鯨魚一樣,一旦擱淺就只有死路一條。這樣強大的風暴,連成年平滑側齒龍也不見得堅持得住,飛翔得翼龍那脆弱得骨骼分分鐘被折斷。

海洋風暴破壞巨大

只有食腐動物對這種恐怖的災害喜聞樂見,它們往往在風暴過後,齊聚海灘上,尋找那些死去的或者擱淺的海洋生物,魚龍赫然在列,對於一些擱淺了正在苦苦掙扎的魚龍,這些生物正在活生生的吃掉它們,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一個生命的消失,就會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魚龍的成長之路雖然面臨如此多的困難,但是依舊是海洋中的霸主之一,只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魚龍走在陸地恐龍之前滅絕了,只留下冰冷的化石訴說著它們的輝煌。

魚龍化石

好了,感謝大家的觀看,小編將在之後的文章裡為大家講解更多關於恐龍的故事,喜歡的朋友請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古生代末期,魚龍,最大的恐龍
    生活環境的變化,促使海洋生物向大陸發展,這時的生物界以爬行動物為代表.各個種類的恐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水中漫遊的魚龍和空中飛翔的翼龍也曾顯赫一時,可謂海、陸、空比比皆是。魚龍是爬行動物,卜最特化的一種,這類動物在形態上、生活習性上都很像魚,所以被叫作魚龍。由於要適應海洋生活,魚龍身體呈紡錘形,很像現代的海豚。
  • 神奇的魚龍
    圖3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以來脊椎動物和植物演化概況在二疊紀末期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中,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消失。所幸爬行動物並未全部遭遇厄運,殘存者繼續發展演化。一部分爬行動物演變為恐龍稱霸大地,直到白堊紀末期一顆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才使其滅絕。
  • 紐西蘭大魚龍:體長38米,重405.8噸,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
    魚龍的頭像海豚,擁有一個長的、有齒的吻。魚龍嘴巴長而尖,上下頜長著錐狀的牙齒,整個的頭骨看上去像一個三角形。像今天的鮪魚它的體型適於快速遊泳,椎體如碟狀,兩邊微凹,一條脊椎骨好像一串碟子被串在一條繩索上,尾椎狹長而扁平。
  • 怎麼把恐龍做成大餐——魚龍肉丸
    不管是哪一年的新春佳節,大魚大肉肯定少不了吧?你吃過恐龍大餐嗎?為了兼顧「魚」控和「肉」控美食愛好者的情緒,端上來的第一道,就是帶「魚」帶「肉」、爽口彈牙的魚龍肉丸啦!「每咬一口,都有鮮美的汁水噴出!」
  • 跨越時代的 「複製物種」:海豚和魚龍進化機制相同
    有時,由於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兩個不相關的物種會生活在相同生態龕位或者面臨類似的進化問題,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趨同進化將利用有限的解決方案,從本質上變成「複製物種」,以下是地球生物進化史上著名的「複製物種」實例:1、海豚和魚龍
  • 中生代海洋猛獸:魚龍的外形酷似海豚,滄龍的祖先是蜥蜴
    古生代出現了多次生命大爆發,植物多種多樣,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也出現了。不過論生命的精彩程度還是要以中生代為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出現了諸多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就是其中之一。魚龍化石恐龍主要活躍在陸地上,天上飛的翼龍和海洋裡的魚龍,嚴格意義上都不能叫恐龍。
  • 雪山上的「超級海豚」:薩斯特魚龍—— 蟲洞列車系列二
    JoJo老師一行人在三疊紀的西藏又會遇到什麼奇事和危險?請看下集《雪峰上的「超級海豚」:喜馬拉雅魚龍——蟲洞列車系列二》。被罰「館長,我錯了,真不知道那是最後一隻雌性普氏鋸齒螈。但當時的情況太危險了,那普氏鋸齒螈是最早進化出鱷類形態的怪物,咬合力強。如果不封住它的嘴,別說虎子,我們四個都會有危險。
  • 英國男子海邊遛狗發現6500萬年前魚龍化石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英媒稱,英國一男子藉助寵物犬的幫助發現了魚龍化石。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6日報導,英國一位業餘考古學家日前到海邊遛狗時,意外發現6500萬年前的魚龍化石。葛普西爾說,他當時憑直覺認為這是海生物的化石,可能是生存於侏羅紀的史前時代海豚類生物「魚龍」,長度約1.68米。保存程度良好、接近博物館館藏的水平。這一發現令他感到震驚,因為這塊化石竟能保存如此長的時間,而且就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
  • 這種遠古生物外形和海豚很像,但比後者兇猛得多,是當時一大霸主
    鯨是現代的海洋生物之一,海豚也是鯨類的一種,作為人類的海洋朋友,其常常在人類下水的時候去幫助我們,但你有沒有注意到在遠古時期,好像也有一種與海豚相似的生物,它就是魚龍。如果你拿魚龍的照片去和海豚對比,你一定會覺得兩者十分相似。
  • 08年在秘魯南部海岸發掘史前海獸化石,比船都大!西瓜視頻探索
    對於這類的現象,有個科學依據就是深海恐懼症。其原因就是對於這類的人來說,大海裡面充滿著各式各樣未知而又可怕的生物。自己的內心也是十分的迷茫。那麼在深海裡面到底隱藏著多少未知可怕的生物呢?他們的破壞了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種程度呢?
  • 以毛茸茸和溫熱的血液為特徵,它是海豚在侏羅紀的雙胞胎!
    導讀:以毛茸茸和溫熱的血液為特徵,它是海豚在侏羅紀的雙胞胎!這個動物可能大家只能說是表面的了解過,沒有深入,小編帶大家去深入的了解它跟海豚的淵源!魚龍和海豚是行動中趨同進化的典型例子,其中兩個完全無關的物種具有幾乎相同的特徵。
  • 恐龍時代的海洋霸主有哪些?滄龍真能幹掉霸王龍嗎?
    三疊紀的海洋霸主:魚翔洋底的魚龍魚龍最早出現於2.5億年前,比恐龍早那麼一丟丟,比較有意思的是它也比恐龍早滅絕約2500萬年,大多數種類的魚龍並不大,他們的頭部像海豚,口中布滿牙齒,跟現代金槍魚差不多。魚龍和身體結構和鯨類很相似,也是肺呼吸,但它們的生殖方式和鯊魚類似(同為卵胎生),魚龍的身體流線型,非常適合水下生存。
  • 科學家發現一種奇怪生物:外形像海豚和鯊魚的結合體
    據報導,近日,在英國的深海沉積物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來自於1.5億年前的生物化石,它是海洋爬行動物的一種,體型很小,看起來就好像是海豚和鯊魚的結合體,研究者認為,它們找到了全新的魚龍物種。什麼是魚龍?
  • 揭秘:翼龍不是恐龍 只能算恐龍「親戚」(圖)
    根據《世界重點恐龍名錄大全》一書披露,我國已經發現並命名的恐龍有176種。  據了解,中國大地上的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都發現了恐龍化石。其中,有157種集中分布在四川、遼寧、雲南、河南、山東、甘肅、新疆和內蒙古。
  • 全新魚龍物種「潛伏」數十年未被發現!
    不過近日英國研究人員卻在布里斯托大學收藏的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具約2億年前的魚龍化石。 這具魚龍化石於1915年被發現,而當地City Museum博物館早在1930年向該大學捐贈了這具化石。曼徹斯特大學的Dean Lomax表示:「這太令人驚訝了——每天有數百人從魚龍骨骼化石前走過,但直到最近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 史前鱷魚生活在海洋中,一口能咬破魚龍肚皮!
    在恐龍統治地球的中生代時期,一些鱷魚完全適應了海洋中的生活,它們甚至都沒有了鱷魚的樣子!德國的「恐龍牙齒」德國在古生物化石的發現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來自索倫霍芬和霍茲馬登的化石一次次震驚了化石。圖註:達克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達克龍的大腦袋較高,側面看呈三角形,前面尖,後面寬。達克龍的一對鼻孔位於腦袋前面,頭顱兩側長有一對大眼睛。
  • 形似海豚的海洋霸主,曾統治了一個時期
    在現代,稱霸海洋的物種大家都知道,是鯨,那麼在一億多年前的海洋霸主又是誰呢?,它們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其中在侏羅紀時期,憑藉著強大的攻擊力和繁殖力,海洋一直都是它們稱霸,直到白堊紀時期才被蛇頸龍所取代。
  • 這種現象很罕見,但幾千萬年前在魚龍身上發生了
    ,那麼魚龍化石與消化食物有什麼關係呢?很多朋友都會被魚龍這個名字所欺騙,它實際上並非恐龍,而是一種與魚類和海豚相似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從目前已經出土的魚龍化石來看,這一物種主要出現在中生代時期,而最早的魚龍可能比恐龍還要早兩千多萬年出現。魚龍最後在9000多萬年前才消失,由此可見它們在地球上的歷史也長達一億多年。